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4.30中央政治局會議有關宏觀政策的五個看點,歡迎閲讀。
連平 / 文 看點 1:财政發力聚焦超長期特别國債和地方專項債
會議指出,要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确定的宏觀政策,實施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要及早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别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強度。
今年以來,中央對财政政策的定調是 " 适度加力、提質增效 "。具體工作目标包括:赤字率按 3% 安排,赤字規模 4.06 萬億元,比上年預算增加 1800 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 28.5 萬億元,比上年增加 1.1 萬億元;拟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3.9 萬億元,比上年增加 1000 億元。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央決定從今年開始,拟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别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網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 1 萬億元。
展望二季度及下半年,我國将統籌宏觀調控、财政可持續和優化税制的需要,綜合使用中央預算内投資、新發國債資金、政策性開發性資金,以及财政補助、财政貼息、融資擔保等政策工具,多措并舉保持合理的擴張程度。
一是落實好結構性減税降費政策。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财政支持政策,進一步減免中小微企業增值税、所得税等,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税收優惠;研究鼓勵和引導消費的财税政策,着力提升消費能力,培育新型消費。
二是加大對產業轉型更新的财政支持。增加對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等產業的税費支持力度,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
三是增加民生領網域的财政支出。對中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户、穩崗擴崗企業、就業培訓機構等的税費,加大減免與财政補貼支持力度;增加醫療、養老、教育等相關支出。
四是加快地方債發行節奏。随着新增國債發行影響減弱,預計地方債,尤其是新增專項債的發行有望在二季度提速。截至 4 月下旬,各地已披露二季度計劃發行的地方債規模超過 2.2 萬億元,其中專項債計劃發行 1.2 萬億元。
五是适時啓動 1 萬億元超長期特别國債的發行。從歷史經驗看,特别國債在三季度發行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排除為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提前到二季度末開始發行。如 2020 年 1 萬億元抗疫特别國債從當年 6 月中旬開始發行,7 月底前發行完畢,在其集中發行期間,新增專項債和國債均為特别國債發行 " 讓道 "。
看點 2:貨币政策靈活用好雙率等工具
會議指出,要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根據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精神,2024 年貨币政策将 " 靈活适度、精準有效 ",注重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偏松操作,配合财政政策重點加大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着力擴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動經濟良性循環。
展望二季度及下半年,貨币政策的取向将維持穩健偏松,努力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良好的貨币金融環境。
一是繼續用好總量和價格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除社會融資規模和 M2 保持增速不低于 8% 外,不排除二季度或三季度再度降準的可能性,不排除再度降準以定向為主的可能性。目前,中小銀行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 5.0% — 6.5%,而大型銀行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 8.5%,仍有一定的下調空間。随着 2024 年下半年美、歐央行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央行轉向降息,我國政策利率下調的空間将進一步打開。預計 MLF 有下降 10 — 20bp 的空間,LPR 仍有可能相應下調。
二是運用好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強化對金融機構的引導和激勵。包括繼續實施支持碳減排的再貸款,擴大支持領網域,并增加再貸款規模;适當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規模,繼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将相關激勵政策覆蓋的普惠小微貸款标準由單户授信不超過 1000 萬元擴大至不超過 2000 萬元等。今年 4 月,央行還宣布在原有的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的基礎上,設立了新的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 " 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 ",旨在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網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支持企業發債釋放更多信貸資源。一方面,加強與财政政策的協調配合,保障政府債券順利發行,繼續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金融債券市場發展;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機構積極挖掘信貸需求和項目儲備,多措并舉促進貸款合理增長。今後,中央和地方債券發行有望适度擴大規模,企業債券融資有可能繼續放量。騰挪出來的銀行信貸規模,則可用于滿足企業和居民的其他方面的資金需求。
貨币政策還将與财政政策緊密配合。二者協同發力、相輔相成創造寬松的宏觀政策空間,營造良好的貨币金融環境,共同助力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貨币政策在熨平日常财政收支的影響、支持政府債券集中發行、滿足國家重點領網域和薄弱環節金融需求、支持設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方面如能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宏觀政策的雙擴張效應就能更好地滿足經濟運行的實際需要。央行适當增加購買國債是貨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策的重要體現,有助于債券市場的穩定運行。該舉措有助于豐富央行的貨币政策工具箱,增強基礎貨币投放和政策調控機制功能。
看點 3:有效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
會議首次提出 "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當前房地產市場仍處于磨底階段,住房需求仍然較為低迷,2024 年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下降 19.4%,房價則持續走低。庫銷比是衡量商品房市場周期的核心指标之一,目前庫銷比處于歷史高位。截至 2024 年 3 月末,全國商品房住宅庫銷比為 5.6,較 2023 年末的 6.2 有所下降,但仍處于歷史高位;上一次庫銷比超過 5.5 是 2015 年上半年,庫銷比最終回落到 2-3 相對平穩的運行區間水平是在 2017 年下半年到 2018 年,大致經歷了兩年左右。預計下一個階段,住房支持政策有待進一步發力,促進存量住房加快去化節奏,平衡好存量與增量的關系,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會議再度強調 " 壓實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金融機構各方責任,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 "。這部分内容基本沿用了過去幾次中央重大會議的提法。考慮到當前房地產市場風險主要是房企流動性風險,年初至今住房銷售不佳導致房企經營收入持續下滑,導致其市場化融資難度增加,超過四成上市房企現金短債比不到 1;整體房企資產負債率處于 70% 以上偏高水平,部分頭部房企債務問題現隐憂,房企風險仍然令人擔憂。預計二季度到年末,在房地產宏觀審慎背景下,央行繼續落實好房地產 " 金融 16 條 " 支持政策的實施期限,加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支持力度,滿足包括民營房企在内合理的融資需求,加快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
展望二季度至三季度,房地產市場有望觸及階段性底部後築底企穩。銷售及房價跌幅有望邊際收窄,房企償債壓力減輕,一線及部分重點二線城市土地市場可能邊際回暖,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等 " 三大工程 " 建設項目可能會加快項目建設落地,房地產投資趨勢上可能先抑後揚。
看點 4:通過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有效擴大内需
會議指出,要積極擴大國内需求,落實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大規模設備更新将對拉動有效投資、加快產業更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起到推動作用。随着我國新型工業化的深入推進,工業生產領網域對先進設備的需求将持續增長,是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重點領網域。無論是基建投資還是制造業投資,都離不開先進設備的大力支持。先進設備能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和提高產品質量,從而強化產品競争優勢,同時還是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和保障。根據測算,随着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和新質生產力的加快發展,設備更新需求會不斷擴大,将是一個年規模 5 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将會對提振消費發揮積極作用。我國以舊換新耐用品消費市場規模巨大。随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汽車和家電等大件耐用消費品已從單純的增量時代進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時代。2023 年,汽車保有量約 3.36 億輛,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過 30 億台,一些家電已使用了十幾二十年,更新換代的需求和潛力很大。從短期來看,以舊換新政策能夠刺激消費需求和帶動相關投資,有效拉動和擴大内需。從長期來看,以舊換新既能夠進一步促進消費轉型更新和產業結構優化更新,帶動經濟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根據測算,汽車和家電總計有望帶來 3500 億至 4000 億左右的消費增量,帶動 2024 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提升 0.7 個百分點至 6.2%。可見,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推行将有效擴大内需。
看點 5:積極創新和加大力度促進出口與引資
會議指出,要積極擴大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與商品貿易相比,我國服務貿易常年逆差,占全球比重也較低,因此服務貿易是未來我國擴大出口的一個潛力源。2023 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 65754.3 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 10%,服務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數字貿易是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的跨境交易(包括數字產品和服務交易)以及借助數字技術促成的傳統商品和服務交易,是擴大貿易的有效手段。數字交易能夠打破傳統貿易的空間和時間限制,使得交易更加高效便捷、成本更低,商品和服務的流通也更為迅速和廣泛。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數字服務進出口總值 3710.8 億美元,同比增長 3.2%,增速在規模前十國家中排名第三;數字服務出口占世界的 5.1%,同比上升 0.2 個百分點。跨境電商交易,既滿足了國内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又助力我國產品通達全世界,同時還縮短了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與國際市場之間的距離,成為我國外貿發展重要動能。2023 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 2.38 萬億元,增長 15.6%;參與跨境電商進口的消費者人數增加至 1.63 億。跨境電商已成為我國出口方式創新和重要載體,對出口具有持續積極的推動作用。高水平對外開放,離不開優秀外國企業和外資的積極參與。應進一步強化國内外產業鏈的關聯和互動,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帶來的新機遇,穩住和吸引外資的基本盤,優化外商投資結構。給予外資更多優惠,逐步放寬科技創新領網域和金融資本領網域外商投資準入試點,合理縮減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和外資項目清單。
報告撰寫人員:
連平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
劉濤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馬泓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羅奂劼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