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殲滅一個美械“加強師”,戰損比達1:26!這仗到底咋打的?,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甲骨堂 Author 甲風
抗戰後期,國民黨軍利用美械裝備總計配備了 13 個軍;其中新 1 軍、新 6 軍為最早換裝全套美械裝備的美械軍;第 2 軍、第 8 軍、第 53 軍、第 54 軍、第 71 軍以及第 5 軍一部為滇西遠征軍作戰結束後換裝全套美械。
另外跟遠征軍同步換裝全套美械的還有第 5 軍主力、第 13 軍、第 18 軍、第 73 軍、第 74 軍、第 94 軍。
上述美械軍基本都是國民黨軍中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其中既有陳誠土木系的基幹,也有湯恩伯系的基幹,還有抗戰中湧現出的新鋭主力,以及成分復雜的滇緬遠征軍系統。
到解放戰争時期,上述美械部隊參戰的重點方向是東北,總計約有半數的美械軍、師都曾在東北戰場參戰。
因為這些美械部隊本來大都就是國民黨軍的主力,再加上美械裝備的加成,同時正規戰又打得多,所以總體戰鬥力很強。
尤其是在東北戰場初期,因為我軍尚需整合并提升正規戰能力,同時還需根據地建設,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未能打出對美械部隊的殲滅戰來。
直到 1946 年 2 月的秀水河子戰鬥,東北我軍集中老牌的新四軍第 3 師第 7 旅和山東第 1 師(均為原紅一方面軍的老紅軍基幹部隊,抗戰初期的第 685 團和第 686 團的老底子)将國民黨軍孤立的一個美械加強團(第 13 軍第 89 師第 266 團 + 第 255 團 1 個營)殲滅,才打出了部隊出關以來第一個漂亮的殲滅戰。
但此戰我軍付出的代價也不小,總計殲敵約 1500 餘人,自身傷亡就有 771 人,戰損比約為 2 比 1。
在戰後總結中提到:(此次戰鬥)打破内戰、抗戰任何一次夜戰的激烈程度(從華東、華中的範圍來説)。
由此可見,秀水河子戰鬥雖然全殲敵軍一個加強團,但該敵仍是有相當戰鬥力的。
實際上這倒也不難理解,因為第 89 師在國民黨中央軍中算是老牌嫡系,早在全面抗戰開始前就是 20 個調整師之一,裝備水平為全國頂尖。
同時,這個師也是湯恩伯系統的基幹主力之一,在抗戰中參與多次大戰,戰鬥經驗豐富;抗戰末期後再有美械的加成,所以戰鬥力還是有的。
但在一年多後,東北我軍再戰這個第 89 師,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1947 年 3 月下旬,東北國民黨軍乘北滿部隊回師江北、松花江解凍不能通行之際,抽調兵力對臨江地區發動第四次進攻,我軍遂組織 " 四保臨江作戰 "。
由于在之前幾個月的作戰中,新 1 軍遭受很大打擊,南滿方向的其他國民黨軍也多有折損,因此這次攻擊其啓用從熱河方向調來的第 13 軍部隊,其中便有第 89 師,外加第 54 師第 162 團。
一年多的時間裏,第 89 師損失的部隊早已重建,但熱河方向當時的作戰烈度不高,因此第 89 師調來後士氣很驕橫,并敢于冒進。
恰恰第 89 師擔任的還是中路進攻的主力,那麼幹掉這個師對于瓦解國民黨軍的攻勢顯然會起到重大作用。
遼東軍區在分析敵我形勢後,決定集中主力部隊殲滅該敵,具體參戰部隊為第 3 縱隊全部以及第 4 縱隊第 10 師主力。
為充分利用敵第 89 師的輕敵、冒進心理,我軍采取了小部隊誘敵的策略,分别以第 8 師和第 10 師的各一個營小部隊擔負誘敵任務,只開槍不開炮,令敵誤以為當面我軍為地方武裝。
結果這個第 89 師絲毫沒有察覺,反倒一路猛衝,直入紅石鎮,并試圖繼續猛攻到三源浦。
但這一地帶本就是我軍預設的殲敵區網域,附近地形很好,利于隐蔽大部隊出擊;而第 89 師由于急于向前攻擊,并沒有控制集結地附近的關鍵地形,這當然有利于我軍後續戰鬥的迅速解決了。
4 月 3 日,我軍攻擊主力除少部仍在迂回外,均已到達預定位置,6 時許進攻突然開始。
此次作戰,我軍第 3 縱隊第 7 師配屬有縱隊炮兵團、第 10 師主力配屬有軍區野炮營,是有重火力參戰的;而且其他參戰的師、團,各種口徑的輕重火器裝備數量以及使用的經驗水平,也已經遠超一年多前的秀水河子戰鬥。
而且東北我軍的戰術素養進步極快,又在跟國民黨軍主力部隊的連續作戰中,進一步得到提升。
敵第 89 師雖然是主力部隊,也曾與我軍交手,但其在熱河作戰的經驗已經不足以應付南滿方向當時的作戰了。
由于當時我軍對炮火的使用已經日漸成熟,所以在戰鬥開始之初,就先對準敵第 89 師的炮兵陣地,結果短時間内其炮兵陣地就被打啞。
随後,我軍第 7 師、第 8 師、第 10 師分别從不同方向對該敵發起衝擊,第 89 師因為完全沒想到會突然遭到如此強度的炮火及猛攻,所以根本未能組織起有效抵抗,陣地便紛紛失守。
到當天中午時,第 89 師外加第 162 團的殘敵完全被壓制在紅石鎮北的狹小地帶,最終在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全部放下武器投降。
此時,距離我軍發起進攻才不過 10 個小時。
而戰後統計戰果顯示,此戰斃傷敵團長以下 660 餘人、俘虜代理師長以下 7800 餘人,總計殲敵 8460 餘人;繳獲各種炮 96 門、火箭筒 33 具、輕重機槍 262 挺、各種槍 3020 支。
當然,一個加強師的編制武器、人數肯定要更多;不過按照當時的習慣,其在原熱河的駐地會有留守部門,臨時增援到南滿後臨時駐地也有留守人員,實際出戰的就是該師的戰兵,另外在戰鬥中還會逃散一部分人員,再加上東北我軍戰果統計嚴格,就是上面的情況了。
而在這次戰鬥中,我軍參戰部隊犧牲 7 人、負傷 319 人,總計戰鬥損失為 326 人,相較于殲敵數據,戰損比達到了約 1 比 26。
據我軍戰史統計,在解放戰争第一年度(1946 年 7 月到 1947 年 6 月),總體的戰損比為 1 比 3.13,而在紅石鎮殲滅戰中的 1 比 26 戰損比,基本要跟第四年度作戰持平了。
而且第 89 師還是主力美械加強師,能在極短時間内被殲滅,并且我軍付出代價相對較小,可見戰鬥進程之迅速。
随着第 89 師的被殲,國民黨軍的第四次進攻臨江作戰,當然也就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