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新能源的三級分化:回本、玩樂選純電,家庭用户選插混,歡迎閲讀。
随着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普及,其市場分化也逐漸顯現,而這種分化特征與新能源本身的特點也密不可分。
低成本、免維護、動力強勁、運轉平順,當這些特點出現在純電動車型身上,他并沒有對所有消費者都產生吸引力。不同消費群體只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了最有利于自己的純電動車特點。
對任何能源形式的車輛來説,出租車或網約車都是其首要攻克目标,純電動車也不例外。當比亞迪在出租車市場攻城略地的時候,出租車師傅們居然沒有太多抱怨。而起初,少部分對純電動車抱有刻板偏見的師傅們,也在純電動車超低使用成本和超快回本優勢下,心甘情願地擁抱了純電動車。
因為相比燃油車時代每天動辄兩三百的油錢來説,純電動車每天 30~50 塊的充電成本,簡直不值一提。與此同時,還免去了每半個月或 20 天左右一次的發動機例行保養,因為純電動車的齒輪油,大多在兩年或 4 萬公裏之後才有更換需求。
對運營車輛來説,低成本就意味着高效回本,也正是在這種低成本刺激下,越來越多運營車輛加入了純電行列。至于充電時間耽擱的回本進度,出租車師傅是這樣説的:" 純電車雖然在充電上耽擱了些時間,但充電成本低,燃油車看起來一直在跑,但比純電車多跑的那幾單,都是在給油錢回本。所以綜合下來,還是純電賺錢效率更高 "
這樣看來,新能源之所以被運營車輛偏愛,很大程度在于其低廉的使用和維保成本。
但純電動車也并不全是十多萬的回本利器,在這片市場,有太多起售價達到 30 萬以上的純電動車型。在企業眼中,這些才是純電動車的完全體,但這些車型距離普通消費者顯然太過遙遠,所以他們的主要消費群體都集中到了高端消費者身上。
純電動車帶來頭腦眩暈前所未有的加速體驗,越級的車廂靜谧性以及更高階的智能化程度,都讓純電動車如同一個全新物種,無時無刻不在給駕乘人員帶來全新的感官刺激。這個時候,新鮮感成了高端車消費者選擇純電動車的最大理由。
至此,純電動車的兩極分化已經明顯顯現。
那麼,眾多優點加持下的純電動車,為何沒能成為普通消費者的普遍選擇?原因很簡單,續航以及充電時長。
對普通消費者來説,長途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純電動車卻偏偏在這方面格外薄弱,40%~50% 的高速續航達成率,讓純電動車不能成為全天候作戰的代步工具,這對普通消費者來説顯然難以接受;并不太低的充電周期,意味着選擇純電車型必須要擁有車位安裝家充樁,這又在無形中提升了純電動車的擁車成本。也正是這些條件制約,讓純電動車反倒成為普通消費者的小眾化選擇。
這個時候,可油可電的插混車型顯然成了普通消費者的最優選,盡管汽車企業生產插混的本意是為了讓消費者多用電,但對消費者來説,插混的現實意義卻在于降油耗,同時還能夠實現續航無憂。
也正是因為插混車型擁有極強的适應性,所以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内,這種車型就成為市場主流。
這個時候,新能源市場用户群體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初步形成。但這并不是我國發展新能源想要看到的結果,我們想要看到純電動車或其他新型能源車型全面普及,但充電時長和高速續航卻成了純電動車全面普及的最大制約因素。
因此想要純電動車型得到全面認可,出色的電池技術就成了各企業的核心競争優勢。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電池技術也正在成為各大汽車企業競相追逐的又一技術高地。畢竟誰能掌握尖端電池技術,誰就能将純電動車的封印全部解除,就能在這片已經極度内卷的紅海市場,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全新藍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