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山姆現制滷菜盒底竟然貼着「已生產2個月」,多少打工人被超市陰陽标籤坑過?,歡迎閲讀。
" 中產白月光 " 山姆又出事了,這回是标籤。
有人買了山姆超市 69.9 一份的滷水拼盤,看到盒子上貼着的标籤顯示生產日期 10 月 20 日,最佳食用日期三天,以為是現做的滷菜。買回家吃了一半,才發現盒子底部還貼着另一張标籤,生產日期寫着 "8 月 27 日 ",保質期 "12 個月 ",這才知道原來買的是冷凍了兩個月的預制菜。
" 山姆滷菜陰陽标籤 " 立刻上了熱搜。
圖源:小紅書 @曌
山姆反應迅速,解釋正面的标籤是解凍的日期,滷菜是解凍後分裝的。也立馬説要整改,整改方式是把盒子底下的預制菜标籤改成貼在盒子頂部," 進一步提升會員的購物體驗 ",倒是一句沒提自己 " 預制菜當現制菜賣 "。
網上不少聲讨山姆的聲音,但惹怒消費者們的不是 " 山姆賣預制菜 ",畢竟誰都知道預制菜可能一些外賣店更幹淨衞生。真正讓消費者不滿的,是 " 心想現制貴點就貴點吧,卻買了預制菜 "。
山姆估計也清楚,69.9 買一份冰櫃裏剛解凍的預制滷水多少還是溢價太明顯,所以把預制标籤隐晦地放在了盒子底下——我也的确沒有隐瞞,就看你買前有沒有把盒子翻個面的習慣。不然,怎麼那麼多盒滷菜,卻沒有一個是把預制菜标籤貼到頂上的?
山姆的 " 陰陽标籤 " 也不是超市标籤這事兒第一次被消費者吐槽了。超市裏的标籤确實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同一個商品可以有兩個不同的标籤,除了預制、分裝的标籤可以貼兩遍,線上和線下的标籤也可能不一樣。有人發現盒馬烘焙在產品線上頁面裏寫着的 " 主要原料 " 一共就四五樣,看起來簡單又健康,等拿到手,才發現包裝上真實的配料表裏,添加劑快排滿三行了。
圖源:小紅書 @貓貓漂流記
還有的标籤需要格外考驗你的視力,以及購買時的計算能力和判斷力。
商品位置和價标不符早已經是超市裏的見怪不怪的現象。問題是,你光看到 " 雀巢淡奶油 ",商品名字一致,以為對上了,卻忽略了商品名還得帶上後面的 " 毫升數 " 一起看。750 毫升的淡奶油被放在 250 毫升的價标後,最底下一層的标籤才是真正的價格—— 18.5 元。更吊詭的是,這個明晃晃的 18.5 的标籤還後面還擺着一排 " 雀巢厚牛乳 ",而你找半天,厚牛乳自己的标籤卻根本沒有在貨架上出現。
圖源:小紅書 @小善乖乖
再比如,标籤上的 " 會員價 " 被加粗标大,一眼就能看見,但 " 會員 " 兩個字倒是縮小了字号,而 " 原價 " 更是用小兩倍的字号印在角落裏。除非你對這個價标突然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喜愛,買東西前駐足兩分鍾欣賞,否則很難看到原來還有 " 原價 " 的存在。
被刻意标小的除了原價,還有散裝產品的重量部門。你看到熟食區的雞爪标價 30 多塊錢,默認了是按斤計價,想着下班買點回去追劇,随便稱了一點發現居然花了 100 多。以為是自己對重量沒概念,不小心稱多了,仔細看發票,才發現人家是按照 250g 計價的。
" 早知是 65 一斤,我也不衝動購物了。" 你抱着 100 多的雞爪感嘆自己眼神不好被刺了,殊不知老板們賺的就是你 " 看不到價标部門 " 的錢。
圖源:小紅書 @高冷怎麼了
僅僅是把價标部門偷換成反常識的 "250g" 也就算了,你被背刺多了,下次也就知道買東西前湊近點看了。但問題是,現如今的标價已經發展成了 " 按 250g 标價,但只按 500g 賣 ",只差把強買強賣四個字寫在标籤上了。有人去鮑師傅買奶香提子酥,看到 "11 元 /250g" 的标價,以為打包好的一袋就是 250g,付款的時候才發現貴了一倍。叫來負責人,答復是 " 我們就按 500g 售賣 "。
以前你以為 " 标價是單個面包但只按 4 個打包賣 " 的事兒只發生在手作烘焙店,現在才意識到強買強賣原來都成了烘焙行業新規。
感覺受騙的消費者打 12315 投訴,得到的回復是:商家這麼做沒錯。無論以多少克标價,只要是按那個價格售賣就行。
圖源:小紅書 @背包卡仕達
你以為看清了商品名稱、擺放位置、會員價、售價、重量部門,以及 " 标價部門 " 和 " 售賣部門 " 之間的區别就算完了?那你還是把标籤想得太簡單了。
在超市,你看到的價格,可以和你付款的時候不一樣。不少人遇到過去超市買東西,價籤上寫着活動價,付款卻是原價。還有的超市會在打折前把标價先提高,打折當天再降價——你以為買到了七折的椰子水,過兩星期發現原價怎麼比活動價還少 2 塊錢。現在有的連鎖超市和水果店還換上了墨水屏,想改價都不用重新打印标籤,變個數字行。所以你發現超市們好像打折打得更勤了,但你也分不清什麼時候是真打折——除非你去樓下超市抄錄幾十種菜的價格。
你每天去超市像參加最強大腦,商家們卻輕輕松松收獲頗豐。畢竟商家們也不怕吃相難看,怕的是賺不到你更多的錢。
正是因為标籤對你越來越重要,商家們才會在上面費更大的功夫。如今标籤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時重要的決策依據,市場調研公司 Packaged Facts 的調研顯示,87% 的消費者會在買食物的時候看食品标籤。
所有人都能看出來,這些要麼擦邊誤導,要麼有點欺騙意味的标籤,目的都是為了吸引了更多人購買。但超市的态度永遠是 " 你不問他不説你一問他驚訝 ",真有人買完了去讨説法,超市的回復一律是 " 不小心 "。
有人在盒馬購物的時候,發現糖果一整個架子只放了一個 9.9 的價籤,但實際上每種糖果的價格都不同,9.9 只是最低價。媒體找盒馬詢問,盒馬答," 不是超市故意不标價,而是超市一直缺少價籤托架。"
不知道價籤托架的上遊供應商是不是正在在遭遇行業寒冬,竟然盒馬這種大型連鎖超市都持續缺貨。建議盒馬找胖東來借幾個,胖東來應該也不會拒絕。
還有人在南京山姆買了 1203 元的牛肉餡,看保質期才發現已經過期兩天,向山姆索賠,山姆的解釋則是," 肉沒過期,是标籤打錯了 "。
你也很難説,到底是賣過期牛肉還是打錯了日期标籤哪一個在超市管理上顯得更荒誕。反正," 都是失誤,沒騙人,沒故意 "。
作為一種對超市 " 搞錯标籤 " 小失誤的印象加固,盒馬前陣子幹脆搞起了 bug 營銷,比如把 " 肉質肥美,只只肥蚝 " 的推薦語印在 " 草原牛乳冰淇淋 " 的產品名稱下面,在 " 阿克蘇蘋果 " 的标牌上寫 " 建議焯水至開殼 "。
幽默是幽默了,倒也不妨礙消費者繼續發現 " 打折價付款時卻是原價 " 這樣更大的 bug 在盒馬反復上演。
圖源:小紅書 @九虜洞察
消費者苦标籤套路久已矣,但對于标籤的監管卻很難做到統一和完善。以食品标籤為例,《法制日報》提到:" 由于食品多樣性的特點,法律只能對食品标籤進行一個大概的規定,難以對每一樣食品标籤都進行非常詳細的規定。"
對标籤的管理也不是沒嘗試嚴格過。2016 年,國家曾經出台過《超市生鮮食品包裝和标籤标注管理規範(征求意見稿)》。這份被稱為 " 史上最嚴 " 生鮮包裝規範裏規定,不得以包裝日期代替生產日期,超市生鮮產地要具體到縣級,生產者名稱、地址都要标明。但規定遭到不少超市從業者質疑," 太難實現了。不同批的食品產地,生產時間都不同,而超市不少生鮮食品都是前一批、後一批混賣的。"
另一方面,有從業者分析,标籤混亂產生的根源,和超市門店集約化人力配備、商品管理的浩繁任務量、價籤更新流程的天然缺陷等因素有關," 商品價籤要做到 100% 準确,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超市要規範各類商品的标籤,的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如果問消費者真的想要什麼樣的标籤?你會發現消費者的要求其實也不高:簡單,易懂,字号一致,還有就是,能不能先幫我把兩個标籤都貼對位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Vista 氫商業 "(ID:Qingshangye666),作者:肘子,編輯:橘總,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