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預見2024:《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争格局和發展前景等),歡迎閲讀。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阿裏巴巴 ( 09988.HK ) ; 騰訊 ( 00700.HK ) ;海康威視 ( 002415.SZ ) 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及增速、中國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合作密度、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在三次產業分布、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在服務業的分布、中國人工智能下遊應用領網域分布、中國人工智能行業投融資情況、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省市自治區分布、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技術層次分布、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趨勢
行業概況
1、人工智能定義
根據《人工智能标準化白皮書 ( 2018 版 ) 》,人工智能被定義為利用數字計算機或者數字計算機控制的機器模拟、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感知環境、獲取知識并使用知識獲得最佳結果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
人工智能的定義對人工智能學科的基本思想和内容作出了解釋,即圍繞智能活動而構造的人工系統。人工智能是知識的工程,是機器模仿人類利用知識完成一定行為的過程。根據人工智能的實力,可以将人工智能抽成三類,分别是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涵蓋行業龐大
人工智能產業鏈上遊為硬體設備和數據設備,其中包括芯片、傳感器、大數據、雲計算服務等,為人工智能提供數據服務和算力支持 ; 中遊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技術核心,包括通用技術、算法模型、開發平台三個方面,涵蓋了機器感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圖譜、基礎開源框架等核心技術 ; 下遊是人工智能的應用產品和場景,涉及交通、醫療、安防、金融、家居、制造等多個領網域。
人工智能產業鏈上遊代表性企業主要包括寒武紀、景嘉微、大族激光、萬集科技、美林數據、訊鳥軟體等企業,主要為中下遊客户提供基礎設備和服務 ; 中遊企業主要為人工智能構建技術路徑,代表性企業有商湯科技、科大訊飛、阿裏巴巴、騰訊控股、百度集團等 ; 下遊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應用層,包括長安汽車、小鵬汽車、美的集團、川機器人、藍思科技、精倫電子等企業。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快速發展階段
相較于國際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起步較晚,萌芽于 1978 年。随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產業在過去近 20 年渡過探索期和成長期,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務院于 2016 年發布的《" 十三五 " 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明确提及将人工智能列為國家戰略層面的重大科技項目。2020 年," 十四五 " 指出人工智能作為 " 新基建 " 建設重要一環,将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肩負着推動萬億實體經濟產業轉型更新的目标。
行業政策背景:加快人工智能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多項政策,鼓勵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創新,加速人工智能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 從 2017 年 7 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确指出要 " 加快人工智能深度應用 " 到 2023 年發布的《關于推進 IPv6 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質量強國建設綱要》都有提及加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各類場景中的應用以及融合發展,這表明政策重點已經從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轉向技術和產業的深度融合。
行業發展現狀
1、大數據和雲計算為技術合作最熱門的方向
從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合作密度來看,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占比接近一半,達到 46.47%; 其次是物聯網和 5G 技術,分别達到 10.7% 和 8.1%; 智能機器人、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分别占比 6.39%、4.08%、4.05%。
2、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突破 5000 億元,企業主要分布于服務業
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資本和人才的驅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已步入世界前列。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據,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從 2019 年開始快速增長,2021 年同比增長達到 33.3%,2022 年產業規模達到 5080 億元,同比增長 18%。初步統計,2023 年規模達到 5784 億元,增速放緩至 13.9%。
注:中國信通院對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測算口徑包括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市場規模及帶動產業市場規模,即包括人工智能硬體、軟體及服務市場
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 2023》,人工智能企業主要分布于服務業,占比為 75.79%; 其次是第二產業,占比為 23.82%; 而第一產業占比僅有 0.39%。在服務業中,排名第一的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比 28.46%; 排名第二的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比 22.17%; 排名第三的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比 10.75%; 排名第四的是金融業,占比 10.68%。其他行業占比較低,均為 10% 以下。
3、下遊應用主要集中于智慧城市和企業智能管理
2022 年,在人工智能下遊應用領網域中,智慧城市和企業智能管理的占比較高,分别達到 12.16% 和 12.10%。智能制造、智能營銷與新零售、智能網聯汽車的占比都在 8% 左右,分别為 8.89%、8.41% 和 8.07%。随着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同產業的應用逐漸加深,人工智能已深刻重構着社會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個環節,并持續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推動社會進入智能經濟時代。
4、投融資活動進入相對冷靜期,企業服務和先進制造領網域投資事件較多
中國人工智能行業投融資活動在 2012-2018 年經歷了快速增長,2018 年融資金額達 2668 億元,投資事件 1396 起。2021 年達到歷年峰值,融資金額增長至 4761 億元,投資事件數 1362 起。2022 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投融資活動進入相對冷靜期,投融資數量和金額均呈現下滑态勢,融資金額下降至 1731 億元,投資事件數減少至 963 起。2023 年人工智能行業投融資活動有所回温,投資事件有所下降但是融資規模有所上升,融資金額達到 2631 億元。截止 2023 年 12 月 14 日,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總計共有 10110 起投資事件發生,總計融資金額為 37762 億元。其中投資事件主要集中在企業服務、先進制造和汽車交通領網域,占比分别為 38%、31% 和 13%。
行業競争格局
1、 區網域競争:北京市和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優勢明顯
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 2023》,2022 年,在 2200 家人工智能骨幹企業的省份分布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市,占比 28.09%; 排名第二的是廣東省,占比 26.45%; 排名第三的是上海市,占比 14.23%; 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分别是浙江省和江蘇省,占比 8.95% 和 6.86%。
涉及人工智能的 2200 家骨幹企業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區。其中,長江三角洲地區居首,占比 30.95%; 其次是京津冀地區,占比 29.36%; 緊随其後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占比 26.45%; 而川渝地區則排名第四,占比為 3.55%。
2、 企業競争:應用層參與企業多,競争激烈
我國人工智能行業主要以應用層企業為主,與基礎層和技術層相比競争更為激烈。在 2200 家人工智能骨幹企業中,基礎層企業僅有 53 家,占比為 2.41%。這些企業在人工智能產業中提供基礎硬體設備和數據服務。而技術層企業有 273 家,占比為 12.41%,主要從事包括核心算法、開發平台等在内的關鍵技術的研發。與之相比,應用層企業占比高達 85.18%,達到 1873 家,主要涉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集成和場景應用。
根據互聯網周刊與 eNet 研究院、德本咨詢合作發布的 "2023 人工智能企業百強 " 榜單,百度以 95.12 的綜合得分榮登榜首,緊随其後的第二名為阿裏巴巴,綜合得分達到 94.85; 而華為則位列第三,綜合得分為 94.38。值得注意的是,位居前五的企業在人工智能產業的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都有布局,綜合性企業在人工智能產業中有較大的的競争優勢。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 發展趨勢:推動人工智能可靠可控的發展,進一步與社會各方面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演進,人工智能已應用到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人工智能風險引起普遍擔憂,因此,對于安全可信人工智能技術的需要已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動人工智能可靠可控的發展成為全球共識。另一方面,随着傳統行業數字化進程的提升,将提供海量的數據和豐富的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打開新的空間,使得其與社會各方面進一步融合。
2、 發展前景:人工智能行業将保持穩健增長
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創新推動了應用場景的深度發展,牽動着以 AIGC、數字人、多模态、AI 大模型、智能決策為代表的技術浪潮。這些尖端技術為市場注入廣泛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潛力,同時,企業對自身數字化和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推動也催生了對人工智能技術多樣性的需求,為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的長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 " 十四五 " 政策支持行業發展,據此前瞻測算,2024-2029 年期間,我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将進一步擴大,2029 年市場規模将突破萬億大關,提前實現《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 2030 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 10000 億元的規模目标。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 咨詢 / 募投可研、IPO 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説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 APP】,還可以與 500+ 經濟學家 / 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