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讓蘋果放棄造車的中國對手們,歡迎閲讀。
【CNMO 科技消息】龍年開年不久,汽車行業就重磅消息頻發,可謂是風起雲湧。中國市場上,一波價格戰正在席卷行業,廣汽埃安和比亞迪聯手多家新能源車企推出降價和優惠政策。其中,比亞迪半個月内八款主力車型推出榮耀版,增配又降價;廣汽埃安五天三連降,多款智能純電車型質價比再上一層樓,都給傳統的合資品牌燃油車帶去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壓力。
據悉,最新數據顯示,埃安連環降價後訂單大漲。五天三連降之後,3 月 11 日埃安當天訂單已接近 1600 份,3 月總訂單量有望衝擊 5 萬大關。
如今車圈降價并不稀奇,但埃安的降價反響卻如此熱烈,實屬罕見。細探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埃安在 " 降價格 " 的同時,還在 " 增價值 ",更注重為用户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提升。
以 AION Y Plus、S Max、V Plus 三款降價車型為例。Y Plus 星耀版以極具競争力的價格,為年輕家庭提供了大空間、高品質的純電 SUV 選擇,讓年輕消費者能夠輕松享受到高品質的駕駛體驗;S Max 星瀚版官降 2.3 萬元,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車成本,更讓先進智駕技術變得更加觸手可及,滿足了消費者對智能出行的需求;V Plus 最高官降 2.3 萬元,更是以同級無出其右的全鋁合金底盤、L2.5 級智駕等高科技配置,引領新能源車市場進入 " 科技平權 " 的新時代。此外,三款車型的降價策略也有所不同,沒有因為降價而動搖產品價值體系,顯然是考慮到了老車主們的感受。
正當中國消費者驚訝于國產廠商的給力時,歐美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卻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此前,歐盟宣布撤銷 2030 年停售燃油車的計劃。不久前,奔馳宣布暫停 2030 年前全面電動化計劃,福特和通用也宣布在五年後退出電動車領網域。而已關門造車長達 10 年的蘋果,更是在今年壯士斷腕,果斷放棄 " 泰坦計劃 ",轉而投入人工智能領網域,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讨論。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新能源戰争中,中國向上,歐美向下,市場的競争雖然仍在繼續,但結局我們似乎已可窺見一二。無論是對奔馳通用這些老牌燃油車企,還是對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來説,放棄造車知難而退似乎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時候其實是一種魯莽。
比亞迪曾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很多合資燃油車在技術和產品力方面都已不具備優勢,但仍然能夠從市場上收獲不錯的銷量,這主要是因為大量的消費者出于對品牌的認可而選擇汽車,認為買合資燃油車不會錯,形成了巨大的消費慣性。但只要我們放棄舊有的認知觀念,重新審視市場和行業,就會發現埃安和比亞迪等車企早已在技術和市場的競争中實現了斷層領先。
技術層面,目前,比亞迪憑借其獨特的混動技術 DMi,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在市場競争中,比亞迪通過自身的混動技術積累,以最小的研發成本打造出了一系列品質可靠、性能出色、質感優秀的混動車型。這些車型兼具新能源和燃油車的優點,從而得以迅速搶占市場,實現銷售的快速增量。
廣汽埃安則基于頂尖的科技實力,以高價值產品精準打擊中高端人群。其旗下的 AION 系列車型不僅在性能、續航等方面表現出色,還在智能化、舒适性等方面有着獨到的優勢。目前,廣汽埃安已在全國率先獲取 L3 路測牌照,并積極參與工信部 L3 試點申報,顯示出其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同時,廣汽埃安還構建了從整車研發、三電自研自產的先進、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產品層面,2 月 19 日之後,比亞迪半個月内為數款主力車型推出榮耀版,包括秦 PLUS DM-i、驅逐艦 05、漢、唐、海豚、海鷗、海豹等等,起售價格低至 7.98 萬元,性價比震動合資燃油。埃安五天内官宣三連降,AION Y Plus、AION S MAX、AION V Plus 等車型最高為消費者提供了 5.64 萬元的優惠,真正做到了科技平權,為中國的純電市場消費者帶來了更優質的選擇、更智能的體驗和更安全的產品!
市場方面,數據顯示,憑借着超高性價比的產品,比亞迪在 2023 年已經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年汽車銷量進入全球前十。純電汽車方面,比亞迪的銷量也超過了特斯拉,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純電動車企。而廣汽埃安則始終深耕于中高端市場,專注于純電汽車智能制造,融合前沿技術和用車需求,成功在 2023 年底達成了百萬產銷量,用時僅 4 年零 8 個月,是全球最快破百萬的純電品牌和新能源品牌,同時也是全球最快破百萬的汽車品牌!
與此同時,埃安一方面普及了純電長續航,大大拉低了 610KM 續航純電車的入手門檻,另外一方面大搞 " 基礎建設 ",構建了 " 快、廣、近 " 的補電系統。目前,埃安的能源站已經覆蓋了全國 338 座城市,累計建設了近 160 萬根充電樁,成功打造了城區五公裏、主幹道 10 公裏的補能圈,大部分埃安車主可以在 10 分鍾内找到充電樁。通過長續航+充電網雙管齊下的戰略,埃安不但徹底解決自家純電車車主的續航焦慮問題,更為友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充電體系。
而在中國新能源車企之外,中國還已建立全球最為成熟、最為龐大的新能源汽車上下遊供應鏈,催化出了寧德時代等多家巨頭企業。特斯拉公司制造副總裁宋鋼指出:" 特斯拉在中國的成功更大層面上就是中國供應鏈的成功。" 馬斯克也説過,在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的成功,在全球其他國家是很難被復制的。而特斯拉旗下的車型,中國市場售價往往是全球最低的。
所謂一步慢,步步慢,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市場,歐美的燃油車巨頭已經被國產新能源車企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奔馳、寶馬、大眾、豐田,這些老牌燃油車企早已背上了沉重包袱,如同已然遲暮之年的巨人,想發力追趕中國對手談何容易?
而蘋果作為全球實力最強的科技企業之一,雖然已經投入了百億美元的資金,但仍然未能攻克技術研發、落地經驗、產業鏈等難題。身在美國,又逐漸放棄 "Made in China" 的蘋果,不具備埃安比亞迪等車企的深度整合多領網域能力,也沒有充足的用户數據加速產品研發和技術優化,更沒有一個強大的產業鏈給予支持,最終自然也只能交出一份關門造車十年,一款車型未發的答卷。
不過,蘋果某種程度上説也是非常幸運的,在審時度勢、失去信心之後明智地選擇了放棄造車,沒有真正涉足汽車市場。否則,以今年埃安和比亞迪等車企所展現出來的競争力,即便是市值數萬億美元的高科技企業,在這種價格戰中必然也是要 " 大出血 " 的。
如今來看,蘋果放棄造車的消息雖然讓人吃驚,但也并非不能理解。未來的汽車行業沒有給蘋果留太大的位置,比亞迪将會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而埃安的中高端車型則将持續服務精英人士,這些中國新能源巨頭将會領導行業的進步和市場的發展,蘋果能做的只有激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