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996、007大法失效,中國老板卷不動非洲人,歡迎閲讀。
"華人在苦逼的這一端,非洲人在快樂的那一端。"這種場面的鮮明對比,發生在非洲的每一天,卻也是中非兩地巨大文化差異的縮影。
這種差異導致不少中企老板和管理者去到非洲後,不免連連發出失望和嘆氣之聲。
其一,中國人固有的管理方式,與非洲人的思維方式形成激烈碰撞;其二,國内一度盛行的996、007加班文化、職場PUA大法在非洲失效。
在多位非洲華人的印象裏,非洲人的職場裏沒有卷這個詞,員工也不能接受加班。因為對非洲人而言,家庭大過一切,人就是要享受當下的快樂。
那些已經打入非洲多年的"老出海人",對于當地有沒有新的發現,有沒有應對文化差異的"求同存異"之道?
本期雷峰網鲸犀繼續邀請到了百萬爆文《"非洲很多行業快被中國人卷死了"》的受訪人朱冬,來重點聊一聊中非兩地文化差異、管理差異以及非洲未來的一些新機會。
"在非洲多年,我自己也變得很平和、不急不躁。"朱冬告訴鲸犀。
"千萬不要把我們亞洲的卷文化帶過去。我去了很多國家,發現我們國家的人太牛馬了,我覺得真的要反思一點,再這樣搞的話,真是要成為全世界的公敵了。996、007,加班不休息,這真的很讨厭。中國企業、中國老板過去也不要搞這種狼文化,你要是想把非洲的羊都帶成狼,那不可能,帶不了,最後可能你自己先崩潰了。"
以下是該場直播讨論的内容,雷峰網鲸犀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與整理:
鲸犀:請跟鲸犀出海百人談的朋友們做一下自我介紹
朱冬:我大學本科念的是軍校,畢業以後在野戰部隊服役,服役結束以後我就申請了去美國商學院念MBA。後來,學校有一個出國交換的項目,時間是兩周左右,可以自己選擇去瑞典、土耳其、中國、印度、盧旺達中的任何一個國家。
我當時想着這輩子可能不會去非洲了,就選了盧旺達。做完項目以後就到暑期了,所以就在非洲加納實習了兩個多月。畢業以後陰差陽錯到尼日尼亞工作了6年,這是我在非洲的一些經歷。
鲸犀:是基于什麼樣的想法念MBA呢?
朱冬:申請MBA還是有一定的要求和門檻的,對個人的領導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看得非常重。
之前軍校畢業以後,直接就是軍官了。我當時當排長,底下有30多個人,演習的時候跟各個部門、各個兄弟部門之間的協調也非常多,領導力和團隊這兩點是高于平均水平的,所以我申請的時候有很大的優勢。加上當時雅思語言、GMAT考得都不錯,我拿到offer就過去了。
鲸犀:這一段軍校經歷在非洲有給你一定的幫助嗎?
朱冬:肯定是有的。第一個幫助就是對艱苦環境的忍耐力。在野戰部隊服役的時候,一年中有大半時間是在深山野林裏,所以當别人説非洲好艱苦,我覺得這算什麼,反倒覺得像天堂一樣。因為尼日尼亞的拉各克斯已經相當于國内三線城市的發展水平了,基礎建設、城市設施等各方面都還不錯,待着特别舒服,沒有環境适應的問題。
其次是團隊管理。因為要面對大量的當地員工,有一些員工可能蠻不講理,還有些員工可能職業道德不高,就會有你怎麼去管理他們的問題。正常來説,一般從業者很少會碰到這種情況,但是我們在部隊招的兵,素質是非常參差不齊的。所以這兩邊的管理,感覺非常相似,所以沒有什麼不适應,過渡得非常絲滑。
鲸犀:管中國人和管非洲人具體有什麼差異?非洲的文化有哪些鮮明的點?
朱冬:最大的文化差異是我們好多人都覺得當地人很懶散,什麼都不幹,非常散漫、很懶惰。有一部分原因是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别好,常年温度就是晚間26,白天33,晚上是凍不死的,也餓不死,木瓜真的長得很大,到處都是水果。只要不生病的話是餓不死、凍不死的。
但是他們當地的戰争比較多,車禍或疾病會導致他們的生命不知道什麼時候沒了,不像我們一樣,。所以他們更注重短期自己的感受。我們要尊重這種文化,因為别人的生活條件本來就是這樣,他們祖祖輩輩也都這樣,不願意太苦逼了,環境沒有我們這麼惡劣,我們要尊重這個情況。
我和一個南非的白人聊過,他説你們亞洲人春夏秋冬,春天播種,夏天除草,秋天收獲,冬天還要存種子,再餓也不能吃種子,至少要規劃一年以上,如果一個中國人不規劃一年以上,到冬天要麼就是凍死,要麼就是餓死。所以我們非常自律、要求非常高、非常忍耐。當地人不這樣,餓不死他,也凍不死他,但是有可能被猛獸咬死,或者被部落戰争弄死,所以他們覺得既然人生不可知,就要享受當下更大的歡樂。
所以他們确實不會想很多,特别是底層員工,15号發工資, 16号人就沒影了,過三天以後他們消費完了,又回來了。然後吃不上飯了,他們就找你借錢。用我們現在比較流行的話叫光譜,光譜兩端波長長的,波長短的,我們華人在苦逼的996、007這一端,他們在活在當下另一端,當然也有很多中間地帶,華人也有很多享樂的,當地人也有勤奮的。
整體而言,他們的文化确實是比較偏重家庭和生活的,在非洲多年,我自己也變得不急不躁。我還是認為,千萬不要把我們亞洲的卷文化帶過去。我去了很多國家,發現我們國家華人太牛馬了,我覺得真的要反思一點,再這樣搞的話,真是要成為全世界的公敵了。996、007,加班不休息,這真的很讨厭。中國企業、中國老板過去也不要搞這種狼文化,你要是想把非洲的羊都帶成狼,那不可能,帶不了,最後可能你自己先崩潰了。
有很多中國老板説,逼你們加班是逼你們掙錢,就是自己把自己感動到了,其實這根本不符合邏輯,我掙錢的終極目的并不是為了掙錢,是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但是讓我加班,我可能會早死早衰,或者非常不開心、孩子沒人陪、老婆吵架,這樣掙錢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另外就是,有些人會給當地的司機或者工人一些小費,比如10塊錢、20塊錢,他們很開心,但可能有時候他們轉身就會把東西偷了,你可能會覺得他們這些人都是白眼狼。其實沒有,他們會感謝上帝把中國人派過來給他們錢,從而去感謝上帝。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文化差異。
因為有這個差異存在,就可以理解很多問題,比如一個項目做着做着可能就停下來了,他們覺得這是上帝的旨意,可能下雨了也是上帝的旨意。碰到節假日,他們該開party還是開 party,因為這是神的旨意。你跟他們解釋是解釋不通的,所以不要拿着中國的思維去看他們。
鲸犀:文化差距太大,那當地的勞工關系情況如何,跟員工、跟人的相處有什麼可分享的嗎?
朱冬:他們有工會和一些非正式的類似于工會的組織,很會為自己争取利益。過去以後一定要注意,不要引起勞工矛盾,否則政府也不會保護你,因為文化不一樣。我們國家是產業優先,所以一定要轉變心态,不要覺得我是為你們好,給你們創造就業,别人罷工就是給你制造麻煩,就罵他們是白眼狼。
要有預期,勞工關系不會像國内那麼容易。也不要想當然,當地員工就算表現非常差,你也得提一個書面警告,才能開除。如果莫名其妙把員工開除掉,他可能會去法院告。雖然你可能告得赢,但是時間成本蠻高的,到最後還是要賠一筆錢。
另外一點就是,我們也是從經濟發展不好的時候過來的。雖然他們經濟落後一點,但千萬不要説歧視性話語。因為蠻多的當地人會説中文,至少能聽懂一點。如果你説這些N開頭的話被人打了,我覺得你是活該,要被别人告的話,輿論也就非常不好。
鲸犀:大家都説非洲當地的中國人瘋狂内卷中國人,具體都是怎麼卷的,你覺得這種競争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呢?
朱冬:這種内卷一開始玩的是信息差,你發現一個商品很賺錢,沒有什麼門檻。但只要有第二個中國人知道了,立馬過來卷你。舉個例子,尼日尼亞一直有個都市傳説,有個中國人發現當地殺了牛以後,沒人要牛黃(就是牛的膽結石),但是在中國牛黃是一種藥,一克就能賣到200多人民币。他就去屠宰場,幾塊錢就拿走牛黃,每年能收好幾公斤,一年就靠這賺100萬。但是現在這樣容易錢就賺不到了,因為可能尼日利亞人也知道牛黃值錢了。
早期,大多人都説非洲那邊空調賣得好,價格貴,于是好多人就靠這種信息差去賺錢,但都不持久。比如我發現手電筒很賺錢,就做手電筒,結果底下的經理發現這真的很賺錢,立馬就跳槽出去單幹,或者供應商追蹤一下貨櫃的目的地,就把你的客户卷跑了。
現在信息流轉太快了,發現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靠信息差空手套白狼,短暫的發大财,我覺得遲早斷了這個念頭,小賺一筆就算了,信息差是最沒有壁壘的,而且體感會非常差。要防止被卷的話,就需要更精細化運作,供應鏈反應更快,成本更低,服務更好,這是比較健康的,也更持久。大家都覺得很卷,但好多公司确實賺到大錢了,而且現在還在賺,沒有人能挑戰他們的地位,就是售後很好,不是單純卷價格。
從文化角度、運營、服務、長期規劃角度,如果可以的話,學一下印度人,不要葉落歸根,賺幾年錢就回中國,要認真的深扎在那邊。,我認識的一些做得非常成功的那些人都是拖家帶口全過去了,在當地置辦產業,孩子上當地的美國學校就可以了,在那邊待十幾年,行業地位是沒有人可以撼動的。
我覺得中式教育教出來的人總感覺非黑即白、非好即壞,總要信一些老祖宗説的葉落歸根。當時的統治階級,他們有地,當然不希望自己的農民到處跑,所以給我們灌輸了一種思想,讓我們葉落歸根。我覺得我們新一代華人應該去開枝散葉,像印度人一樣,去當地建很大的工廠、農場。摒棄葉落歸根的念頭,真的把家人帶過去,孩子教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當地也有貴族學校,有英語學校、法語學校,孩子的同學可能是當地首富的小孩,也會有很多歐洲美國的白人同學。
我是不會怕卷的,也确實想在那邊待很久,但是我家人去了一段時間非洲,都不太喜歡非洲,也不太适應就回來了。如果能适應的話,大家可以過去試一試。我确實見到好多做得很大的人,全家都過去了,家庭事業都能照顧得到,而且不用擔心别人卷,因為他們的聲譽、管理水平、投資都是一道很高的門檻。
鲸犀:目前來看,你覺得非洲還有哪些行業比較有發展潛力?
朱冬:我個人感覺尼日尼亞就相當于90年代的中國,所有我們經歷的東西都會在這裏再重演一遍,發展空間很大。看你有沒有時間成本和耐心在那邊等待吃到這個果實,我覺得這是個問題。當時認識幾個朋友,幾年時間做到好幾個億美金,有一個朋友最開始去的時候是一個很小的維修車間,在那賣幾台車,後來發展成好幾個工廠,做得非常好。
如果想要靠信息差過去發大财,我覺得這個想法不太成熟,實現起來也會比較難,還是結合你的行業經驗,專業的知識。舉個例子,我是賣家電的,非洲的電力設施是非常差的,電可以低到100、 150伏,高到2720伏,但如果空調可以做成非洲版的空調能在電湧的時候保護壓縮機,客户就更認可一些寧願付更高的價格。最典型的是傳音的故事,他們針對非洲人照相開發了可以用眼睛白和白牙齒對焦的技術,因為他們臉是黑的,拍照的話對不上焦,結果傳音的能對上焦解決了黑膚色人種照相對焦的問題,獲得了巨大成功擠進了全球智能機前五,所以還是需要行業經驗。
目前短期來看,我覺得光儲能這個行業真的可以。在北部的卡諾,温度白天可以到40多度,晚上20多度,白天需要大量的空調制冷,如果能用太陽能板制冷,電費成本就低很多,效果就非常好。因為那邊電網的覆蓋面是非常低的,一個月收入2, 000人民币的中產階級,家裏面都有發電機,用的柴油,柴油也比較貴,經常加不上油,他們回家就什麼電都沒有了,好一點的家庭可能備一個非常大的發電機。
能用光伏的話,就更厲害了。因為遇到油荒的話,加不上油真的很麻煩,一度電的成本大概是1.5-2人民币左右,加上發電機的維護保養、機油這些亂七八糟的,運營成本很高,也很擾民。光伏的話大概1, 000塊錢不到一度電,磷酸體锂電池加上現在白菜價的光伏板,產能正出不去,我覺得這真的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做比較小一點的,存個三五度電,而且磷酸體锂電池不像鉛酸電池容易報廢,可以用好多年。
他們之前做千川鉛酸電池一年半報廢,充放電200次就需要更換廢了。但是這個磷酸體锂電池可以到幾千次,成本低,把售後團隊建起來以後,别人很難過來,壁壘可以建得很高快。,如果誰動作快的話,我覺得可以好好做一下。之前有一個中國人是準備過去做的,但是他用三元锂電池,這東西不能往家裏面放,萬一爆炸起來,當地的房子起火了那就沒了。
至于農業,大家覺得比較神奇,當地的蔬菜可能賣出比牛肉還貴。牛肉是15塊錢一公斤,蔬菜真的很貴,西紅柿可以賣到30-40人民币一斤。超市裏面賣的蔬菜基本也都是30-40塊錢一公斤的,當地有大片的地都是空的,土地非常肥沃,木瓜像我們這冬瓜一樣大,我覺得農業可能是一個機會。但是農業對投資的要求比較大,周期比較長,相關人員可以考慮一下,如果能進入當地超市的供應鏈的話,利潤還是蠻大的。
鲸犀:和政府、經銷商打交道,要特别注意什麼嗎?
朱冬:好多人可能有這個想法,就是去了一定要有政府的背景,要傍得上一個家族幫我撐起來。其實在非洲真的不需要,大部分的民主國家其實都是這樣的。我覺得政商關系這塊是錦上添花,不是必需的,當地政府沒有哪個部門可以把誰一下拍死的,可能會有一些人找你麻煩,打發個幾百塊錢、千把塊錢可能就搞定了。
經銷商這塊我要提醒一下,如果要當地去經銷商,避不開黎巴嫩人和印度人。印度英語要提前學習,我覺得我在當地有很大的優勢,就是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印度同學特别多,印度口音對我完全沒有什麼問題。印度人在那邊已經幾代人了,當地做的最成功的超市就是印度人,就是那個連鎖的歐洲品牌SPAR,復制到了尼日利亞,做得非常好,東西賣得價格也很好,質量也很好。
還有美的經銷商Somatex,也是印度公司。非洲首富Dengoty的資本有100多億美金,他的高層管理全是印度人,所以經銷商要和他們關系打好。比如美的去給Somatex做代理,要你降價,不降價海信就去卷大家,美的又不想去卷Somotex代理美的的空調,面對海信極端内卷要求美的也開發減配空調降價,但是美的不願意,給的價格比較高,Somatex就直接在國内找貼牌廠做自己的牌子,碰到這種真的是背後捅一刀了。
黎巴嫩人在整個非洲開了很多小超市、小家電、小商店,福安利(音譯)是當地最大的經銷商,海信在非洲就是靠它發家,三年就把其他中國品牌全部卷得半死不活。福安利起家是靠LG,LG被中國人卷了之後就受不了了但是面對瘋狂内卷的中國品牌LG無法降價,和海信説合作一下,結果福安利就給LG捅刀子了後來他們就和卷王海信合作背刺LG。現在福安利賣的大部分都是海信的,價格很便宜,當然一些高端客户可能還是會去買LG 。但我覺得還是在商言商,做生意要跟别人利益怎麼綁定,怎麼分配,要商定量好。,一個好的合作體制利益一定要在一個方向上,如果方向不同,經銷商肯定會背叛你的,而且背叛的後果會比較嚴重。
鲸犀:非洲政府對商業活動的支持力度如何?企業過去後如何開展業務、如何啓動,從0到1的搭建有什麼建議嗎?
朱冬:當地的營商環境整體而言沒有太大的問題,非洲絕大部分國家跟我們國家關系很好,不會排斥中國人,過去以後沒有什麼太大的限制,不會像中東一樣,必須雇幾個當地公民去做股東、員工。但交通比較堵塞,堵幾個小時是非常正常的。過去商務考察的話,,也可以找當地的人雇一個司機、保安,費用不是特别高,一天幾百人民币。
展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開始的一個切入點。那邊有當地的會展中心,也有行業的會展中心,基本上每幾個月都有行業的展會。比如我們當時每年都去空調的智能展會,參展費用是幾千歐元,稍微高一點。當時國内有幾家公司買一個展位拼在一起,這樣就很便宜了,幾千塊錢,他們組團過去的。我當時看好多當地人都過來了,行業客户也都過來看有什麼東西可以買、可以賣的。,客户建立起來和客户建立了好的關系,後面跟進和拜訪就可以容易了。
前期要做好調查工作,如果短期業務持續有收入了,就可以考慮把倉庫移到當地去,把供應鏈往前移,反應就快,可以賣上更好的價格。後續發展成本也比較小,招一個倉庫管理員和一個會計,一年14 ~ 15 萬人民币左右的工資,基本上一兩條櫃的利潤就夠養活小團隊了,一年賣十幾條櫃就很好了。
如果覺得税務、銀行這些太麻煩,就去萊基南非自貿區(中土和尼日利亞政府合資的,有雙方政府資源支持),還可以保税。我知道好幾個國内的家電品牌都在做KD了,零件組裝避關税,關税從20%直接降到4%、5%,确實是很大的壁壘,至少在三五年之内沒有人能卷到。但我建議不要一下投入太多,要自然生長,從展會拜訪慢慢開始,等到業務量起來以後拓展倉庫、工廠或者KD。
另外可以利用一下Facebook、TikTok這些社交媒體的渠道,投流效率也蠻高的,當地智能手機能消費得起流量的話,基本上已經是比較好的客户中產階級目标客户了。我之前有一個同事在斯裏蘭卡那邊工作,在Facebook上投了2, 000塊錢的廣告,非常冷門的行業,最後好多電話過來,做了幾單,賺的錢比較多。
鲸犀:當地的用人成本怎樣?員工的素質差異如何?怎麼更高效的把工廠和業務跑得更順利一些?
朱冬:一般一個小工大概是三、五百塊錢人民币一個月,社保成本也蠻低的,500人民币左右,如果是普通辦公室職員是1, 000-2, 000人民币左右,專業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很高的大概在兩、三千人民币。素質就像光譜的兩端,有的人特别好,有的人特别差,不要一棍子都打死,千萬不要扣标籤。
如果語言有很大問題的話,可以先雇一些孔子學院畢業會講中文的當地的人作為橋梁去管理。當地是很容易雇到會講中文的人,他們的成本也不高,1000塊錢一個月就可以,但是要做好準備,他們效率真的很低。我建議是找一個中國人做總負責,防止員工有太離譜的行為直接產生非常災難性的後果。
另一方面,中國人不要什麼都管,以督導和指導為主,盡量不要事無巨細。你以為對的方式可能在當地不太對,尊重别人的文化,不要太自信、太固執,要讓他們發揮能動性,遲早大部分的事情還是要他們去做。因為中方的管理人員,大部分語言溝通能力真的很差,這樣會產生很多問題,你以為你的意思説到了,但實際上語言本身只占溝通的30%、40%,表情或其他占到70%,語言本身就不準确,加上一些不合适的肢體語言或者表情的話,雙方的溝通成本就很大,也會產生誤解。
但是像倉庫管理、會計、财務這些肯定是要華人的,剛畢業的學生大概工資要開到12萬人民币一年,加上非洲都要包食宿,一個員工一年的成本大概是十五、六萬或者十六、七萬。三年以後基本上工資就要到15-20萬左右了,成本就上到二十五、六萬左右,還是蠻高的。也可以這麼參考,從國内雇人過去到非洲,至少要一個月給他5, 000人民币的溢價,我之前在的那家公司,外派員工每個月多給6, 000,最好是能給到1萬左右的溢價。一般每年至少要回去一次,大概一個月左右,要處理家事,結婚有孩子了,可能一年就要回去兩次了,每次有20多天左右。
這時就要做好人員的交接,把流程、制度都建立好,即使出了一點小問題,有流程制度的閉環和反饋就可以立馬糾正,讓損失控制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之内。現在國内公司偷東西、丢東西都不用考慮,但在非洲那邊真的有,可能每周或者每個月清點一次資產,查庫存和賬目的頻率都要設定好。
鲸犀:那其實在當地招人還是很有挑戰的,一般冷啓動的時候,通過哪些渠道招會更靠譜一些?
朱冬:一般每個國家都有華人群,先加上華人群,多拜訪幾個人,這是一個非常快的方法。當地也有招聘網站,不是特别靠譜,先招一些初期員工,再通過這個員工去聯系他前同事之類的,或者從行業裏面去招,招一個行業裏的HR。我們之前招一個汽車行業的HR,挖過來以後,他很快就可以搭建一個可以使用的團隊了。但是一定要注意,當地的司法體系很有問題,一定要查好他們的資料和底細,做好背調。
如果是一個比較大的公司要迅速招到一些比較專業的人才,通過領英、獵頭就可以搞定了。我覺得從領英上直接去聯系他們,找到行業裏的公司,從公司裏找聯系人,把他們約出來聊天,請他們喝咖啡、吃飯,表示想了解下這個行業,這樣效率更高一點。
鲸犀:我們知道非洲很多國家的匯率波動巨大,可能發工資的話會本地貨币和美元同時發,那麼當地匯率波動給公司落地和經營帶來的影響都有哪些?
朱冬:三年前官方匯率是200多奈拉換一美金,但是換不到,要到黑市拿500多奈拉換一美金,官方匯率是黑市匯率的一半,官方匯率又換不到,所以大量換匯人都是靠黑市。
比如國家大選的時候,經濟情況變得很快,貨币奈拉一夜之間漲跌10%很常見。感到情況要變化,就要把交易時間控制得足夠短。我建議做生意的時候一定要把合同中匯率協定全部都籤了。,我們過去做了一單虧了,後面才籤匯率所有的中長期合同都補充協定。我們錨定一個黑市的匯率,每次付款的節點都是根據最新的匯率去計算,如果不這樣籤的話,風險會問題很大。非洲那邊做事比較慢,三個月賺錢的項目做到最後可能好幾年,最後賠錢了;極端情況下,可能貨櫃還在海上運,等運到這邊就已經匯率減半賠完了。
所以一定要鎖定在合作的初期,和客户籤訂好匯率,要是支付美金,就支付離岸的美金,如果支付當地貨币,要盯住匯率,如果貶值的話還要多付一點,這個肯定要做好的。如果生意做得比較大,就拿當地貨币去采購東西,然後采購農產品或者采購其他東西去對衝,但是比較麻煩。
鲸犀:中國企業去到非洲後,每個階段給當地經濟、社會和就業帶來怎樣的一些變化?
朱冬:中國在2000年之前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經濟體,對外的影響不是特别大。但事實上,90年代末開始就有一些企業把產品運到那邊賣了。WTO籤完以後,我們對他們的關税壁壘突然降得很低,我看了當地一個報紙,説八幾年的時候,尼日尼亞北部的地區有幾百萬就業人口是做紡織業的,現在已經沒有了,整個行業都沒有了,這就是我們的貿易外溢導致的結果。
比如洗臉盆、拖鞋、襪子這些東西比國内拼多多價格還便宜,當地沒法掙到錢。因為我們國家的產業政策太好了,比如説你要開工廠做外貿,政府免費給地,給免費的廠房,減免税收,水電給拉到家門口。,加上我們的工人又特别擅長加班,工資稍微比他們高一點,生產率就高很多但是生產率好幾倍,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把成本物價打得非常低。他們現在想利用廉價勞動力復制我們90年代和2000年初的這種工業化路徑的話,已經不可能了。
前年暑假我去了趟深圳參加本科校友聚會,有一家做高精度機器人、機械手,出口到日本。,從之前的100萬人民币價格的機器人,中國人進入行業以後卷到現在只有幾萬人民币一台了了,等于説一萬多美金就可以做一個機器人,節省下來的人工社保等而且機械手臂完全可以替代一個工人,機器人還不需要工資和社保半年回本,勞動力更加不值錢了。所以我覺得制造力外溢這一塊,中國基本上把非洲國家寄希望于通過廉價勞動力發展制造業和出口崛起的機會給封死了。
可能會有一些機器目前替代不了的,比如紡織業,做鞋、做衣服這個行業鞋服制造可能會轉到埃塞俄比亞或者肯亞。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有什麼行業可以再轉過去了。因為過去沒有電,要發電的話運營成本非常高,所以他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度會越來越高。對我們中國人來説,在非洲的競争已經是白熱化了,單純靠商品貿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跟服務不相關的。這種行業就算賺錢,也不會超過兩年。貿易外溢會導致連鎖反應,從國内過去的東西已經卷到不能再卷了。
有些人把中國落後的產能移過去,比如有些落後的瓷磚在國内特别容易碎,不耐用,國内沒有人要被淘汰了,他們就把產線挪到非洲那邊,賣好幾倍的價格,百分之好幾百的利潤,就像印鈔機一樣,特别厲害。工廠建起來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壁壘,因為投資需要時間,誰先去把產線建起來誰就有機會,後面的人想再去,光建廠和注冊公司等一系列的流程跑完,可能市場就已經沒有了。當然這确實也是目前很多行業正在做的事情,之前是瓷磚行業,現在是玻璃、門窗,企業慢慢就卷過去了行業就廢了。
我覺得汽車制造業機會還是蠻大的,比如説上海大眾,要是過來整車,收1200%關税,但如果是零件的話,就收 50%或者20%。好多國内的車企過去需要找一個廠房,把車拆散過去再組裝,關税會下降非常多。產業政策肯定還會有,如果過去生產的話,家電過去關税是百分之二十幾。舉個例子,一台空調1, 000美金,走整機過去可能要交200美金的關税,但如果走半零件的話,基本上就只要5%的關税。所以利用好制造外溢這波趨勢,還是不錯的,可以作為中長期的壁壘。
基建外溢有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在非洲各個國家有幾個中資的頭牌建設企業,比如中建、中鐵、中地、中信,每個公司有一個自己的勢力範圍。尼日尼亞典型的就是中土的勢力範圍,當地的所有大基建都是中土在做,模式非常簡單,比如中土的人看到這有一條鐵路,評估收益是可以的,就會找當地政府寫一個提議,放貸款給中土建一條鐵路,中土建起來以後收益可以覆蓋後面的還款和本金讓這些國家找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建設。這些當地政府就會找,中國也會派人過來評估,如果真的可以的話,會直接用美元貸款,是不交給尼日尼亞政府的,直接打給中國企業,中土就拿着這些錢去國内采購物資,國内雇人,拿一部分的錢去雇當地的員工,這個項目就建起來了。後續通過政府信用,或者項目收益來償還口行貸款。
比如説經濟首都拉各斯相當于中國的上海,政治首都阿布賈相當于北京,卡洛相當于我們的西安,類似的還有卡杜東納四個機場,一個機場大概2億美金,中土全部建下來了。,還有一個中國公司公司拿了一個大壩的項目,幾十億美金。中土,還拿了幾個拉各斯到耶巴丹的鐵路大型鐵路項目,總金額上百億美金,我感覺他們拿得出手的基建項目全部都是我們中國人建起來的。如果沒有我們中國人的話,他們的基建要往後退20年。
如果有公司想去非洲擴展業務,可以先和中資建設企業弄好關系,為他們服務,利潤就可以養活一個團隊。在這個期間就可以把自己的業務拓展到當地市場,有很多公司都是這麼做的,做得蠻好。比如我們一開始做空調也是新業務線,但當時公司很大一部分利潤來源其實是從中資基建項目裏面獲得的。
鲸犀:當地有哪些大企、大資本嗎?
朱冬:當地絕大部分公司是白手起家,要貸款的話都是找進出口行和國内商業銀行貸款。當地的貸款不敢用,利率百分之二十幾,太高了,利潤全部被吃幹淨了。如果依靠當地貸款的話,我的建議是可以讓客户貸款買你的東西,但我覺得你自己最好不要在當地貸款,百分之二十幾的利率,如果貨币突然升值就完了。
鲸犀:非洲電商能大概做一下介紹嗎?大概是怎樣的水平?
朱冬:當地的電商最大的網站叫Jumia,可以説是非洲的驕傲,背後是個葡萄牙團隊,有點類似于京東,有自營的,也有第三方的。還有一個平台叫Konga,是當地的惠普經銷商,本來是賣自己的產品,3C 比較多,代理了的很多品牌,後來順勢拓展了品類,但是做的不那麼好。整體而言,如果要去再造一個京東,再造一個淘寶,我覺得已經比較難了,投資燒錢也搞不起來。
在非洲做外貿有很多,最多的可能是ToB的,ToC的運營成本,太高規模優勢發展不起來。走ToB的話,在1688上去找ToB的客户直接定一些,幾箱幾箱的賣,可能有機會。當時我們公司做空調也是把一部分東西移到Jumia上面賣,效果還可以,量跑得起來。如果做一些小品類,不要做已經卷爛了的東西,比如但是電子鎖、智能開關等新興小眾賽道,利潤還是可以的。
當地的電商還不是特别成熟,很多人還是蠻排斥的,總覺得網上買東西被騙了。因為尼日尼亞詐騙事件确實是挺厲害的本來就是非洲詐騙大本營,商業信譽不是特别好,如果非要走一些特别小的平台的話,我覺得可能流量起不來。
鲸犀:中國企業去非洲落地,财税法上,項目合規、準入資質、法律糾紛這一塊要特别注意什麼?
朱冬:财税法、注冊公司這塊很簡單,股東沒有要求一定是要尼日尼亞人,華人也可以,移民檔案也比較容易。整體感覺有點像是在民主國家,税務局的一些小職員要打點秋風,金額不大,不用太擔心潛規則。不如擔心物流和供應鏈,那邊港口經常被堵炸了。,一條櫃子從中國運到港口一個月,清關出來可能要3個月,而且費用很高,比進口關税還高。因為而且櫃子運不出來,滞港費真的也很高。
我一直懷疑罷工的司機和收滞港費的這幫人是一夥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可以找一個當地比較好的清關公司,信譽各方面有保證的,把錢約定好,他們會幫你搞定,分享一部分利潤出來就可以了。但也要長個心眼,一些負責任的清關公司會説清楚成本會在哪裏、可能會增加多少,清關條件説的太美好的反而容易跑路或者出問題。
鲸犀:你了解到的非洲不同國家的營商環境的差異是怎樣的?和中國對比如何呢?
朱冬:我去過三個國家,第一個國家是盧旺達,感覺蠻驚奇的,這個國家非常幹淨,街上看不到垃圾,塑料袋是禁止使用的,全部用紙袋子,。他們環保已經做到非常超前了,公民的秩序也非常好,号稱要做非洲的新加坡,。盧旺達政府是非常典型的威權政府,領導人很強勢,經濟發展也非常快,IT產業、旅遊產業各方面都發展很好。
當地的中國人也蠻多,滿地都是傳音的廣告。,當地最大的一個商業樓,相當于一個批發市場,也是中國投資的。這個國家的產業政策和中國很像,如果你和政府的產業政策搭配得好的話,可以拿到很多資源傾斜和支持。比如我們國家,你要發展出口,政府會把工業園土地、電力、天然氣都給你通好。
但也存在一個問題,盧旺達是一個内陸國家,人口少,可能不到1, 000萬,市場太小了。如果對東非市場有感興趣的話,可以把肯亞、埃塞俄比亞、盧旺達這些國家放在一塊,它們有一個東非經濟共同體。當然,東非最好是去肯亞、埃塞俄比亞,市場體量稍微大一些。
在非洲的後面幾年,我主要是在西非,一個是加納,另一個是尼日尼亞。我當時選擇去尼日尼亞,因為它的人口很多,有2億多人口,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比南非還大。尼日利亞,還是非洲第一大產油國,也是英國的前殖命地,政體類似于英美這種兩黨執政的體制。官員的權力沒有那麼大,不像一些中東或東南亞的國家,政府特别強勢,風險不是特别大,不會一下把誰拍死了,這個不存在。
尼日尼亞的法律體系類似于大陸體系,但因為之前是英國殖民地,所以也參考了很多英美法系的精神,法律整體比較公平公正。但存在一個問題,效率特别低,一個開庭可以開好幾年,開完庭以後,判決書下來到最後也沒有辦法執行,因為當地的執法機構确實太弱了,不像我們東亞這些國家執行能力很強。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政治風險确實低很多,政體穩定,兩黨制不會説今年搞這個,明年搞那個,包括加納也是這樣的。
好多人説這地方可能不太安全,我的感覺是只要不去衝突區網域,安全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基礎設施太落後了,比如港口,等到聖誕節進口高峰期時,可能就堵住了,或者天氣變壞的時候也會堵住,原本一條清關成本可能1萬美金,到最後直接漲50%。
舉個例子,拖車費。港口工人一罷工,幾公裏的拖車費可能要收你1萬-2萬人民币,這塊主要就是基礎設施帶來的問題。比如你要用發電機發電,發電機壞掉了可能工作就癱瘓了,出門堵車可能堵好幾個小時,貨櫃運過來一個月、清關兩個月,這些問題都可能會發生,時間成本是耗不起的。
整體商業環境的話,購買力還是可以的。比如加納有石油、有黃金,尼日尼亞有石油出口,只要有出口就有外匯,就有購買力。大概人均GDP是2, 000美金左右,相當于我們國家2, 000年左右的水平,中產階級比較少,但是有錢的階級購買力真的很強,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奔馳大G。從商指數來説,确實是靠後,全球180多個國家,大概排在一百四五左右,但也不是那麼糟糕。
鲸犀:非洲這些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怎樣的?
朱冬:盧旺達經過大屠殺,人口減少了百分之十幾,剛從内戰裏緩過來。2014年的時候GDP大概是七八百美金,相當于我們80年代的水平。大家會覺得尼日尼亞比較落後,首都拉各斯的城建水平可能跟上海、杭州都沒法比,跟我們家鄉湖北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差不多。
但是它也有很多大公司,比如説微軟、Oracle、甲骨文、Google都有分部在那邊,幾個大的石油公司也在那邊,人均GDP蠻高,可以類比武漢人均GDP。你想看到、吃到、想買到的東西基本上都有,體感和内陸的省會城市比如長沙、武漢差不多。除了拉各斯以外的地方,可能就像貴州的山區,很落後,到處都是發電機的聲音。
中國人在非洲最多的國家叫安哥拉,靠中南部,比較混亂,原油產量沒有尼日尼亞多,人口比較少,但是政府對原油收入的把控是非常大的,政府有錢就會大搞基建。有大量的中資企業在那邊建機場、建公路、建小區和大量的中國人在那邊,當地華人比尼日尼亞華人還要多,政府對外匯的把控非常強,消費能力是很高的。
尼日尼亞是非洲第一大產油國,有很多石油,埃塞俄比亞和肯亞之前主要是靠旅遊業,在保護區裏面看動物,這些是很大的收入。最近埃塞俄比亞有一些中國投資的制造業,比如東莞一個做女式皮鞋的鞋廠--華堅,是行業裏全球最大的代工,主要代工coach這些輕奢品牌。,他們在當地設了一個很大的工業園生產,所以當地制造業也有一點收入了。
除了南非還有旅遊業以外工業以外,其他的國家可能都是靠自然資源,比如礦石、石油,旅遊業,因為制造業已經被我們中國人卷得差不多了,完全打不過。
鲸犀:當時是有什麼機緣讓您從東非到了西非呢?
朱冬:主要考量是經濟體量和市場體量,因為發展水平差别蠻大的。市場體量大才有機會,盧旺達就幾百萬人口,消費力加在一起可能相當于中國一個地級市,沒什麼意義,而尼日利亞相當于中國一個省。
鲸犀:東非和西非讓你印象最深的和中國的不同之處是怎樣的?
朱冬:我在在東非待的時間不長,加起來就兩周左右。我感覺盧旺達是非洲一個非常奇特的地方,因為非洲一般都是部落文明,大家都比較分散,中央政府的權利非常少,非常散漫。當時我去盧旺達以後,我都被震驚了,當地的文明程度、國際經濟指數比如政府清廉指數,如果説滿分90分,丹麥可以達到90分,盧旺達可以達到53分,比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的43分高10分。那裏沒有塑料袋子,早在十幾年前已經全部禁止塑料袋了,為了環保境都是用紙袋子,确實是蠻超前的。
西非的話,我之前看新聞覺得基督徒和穆斯林衝突很大。但我去了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在加納或者尼日利亞,有一半人是基督徒,有一半是穆斯林,他們可以相處得很好,跟媒體裏面看到的東西不一樣。種族的包容度和我們中國56個民族沒有太大的區别。那個區網域大家都講不同部落的語言,信仰不同的宗教,但相處得非常大體是很和諧的。
宗教在他們當地的影響真的非常大,我之前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也在歐洲交換過,歐洲的聖母大教堂、巴黎聖母院,還有奧地利的天主教教堂聖史蒂芬大教堂,美國都是小教堂,一般都是新教組的教堂比較小感覺比較大了。但是
非洲那邊一個教堂好幾公裏長,幾萬人一起做禮拜。随便一個教堂覆蓋的教區,可能就有好幾百萬教眾,他們會把自己收入的1/ 10真的捐給教堂。,我問他們,你們有沒有人少交?他們表示沒有,上帝、神父會幫我們打你他們會很信任主教和上帝。包括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跑到教堂裏面去,又唱又跳做禮拜,也不戴口罩,他們認為有上帝在保護為什麼戴口罩呢?要相信上帝,。結果大家都不戴口罩進去,一兩個月後所有人都感染過了,結果群體免疫了,特别的神奇。
我也提醒一下,如果有朋友想去非洲那邊,教堂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他們真的很有錢,有很多資源。大主教有幾架私人飛機,是很常見的。當然他們也确實做很多事情,比如在尼日尼亞,教會用教眾捐的錢建了一座非常好的大學。
鲸犀:非洲地區安全會不會是個問題?有沒有需要提醒大家的?或者有沒有大家的一些認知誤區在?
朱冬:各個國家不同,确實每年會死一些中國人,這些消息都會傳到我們群裏面,形成刻板印象。在尼日尼亞可能大家比較功利,會殺掉警察、當地人、保安,但一般不會殺華人。我待了6年沒有聽説過一起華人被殺害的事件,有被綁架了的,但案例不多。在非洲的中國商會的人會出來幫你搭個線,籌一點錢贖出來。有些人被綁架了沒有錢,商會的人會捐一部分錢,再找幾個老華人幫忙把人贖回來。
尼日尼亞包括東非,我的體感是安全的,不要跑到尼日利亞北部的博爾諾,那邊的恐怖組織比較瘋狂,每年殺幾百人。中國人做生意肯定是服務大的市場,去拉各斯、阿布賈這些大城市,完全是有保障的,沒有問題。晚上我經常出去吃夜宵,看電影,不帶保安,感覺不會比90年代的廣州差。
大家比較關心非洲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病,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防止得瘧疾,這6年期間總有那麼一兩個、兩三個得瘧疾去世了的,這是最危險的。但是如果你警覺一點,發燒的時候就去治療一般就沒什麼問題,好多人拖到最後發展到腦部了就真的沒得救了。(雷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