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四川人發語音,微信為什麼轉不了文字?,歡迎閲讀。
微信的語音轉文字功能 " 奈何 " 不了的方言是什麼?
四川話。
雖然微信語音轉文字的識别方言功能已經上線幾年了,但對四川話,它似乎依然無可奈何,不僅識别不出具體内容,還 " 跨語種 " 地給識别成了英語。
許多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的聊天記錄,表示:" 四川人的語音轉文字,就是巨大的英文聽力現場。"
圖源:小紅書 @樂宜樂宜、@勇子的發瘋日常(均已授權)
人們在破譯這些 " 加密方言 " 的同時,也不由得產生了困惑:" 為啥四川話會被識别成英語?"
四川話像英文?
實際上,這種識别錯誤 " 情有可原 ",因為四川話和英文還真有點像,這種感知主要源于兩者在音标、語調及發音習慣上的部分 " 重疊 "。
首先,四川話中的一些音标和英文發音比較接近。
四川話的部分元音發音與英語存在相似性,如四川話的元音 [ e ] 和英語 "bed" 中的 /e/ 發音一樣,而非普通話拼音的 e,川西地區方言還有普通話中沒有的 [ æ ] 元音,它與英語 "cat" 中的 / æ / 一樣。
其次,四川話的語調以及節奏與英文相似。四川話和普通話都屬于聲調語言,即傾向通過同一字發不同音來表示不同含義,但四川話的語調起伏較大,會更多地通過句子的節奏感和整體語調起伏來表達情感,這與英語有相似之處。
英語語調有三大基本調式:平、升、降調,其中,升調廣泛用于一般疑問句、選擇疑問句、祈使句或用陳述句表疑問的各類句子中。使用眾多語氣詞的四川話,如蠻(啥子蠻)、喲(亂説喲)、啰(相當于了,表示完成時)、咾(快點走咾)、耶 ( 二聲,一般用于表驚訝語氣或奚落 ) ,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句子的節奏,改變了重音位置,使句子結尾呈升調,與英語中多種句式的語調相近。
除了語調接近,四川話的節奏也是其聽起來像英文的重要原因。
英語口語中有許多語音銜接的方式,一般可将以輔音結尾的詞與另一個以元音開頭的詞相連,如 look at it 讀作 / ′ lu k æ tit/ 。四川各地方言中也廣泛存在因連讀而產生的聲韻結合的情形。一些常用的多音節詞語,在連讀的時候常常拼成一個音節:" 做啥 [ zua ] "" 哪樣 [ nang ] 個 "" 恁 ( 那麼 ) [ nem ] 多 "" 不要 [ biao ] "" 刺耳 [ cer ] "......
最後,兒化音、疊詞、語氣詞的廣泛使用也使四川話讀起來朗朗上口,四川話中許多看起來不符合普通話語法規律的結構組合,卻很接近英文單詞、句子的邏輯。尤其是 " 兒 " 的加入,和許多 "er""ur" 等結尾的單詞匹配上了。比如 " 恩桃兒 " 與 "enter"、" 火炮兒 " 與 "hopper",雖然兩者意思差了十萬八千裏,但讀音卻是十分相似的。
圖源:四川文旅廳公眾号
還有許多川裏川氣的 " 英語 ",如:"sangper"(桑葚)、"puter"(葡萄)、"lier"(梨)、"ciguer" 荸荠、"Papager"(粑粑柑)、"suanter"(蒜薹)...... 也是讀音高度相似。
不只讀音有點像,四川話和英文還早有淵源。
民國時期已有外國人編纂的 " 四川版英文教材 ",1917 年的《民國四川話英語教科書》就以地道的四川話與英語進行了對比研究," 教材 " 中對英文的對照學習方式比早期的 " 拼音法 " 記單詞還早幾十年。
圖源:四川大學圖書館公眾号
方言識别下的 " 巧合 "
語音識别技術的邏輯是将語音同與其最接近的詞句匹配,然而,許多語音識别技術主要側重于對普通話、英文等常用語言的識别,對于一些地網域性特别強的方言,識别得就不那麼準确,通常會在綜合語音中的詞匯、節奏、語調等特征後,将其歸屬為最接近的 " 常用語言 "。這是導致四川話被 " 誤識 " 的重要原因。
四川話被 " 誤識 " 成英文,一方面是因為其單聽起來本就挺像英文,另一方面則是四川話的發音、詞匯等和普通話的差别确實很大。這主要是因為 " 四川話 " 在形成過程中融匯了多地語言,相比一般方言來説更 " 復雜 "。
歷史上巴蜀地區有多次北方人遷入史,巴蜀方言屬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話。然而,四川話在定型期又更多地受到了由移民帶來的湘語、贛語等方言的影響,這導致四川話的詞匯、音調都與如今以北方官話為基礎的普通話產生了很大差異。
首先,四川話和普通話的音調調值就有所不同。與普通話相比,四川方言的代表之一成都話,從二聲開始,聲調就變了,甚至有的聲調讀法和普通話截然相反。
其次,和普通話相比,四川話缺少部分聲母、不分平翹舌,這導致二者許多字的讀音不同。四川大多數地區沒有聲母 zh、ch、sh、r,還會把聲母 zh、ch、sh 念成 z、c、s。例如:" 張 " 和 " 髒 " 都念成 "z ā ng"," 吹 " 和 " 催 " 都念成 "cu ī "," 山 " 和 " 三 " 都念成 "s ā n",部分四川方言中,"r" 還會被讀作 "z"。
有些字幹脆就和普通話是兩種讀音,如 " 攪 " 讀為 "g ǎ o"," 街 " 讀為 "g ā i"," 淹 " 讀為 " ā n" 等。這些字單獨拿出來也許勉強聽得懂,但組合成一句話後,識别難度就顯著提升了。
四川話雖然和普通話的讀音有差異,卻誤打誤撞地與英文中某些單詞的發音相似,如鞋(h á i)與 hi、街(g ā i)與 gap...... 再加上四川話特有的連貫而流暢的語感,就更容易被識别成英文。
不過,别看四川話有時候會被識别成英文,但多數時候識别出的并不是連貫的句子,而是一堆沒有規律的單詞。
圖源:壹讀
這是因為,四川話與英文的相似性僅僅局限于某些發音特點和節奏上的巧合。但深入探究,二者在其他方面的差異遠比這些表面的相似更為顯著,甚至精通四川話對學習英文發音還會有所幹擾。
圖源:《愛情公寓 1》截圖
不是每個四川人都能講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每聲鄉音都積澱着深厚的文化淵源。被網絡文化放大,通過 " 空耳翻譯 " 或 " 諧音梗 " 等實現了趣味化傳播的方言不是數字時代的 " 謎語 ",在方言背後,凝結的更多是厚重、多彩的集體記憶。
[ 1 ] 馬川冬 , 譚倫華 . 四川方言音系與英語音系的初步比較研究 [ J ] . 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 ( 3 ) :13-18
[ 2 ] 張紹誠 . 從成都話看巴蜀方言的變化 [ J ] . 文史雜志 ,1997 ( 5 ) :12-14
[ 3 ] 四川文旅廳 . ( 2024 年 04 月 02 日 ) . 當四川人開始拽英語 .
[ 4 ] 楊馨 . 四川方音音節的标記性對英語語音習得的影響 [ J ] .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10,26 ( 6 ) :107-109
[ 5 ] 馬琪 . 巴蜀語言詞匯研究——以四川官話為例 [ J ] . 文存閲刊 ,2023 ( 4 ) :169-171
[ 6 ] 貳 四川方言聲母韻母的結合 [ J ] .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0 ( 3 ) :69-74
[ 7 ] 肖陳陳 . 淺談四川方言語音特點對英語發音的影響 [ J ] . 英語教師 ,2014,17 ( 11 ) :68-72
作者:敏敏 茂航
編輯:陳燕妮
值班編輯: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