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喜馬拉雅“賣身”迷局背後,長音頻困于變現?,歡迎閲讀。
最近,喜馬拉雅 " 賣身 " 一事再度發酵。據悉,這個潛在買家,就是騰訊音樂集團。
早在三年前,市場上就曾傳出騰訊音樂集團拟收購喜馬拉雅的消息,據悉,雙方當時進行過接洽。但是很明顯,到目前為止,這一交易都未落定。有媒體報道稱,主要原因是雙方對于收購後管理團隊安排未達成一致,也有傳言稱,是喜馬拉雅聯席 CEO 之一餘建軍覺得價格不夠高,沒談攏。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事實上,騰訊在長音頻領網域早有野心。2015 年企鵝 FM 正式上線;2020 年,微信聽書上線;同年,推出了酷我暢聽;2021 年,斥資 27 億元收購了國内知名音頻平台懶人聽書的運營公司深圳懶人 100% 的股權。可以看出,騰訊對于長音頻的布局,走的是 " 廣撒網 " 的路子。
而喜馬拉雅是國内長音頻領網域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在線移動音頻分享平台之一,據官方消息,截至 2023 年底,其全場景月活躍用户達到 3.03 億。外界分析,騰訊若有意收購喜馬拉雅,或許是出于豐富自己的生态圈子,或者 " 抄底 " 喜馬拉雅存量用户的考慮。畢竟,如今的喜馬拉雅正面臨長音頻變現、IPO 折戟等多重考驗。
招股書顯示,2021 年到 2023 年,喜馬拉雅營業收入增長較為緩慢。與此同時,盡管其在 2023 年首次實現盈利,但移動端平均月活躍付費用户付費率卻從 2022 年的 12.9% 下降至 2023 年的 11.9%。對于喜馬拉雅多年虧損,有員工總結背後的原因,喜馬拉雅的核心是内容和 IP,但是其底層護城河不夠強,IP 也并非喜馬拉雅自有,導致造血能力差。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受此影響,喜馬拉雅四次 IPO 折戟,資本也對其變了臉色。2021 年以來,喜馬拉雅四次衝擊 IPO,從美股轉戰港股,均未如願。其第四次遞交招股書是在 2024 年 4 月,但至今未有進一步消息。
天眼查顯示,2014 年到 2023 年,喜馬拉雅獲得了來自閲文集團、小米集團、騰訊集團等多輪融資,但其最新一輪融資止步在 2023 年 4 月,并且,2018 年 8 月以來,喜馬拉雅僅獲得了這一輪融資。
圖片來源:天眼查
喜馬拉雅遇到瓶頸,對騰訊來説或許是個機會。有喜馬拉雅前員工對 " 鳳凰網科技 " 表示,相較三年前,公司的估值已經腰斬。也就是説,騰訊能以更低的價格拿下喜馬拉雅。
不過,市場上,也有人對騰訊收購喜馬拉雅消息的真實性存疑。一方面,騰訊對長音頻領網域的布局正在收縮。2023 年 7 月 5 日,企鵝 FM 發布公告,将在 2023 年 9 月 6 日正式停止運營。此外,近年來,騰訊在長音頻領網域也未有實質性的大動作。另一方面," 耳朵經濟 " 賽道變得擁擠,哔哩哔哩、抖音等長短視頻跨界進入的同時,長音頻生意卻不好做了。這背後,主要是因為長音頻變現多依靠會員訂閲、廣告、打賞,變現路徑單一且低效;盜版流行、版權成本攀升導致收入降低;内容高度雷同,難以形成差異化等。
4 月 25 日,騰訊音樂集團和喜馬拉雅方面對此事進行了回應。騰訊音樂集團方面告訴 " 每日經濟新聞 ",類似的説法早先就有傳播。喜馬拉雅方面則稱,尚不知曉出售一事。雙方既沒有明确承認,也沒有否認,就這件事,還要讓子彈再飛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