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突發!300億獨角獸,創始人集體“跑路”,歡迎閲讀。
鉛筆道作者丨惜文
最近,一家 300 億估值的公司創始人 " 跑路 ",或者説是 " 主動出走 "。
這家公司名叫 Inflection AI,主攻大模型。在美國,它被認為是 OpenAI 資金實力最強的競争對手。然而,這對卧龍鳳雛打架,微軟卻成了最大赢家。
Inflection AI 發生了劇烈的高管變動:聯合創始人 Mustafa Suleyman 加入微軟,另一位聯合創始人 Kar é n Simonyan 也加入微軟。
微軟公告提到,除去兩位主創,還有幾位工程師、研究人員也能緊跟步伐,也加入了微軟。
微軟對 Inflection AI 做了什麼,竟能如此輕易地将一家創新公司肢解掉?
過去 2 年,微軟 2 次投資 Inflection AI 。
2022 年, Inflection AI 完成首輪融資,總計 2.25 億美元,微軟是投資方之一。
2023 年 6 月, Inflection AI 完成第二輪融資,總計 13 億美元,微軟又是投資方之一。
此時, Inflection AI 的估值已經突破 40 億美元(約 300 億元)。在初創公司領網域,它的融資總額僅次于 OpenAI 。
第二輪融資完成不久,微軟就和 Inflection AI 達成一項 " 特殊協定 ",協定約定:後者的技術要授權給微軟,核心人才要加入微軟。
核心團隊是企業的靈魂。
從結果來看,這家創業公司被 " 温水煮青蛙 ",從一家獨立的公司,轉而被肢解掉,成為一家微軟的附屬公司。
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
要知道,微軟也投資了 OpenAI ,并且後者創始人(奧特曼)也差點加入微軟。
不得不説,微軟在大模型的布局還是很前沿的。2016 年時,微軟就為 OpenAI 的大模型試驗提供雲服務。
3 年後,微軟對 OpenAI 投資 3 億美元。2020 年 9 月,微軟成為全球首個使用 GPT-3 的公司;2023 年,微軟對 OpenAI 追加投資,承諾 4 年注資 130 億美元。
戲劇性的一幕在 2023 年 11 月。OpenAI 内部出現 " 政變 ",CEO 奧特曼被宣布解職。微軟抓住時機,向奧特曼發出橄榄枝,後者 " 差點 " 加入微軟。
還好棋差一招,2023 年 11 月 21 日,奧特曼重回 OpenAI 任 CEO ——否則卧龍鳳雛,高管皆歸微軟所有。
微軟的投資,用意特别明顯,那就是牢牢掌控大模型新勢力。
這已經超越一般意義上的投資:不論是财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一般對于同賽道的企業,機構只會押注一家。同時押注第一名、第二名的做法比較少見。
而微軟則陽謀明顯,2 家公司全部加注,在加注的同時,還對兩家公司的人才垂涎若渴。
如果説 OpenAI 是美國排名第一的大模型公司,那麼 Inflection AI 則屬于 OpenAI 的延續性創新:用更低的成本,達到了與 OpenAI 接近的水平。
一篇智源社區的文章中提到,在某項測試中, Inflection AI 達到了與 OpenAI 相媲美的水平,但計算量僅為 GPT-4 的 40%。
微軟對兩家公司的态度明顯。
對于 OpenAI ,微軟更尊重其運營的獨立性。在商業回報上,它也顯得很克制。
比如,2023 年微軟的 100 億美元投資,換來的分紅權益是:微軟有權獲得 OpenAI 75% 的利潤,直至收回 100 億美元及其他 30 億美元投資。
而對于 Inflection AI ,微軟的态度顯然更加強硬,甚至不惜挖空其靈魂高管。
在業務上,微軟與 OpenAI 保持着合作關系,但與 Inflection AI 保持着 " 繼承 + 吸納 " 關系。
站在微軟角度,這步棋毫無疑問是有智慧的。不論卧龍勝還是鳳雛勝,大模型新勢力均在我手。
這片新大陸,目前是微軟收入增長的核心動力。
大模型是微軟雲服務(Azure)的主要客户。2023 年四季度,微軟智能雲服務收入約 240 億美元,同比增幅 15%。其中, Azure 在微軟雲總收入中占比首次超過 50%。
2023 财年全年,智能雲業務是微軟增收最快的部門,其中 Azure 的貢獻最為顯著。
因此,即便從收入增長角度,微軟也必須對大模型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