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票房撲街,被刷一星差評,這新片惹到誰了,歡迎閲讀。
好萊塢大片,不靈了?
這段時間,網上有不少人在吐槽當下的好萊塢電影。
質量過硬的沒幾部。
票房表現也大大低于預期。
就連曾經的票房霸主漫威電影,也撲街了。
越來越多人對好萊塢大片審美疲勞。
但是,前不久上線的一部新片,給了魚叔久違的驚喜。
它的口碑很能打。
豆瓣開分8.6,IMDB8.0,爛番茄爆米花指數更是到達了 98%。
今天就來聊聊,這部不俗套的好萊塢大片——
《盟約》
The Covenant
好萊塢大 IP 當道,純原創劇本越來越稀缺。
而《盟約》就是一部原創電影。
導演蓋 · 裏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他曾憑借豆瓣 9.1 分的《兩杆大煙槍》驚豔影壇,後來又拍出了《大偵探福爾摩斯》《秘密特工》這樣叫好叫座的純熟類型片。
但近年,蓋 · 裏奇的水準似乎飄忽不定。
被大家調侃為「拍兩部爛片賺錢,再拍一部自己想拍的」。
而《盟約》就是爛片後的一次回勇。
這一次,他延續了拍雙男主的特長。
讓我們久違地看到了既非超級英雄,也非動作片工具人的「活人」。
影片以阿富汗戰争為背景。
雙男主約翰和艾哈邁德,一個是美國大兵,另一個是不認同塔利班的阿富汗人。
這樣的設定本身就很有戲劇衝突性。
先説傑克 · 吉倫哈爾飾演的約翰。
他的槍法快準狠,但他的底色卻鋪滿了憂郁。
這種憂郁,讓他區别于臉譜化的美國大兵形象,而有了更豐富的「人味」。
槍法很好體現,那麼憂郁如何傳遞給觀眾?
通過眼睛。
導演用很多特寫鏡頭,強調約翰那雙令人過目難忘的藍眼睛。
蓋導光拍還沒過瘾,更要通過其他角色之口來完成「表白」。
「我的哥哥告訴我,你有美麗的藍眼睛」
從這些鏡頭中能看出來,蓋 · 裏奇夾了滿滿的「私貨」。
吉倫哈爾那一雙湛藍、澄澈的雙眼,讓魚叔夢回《斷背山》。
李安看了都直呼内行。
雙男主中的另一位,艾哈邁德,是當下好萊塢商業片中罕有的復雜人物。
他是阿富汗人,但為美軍做翻譯。
理由很簡單,他的孩子死于塔利班之手。
這是一筆不可饒恕的血債。
同時,他也是為了美軍向他許諾過的籤證,帶着妻兒離開這個國家。
對于塔利班來説,以約翰為代表的美軍是侵略者,而艾哈邁德則是為敵人賣命的「阿奸」。
因為身份的問題,艾哈邁德在片中不止一次被自己的同胞辱罵。
甚至有人認出了他,揚言要「親手殺掉他全家」。
雖説電影被劃分為戰争片。
但魚叔覺得,雙男主的基情情感關系,才是全片的核心。
最開始,約翰只把艾哈邁德當成一個工具人。
不管對方提什麼建議,約翰總是一副不耐煩的表情:你懂啥?不懂别 BB。
不過,艾哈邁德雖然是為美軍打工的,但是他絕對不是「跪着要飯的」。
恰恰相反,他堪稱約翰小分隊裏的「掃地僧」。
關鍵時刻一鳴驚人。
當約翰小隊剛剛出發執行任務時,他根據推理分辨出了隊伍裏有叛徒引導他們走進陷阱。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約翰明白過來,艾哈邁德不止是一個擔任文職工作的翻譯官,同時也是訓練有素的士兵。
兩人之間逐漸建立起了信任。
而讓二人更新為生死之交的,是一場損失慘重的戰鬥。
那次,約翰小隊在作戰過程中被敵人圍殲。
除了他和艾哈邁德,其餘隊友均陣亡。
約翰還沒來得及悲傷,就被埋伏的塔利班士兵打得頭破血流。
半暈半醒間,被艾哈邁德及時救下。
艾哈邁德憑着職責所在,踏上了一場護送美國大兵的險途。
他以毛毯作掩護,用小推車拖着約翰穿越塔利班占領區。
放眼望去都是光秃秃的群山和數不盡的砂石。
每走一步都有數不盡的危險。
一路上,艾哈邁德幾次與塔利班交手。
由于人數占絕對劣勢,逃出生天靠的是智慧和武力的結合。
途中,他還要照顧重傷的約翰,為他打水,偶爾給他抽煙提神。
最後他們終于走到了美軍的地盤,眼看着就要安全了。
可接下來卻上演了一個極為諷刺的轉折。
美軍一見到艾哈邁德,就大喊「舉手!趴下!」
艾哈邁德為美軍賣命,還救了美國大兵一命,換來的卻是這樣的待遇。
更不要提美國承諾給他的籤證了。
他被丢在了阿富汗,成了塔利班頭号通緝犯。
全家人命懸一線。
而約翰沒來得及對恩人道謝,就被美國直升機飛速運走。
回到美國,他成了「英雄」,得到了悉心的照料。
那一場險象環生的旅途總在他的大腦裏閃回。
艾哈邁德的缺席,反而加深了兩人之間的羁絆。
當約翰聽説艾哈邁德并沒有逃到美國,而是還在阿富汗的山區裏東躲西藏時。
他坐不住了,決定重返阿富汗,把艾哈邁德救出來。
既是報答救命之恩,也是完成交付美國籤證的「盟約」。
影片結尾,播映了幾組照片。
那是現實中的美國軍人和阿富汗翻譯官們。
通過這組極其特殊而有衝突性的人物關系,蓋 · 裏奇試圖喚起一種超越政治的人性微光。
除了人物之外,本片的拍攝手法也有些新意。
沒有堆砌感滿滿的特效,也沒有動辄千百人對攻的大場面。
相反,主打的是把小場面拍得驚心動魄。
不管是美軍還是塔利班,都只能在礦坑或是橋上閃轉騰挪。
不僅地方狹窄,雙方參與人數也少之又少。
有時感覺和南美黑幫巷戰無二。
但是場面小不代表拍得糙。
蓋導還是用技法娴熟的剪輯和調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臨場感。
在為數不多的槍戰場面中,節奏恰當的剪輯和應聲而倒的敵人,給人一種正在「打遊戲」的感覺。
槍戰與音樂的卡點如此精準,也得益于蓋導多年廣告與 MV 的執導經驗。
還有一段艾哈邁德躲避塔利班追捕的長鏡頭,同樣令魚叔印象深刻。
他先是聽從外面朋友的接應,然後突然出擊,放倒了第一個闖入後門的塔利班士兵。
然後和妻子若無其事地出門,淡定地蹲在門口攤位旁,等待敵人遠去。
最後終于有驚無險地上了卡車。
魚叔一直提着的心終于徹底放下,優秀的長鏡頭設計讓觀影情緒一氣呵成。
本片被無數評論津津樂道的華彩段落,是在影片後段。
約翰回到美國後,迫切要求美方營救艾哈邁德,但卻處處碰壁。
在緊繃困擾的精神狀态中,他的夢境被呈現為一段蒙太奇。
這段蒙太奇從約翰的視角,重新「觀看」了一遍那場逃亡之旅。
從他中彈開始,到艾哈邁德一路上的悉心照料,都如同跑馬燈一般依次閃過。
但跑馬燈不等于流水賬,導演利用大量的傾斜、倒置、虛化的鏡頭設計,将整個夢境的視覺打造得更加迷離。
二人命運的羁絆如同一個輪盤,在潮濕的記憶中周而復始地旋轉着。
這是蓋導的拿手好戲,也是全片為數不多的炫技段落。
雖説炫技已經成了一個貶義詞,但是這次的蒙太奇段落形式與内容達成了統一,魚叔直呼「炫得好」。
熟悉蓋 · 裏奇的觀眾都知道,他一直以炫技式的多線叙事和來自底層的黑色幽默聞名于世。
這一次在《盟約》中,卻難得的化繁為簡。
本片沒有任何黑色幽默成分。
老痞子嚴肅起來誰都擋不住。
導演蓋 · 裏奇在片場
《盟約》是他拍攝的第一部戰争片,純制作成本就達到 5500 萬美元。
然而,票房僅 1584 萬,血撲。
這與它的口碑形成了鮮明反差。
但魚叔認為,像蓋 · 裏奇這樣的知名導演,還在尋求自我突破,本身是一件難得的事。
與一眾好萊塢商業片浮誇到死的特效相比,本片粗粝真實的畫面已經是一股清流。
更重要的是,本片有态度、有表達。
不難發現,《盟約》表面上是美式主旋律。
因為這一點,上線後引來了不少一星差評,評論兩極撕裂。
但其實,在主旋律的殼子下,本片暗藏了許多批判。
包括對美國官方缺乏契約精神的諷刺。
明明承諾給艾哈邁德庇護,卻言而無信。
約翰焦頭爛額地到處投訴,卻反倒被上頭指責是在無理取鬧。
假如艾哈邁德沒有救約翰一命。
假如約翰沒有「良心不安」。
那麼,還會有人在乎遠在阿富汗的翻譯官的安危嗎?還會有人兑現承諾嗎?
答案顯而易見。
同時,片中也有對美軍不負責任入侵阿富汗的抨擊。
自 2001 年 10 月美軍進駐阿富汗到 2021 年全面撤出,反恐戰争斷斷續續打了 20 年。
超長的拉鋸讓阿富汗當地人民苦不堪言。
美國人卻輕而易舉地拍拍屁股走人,把所有的爛攤子丢給阿富汗自己。
在電影裏,美軍打着調查塔利班軍火庫的旗号肆意闖入民宅搜索。
暴力和傲慢的程度也只是比塔利班「稍微好一點」而已。
所以,最後美軍「機械降神」般拯救主角二人時,魚叔依然如鲠在喉。
馬上想到現實中,美軍撤退時,寧可爬到飛機起落架上也要搭上「末班機」的阿富汗底層民眾。
最後看到他們還是從高空跌落,心情異常沉重。
《盟約》中的兩個主角好似美國和阿富汗的一種隐喻。
「我一定要帶你脱離苦海」,但是最後真的解決了所有問題嗎?
全片最後一個畫面,尤其耐人尋味。
盡管救出了艾哈邁德一家,但約翰臉上并沒有如釋重負的神情。
反而相當凝重。
字幕靜靜打出:300 多名翻譯員及其家人因與美軍合作被塔利班殺害,還有上千人仍在東躲西藏。
所謂用完即棄,不過如此。
魚叔看到這裏,仿佛聽到了創作者隔着鏡頭對着觀眾的呐喊:
「這場戰争,遠遠沒有結束。」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