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面對争議,12 位女生依然選擇走條野路,歡迎閲讀。
最近看了一檔綜藝,《燃燒的月亮》,是一檔之前沒有過的綜藝,全員女性,很有意思。
12 位來自各行各業、個性與經歷迥然不同的姑娘,一起奔向大興安嶺附近的烏蘭毛都,要在大草原共同生活 150 天。
接管 18000 畝地,1800 只羊,120 頭牛和 6 匹馬。在廣袤的草原,完全獨立生活,真沉浸式體驗一把什麼叫 " 人生如曠野 "。
節目播出後網上褒貶不一,有人稱贊歲月靜好,真實的阿勒泰,也有人説是 " 富家女的旅行 Vlog",自娛自樂。但我從一個都市女性的角度,覺得這檔節目,還是很敢的。
包括 12 個姑娘直接回應質疑,态度鮮明:不分享痛苦,只分享我們的快樂。沒必要每次受苦都展現給大家看。
" 别把我們刻畫得太大了,我們 12 個人,不能代表女性力量。" 這種回應,難道本身不就是一種力量嗎?
《燃燒的月亮》,以紀錄片形式,記錄下 12 位姑娘們在近半年草原生活中,怎樣自力更生,如何照顧動物,以及完成自我的成長與蜕變。
在最新更新的節目裏,草原之家還迎來了奧運冠軍姐姐們。
包括劉璇、丁寧在内的幾位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莫慧蘭,參與到姑娘們的放牧生活,還分享了各自的成長體驗。
好久不見的劉璇,在節目中,能感受到她作為優秀運動員的品質與個人能量。
就像她説過的,45 歲的人生,同樣不設限。所以走下平衡木的她,成為兩個孩子母親的她,依然在發光。
劉璇告訴姑娘們,谷底是反彈的最佳時機,所有東西歸零的時候,反而是反彈的好時候。
她雖然已婚已育,但給這些二十幾歲姑娘們的忠告是:二十幾歲談什麼戀愛,搞事業啊!
因為事業是很好有目标的,但愛情是講緣分的。好好搞事業,事業是自己的;愛情來了就抓住,沒來就算了。
" 人都是在逆境中成長,總吃甜的,也沒感覺了,就是要苦苦甜甜,酸酸辣辣才有意思。"
不論是奧運冠軍、世界冠軍,還是普通女孩,當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之外,我們能看到所有女性的另一面,甚至很多面。
她們在這片大草原上經歷截然不同的生命體驗,在找新的自己,也在找想要的答案。
同時,不影響她們自身對生命的敬畏、對生死的考量,包括對 " 女性多樣性 " 的理解,以及對自由有限性的解讀。
" 詩與遠方也不只有美好,腳下的生活也不都是不甘與痛苦。"
與 1 萬 8 千畝草原真實地擁抱,與牧民生活真切地融入,把自己扔進自然,大概才能看見理想中那座烏托邦的真相。
因真實,才更有力量。
沒有天花板的生活 & 不設限的人生。
《燃燒的月亮》裏,12 位姑娘年齡在 20 到 30 歲,職業、個性、成長環境、人生階段各不相同。
有學舞蹈的、表演的,有當模特的,有在國外讀導演的,有做過產品經理的,也有未經歷過職場還在待業的。
有人是社牛,有人會社恐;有人個性強硬,也有人不善言辭。
在同一個環境下開始集體生活,就能呈現出女性的多樣化,以及女性的潛力與無限可能。
一段注定充滿挑戰與考驗的生活,誰可以更快适應、融入、應對?
需要體力腦力并用的牧區生活,具備什麼素質才能克服重重困難?
12 個姑娘的真實生活,就是打破刻板印象與偏見的過程。
我們透過鏡頭看到,女性本身就可以有不同的形狀和樣貌。強硬的、温柔的、筆直的、曲折的,統統都可以。
她們懷着不同的初心,來參與這趟未知旅程。
有人是對眼下的生活不滿意,有人是想要暫時逃離城市,有人待業處于迷茫期,有人想要一個機會打破、重塑自我。
在廣袤的天地間,站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困難考驗與個人潛力的無限,是并存的。
沒有在牧區生活過的她們,初來乍到,就要先修葺房屋,把壞的 " 炕 " 鋪好。
要在簡陋的廚房裏生火做飯,盤算好 12 個人的飲食用度,常吃的美味是金燦燦的炸饅頭片。
她們要在黎明前的寒冷中起床,驅趕羊群到草場。聽起來不難?但會遇到羊走偏鋒哦。
要在羊群與隔壁鄰居羊群混在一起的時候,親手把自家羊一只只辨識并集中在一起。
她們要學會飼養牛羊,親手剪羊毛,和真正的牧民一樣," 跪在地上摁住羊的時刻,是難得的休息。"
騎馬趕羊、修補圍欄、開農車撿拾牛糞、用羊毛制作手工藝品 ……. 都是需要從零開始學習的生活技能。
每天有剪不完的羊毛,撿不完的牛糞。
姑娘們有累到動彈不得的時候,有想要暴風哭泣的時刻,這就是真實的草原生活帶來的碰撞。
最新節目裏,姑娘們在雨天要從 1000 多只羊裏分離出 46 只公羊,辨認困難、數量龐大,直到找到最後一只,每一個女孩的體力都消耗殆盡,任務完成,抱在一起放聲大哭,卻充滿了勝利喜悦和強大感染力。
同時,也有真實的集體生活帶來的 " 苦中作樂 "。
她們會一邊撿牛糞,一邊把牛糞想象成各種造型。
會把撒播牛糞假裝成一場别致的 " 接力比賽 ",換着花樣彼此鼓勵。
她們會在大草原上,頭頂烈日進行集體 " 光合作用 ",拒絕發黴發潮。
就算鏟牛糞鏟到夜幕降臨,也可以圍坐着面朝夕陽吃頓晚餐。
牧場工作無法真正提前演練,從一開始物理力量上的不足、養殖經驗的匮乏,到後面給羊挑蛆、上藥,熟練開拖拉機、刮膩子,給羊接生、修馬蹄、徒手曬牛糞 ......
女孩們的放牧生活越來越熟練和專業,她們體驗着更豐沛的人生,也更加釋放着自己的情感與情緒,那些面對生命逝去的脆弱,對于自身經驗不足的自責,對于戰勝自我恐懼的躍躍欲試,都會成為她們成長中彌足珍貴的生命體驗。
在各種未知的意外中,女性的勇敢、堅韌、樂觀和彼此扶持支撐,就像草原上的月光。也許不夠耀眼,但灑遍生活細枝末節的每個角落。
除了草原生活奇遇,《燃燒的月亮》還呈現了真實的草原圖景,隔着螢幕看 " 草原一日便可經歷四季 "。
有突然的暴雨、怒吼的狂風、隕落的生命;也有雨後的彩虹,遼闊的綠意,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治愈。
牧區生活的不易,草原風光的壯美,同樣并存。這才是自然的禮物,和生活的真相。
" 滿山的青草長到腳踝,要撿的牛糞已刻不容緩。"
《燃燒的月亮》,從立意到主題,都有很積極的社會意義。 不僅讓大家了解真實的草原文化和牧區生活,也為現代女性創建了一種自我實現和挑戰傳統角色的樣本。
12 個姑娘,通過這段草原集體生活,都在草原上迎來屬于自己的成長與蜕變,完成了某種自證或重塑。
有人印證了自己崇尚的低物欲生活可以在城市中踐行。
有人學會了騎馬、刮膩子、開拖拉機等等人生新技能。
有人放下心事重重,被草原和姐妹們治愈,撥開迷茫,迎接明天。
帶着各自困惑和問題來到草原的她們,因這份奇妙體驗,呈現女性無限的能量。
在國外學導演的姑娘陳如,感慨因國籍和性别而帶來的工作機遇不平等。
11 個女孩和草原生活,讓她創作出明快的《草原小調》:" 牛要喂三卷草,馬全都要拉去遛一遛,羊從西山趕到東山,趕到小溪邊 ……" 背起吉他彈唱着朝夕相伴的生活,在辛苦中獲得治愈力。
" 那些汗水和淚水會埋在我心裏,變成我的養分,讓我以後能更加昂首挺胸地向前走。" 珍惜創作欲望,繼續追尋自己的職業夢想。
已婚未育的姑娘荊唱,來到節目時剛被裁員,坦言女性的職場困境,性别歧視和騷擾,已婚未育等事實成為自己的職場障礙。
在草原,她和姐妹們經歷了剪羊毛✖️1800 的極致體驗。
手痛到解開褲子扣都要呲牙咧嘴,骨關節只能硬掰到幾個固定的位置,大太陽底下累到按住羊完全不想動。但完成了,滿滿成就感。
包括實現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親手建成自己的住所。
職場抛給女性的障礙,年齡,技能,體力,在這裏會發現,根本不是問題。她們都能做到,甚至超乎想象。
當模特的姑娘張歆夢,曾深陷模特圈内制造的身材焦慮,甚至一度瘦到 100 斤像個紙片人,她保持着對這種偏執單一審美的質疑。
現在她可以全然接納自己的容貌膚色,愛自己的身體,不被所謂的标準裹挾,享受草原 " 美黑 ",因為美應該是多元的。
在草原,她還學會騎馬,就算意外摔倒甚至短暫失憶,也要堅持嘗試和突破。
" 我都摔成這樣了,我再不把它學會,這不有點虧。"
這份樂觀豁達,勇于嘗試突破的個性與韌性,何嘗不是一種美呢。
她們勇于打破社會期待,接納真實的自己,包括那些堅強與脆弱,更堅定自己的選擇。解放思維,拓展邊界。
這是扎實的生活感,用雙手從無到有建造出新生活的踏實感,給自己的底氣。
而草原,曠野,也不再只是假想的美好烏托邦,它也有脆弱,無助與死亡。
就像陳如所説:" 這裏不只有自由、遼闊和奔放,茫茫曠野的美麗背後,大自然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每一天都在衝擊着我,在繁重的工作中三番兩次地面對生死讓我在疲憊中不斷地反思。"
牧區人民的生活是很辛苦的,哪怕對于當地人來説是日常,但姑娘們真切體驗了,每一項工作的不易,以及自然的變幻莫測帶來的附加難題。這些都不是互聯網上 " 旅行博主 " 的美圖能呈現的真實草原。
當姑娘們看見草原的牛羊會難產而死亡,當她們目睹小母牛難產的痛苦,同理心都被激發,那是女性本能的温柔,哪怕是面對動物,也能敏鋭地觀察到它的情緒,給予安慰。
《燃燒的月亮》,讓不同的女性,被看見,看見她們的欲望、思考和無限的能量。
它告訴我們,女性不必活在任何标準與時刻表裏。每一個女性,都可以活出自己的曠野。遠不止一萬八千畝。
美麗的草原,只是一個切面。
我們當然,還可以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