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這一次,我們為什麼希望王寶強赢?,歡迎閲讀。
迎着 " 你不行 " 的嘲諷,
拼命打破人生的牢籠。
作者:馮群星
" 有些人説結尾太俗了,就應該拍個想不到的,讓蘇木在擂台上被打死。我説我拍的不是懸疑、推理,不是為了讓觀眾想不到。蘇木那麼艱難,流了那麼多汗、那麼多血,我一定要讓他赢。"
《八角籠中》正式上映的第二天,正在成都路演的王寶強接受了《環球人物》記者專訪。經歷了 18 天 15 城的密集奔波,他露面時帶着難掩的疲憊,一坐進沙發就下意識地靠住扶手,得到開拍的信号,又立即切換到神采奕奕的狀态。
他大可不必如此拼命,但拼命才成就了王寶強。《八角籠中》取材自恩波格鬥的真實事件,也暗合了少年們和王寶強的人生經歷。他想告訴每一位觀眾," 要相信自己可以打破命運的八角籠 "。
截至發稿,《八角籠中》票房已超 11 億元。就像期待着電影中的格鬥少年蘇木拿下金腰帶,大家在現實中似乎也有一致的希望:這一次,王寶強一定要赢。
" 為父母争光 "
《八角籠中》路演首站,王寶強選在了家鄉邢台,父親也來了現場。看完電影,父親評價:" 拍得好。"
父親是地道的農民,對王寶強素來嚴厲,甚少給出贊揚。兒時的王寶強想吃煎餃,父親都會制止,怕他被 " 慣得沒人樣 "。2008 年王寶強上了央視春晚,在家鄉,這是比拍電影還榮耀的标準的成功,父親也只是説:" 還有發展空間。"
而今,父親對《八角籠中》給出了全然的肯定,王寶強感到一切都值了。
" 作為一個兒子,得到父親的認可,這種感覺,哎呀!像我小時候我去少林寺、拍電影,其實都是為了給父母争光,讓父母覺得這孩子沒有白生。"
·王寶強(前排左三)與父親(中)、姐姐(右三)。
尋求父母的認可,這是最樸素的中國式價值觀,也是王寶強的人生終極命題之一。早在 2004 年,因《天下無賊》" 傻根 " 一角走紅後,他就説過:" 人生最美的事,是讓父母覺得這個兒子沒白養。"
面對同一個問題,有多少人能在近 20 年後給出幾乎相同的回答?王寶強的恒定令人詫異,但又讓人覺得," 這很王寶強 "。
同樣的心态也被王寶強遷移到觀眾身上。" 觀眾如父母,你成功也是因為你的戲值得觀眾買票。" 他迫切地希望向觀眾證明," 這個孩子是這塊料 "。
2017 年,王寶強首次執導的電影《大鬧天竺》上映,豆瓣評分跌破 4 分,金掃帚獎将他評為年度 " 最令人失望導演 "。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王寶強盛裝出席了頒獎儀式,成為迄今為止唯一到場領獎的藝人。
·王寶強親自領回金掃帚獎。
他至今收藏着那把金掃帚。" 從團隊到朋友,沒有一個人支持我去的,他們説你不能逞這個能。説實話,我嘴上説去,真正面對時還是得鼓起很大很大的勇氣。但為了觀眾,我必須逆襲。我要還觀眾一部好電影。"
7 月 6 日,《八角籠中》豆瓣開分 7.6,在國產電影中成績不俗,跟王寶強上一部導演作品《大鬧天竺》相比更是進步巨大。
" 寶強可以把金掃帚還回來了。" 觀眾的這句評價上了熱搜,也讓王寶強感動無比。
籠中的纏鬥
八角籠,一種綜合格鬥專用的比賽擂台,因外觀為八邊形而得名。
勾拳、衝膝、肘打、抱身摔、裸絞 …… 選手在籠中拼勁全力纏鬥,如同古羅馬角鬥士,只有赢家才能離場。
在《八角籠中》,王寶強飾演的向騰輝曾是格鬥冠軍,年輕時遭人陷害斷了職業生涯。
人到中年,他連哄帶騙地找來留守兒童打造 " 少兒格鬥俱樂部 ",卻逐漸動了真情,希望通過職業格鬥幫孩子們尋找一條人生的出路。
·電影中的向騰輝帶領孩子們訓練。
不難看出片名在現實内外的多重隐喻意味——
對孩子們來説,八角籠是格鬥的場地,也是困住他們的大山和苦難;
對向騰輝和王寶強來説,八角籠是未竟的夢想,是中年的失落與不甘心。
" 説實話,我太不想説我為電影做了哪些功課。用結果説話吧,大家看過電影之後,一定會知道我這幾年沒閒着。" 王寶強説。
" 不值一提 " 的功課之一是增肥。王寶強自小習武,一直體型精幹,當上演員後更加克制,幾乎頓頓只吃六成飽。為了讓向騰輝 " 落魄中年 " 的外形先立住,他花 2 年時間增肥 30 多斤。
·不修邊幅的向騰輝。
戲裏,向騰輝帶着一群山裏的孩子練格鬥,擔任他們的教練與 " 幹爹 ";戲外,王寶強找了一批同樣來自山區的素人小演員,沒有表演經驗沒關系,最重要的是真實。
" 他的淳樸、真摯,他想離開大山、獲得未來發展機會的迫切心情 …… 你能通過他眼睛裏的光和渴望感受到。"
拍電影需要可控的演員表現力,孩子們并不具備。王寶強每天和小演員們泡在一起,有時候幹脆采取一種紀錄片式的 " 笨拙 " 方法——要拍訓練後的累和煩躁,就陪着他們玩,等孩子們真的累了煩了再開拍。
在電影中,俱樂部初代成員蘇木是向騰輝的得意門生。他歷經輿論質疑、雪藏、腿部骨折等多重磨難,最終走上中量級擂台,挑戰超越自己半個公斤級的強敵。
·蘇木準備迎戰強敵。
體重差距的設定被一些格鬥愛好者視為瑕疵,卻是王寶強的有意為之。
他要讓蘇木挑戰看起來不可戰勝的對手,也要讓蘇木取得哪怕略顯套路的勝利:" 我就是要一次性打破所有不可能。"
這場位于影片尾聲的關鍵比賽,王寶強用了 10 分鍾的黑白畫面來呈現,直到蘇木取得勝利才恢復色彩。
它是王寶強的另一個隐喻:孩子們自出生就面對大山裏的貧苦不易,要靠自己的奮鬥打出人生的出路、尊嚴和色彩。
" 最黑暗的日子 "
8 歲那年,因為看了電影《少林寺》,農民的孩子王寶強做起演員夢,孤身前往少林寺習武。
不到 16 歲,他開始北漂當群演,無戲可拍時去工地上搬過磚,也做過大廈清潔工。因為個子小又未成年,他一天只能拿 " 半個人 " 的 25 塊錢,大部分都用來洗照片,遞給劇組。
有個副導演曾當面把他的照片扔進垃圾桶:" 你連普通話都説不好,你這樣子,你這身高,想當演員?"
·王寶強在少林寺習武。
不是沒有自我懷疑的時刻。《盲井》《天下無賊》備受好評,王寶強仍擔心自己吃不了演員這碗飯——拍《士兵突擊》時,劇本上的字他都認不全,每天字典不離身。
後來,靠着在娛樂圈獨一份的 " 土 " 和不認命、不要命的拼,王寶強紅了。他用《暗算》《Hello!樹先生》等作品,證明自己可以勝任 " 土 " 之外的多面角色。
一切看起來是苦盡甘來,人生逆襲成功。直到 2016 年,連續風波讓王寶強的人生急轉直下,母親去世、《大鬧天竺》口碑慘敗 …… 他 " 九死一生 "," 最黑暗的日子艱難到無法想象 "。
·電影中的向騰輝在母親面前眼含淚光。
如今回首,王寶強總結,人生充滿變數,越過一個坎兒之後又有另一個坎兒。" 越到要成功的時候,壓力就會越大,困難就會越大。"
成名前後的的經歷和思想,都被他放在了《八角籠中》。電影的故事講到半程,少年蘇木即将衝擊冠軍,卻突然被取消參賽資格。孩子們的往日表演視頻被爆出,向騰輝被描繪成利用孩子牟利的冷血騙子。輿論發酵,欣欣向榮的俱樂部面臨關停。
面對鋪天蓋地的網暴,向騰輝選擇了沉默。這是與原型不符的改編之一,它源自王寶強的真實體驗與處世哲學:" 你解釋也沒有用,沒有人會相信的,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電影中的向騰輝與俱樂部深陷輿論風暴。
不久前的一次直播,王寶強説:" 從小到大,我真的是問心無愧,我是坦蕩的。别人可以辜負我,但我一定不能辜負别人。"
坦蕩是他的底色,也是他的铠甲。因為坦蕩,他對自己有了交代,于是能抵御所有來自外界的侮辱與打壓。
" 越在絕望的時候,你越要相信自己可以。要‘騙’自己,要做美夢,要看得到那束想象中的光。也許‘騙着騙着’,就變成真的了。"
在《八角籠中》," 騙 " 貫穿始終:孩子們心甘情願地 " 受騙 ",才打出了大山,拼出了人生的出路。一 " 騙 " 真心,一 " 騙 " 成真。
王寶強最喜歡的一場戲,是向騰輝心事重重地坐在車裏,思索怎樣把斷了腿的少年蘇木拉出絕境。街道邊忽然有川劇團經過,一時間燈火大放,川劇絕活變臉被燈光投影在向騰輝臉上,急速變換。
·電影中的 " 變臉 " 場景。
" 成年人,尤其是中年男人,生活中都會有很多隐形的面具,只有自己知道。我必須要戴上另外一個面具,換一種方式,才會有重生的機會,也才可能挽救這些孩子。"
重生,説的是向騰輝,大概也是王寶強自己。一如既往的真誠、坦蕩、拼命之外,終究是有些東西變了,不變反而是奇怪的——王寶強畢竟到了不惑之年,在 " 社會大學 " 裏摸爬滾打也超過 20 年了。
采訪全程,他笑得最燦爛、最持久的段落,是談到與劉若英的再次合作。劇組的人都説,王寶強平時是掌控全局的導演,一到劉若英面前就成了孩子。
在 " 姐姐 " 面前,他可以短暫變回青澀、單純的 " 傻根 "。堅信 " 天下無賊 ",也是一種快樂。
·2004 年(左)和 2023 年的姐弟合影。
不惑之年
重重摔過跤,才能辨别出鮮花與掌聲下的虛無。
" 成名之後,大家都説王寶強你拍喜劇啊,有票房!所有人都在捧你的時候,你一定要平和下來,不要太過于激動,要認清自己。"
那個不服輸的王寶強,铠甲上似乎有了一些裂隙。在近來的路演中,他頻頻對媒體和大眾提起:" 到了我這個年齡,已經輸不起了。"
他對《環球人物》記者解釋了這句話:" 我還是不服輸,但我得告訴自己别輕易倒下,所有的事都要盡心盡力。"
·王寶強接受《環球人物》記者專訪。
年輕時他就意識到,對于出身貧寒的人來説,世間唯一公平的是時間。在時間的長河裏奮鬥、再奮鬥,總能找到一條出路。
"《八角籠中》成了,是我導演生涯的開始,否則,我做導演的路就斷了,沒人投資,觀眾也不買賬。"
他憋着一股勁兒,要證明王寶強可以成為合格的導演,更要證明王寶強不拍喜劇也能抓住觀眾。一拍就是 6 年,他推掉了幾乎所有影視、綜藝節目的邀約,也拒絕了一片火熱的明星帶貨。
·王寶強給孩子們講戲。
專心致志的另一面是捉襟見肘。
《八角籠中》找投資的過程并不順利,有的投資方拍着胸脯要投卻中途消失,有的投資方找各種理由不籤合同,還在圈内到處説 " 别投他 "。
所以,在導演、演員、編劇的職務之外,王寶強不得已成了 " 制片人 "。十幾個部門、五六百号人加在一起,每天光吃飯住宿就是大筆的開銷。但為了拍攝效果,王寶強堅持了很多 " 燒錢 " 的決定——
孩子們在表演場所首次亮相," 跟想象中一模一樣 " 的場地臨時出了問題,那就等;下着雨的沙場達不到理想的光感,那就花錢砸設備,一排一排地人工打光。
到了後期制作階段,王寶強幾乎彈盡糧絕,是從《士兵突擊》結緣的好兄弟陳思誠墊的錢。電影的推廣曲,則是 " 姐姐 " 劉若英和 " 姐夫 " 劉德華友情贊助唱的。
劉若英跟身邊人講:" 我弟弟跟我認識這麼多年,從來沒開口求我幫忙,這回我一定要幫他。" 話傳到王寶強耳中,他哭了。
" 我説過我要還觀眾一部好電影。很多人勸我,説出去的話就説出去了呗,你不用較這個真。但是我王寶強的點就在這兒,我過不去。人的一生有幾個 6 年?這 6 年,我把自己放在了八角籠中,就看能不能破籠而出。" 王寶強對《環球人物》記者説。
他希望得到觀眾和市場的認可,也想把一直珍視的精神力量傳遞給社會。
如他所言,又有誰不在八角籠中呢?"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潛在的巨大的能量,在困難、絕望的時候不要灰心,不要放棄,要相信自己可以打破命運的牢籠。"
再過 6 年、10 年又會怎樣?王寶強沒有答案。
" 我不敢去想 10 年後會是什麼樣的。但是我敢説一點,我王寶強依然是一個成熟、有魅力、有力量,想給觀眾更多希望和能量的人。這份初心是永遠不會改的。"
(本文有删節,全文将刊載于 7 月 16 日出版的 2023 年第 14 期《環球人物》雜志,點此可提前預約購買)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 "HQRW2H" 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