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13萬億大省,奔向新“科學的春天”,歡迎閲讀。
作 者丨梁施婷
編 輯丨林曦 , 李振
人們常説,一年之計在于春。龍年新春,南粵大地上一派春意濃。
今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在深圳過的第二個春節,南方春天的繁花似錦讓來自北方的顏寧大開眼界。
" 我感到非常幸運,在粵港澳大灣區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我不是旁觀者,而是一名建設者。" 在 2 月 18 日于深圳召開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顏寧在發言時説,她與深圳的 honey moon 已經變成了 honey year,正在向 honey life 發展。
在過去短短一年的時間裏,顏寧籌建的 " 築夢台 " 深圳醫學科學院和深圳灣實驗室,已吸引了近 70 位優秀的 " 逐夢 " 人才獨立領導實驗室。不到半年時間,工作場地就從毛坯房變成了現代化實驗室。
顏寧的 " 築夢台 " 只是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有更多的 " 追夢人 " 正奔赴廣東這片熱土。
2024 年,廣東高質量發展大會主題進一步聚焦在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 高質量發展是廣東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出路,高質量發展本質上是創新驅動發展。"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上發言時表示,廣東要率先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率先進入創新型經濟體前列,還有較大差距和不足,也意味着有較大的潛力和空間。實現這些目标任務,達到新的發展高度,關鍵要靠科技創新、靠產業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财富。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廣東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也必将是一場艱苦的競速賽、耐力賽、接力賽。
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在會上發言時表示,廣東要緊緊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要求,大力推動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要充分發揮廣東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創新創造活躍等優勢,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推進原創性、颠覆性科技創新,更大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應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2023 年,廣東率先成為全國首個 "GDP13 萬億元大省 ",連續 35 年穩居全國經濟總量第一。展望 2024 年,廣東定下了 GDP 增長 5% 的預期目标。
新 " 科學的春天 " 撲面而來
科技創新是本次大會的關鍵詞,科技元素在會場内外随處可見。
一台雙臂拉花咖啡機器人只需要 90 秒,就能現磨制作一杯拉花咖啡。今年的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特别設定了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大會舉行前,粵芯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衞抽空參觀了場外展覽,上天的火箭、幫助醫生遠程遙控的手術機器人、19 個獲批 1 類 2 類新藥……省級和 21 個地市創新成果琳琅滿目。
(參會嘉賓參觀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梁施婷 / 攝)
" 粵芯也要努力加強創新,明年科技成果展把我們芯片創新、工藝創新展示出來。" 陳衞的目标已經不遠,總投資 162.5 億元的粵芯半導體三期項目建設将在今年全面建成并完成投產。屆時,粵芯半導體能實現月產近 8 萬片 12 英寸晶圓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產能規模。
陳衞在會上也透露,粵芯半導體将力争 2024 年當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 40 億元以上,同時加快四期項目規劃和申報,在國内集成電路制造領網域塑造差異化競争優勢。
今年,廣東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今年 12 項重點工作之一。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廣東今年将推出一批新的重大科研項目,推出一批新的應用場景,讓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在廣東市場率先應用推廣,加速迭代更新。
據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廣東省大灣區辦主任艾學峰透露,今年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有 1508 個、年度計劃投資達 1 萬億元,其中產業項目數量超過一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 4 大類產業匯集項目 370 餘個、年度投資額約 1500 億元。
目前,廣東圍繞提升戰略性產業創新能力,正着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5G、集成電路、納米、生物等四大產業創新高地,加快推進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產業創新平台布局建設,争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支持更多的創新主體建設未來產業概念驗證中心。
" 我們将發揮好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總指揮部機制作用,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堵點問題,并組建重大項目督導服務組,年度計劃投資 5 億元以上的項目由省跟進服務、1 億元以上項目由市跟進服務,扎扎實實推動這批項目加快建設、盡快投產見效。" 艾學峰在會上説。
" 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同我國轉向創新驅動、走向高質量發展歷史性交匯,新的‘科學的春天’已經撲面而來。" 黃坤明在會上表示,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革命與變革,也是一場搶占戰略制高點的比拼。抓住了機遇,廣東就能實現換道超車、後發崛起;錯失了機遇,廣東的差距可能被進一步拉大,又将在不利的位勢徘徊。
創新之花催出產業碩果
高質量發展的衝鋒号已經吹響,如何 " 再造一個新廣東 ",如何尋找新的增量?
眾所周知,只有科技創新,才是解題的密鑰。而創新之花正在開出累累碩果。
以汽車產業為縮影,比亞迪第一艘滾裝船 " 開拓者 1 号 " 今年 1 月在小漠港實現首航發運,5449 輛新能源汽車駛往歐洲。未來兩年,比亞迪還會有七艘滾裝船陸續投入運營,推動廣東新能源汽車進入全球更多國家和地區。
" 去年,全國每 4 台新能源汽車就有一台是‘廣東造’,未來這一比例還将繼續提升。"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會上表示,當前,汽車產業變革已進入深水區,電動化變革繼續行駛在快車道,智能化變革開始換擋提速,電動化、智能化重塑豪華車市場格局,為國貨潮牌發力高端市場創造新優勢、新機遇。
"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開辟發展新領網域新賽道,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廣東省工信廳廳長塗高坤在會上表示," 我們既抓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改造更新,抓電子信息、汽車、綠色石化等優勢產業做強争先,抓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成群組鏈,更需在 6G、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大膽闖、放手拼,發展低碳經濟、數字經濟、海洋經濟、銀發經濟,壯大新質生產力,助力‘百千萬工程’,把‘走在前列’的產業根基夯實築牢。"
從 " 人口紅利 " 走向 " 科技紅利 ",背後需要依靠強大的成果轉化和應用創新能力,也體現了廣東經濟發展從 " 量 " 向 " 質 " 的重要轉變信号。
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在會上提出 " 制造業當家 " 的下一個目标是到 2030 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從 3 萬億元躍升到 4 萬億元。
佛山市委書記鄭轲表示,實現這一目标,不能做 "3+1=4" 的簡單加法,必須走產業與科技融合聚變的發展之路。今年,佛山着重發展產業轉型、動能轉換和成果轉化三大方面。
但實際上,廣東產業科技創新還存在一些 " 軟環境 " 的卡點堵點。從會上釋放的信号來看,廣東今年将以更大力度改革科研管理體制、建設中試平台,構建 " 基礎研究 + 技術突破瓶頸 + 成果轉化 + 科技金融 + 人才支撐 " 全過程創新鏈。
廣東将推進地方科技管理機構改革作為 " 先手棋 ",帶動科技體制改革向縱深和具體處發展,切實打通制約產業科技創新的卡點堵點。
早前,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及,推動出台科技創新條例;優化鵬城實驗室、廣州國家實驗室管理機制,争取更多全國重點實驗室在粵布局,推動省實驗室體系建設優化調整等多項體制突破。
" 聚焦科技成果產業化這一關鍵環節,我們将把中試平台體系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在集成電路、新型儲能、生物制造等領網域布局建設一批中試驗證平台,為企業提供小批量試生產、材料裝備驗證、生產工藝驗證等公共服務。" 艾學峰在會上透露,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目前正抓緊制訂一套政策制度,研究建立相對穩定可持續的财政投入機制,對符合條件的中試平台項目加強用地和能耗等要素保障。
廣東今年還将積極發展科技金融、技術、數據等創新要素市場,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張立群表示,華南理工大學将深化 " 政府 + 大企 + 大院 + 大所 " 協同創新,超常規建設超級機器人研究院、綠色先進材料技術研究院等新型平台,加快 " 非光刻 " 技術、超級機器人核心技術、集成電路創新成果,以及 OLED 材料性能、特種紙基材料等取得重大突破,并實現規模應用和國產化替代,加速催生一批科技型企業。
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龔國平表示,省科技廳将明确建設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目标、任務,發揮企業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讓 " 尊重企業家 " 成為共識,讓企業在產業技術突破瓶頸中 " 唱主角 ",做好為市場主體服務,實施一批重大改革任務,為所有市場主體提供 " 如魚得水 " 的最佳創新創業環境。
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韓松也表示,2024 年,中國工商銀行計劃向廣東市場投放信貸資金 1.8 萬億元,其中投向制造業 7000 億元,在連續幾年為實體經濟大額減負的基礎上,今年計劃再減負超 100 億元。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譚雅涵
21 君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