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個月超800億,這錢車企咋花?,歡迎閲讀。
車企融資超 800 億,投向智能駕駛與海外擴張。
蔚來 27 日在港交所公告拟發行新股份 4 小時後,宣布成功募集 40.3 億港元(約 37 億元人民币)。
兩天前,小米集團宣布拟通過 " 先舊後新 " 方式配售 8 億股現有股份,預計募資淨額 425 億港元(約 397 億元人民币),這一動作創下小米上市以來最大規模募資紀錄。
3 月初,比亞迪亦通過閃電配售方式,募資約 435 億港元(約 406 億元人民币),被業内視為近十年全球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股權再融資項目。
據中新經緯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車企融資或募資規模持續攀升,公開渠道披露的總金額已超 800 億元。其中,蔚來還于 2 月末拿到 28 億元融資,子公司蔚來能源于 3 月中旬被寧德時代投資 25 億元;奇瑞汽車拟通過港交所 IPO 融資 …… 在汽車產業變革期,這些資金将投向哪些關鍵領網域?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智能化技術研發是重點
主要用途上,蔚來重點用于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和新產品研發;小米集團強調加速業務擴張和研發投資;比亞迪側重集團研發與海外擴張;寧德時代對蔚來能源的投資聚焦換電網絡發展;奇瑞汽車則用于研發車型和技術、海外擴張等。
▲部分企業融資 / 募資用途 中新經緯 龔宸芫制圖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企業的融資用途具有共同指向——聚焦新技術研發。
" 小米汽車銷量增速非常迅猛,小米集團肯定會将募資的資金大頭放到高速增長的業務中。這裏面,其通過技術研發推新產品更容易產生效益。"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分析道。
在 3 月下旬的小米 2024 年财報電話會議上,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盧偉冰透露,小米集團 2025 年研發預算為 300 億元,四分之一用于 AI 相關研發;針對汽車業務,他特别指出當前仍處高強度投入期,核心涵蓋智能駕駛技術研發、多車型平台開發、生產體系擴建等關鍵環節。
" 短期來看,小米将致力于 AI 基礎設施建設,開發語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 AI 技術,并搭建 AI 大模型落地的應用場景,如超級小愛、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 盧偉冰表示。
小米汽車正雙線推進布局:一方面加速視覺語言動作模型(VLA)在智能駕駛領網域的研發應用,另一方面擴充產能保障交付。在英偉達 2025 年 GTC 大會上,小米汽車專家工程師楊奎元表示,繼 2024 年推出視覺語言模型(VLM)後,VLA 系統研發已進入關鍵階段。
同日,小米宣布将 2025 年電動汽車交付目标上調至 35 萬輛。為實現該目标,二期工廠建設提速,預計下半年投產運營,首款 SUV 車型 YU7 也将同期上市。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花旗銀行 3 月 25 日發布研報稱,此次融資對小米長期發展或有積極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杠杆率、支持人工智能相關研發、擴大電動車產能以滿足國内強勁需求,并可能推動海外擴張。
比亞迪同樣将智能駕駛作為研發重心。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比亞迪 2024 年年報中明确表示:"2025 年将持續強化技術自主化,完善多品牌戰略布局,加速全球化進程,同時 AI 數據中心、AI 伺服器等新興業務有望快速推進。"
2025 年 2 月以來,比亞迪在兩場發布會上先後發布了一系列最新技術,如可覆蓋全系車型的 " 天神之眼 " 智駕系統、5 分鍾充 400 公裏續航的兆瓦閃充技術,這些技術皆為比亞迪年度核心發展項目。
奇瑞汽車近期也在智能駕駛領網域取得突破。在奇瑞汽車 3 月 18 日的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上,奇瑞發布了獵鷹智駕及多項產品規劃,預計 2025 年超過 30 款產品搭載該智駕功能。與此同時,奇瑞計劃在 2026 年實現量產 L3 級 " 技術上車 "。
蔚來配售資金主要用于推進智能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斌于 3 月下旬表示,2025 年戰略重點包括推出 9 款新車型提振銷量。為此,蔚來将繼續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競争力,如 NWM(NIO World Model)世界模型架構實現重大突破,将逐步覆蓋全場景智能駕駛功能。
" 智能技術是新能源汽車核心競争力,甚至能決定一家車企的生死。" 萬創投行董事總經理吳沛東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消費者購車決策中,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要素權重快速攀升,車企必須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以滿足市場需求,才能夠在智能化戰役中生存下來。
在供給端,吳沛東認為盡管全球經濟環境復雜,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長趨勢确定,仍是投資機構關注的重點領網域。" 從投資人角度看,企業的技術壁壘、全球化落地能力、成本的有效控制、客户的粘性運營等方面要重點考量。"
加速智駕出海
海外市場擴張是車企融資的另一戰略重點。
" 從融資的目的看,技術發展會更加聚焦于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生态化。商業模式端會繼續深入軟體定義汽車路徑,從拼硬體到拼服務,國内競争到全球化競争是大勢所趨。" 吳沛東認為,随着國内市場競争加劇,許多車企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場,特别是歐洲和東南亞等地區,需要資金支持其進行全球化布局。
2025 年,奇瑞汽車出海戰略将繼續采取產品出口與海外建廠的雙軌并行模式。按照企業規劃,奇瑞汽車在泰國的新能源生產基地将于 2025 年投產,年產能 5 萬輛。2025 年 2 月末,奇瑞馬來西亞智能工廠動工,初期年產能 10 萬輛,計劃 2026 年投產。
據彭博 · 社 3 月 26 日報道,奇瑞汽車将在土耳其投資 10 億美元(約 72 億元人民币)建設電動汽車工廠,該工廠年產能将達到 20 萬輛。奇瑞汽車對此不予置評。
比亞迪在 2025 年繼續将海外中心放在歐洲、南美及東南亞重點市場,尤其是英國、巴西、墨西哥和東南亞,目标是成為當地市場的主力品牌。建廠方面,比亞迪在巴西、墨西哥的生產基地将加速投產。
蔚來也将海外市場作為 2025 年重點發展戰略之一。李斌在 3 月下旬公開表示,蔚來 2025 年會進入 25 個國家和地區,樂道和螢火蟲品牌也會進入全球市場,尋找當地國家合作夥伴,按照蔚來直營模式在當地開展業務。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為拉動海外市場銷量,比亞迪預計 2026 年至 2027 年在海外市場推出 " 全民智駕 "。奇瑞汽車也在加速這一舉措。
3 月 18 日發布會上,奇瑞披露了智駕出海進程,即 2024 年已在歐洲完成了高速快速路、城區、農村等道路智能駕駛測試,計劃 2025 年完成歐洲、中東、東南亞部分國家的自動泊車和 NOA(領航輔助駕駛)覆蓋。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預測,2025 年中國總體汽車出口量或增至 700 萬輛,同比增速約為 10%;受外部環境、地緣因素影響,純電車型出口量預計同比持平,燃油車型出口增速約為 9%,插混車型出口量預計增長 70%。
" 車企融資在 2025 年一定是一個普遍現象,但将呈現‘冰火兩重天’格局,技術領先及出海順利的企業持續獲得資金支持,跟風玩家會加速出清。" 吳沛東總結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中新經緯 "(ID:jwview),作者:龔宸芫,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