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衝刺港股,三只松鼠迎來“第二春”?,歡迎閲讀。
文 | 伯虎财經,作者 | 寧成缺
在今年成功 " 重回百億 " 之後,三只松鼠開啓了全方位的加速模式,手握一份亮眼的财報,朝着港股 IPO 大步邁進。
這其實是三只松鼠第二次向港交所發起衝刺,要是此次能夠成功上市,它将成為首個實現 "A + H" 股上市的零食巨頭。
在拟港股上市的公告裏,三只松鼠提到,此次募集的資金将用于促進公司全球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推動全球供應鏈體系的建設,以及拓展境外融資能力。
三只松鼠成立于 2012 年,是由 " 松鼠老爹 " 章燎原一手打造的品牌。曾經,它借助電商發展的紅利迅速崛起。在 2019 年,三只松鼠以 10.49 億元的銷售額刷新了食品行業的交易紀錄,還一度被冠以 " 國民零食第一股 " 的稱号。
不過,面對三只松鼠 " 業績回升 " 和 " 二次上市 " 這兩項重磅消息,資本市場的反應卻十分冷淡。公告發布當天,三只松鼠的股價收跌 5.58%。
實際上,三只松鼠的股價一直處于下跌狀态。它曾經的市值高達 360 億元,可如今只剩下 100 多億元,超過 250 億元的市值就這麼灰飛煙滅了。這背後,究竟是電商紅利消退後品牌增長乏力的困局,還是三只松鼠缺乏核心競争力的隐憂?
在休閒零食市場競争日益白熱化的當下,三只松鼠還有多少增長空間?
01 二度 IPO 衝刺,網紅光環下的隐憂
三只松鼠的年報顯示,2024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06.22 億元,同比增長 49.3%;淨利潤達到 4.07 億元,同比增長 85.51%。
這是繼 2019 年營業收入連跌四年之後,三只松鼠又一次突破百億大關。然而,在這看似風光的财務報表背後,實則隐藏着諸多隐憂。
深入分析财報數據可以發現,三只松鼠的盈利質量令人擔憂。高額的營銷費用就像個 " 吞金獸 ",不斷侵蝕着淨利潤。
從 2019 年到 2024 年,三只松鼠累計在廣告平台服務及推廣費上花了近 60 億元,光是 2023 年和 2024 年這兩年,就砸進去了 20.02 億元。這麼多錢投進去,雖然帶來了營收增長,但也讓淨利潤的增長大打折扣。
再看 " 高端性價比 " 戰略,這戰略看似美好,卻讓毛利率不斷受到擠壓。财報顯示,2024 年公司整體毛利率為 24.25%,和上一年相比只微增了 0.92 個百分點。可要是和 " 高端性價比 " 戰略實施前的 2021 年相比,毛利率下降了 5.13 個百分點。
就拿高性價比禮盒、組合裝的 " 綜合類 " 產品板塊來説,從 2022 年到 2024 年,毛利率持續下滑,從 33.06% 降到了 28.97%。
從渠道方面來看,三只松鼠雖然喊着要全渠道發展,但對線上的依賴依然嚴重。2024 年線上營收有 74.07 億元,占了總收入的 69.73%。其中貢獻最大的抖音平台,銷售額達到了 21.88 億元,接下來是天貓和京東。
對于如今線上渠道營收占比依舊接近七成的三只松鼠來説,流量成本持續上升帶來的風險可不能忽視。
與此同時,三只松鼠把眼光投向了線下。2019 年,章燎原提出了 " 萬家門店計劃 ",打算 5 年内開設 1 萬家線下門店。可三只松鼠在線下渠道幾乎沒什麼經驗,激進擴張之後很快就進入了閉店模式。
2023 年末," 萬店計劃 " 正式宣布破產,投食店(直營店)全部關閉,聯盟店(加盟店)也縮至 266 家。看來,術業有專攻,章燎原這次算是認栽了。
面對線下擴張的失利,三只松鼠開始轉向量販賽道尋求突破。2024 年,三只松鼠花了不超過 2 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坐擁 1800 家門店的湖南零食量販品牌愛零食。同年,又斥資 6000 萬元收購了擁有 " 華北第一實體批發倉庫 " 的愛折扣。
這一策略也取得了一些成績,2024 年三只松鼠整體分銷業務營業收入達到了 26.41 億元,占整體營收的 24.86%。
然而,量販零食行業已形成 " 兩超多強 " 的競争格局,鳴鳴很忙集團旗下門店突破 1.6 萬家,萬辰集團籤約門店超過 1.5 萬家,三只松鼠想要在這個紅海市場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
更嚴峻的挑戰來自產品質量和消費者信任。代工模式帶來的品控問題持續發酵,包括 " 開口松子過氧化值超标 "" 代工廠菌落超标 " 等問題屢見不鮮。在消費者投訴平台,關于三只松鼠的投訴累計超過 4300 條,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這些負面事件不僅影響了品牌形象,也動搖了資本市場信心," 國民零食第一股 " 的光環正在逐漸褪色。
02 零食行業殘酷内卷,破局之道在哪?
中國零食行業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内卷。在這個規模高達 1.4 萬億元的市場中,前五大品牌(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來伊份、好想你)的市場占有率總和僅為 5.9%。
截至 2024 年底,全國新增零食企業數量驚人地達到 121.5 萬家,其競争激烈程度堪稱所有行業之最。
在這個紅海市場,三只松鼠正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百草味憑借百事資本加持在堅果品類持續施壓;良品鋪子在綜合零食領網域虎視眈眈;來伊份牢牢把控肉脯市場;而新崛起的鳴鳴很忙集團(原零食很忙)和好想來等量販品牌更以萬家門店規模搶占線下流量。
再加上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直播帶貨越來越火,全民創業時代也來了,這對市場上原有的零食品牌衝擊更大。三只松鼠現在可真是腹背受敵。
面對這麼嚴峻的競争态勢,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還在 2024 年 5 月定了個宏偉目标,要在 2026 年實現 200 億元的營收,還計劃線上、線下各貢獻 100 億元。為了實現這個目标,公司開啓了全方位的戰略轉型。
業務多元化是最先落子的布局。2020 年,三只松鼠推出了四大子品牌,分别是 " 鐵功基 "" 小鹿藍藍 "" 養了個毛孩 "" 喜小雀 ",分别定位新一代互聯網方便速食品牌、互聯網嬰童食品專業品牌、新一代互聯網國貨寵糧品牌、新一代互聯網喜禮品牌。
不過,這四大品牌裏,只有小鹿藍藍取得了顯著成功。2024 年,小鹿藍藍營收達到了 7.94 億元,同比增長 35.03%。
到了 2025 年 3 月,三只松鼠更是大動作不斷,大舉進軍飲料賽道,一下子推出 60 款硬折扣單品,還成立了酒業公司,看樣子是要跨界白酒市場。
現在,公司已經構建了包含 " 第二大腦 " 咖啡、" 金牌奶爸 " 寵糧等在内的十餘個子品牌矩陣,覆蓋從方便速食到預制菜的多個細分領網域。
但現實情況是,主品牌 " 三只松鼠 " 在 2024 年還是貢獻了 92.5% 的營收,高達 98.25 億元,新品牌的培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供應鏈更新是三只松鼠的第二戰略支柱。2024 年,三只松鼠投資 2 億元建設西南供應鏈集約生產基地,并計劃追加 2 億元完善華東、北區、西南等地的供應鏈建設。
2025 年,公司還計劃新增華南供應鏈基地,同時布局東南亞工廠,提升堅果、零食自產比例。這些舉措旨在落實 " 一品一鏈 " 供應鏈戰略,強化自主制造能力,降低綜合成本。
國際化布局是公司戰略的第三步。三只松鼠的國際化布局雖然剛剛起步,卻藴含着巨大的想象空間。2024 年,公司海外收入僅為 69.68 萬元,占總營收的 0.01%,這個數字看似微不足道,卻像一顆蓄勢待發的種子。看看泡泡瑪特的出海奇迹——短短幾年間海外營收就飙升至 50.7 億元,占總營收的 38.9%。
從網紅品牌到長青企業,三只松鼠需要證明自己不僅能抓住流量紅利,更能構建穿越周期的核心競争力。港股 IPO 或許只是一個新起點,在這個萬億規模的零食戰場上,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