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白宮力推蘋果 iPhone 美國造,專家潑冷水,歡迎閲讀。
IT 之家 4 月 10 日消息,《衞報》昨日(4 月 9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美國白宮希望蘋果旗艦 iPhone 實現美國制造,但分析師和蘋果公司均認為這不可行。
白宮力推美國制造
美國新聞秘書 Karoline Leavitt 周二在記者會上表示,總統認為美國具備勞動力、資源和技術,能支持蘋果 iPhone 的本土生產。
她提到,蘋果剛宣布的 5000 億美元(IT 之家注:現匯率約合 3.68 萬億元人民币)投資和關税政策提高的進口成本,将激勵蘋果行動。她説:" 如果蘋果不相信美國能做到,他們不會投入這麼多資金。"
美國總統周三在 Truth Social 發文強化這一立場,稱蘋果等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遷入美國,并承諾 " 零關税 " 和快速審批。
蘋果質疑可行性
不過專家對此持懷疑态度。蘋果現任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和已故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都指出,美國缺乏足夠的高技能工人,無法支撐 iPhone 制造落地美國。
喬布斯曾在 2010 年表示,蘋果在中國有 70 萬名工廠工人,需 3 萬名現場工程師支持,喬布斯表示:" 美國找不到這麼多人才 "。
庫克在 2017 年對《财富》雜志表示,中國勝在技能數量和質量,而非廉價勞動力。他補充,美國召集工具工程師開會,可能連一間房都坐不滿,而中國能填滿多個足球場。
生產轉移的現實挑戰
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曾樂觀預測,蘋果将利用 " 美國工藝 " 實現自動化生產。然而,專家駁斥這一想法。Needham 高級分析師 Laura Martin 在 CNBC 上表示,生產轉移并非 " 即時可行 ",需要數年準備。
例如,印度花了三年才将 iPhone 產量提升至 14%。此外,美國缺乏中國那樣的制造生态和技術深度。關税雖增加成本壓力,但不足以迅速改變蘋果的全球供應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