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是時候重新認識廣汽本田了,歡迎閲讀。
導語
Introduction
以烨 P7 之名,廣汽本田能否參悟中國新能源車市的發展要點,很快就能揭曉答案。
作者丨曹佳東
責編丨石 劼
編輯丨何增榮
身在 2024 年的中國車市,大家過得有多糾結和擰巴,無論從何種角度去看,都甚是清晰。車企、經銷商、供應商,乃至消費者,面對時刻在變化的市場走勢,這一年所遇到的糟心事可謂比比皆是。
式微的新勢力停工停產、邊緣外資車企退出中國、經銷商連夜關店跑路、消費者買輛電車反復被車企背刺……用 " 烏煙瘴氣 " 來形容今年的車市,我都會覺得,一點不為過。
而對于那些傳統車企而言,即便能安然活着,要想在輿論場上有所赢面,又得和一群各懷目的的鍵盤俠們上演極限拉扯。這其中,合資品牌幾乎就成了眾矢之的。
銷量上的下滑,伴随電動化轉型的無力,包括大眾、豐田、本田在内的主流合資究竟該以何種狀态躲過這輪衝擊?對于這個疑問,當旁觀者着實摸不着頭腦,那是否真的意味,它們将在不久後被市場逼退?
的确,當下的中國車市已經徹底被電動化所裹挾,受制于政策傾斜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沒人可以逆勢而行。但臨近年尾,你要説,這些企業對現狀毫無應對策略,那也是不現實的。
就像作為年度收官的亮劍舞台,廣州車展即将落下帷幕。大多數人的第一感覺都會覺得,新鮮感不足。殊不知,即便以合資車企的視角看,尤其是本田、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品牌,這一年的結束或将預示着新一年的開始。
豐田鉑智 3X/bZ3C、本田烨 P7/S7、日產 N7 正式量產落地,皆為這盤棋局下的重要落子,就説明,對于其中的每一家,外界簡單的唱衰并不經得起推敲。
發展很難,更需全力以赴
" 説實話,目前确實很艱難。" 面對市場的尖鋭反饋,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森山克英直言不諱。而這也直接點出了,以廣汽本田為例的日系合資所經歷的市場陣痛,很是難消解。
今年的發展态勢好嗎?其實都不用我多説,稍微翻翻乘聯會的數據也能知道,和前兩年的大眾、通用一樣,日系車企對于拿捏眼下用户的手段也會有點無力。
" 現在面臨的兩個艱難點。第一,燃油車市場已經縮小到了 50%。市場規模縮小了,但品牌還有這麼多,意味着市場競争更加激烈。第二,在新能源市場下,我們的產品線可能還沒有豐富起來,這是我們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的地方。我們希望烨 P7 的上市成為我們的機會,未來在電動車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一方面,包括森山克英在内,整個廣汽本田很清楚,如今的中國車市對傳統車企造成的傷害有多大,形成的新局事又有多嚴峻。但話語下,正是有了這樣的背景,當我們再來看它目前在做的,以及未來将做的事,依舊會有些不一樣的解讀。
關于企業轉型戰略的落地,其實早在此前發布的 " 藴新智遠 " 計劃中,廣汽本田就宣稱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會在于打造更智能、更綠色、更高效的廣汽本田。
換句話説,僅以烨 P7 的發布為契機,這不僅僅是廣汽本田在電動車市場給出一個新的答案,也是整個企業踐行新戰略的開始。
在過去的兩年裏,廣汽本田在電動化轉型的處理上并沒有給我們交出一個合格的答卷。從 VE-1 到極湃 1、極湃 2,也不知道是不是本田汽車自帶的執念,讓合資公司出品的每一款電動車,在產品優勢上都不那麼明顯。而這就導致了,無論在何種場合,企業對外所傳遞的信息總是讓人帶着質疑去看待。
帶着這番背景,當時間來到 2024 年年尾,别看烨 P7 仍是一款本田牌電動 SUV,對于消費者來説,廣汽本田想借此輸出的,一定得是整套面對中國新能源車市的發展邏輯。
烨 P7 發布時,廣汽本田就反復強調了,這款車市源于本田全新一代智能高效純電專屬平台 Architecture W ( 下稱 "W 架構 " ) 。
那如果要通俗點解讀一下,就像廣汽本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營銷本部本部長劉朝明介紹的,"W 架構集合了博世、松下、華為、寧德時代、科大訊飛等優質頭部供應商 " 那樣,聯合中國本土企業和國際巨頭的開發模式,必定是廣汽本田接下來推動自我變革的關鍵。
而烨 P7 會是廣汽本田下決心做好轉型的一步要棋,自然也就成了決定廣汽本田在電動化轉型上能做到何種地步的拐點。
烨 P7 的本田基因,不是求存的包袱
自進入中國以來,相對于其他品牌,本田一直就很有個性。這份個性不只是對于自我形象的固守,還有的就是面對多變的市場,本田從不願意向 " 快錢 " 妥協,做一些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動作。而這樣的态度,放到中國市場就不可避免地會給很多本田粉帶來好感度。
那來到當下,客觀數據上,廣汽本田似乎流失了越來越多的潛在用户,實質上,這兩年,有關汽車消費觀的快速改變或将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
本來,中國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就不高,這下,再碰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帶來的新氣象,和激烈價格戰下的低價誘惑,頭頂傳統的合資車企更招架不住來自中國品牌的全面崛起。
所以,要想在下一年,重新讓企業的發展節奏回到正軌,廣汽本田就需要從零對中國車市再行考察。
在看到量產版烨 P7 之後,很多人還是會説,這車太本田的了。這樣的風格,要想在主張 " 車坐不開 " 的對手面前拉回聲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然,我也承認,放不下對于駕駛的執念,以及對駕趣的探索,烨 P7 總會有着太過自我的一面。但回到前面所講的内容,既然在本田的戰略中,中國仍是其不可放棄的重要汽車市場,我更願意相信,廣汽本田在烨 P7 身上所投入的本田基因更像是錦上添花。
" 目前,中國市場的電動車都太同質化了。"
也不知道從何時起,當現在的新車清一色地在設計上強調簡約,為求科技範,關于智駕、智艙的研發要麼思路本就千篇一律,要麼都找同一供應商來查漏補缺,消費者對于汽車的理解就變得極為單一。強烈的工具屬性,致使所有人都不再關注企業本身對汽車的理解。
那帶着這份底色,倘若烨 P7 真的能像廣汽本田自己説的那樣,在中國用户在意的智能化、豪華感上加以突出之餘,還保留了那份屬于本田的品牌精神,以這款車為代表的本田新一代電動車多多少少可以赢得一部分人群的青睐。
在這裏,其實用一句話來總結下廣汽本田對于電動化的理解,基本可以歸納為:可以迎合,但絕對不能失格。
而在理清烨 P7 推出的邏輯,我們再去看廣汽本田往後會走的路,試問,廣汽本田會因為在新能源市場上受挫而一心只鋪在研發電動車上嗎?
我記得,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小華有説過," 我們定義的長期主義是長期服務、長期品質、長期安全,更重要的是企業要長期存在。"
也就是説,如今在燃油車板塊還具有一定市場号召力和存在感的廣汽本田,如果説,快速跟進中國電動化轉型的進程,是其當下不得不要去做的,那麼,堅守現有業務尋求新的增量或是以此反哺新能源業務,就是整個廣汽本田雷打不動的使命。
總之,今年的苦悶很快就會過去。既然廣汽本田選擇在這個時候,借助烨 P7 向外表露自己如何邁進下一步的決心和信心,對于市場來説,也應該再給其一次機會。而且,都説了,中國車市理應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态,只要烨 P7 能有着符合這個時代的產品優勢,就有機會讓我們重新認識廣汽本田。
|曹佳東|
血液中流淌着汽油,
唯快不破!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