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A股上市公司的百億信托“牌局”:900億锂鹽龍頭豪擲24億投資,小市值機械股變身背後“發牌人”,沒抽到好牌的7家企業遇本金難收窘境,歡迎閲讀。
财聯社 8 月 26 日訊(編輯 俞琪)自多家 A 股上市公司公告購買的中融信托產品發生逾期兑付後,這場信托兑付風波仍在發酵。中融信托上周六回應稱,公司目前經營正常,仍有產品正常發售。卷入停兑傳聞中的光大信托、五礦信托也已發布公告辟謠稱停兑為相關不實言論。但是,購買信托公司產品的上市公司和投資人的擔憂似乎仍未消散。
據媒體報道,近一個月以來,就有近百家 A 股上市公司在互動平台上被投資者提問是否購買過信托產品,當中多家回應未購買。信托一時間成了 " 燙手山芋 "。不過,若回顧歷史,上市公司對于信托產品的投資态度實則是" 又愛又恨 ",在眾多委托理财產品中,信托的收益較高,仙鶴股份甚至自籌資金購買投資,但較高收益也意味着較高的風險,近日來的兑付風波便是印證。
▌40 家 A 股上市公司認購百億信托理财 900 億锂鹽龍頭豪擲 24 億投資 中融信托背後第一大股東浮現國資背景小市值機械股身影
在上市公司投資的理财產品中,包括存款、定期存款、銀行理财、信托、券商理财、基金理财等多個種類。信托理财往往有着更高的收益率,從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所持信托產品收益率來看,基本在 4%-7% 之間,例如南都物業購買的匯聚金 1 号,參考年化收益率 5.80%;金博股份持有的隆晟 1 号 3000 萬元和澤睿 1 号 3000 萬元,參考年化收益率分别為 7.2% 和 7.0%。
根據藍鲸财經報道,Wind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 40 家上市公司認購了接近 99 億元的信托理财產品。其中,購買金額最多的鹽湖股份,認購信托理财產品的總金額達到 24.2 億元,在公司理财結構中占比為 46.99%,在所有上市公司認購信托金額總和中占比 26%。據去年年報顯示,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取得的投資收益約達 451 萬元。
在公眾号 SEVEN 調研紀要 8 月 15 日《上市公司持有信托情況整理 - 整體影響有限,個别需要關注》的統計中,自去年以來認購較多信托產品的上市公司中,位居首位的依舊是鹽湖股份,其次是微光股份、岩山科技、海信家電、網宿科技等,累計認購金額均超過 10 億元。
上述統計中還指出,在上市公司購買的信托產品(尚未到期)中,購買規模占 2022 年淨資產或淨利潤比例較大的公司包括微光股份、艾可藍、兆馳股份、百大集團、南都物業、多瑞醫藥、網宿科技等。另外,從理财結構來看,仙鶴股份、博聞科技和雙成藥業三家上市公司對信托產品 " 情有獨鍾 ",理财產品中只投資了信托理财,投資金額分别為 4 億元、1.3 億元和 6000 萬元,而其中仙鶴股份的投資資金完全來自自籌資金。
對于日前有產品已經出現違約的中融信托,又有哪些上市公司在買入?太平洋證券夏芈卬在 8 月 21 日研報中表示,2022 年 8 月 17 日至 2023 年 8 月 17 日,購買中融信托產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基礎化工、醫藥生物、農林牧漁等行業,其中總市值低于 50 億元的公司一共 18 家,占比高達 75%。購買金額最大的是微光股份(12.5 億元),東陽光、光雲科技、南都物業、雙成藥業、塔牌集團、兔寶寶、先鋒電子、玉馬遮陽和民生控股購買金額均超過 1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這些 " 看中 " 了中融信托產品的上市公司們,經緯紡機則以另一種身份與中融信托有所聯系。據悉,經緯紡機為中融信托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 37.47%,經緯紡機是央企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公司。 網易清流工作室 8 月 14 日文章《清流|中融信托暴雷波及 7 家上市公司 真實控股股東浮出水面?》提到,第一大股東的國資背景是中融信托常年銷售理财產品的重要宣傳點。
▌數十家上市公司 " 組團避嫌 "" 踩雷 " 後遭總市值 " 蒸發 " 上億誰來買單 ?
雖然較高的收益率讓信托產品頗具誘惑,但若放在上市公司整體理财市場來看,信托理财的規模并不算大。并且,上市公司對于信托理财的熱度與信托產品的爆雷程度呈反比,自去年信托風險高發,尤其是作為底層資產主力的房地產行業進入下行通道後,上市公司在委托理财的标的選擇中,已開始盡量回避信托產品。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上市公司信托理财金額已從 2021 年的 315.37 億元大幅降至 164.96 億元。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認購信托產品的規模為 81.5 億元,較去年同期亦有所下降,較 21 年上半年規模相比則幾乎 " 腰斬 "。
當前來看,上市公司對于信托理财產品的謹慎不無道理。僅 8 月以來,包括先鋒電子、微光股份、金博股份、金房能源、南都物業、鹹亨國際共 6 家上市公司公告購買的中融信托產品發生了逾期兑付。此外,今年 4 月,吉華集團也曾披露涉及中融信托產品逾期兑付事項的公告。
" 雷聲滾滾 " 正加劇信托產品的熱度急劇下滑。據不完全統計,僅這兩周,科遠智慧、大禹節水、風華高科、錦浪科技、常寶股份、北摩高科、精研科技、凱恩股份、雪榕生物、楚江新材、中國太保、隆揚電子、雙星新材、鋒尚文化、宏昌科技等上市公司紛紛與中融信托或信托理财撇清關系,在互動平台上稱并沒有相關產品投資。
至于信托違約對于 A 股上市公司的影響,夏芈卬表示,若到期日涉及公司相關信托產品本金及投資收益未能全部收回,則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或只能部分兑付的風險,或将對其年度淨利潤造成一定衝擊。不過,近期信托風險主要暴露的是個别信托產品的流動性風險,整體上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較低。
有業内分析人士認為,違約對于 A 股影響更偏情緒擾動,實質影響較小,對于非銀金融、銀行及少數涉及公司或有短期衝擊。從二級市場反應來看,多家暴雷或有所涉及的公司已遭遇股價明顯下跌。其中,金博股份自 8 月 11 日迄今,股價累計最大跌幅 25.5%,總市值蒸發超 39 億元。沒有暴雷但作為中融信托第一大股東的經緯紡機自 8 月 11 日迄今,市值已蒸發超過 16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