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接棒千億蒙牛一年,高飛沒有打好翻身仗,歡迎閲讀。
3 月 26 日,蒙牛乳業(HK:02319,以下簡稱 " 蒙牛 ")交出了一份不太性感的财報。
财報顯示,公司全年收入達 886.75 億元,同比減少 10.09%;歸母淨利潤更是出現了大幅縮水,僅為 1.05 億元,同比降幅高達 97.83%。
翻看歷年财報,蒙牛迎來了近 8 年來較為嚴重的利潤滑坡。只看營收,也是其近 5 年來首次營業收入下滑,并且一次下滑就超過 10%。
外界不禁要問,為何蒙牛利潤會突然暴跌?在乳業轉向存量博弈的當下,其未來發展又面臨哪些難題?
巧合的是,去年 3 月 26 日,蒙牛乳業宣布盧敏放卸任總裁之職,由原蒙牛高級副總裁、常温事業部負責人高飛接任。
對高飛來説,他面臨的是一個被他稱為 "2008 年以來最嚴峻挑戰 " 的乳業,以及一個業績下滑的蒙牛。
可以确認的是,接棒一年,這位前伊利的老将在蒙牛沒有打好翻身仗。
業績遭受 " 重創 "
資料顯示,蒙牛成立于 2004 年 2 月,是一家主要于中國從事生產及銷售優質乳制品業務的投資控股公司。其產品包括液态奶產品(如乳飲料及酸奶)、冰淇淋、奶粉及其他產品(如奶酪)。
數據顯示,2018 年以來,蒙牛的的淨利潤一直維持在 30 億元至 55 億元之間。2024 年該數據剛剛 1 億元出頭。并且,還有公司營業收入已降至不足 900 億元,這問題着實有些嚴重了。
(數據來源:同花順)
報告期内,蒙牛毛利率升至 39.57%,同比提升 2.42 個百分點,看上去似乎還不錯。
然而,公司經歷了卻從 2023 年的 4.96% 暴跌至 0.25%,降幅高達 95%。該淨利率水平在蒙牛 20 年的财報中位列倒數第三,僅好于 2008 年的 -2.13% 和 2016 年的 -1.51%。
此種 " 高毛低淨 " 的窘境,意味着蒙牛在費用管控和盈利轉化上或存在問題。
分業務來看,由常温、低温和鮮奶構成的液态奶板塊仍然是蒙牛的收入支柱,占公司總收入比例超過八成。
報告期内,該板塊的收入為 730.66 億元,相較于 2023 年,收入減少了 90 億元,降幅達到 10.97%。這一變化也是導致蒙牛公司整體營收下滑的重要原因。
冰淇淋業務的收入也由 2023 年的 60.26 億元下滑 14.12% 至 2024 年的 51.75 億元;占公司總收入比例為 5.84%。
蒙牛的奶粉業務則依舊不見起色。報告期内,該項業務的收入為 33.20 億元,同比下滑 12.68%,占公司總收入比例為 3.74%。
蒙牛出現營收不佳的原因也和當前的大環境有關,2024 年乳制品行業面臨消費信心不足和需求分化的挑戰,要實現業績大幅增長更為艱難。
尼爾森 IQ 數據顯示,2024 年乳品全渠道銷售額同比下滑 2.7%,終端市場走貨較為疲軟。
蒙牛也在年報中表示,2024 年乳制品行業因原奶供給過剩及需求不及預期,供需矛盾凸顯,整體市場短期内壓力仍存。
此外,蒙牛也在财報中進一步闡述了公司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受到子公司貝拉米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虧損,以及聯營公司現代牧業的虧損影響。
具體而言,2024 年蒙牛對貝拉米相關現金產生部門分别錄得商譽、無形資產減值虧損 11.55 億元、34.90 億元。
同時,撥回了過往年度已确認的與貝拉米相關税項虧損及暫時性差異有關的遞延税項資產及負債 6.63 億元,綜合起來對業績的影響達到了 39.81 億元。
另外,現代牧業在 2024 年也錄得了 5.99 億元的商譽減值虧損及其他額外減值虧損,歸屬于權益股東的淨虧損為 14.17 億元。這使得蒙牛相應确認了應占該聯營公司的虧損 8.27 億元,其中商譽減值虧損對蒙牛的影響為 3.49 億元。
(來源:公司财報)
并購 " 後遺症 " 兇猛
關鍵問題來了,為何蒙牛會出現如此大額計提減值情況?
與其此前的 " 買買買 " 策略有關,并購常被乳企視為實現快速擴張、構建競争壁壘的有效手段。然而,就 " 财大氣粗 " 的蒙牛而言,該項操作帶來的結果卻是一言難盡。
2019 年,蒙牛以 40 億元左右的價格出售君樂寶之後,沒過幾個月,就宣布以近 15 億澳元(約合 71 億元人民币)收購貝拉米,并帶來近 60 億元商譽。此次收購溢價率高達 527%。
彼時該項交易并不被市場看好,認為貝拉米已過了高光時刻,蒙牛買貴了。
結果也是如此,蒙牛入手之後,該公司營收出現了連續三年下滑,分别僅為 10 億元、5 億元和 1 億元。
在 2021 年和 2022 年,蒙牛便對貝拉米分别計提商譽減值約 6 億元、7 億元。算上 2024 年再度計提巨額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這次收購的 " 結果 " 有些 " 傷手 "。
還有,為了保障奶源供應,2013 年到 2017 年蒙牛合計斥資超過 50 億港元收購現代牧業股份,截至目前,蒙牛持有現代牧業 56.36% 股權。
市場消費疲軟、奶源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現代牧業業績下滑,2022 年、2023 年淨利潤連續下滑,2024 年預計虧損約 14 億 -15 億元,這也對蒙牛的業績產生了一定拖累。
此外,過去 10 餘年裏,蒙牛先後收購雅士利、貝拉米、妙可藍多,與現代牧業聯營,以求擴大在奶粉、奶酪及上遊牧場方面的業務版圖。
大量收購趕在高點,雖擴大了規模,卻未能轉化為可持續盈利能力,反而加劇财務風險。
截至 2023 年末,蒙牛乳業商譽高達近 90 億元,無形資產約 154 億元。
而今,乳業進入周期性谷底,資產價值大幅縮水。商譽計提,蒙牛乳業不得不為,這些代價,需要由接手的高飛團來隊埋單。
市場分析認為,蒙牛此番也是有意為之,一次性 " 财務大掃除 ",主動暴露盧敏放任期遺留的商譽風險,旨在輕裝上陣。
發展難題待破解
2024 年 3 月,蒙牛原高級副總裁、常温事業部負責人高飛接任總裁。從本次年報數據來看,這次換帥背後或許也有着蒙牛的 " 無奈 "。
高飛團隊需要面對業績下滑、收拾投資殘局以及如何實現 " 突圍 " 等多重挑戰。
如今,處于下行周期疊加消費需求不足,乳制品行業的日子自然好不到哪裏,并且,國内乳制品市場競争日趨激烈。
老對手伊利早在 2021 年便突破千億營收大關,2023 年的收入規模達到 1262 億元,淨利潤為 103 億元,其在營收和利潤方面都遠超蒙牛。并且還需要面臨來自如光明乳業、君樂寶等一眾競争對手的壓力。
蒙牛的一個大問題是營收結構相對單一,超八成的營收都來自液态奶業務。
這麼多年過去了,最 " 能打 " 的產品依然是特侖蘇。盡管投入了不少費用,卻遲遲沒有沒有培育出市場認可的 " 明星產品 "。
在奶粉及奶制品相關業務上,伊利收入在 2023 年達到 298 億元,2024 年上半年為 145 億元,已然成長為支撐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2023 年,蒙牛奶粉業務收入為 38 億元。2024 年該數據下降至 33.2 億元。不説不説,這也是高飛團隊的一大短板。
蒙牛對奶酪業務還是比較看好的,2023 年公司将奶酪業務作為一個單獨業務列出。
高飛上任不久主導了将蒙牛奶酪注入控股公司妙可藍多等事項,旨在對旗下奶酪資產進行整合。
在入主妙可藍多時,蒙牛還曾立下 2025 年将奶酪打造為 " 百億營收 " 板塊的目标。從目前的情況看,要實現該目标上存在較大距離。
蒙牛面臨的難題還有不少,商譽減值風險依舊不容輕視。雖然已經計提了大額的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損失,但截至 2024 年末,蒙牛的商譽 + 其他無形資產,依然高達 165 億。
換而言之,蒙牛仍未來仍需警惕其他收項目所帶來的商譽減值風險。
(來源:公司年報)
此外,蒙牛資金面也開始承壓。截至 2024 年末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為 83.32 億元,但其淨流動資產從 2023 年的 15.34 億元驟降至 -12.39 億元。該數據由正轉負,公司面臨的流動性風險進一步加大。
2024 年蒙牛出現業績 " 暴雷 ",有行業因素,也凸顯了其過去多年基金的并購戰略帶來的深層問題。
公司管理團隊的這次 " 一次性 " 計提產生的效果仍需時間來檢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蒙牛若想成功實現逆襲,需要認真解決從擴張模式向内生創新轉型的問題,期間還需要保證其擁有持久穩定的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