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一口氣刷5集後,我悟了:試錯成本才是青春的高階浪漫,歡迎閲讀。
最近幾年的劇,基本都在想辦法弱化男女主感情線。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劇一開始演感情線就開始扯淡,另一方面是現代人整體都不怎麼信純愛了,群内出軌 pdf 比嗑 cp 物料還多。
有倆 00 後,也是這樣想的。
最近在播的《值得愛》裏,有個頗有 reaction 風味的視角,是倆不信純愛的蛋蛋後,無意中發現了一段記錄 80 後 " 年代劇 " 純愛紀錄片。
兩個像 QQ 秀的 80 後,吵架能吵出高光時刻,這畫面還挺不可思議的。
本來嗤之以鼻是戀愛腦,結果越看越上頭 ……
海澱區《麥琪的禮物》
王安宇扮演的男主周水,和王玉雯扮演的女主代大吉,倆在海南上學的大學生,不到兩集就确定了戀愛關系,開始北漂。
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叙事了:
一個被綠的女大學生,去男生宿舍算賬,然後遇到了渣男的舍友,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着,談不上一拍即合又算不得是互不來電,但就是覺得對方有意思,于是走到一起了。
開篇第一集還挺無厘頭的,但一口氣看下來,無厘頭并不是主菜。(誰能懂看到貼面膜不掀劉海讓人多抓狂?)
和絕大部分愛情故事需要花費 20 集講相遇、暧昧、結成正緣的開局不同,有電影夢的大四學生周水,得知愣頭愣腦的代大吉在北漂筒子樓裏受苦,二話不説跑到北京來合體北漂,開啓了小情侶沒羞沒臊的日子。
沒羞沒臊,是一種客觀描述。
老房子被隔成好幾個隔間,有在 " 挖礦 " 的碼農,有帶着孫子擺攤的老頭,有兼職打工的學生 …… 格子間之間,不可能存在什麼絕對的隐私和秘密。
也有非常純愛,純愛到讓人想落淚的時刻。
男主為了不想讓女主擔心,穿着玩偶服在路上裝作路過的人偶,舉牌子給女主加油打氣;女主為了能賺錢應急,被拽到舞台上被迫扮醜;
如果説多數都市背景的愛情故事,會安排很大篇幅去講矛盾本身,那麼《值得愛》則是用很大篇幅去講人性底色。
來北京想圓電影夢的周水,攝影機鏡頭不慎損壞,而将近半年都找不到工作的代大吉想要給他換個鏡頭。放在 00 後的視角裏,這種行為只能被叫做是 " 戀愛腦 " ——
且不説 00 後裏這樣的純愛少之又少,放在 80 後裏,這樣的情況也依舊是少見。
即使男主因為舍不得女主去打工,甚至把自己的藝術家夢想抛到一邊,暫時當了一個務實的打工人,當了合格的 " 傑姆 ",去報答 " 德拉 " 的體貼,以 00 後視角,卻仍舊多少看起來有點不解:
連吃肯德基都要一根炸雞腿兩個人啃,确實有夠情比金堅了,但是再美好的感情基礎,能對抗得了多久?
排除萬難在一起,萬難之後還有萬難,那這感情還吸引人嗎?
弗洛姆式愛情哲學
《值得愛》的調性是很明顯的——
青春、色彩、張揚、文藝,很美好的各種元素組合。再配合王哥王姐兩張非常文藝氣質的臉,自然匹配 " 要是我年輕時候談過這麼一場生理性喜歡的戀愛 " 就好了的故事。
畫面很美,叙事逼格也到位,只要看 10 分鍾就可以确定,别説是細糠不細糠了,這早就脱離了糠的範疇,顯然就是成年人該看的東西。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愛》有趣在:
這部劇拍得很像一種實驗室對照組研究,把大家暢想的想要的愛情因素加進去,基本上以人本主義哲學家弗洛姆的愛情觀為參照指标。
弗洛姆的觀點是,愛這種事物,不管以什麼形式出現,合格的愛一定有 4 個要素:關懷、責任、尊重和了解。周水和代大吉的關系便是如此,兩人關心對方能到有些話不必説,亦能懂的程度;
即使做錯了事兒,也能自覺擔責,周水瞞着女朋友去當婚慶攝影,被發現之後惱火過但也會認錯;互相的了解和尊重,更是到了基本上沒法挑刺的水平,很多家長和孩子都不見得能這麼互相了解對方。
是不是完全符合大眾廣泛接受的 " 健康愛情的樣子 "?
然後呢,主創在這個基礎上玩控制變量法,大環境因素的影響?加 20%;經濟能力?加 30%;認識的不同人群造成的不同溝通感受?加 15%;不同就業經歷帶來的處世風格變化?加 25%……
家裏人給你安排工作,你去不去?所有同事都在放空自我,确實也沒啥事可做,不過這樣就要異地,樂意嗎?
特别有藝術夢,女朋友也願意托舉,當 " 李安的老婆 " 那樣的角色,但自己良心過不去,對方的好心慢慢變成對自己的折磨。看到變世俗的自己,女朋友也很失望,是應該自覺先和對方保持距離嗎?
基本兩性博主評論出現的抱怨會分為兩大類,女網友吐槽男的不上進、太摳搜,男網友吐槽女的不懂自己、太物質。
《值得愛》裏,偏偏設計出一個寧可把理想和自尊這些常規借口放一邊,也不舍得女朋友受罪的男生,和一個毫無物質之心的女生。
但,如果獲得了一份得天獨厚的真感情,又如何按照哲學家理論裏 " 墜入情網 " 和持續的愛存在區别那樣,要付出多少,才足以能維護有情飲水飽?
高規格感情關系的一切因素都在,還會有過不去的坎嗎?
試錯成本 ≠ 貶義詞
這個劇很多時候我不想用 " 好看 " 去形容,雖然平心而論就是好看——
人美,鏡頭語言美,出租屋能拍得旖旎,得是有幾分硬功夫。
不僅是倆主演眼神拉絲,劇中的大小配角都水平可以,不善言辭的健身教練和被學校退學的女大學生,被金融市場榨幹積蓄的大姐大,一直沒摘過墨鏡态度冷漠但最後又幫了女主一把的女導演 ……
同樣的劇情,放在某些叙事裏可能是狗血式制造焦慮,《值得愛》裏則是一種 " 有希望就好 " 的加油打氣。
這種積極帶來的美好感,也很美。
劇裏的點點滴滴都在提醒觀眾,只要是個人,就在社會裏生活,只要在社會裏生活,就會有形形色色的人,只要有形形色色的人,就會有形形色色的事兒,只要有這麼多事兒,感情就不可能是單一條件影響的唯一結果。
比起好看,我更喜歡用有趣去形容《值得愛》。
沒啥特意上價值的地方,也沒有喊口号的切片台詞,但處處都會讓人產生回甘。比如以 00 後的 reaction 機位二人組眼裏,周水和代大吉有些行為真是太傻了,純就是在浪費時間試錯。
比如被出租車司機 + 不靠譜中介來回忽悠,漫無目的地求職 balabala。
不過回頭一想,誰的生活裏沒有試錯過呢?
與其説《值得愛》是一部都市愛情故事,不如説,是一部讨論 " 花時間去追逐美好,即使可能得不到,算不算浪費光陰 " 的故事。
試錯可能是遺憾,卻也沒有必要翻來覆去地抵觸。周水和代大吉的相處裏确實有很多次不慎踏錯,可也正是因為各種試錯,成為了對方人生裏無法取代的拼圖。
就像人生可以允許 gap year 那樣,青春怎麼不能試錯了?即使是試錯,年輕氣盛的時候試過錯,明白了,那不比糊塗地長大要合理嗎?
沒有上價值觀,卻在剖析價值觀;沒有專門去強調青春,卻每一句都是青春。
E 姐結語
現在的觀眾不愛看愛情,除了愛情劇這個領網域本來就是一堆苟使之外,還在于太多人都對愛情本身沒有幻想了。
為啥小甜劇經常拍完相識、暧昧、一點點小矛盾之後,大結局就是相愛,而不寫确定關系之後的部分?因為相愛之後就要共同面對生活了,而生活無非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如果把愛情創作設計成一個函數,多數都是一個開口向下的抛物線,頂點是确認關系。
而《值得愛》裏體現的關系是:
會有一點想發瘋的時候,但不會持續地發瘋;能忍受長期的谷底,但忍受存在有效期;還有一些美好有最佳賞味期,年輕的時候沒經歷就是沒經歷,20 歲的窮遊和 60 歲的豪華遊,或許某些美好記憶,只有前者才有。
我一邊看一邊會有這麼個感受。在我不到 30 但又快到 30 的那幾年,經常有一種想法是,在 20 歲剛出頭的時候有太多好東西沒有享受過了,想來只是各種可惜。
但最近幾年又可能會考慮,那時雖然好東西沒怎麼享受到,但凌晨 4 點起床去看日出、吃蒼蠅館子午餐的經歷如果是現在去體驗,很可能只會罵罵咧咧,而當時是沒覺得多痛苦的。
《值得愛》裏便是有這麼幾分意思。
現在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很現實,不信虛無缥缈的東西,但周水和代大吉的 18 年交織在這個劇裏并不只是一段愛情,還代表着一些年少輕狂時的選擇、出于個人意願的精神需求等 " 抽象 " 的事物。
精神需求不見得一定是和務實違背的東西,只是大家都不喜歡沒結果。可沒結果的事兒一定是虧了嗎?
一部愛情主題的劇,不僅拍出文藝和美感,還拍出了些許哲思味兒,怎麼辦?有腦子的人就是很難抗拒這種劇啊!
今天的深夜話題:
你的青春有過 " 試錯 " 體驗嗎?
來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