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誰“盜走”了格力的“6000億夢”,歡迎閲讀。
文|鋅刻度,作者|陳鄧新,編輯|李觐麟、Annalee
日前," 格力 2024 全球夢想盛典 " 晚會在珠海舉行,其中現場流傳 " 我媽就是董明珠 " 的圖片與視頻,引發互聯網的争議。
對此,官方回應稱,這個節目名為音樂快板《大 " 格 " 局 新魅 " 力 "》,表演者當時為了增加幽默氣氛,開了個小玩笑。
在上一次的萬人盛典 "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 2018 再起航 " 上,董明珠憧憬 2023 年斬獲 6000 億元的營收目标。
五年之約已至,格力電器的營收為何 " 原地踏步 "?造車不順,背後是何緣由?七十歲的董明珠,能否引領格力電器再創輝煌?
營收創新高,卻仍不及預期
2018 年,董明珠與雷軍的 " 十億賭約 " 分出勝負,雙方各自信心滿滿:雷軍認為小米與格力電器的營收差距從 4 倍逐步縮小,反超的趨勢已成;董明珠則認為格力電器蒸蒸日上,如若每年營收增長 30% 左右,五年之後 6000 億元的目标不在話下。
彼時,格力電器财大氣粗,手握上千億元的貨币資金,其中僅僅 " 結構性存款 " 就高達百億元左右。
從這個角度來,格力的确有攻城略地的本錢,6000 億元目标是有底氣去完成的。
據同花順的數據顯示,格力電器 2018 年 ~2023 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别為 2000 億元、2005 億元、1705 億元、1897 億元、1902 億元、1558 億元。
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
與之對應的是,小米集團 2019 年營業收入為 2058 億元,終于反超了格力電器,這之後的差距越拉越大。
盡管如此,格力電器依然交出歷史最好答卷。
2023 年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為 2050 億元 ~2100 億元,時隔四年再次跨越 2000 億元門檻;淨利潤将達 270 億元 ~293 億元。
這意味着,營業收入與淨利潤雙雙創了歷史新高。
這麼一來,董明珠又信心滿滿,定下新的戰略目标:" 未來五年(2024 年 ~2028 年),我們争取(業績)翻一番。"
不過,外界對其的争議依然不斷。
一種聲音認為,越來越看不懂董明珠了。
董明珠個性十足,面對争議有自己的堅持," 手機失敗了?新能源失敗了?我們的電池能用 30 年,不起火、不爆炸,解決了大家擔心的問題 "。
另外一種聲音認為,董明珠依然勞苦功高。
作為中國女企業家的翹楚,董明珠帶領格力電器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名牌,盡管 6000 億元的目标沒有完成,但分紅頗為慷慨,1996 年上市以來累計分紅超 1390 億元,且累計回購股份 270 億元。
跨界造車,沒有成為業績增長極
以上可見,格力電器的營收一直在 " 原地踏步 ",之所以如此與轉型不順息息相關。
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海爾智家被譽為中國家電品牌 " 三巨頭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一個腳印前行,在與日韓品牌的博弈中慢慢占據了上風,從而站在了世界舞台中央,擁有了無可争議的行業話語權。
随之而來的是,行業天花板愈發逼近。
為此," 三巨頭 " 紛紛開啓了轉型,美的集團與海爾智家雙雙開啓了買買買模式,格力電器也未例外,既擴大家電的品類,也跨界手機、芯片、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網域。
這其中,造車尤為重要。
早在 2016 年 2 月,董明珠就動了造車的念頭,意欲 130 億元收購銀隆新能源 100% 股權,彼時 " 蔚小理 " 仍處于襁褓之中,而新能源汽車也才剛剛站上 " 風口 "。
復盤來看,格力押上昔日戰績與聲譽去造車,并非一時衝動,而是為 "6000 億元營收夢 " 衝刺。
譬如,理想 2023 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 821.2 億元,依據其業績展望與第四季度交付 131805 輛推算,全年營業收入或超 1200 億元。
再譬如,比亞迪 2018 年的營業收入為 1301 億元,2023 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 4223 億元,全年營業收入或接近 6000 億元。
萬萬沒想到,當時的中小投資者聯手否掉了格力造車的計劃,逼得董明珠以個人名義入股銀隆新能源,雖然一度推動後者走上 " 快車道 ",但兩年不到就走上了下坡路,沒有成為格力電器的下一個業績增長極。
究其原因,外界對其打法存疑。
格力的打法是以 B 端為切入點,站穩根基之後再延展至 C 端,這個打法的優勢是投入成本相對較小、已有比亞迪的成功先例,劣勢在于新能源客車市場較小、成長天花板不高。
更為重要的是,B 端轉 C 端的難度不是一般大。
作為 " 門外漢 ",格力電器缺乏相關的技術儲備,因而投資者對 B 端轉 C 端之路能否走通不太信任。
事實上,To C 才是造車的主流。
而雷軍沒有選擇先易後難,而是直擊造車的要害,抓住的是行業從 " 智障時代 " 走向 " 智能時代 " 的契機。
雷軍于 2022 年 8 月公開表示:" 小米自動駕駛要采用全棧自研算法,全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目标是 2024 年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第一陣營。"
基本盤仍有想象力
抛開過去不談,格力電器未來業績翻一番,也不是憑空臆想。
一方面,基本盤還有潛力可挖。
空調是格力電器的底色,通過創新仍大有可為,眼下格力電器在礦井空調、中央空調持續加碼,試圖改變與美的集團雙雄并立的格局。
據《2023 上半年中國中央空調行業草根調查報告》顯示,格力中央空調 2023 上半年市場占有率為全國第一,是行業主流品牌銷售規模中唯一破 100 億元的品牌。
另外一方面,寄望于格力钛出坑。
格力钛的前身就是銀隆新能源,2021 年成為格力電器旗下的子公司,持股比例為 30.47%,到了 2023 年又計劃收購其 24.54% 的股權。
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格力钛的營業收入為 14.4 億元,同比增長 23.3%;淨利潤為 -1.71 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為 2.09 億元。
" 如果不是前老板給我擺一個坑的話,這是個非常好的企業。" 董明珠對格力钛依然抱有厚望," 如果沒有格力钛的技術,那我們的‘光儲空’也是沒法實現的。"
所謂的光儲空,即将光伏、儲能與空調融為一體,打造全球首創的 " 零碳源 " 空調,從而開辟新的細分賽道。
這其中,格力钛是 " 零碳源 " 的關鍵所在。
目前,锂電池可分為三元锂電池、磷酸鐵锂電池、钛酸锂電池等,不同陣營各有支持者,格力钛走的是钛酸锂路線。
钛酸锂電池的優勢在于充電速度更快、電池壽命更長、安全性較高、耐寬温性能良好,劣勢在于能量密度相對較低、體積相對較大、使用成本相對較高。
一言以蔽之,适合對安全性、穩定性敏感,而對能量密度沒那麼在意的應用場景," 光儲空 " 正好滿足這一點。
總而言之,格力電器雖然 6000 億元營收沒有實現,但業績重返巅峰仍然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再疊加礦井空調、中央空調、" 零碳源 " 空調等,未來依然有想象空間。
毋庸置疑,董明珠老骥伏枥,志在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