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95後碩士炒股兩周賺110萬?這碗雞湯有劇毒,歡迎閲讀。
01
總有一種故事,騙得你頭暈目眩。
據海報新聞的報道,説有個 95 後碩士,炒股兩周就賺了 110 萬。
而且配上了當事人的現身説法:
説是有只股票連續 13 個漲啊,20 年股領的丈母娘資助 100 萬本金啊 ……
很快這個新聞就上了熱搜。
這世界有一種荒誕,叫集合了所有荒誕于一生。
按照主角的説法,自己賺了那麼多錢:
" 心裏沒有絲毫的波瀾。"
我不否認這個故事是假的,但要完成這個故事需要太多的巧合。
首先,你要有一個願意給你 100 萬炒股的嶽母。
這個概率有多少?
我想絕大多數在社會上打拼的 95 後男孩,還在為自己娶媳婦的成本奮鬥。
丈母娘不問房子有幾套,是全款還是按揭也就算了,還主動掏出 100 萬給女婿炒股。
春晚小品的劇情怕都不敢那麼編。
況且,這個丈母娘還是南京财經大學畢業的,這在南京屬于比較好的一本院校了,典型的高知。
既然是高知,也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維去看待這個動機。
或許人家就是有格局,覺得女婿模拟盤玩的不過瘾,敢于掏出真金白銀去支持女投資。
但問題又來了,既然她有 100 萬的小資金,又有 20 年炒股經驗,為什麼不自己炒,是覺得自己不配嗎?
要知道能在 30 年前能上南财,這樣的丈母娘已經算得上是人中龍鳳了,怎麼自己對股市戰戰兢兢的同時,突然敢讓女婿放手一搏呢?
我想這種概率并不比 " 窮小夥生日買彩票突中 500 萬 ","90 後小夫妻擺攤月入 10 萬 " 來得小。
人與人之間需要理解,千裏馬也需要伯樂。
總有一種新聞,讓我們欲哭無淚,欲言又止,欲壑難填。
這樣的丈母娘,能不能也給我也來一個?
02
現在股市,真的是人人進去都能賺錢嗎?
熱搜榜之外,還有一個新聞,説成都 90 後程式員小夥,拿着自己多年熬夜寫代碼的積蓄,興衝衝地殺入股市,結果一周就虧損了 32 萬。
" 我 8 号買入 102 萬,第一天是賺的,接下來幾天一直虧,到現在為止虧了 32 萬。"
都是 90 後,怎麼區别就那麼大?
我相信後者才是一種人間的大多數。
國家提振股市的決心和組合拳我是認可的,但現在我覺得:一些新聞簡直就是謀财害命的毒雞湯。
尤其是在 " 上海爺叔 "、" 大藍 " 之類的民間鼓吹手渲染下,很多散户已經失去了理智。
今天的信息流通雖然快,但是信息繭房、劣質信息卻是互聯網的大多數。
小紅書裏最近有個" 上海女子患紅斑狼瘡赴瑞士安樂死 "的新聞,她放棄治療但 " 又美又飒 " 的倔強,赢得了多數人的贊嘆,甚至是模仿。
醫生讓幹啥偏不幹啥,藥想不吃就不吃,不讓曬太陽非得曬太陽,這種選擇作為看客無可厚非。
但從醫學的角度上講,這值得模仿嗎?
安樂死是當事人的自主決定,但平台為了打造話題,吸引關注,主動對這種信息進行推流,真的好嗎?
股市也是如此,一些大 V 利用平台的信息繭房效應,不斷輸出暴論,讓很多不懂投資的人都去參與梭哈。
你們知不知道這樣做會讓人家破人亡的?
之前的 " 四川大拆遷 " 事件我就提醒過:那是專門針對韭菜定制的謠言。
果然,随着後續的辟謠,事情的真相浮出了水面:假的,都是假的!
但很多小白已經随着第一波的信息轟炸,帶着錢衝進了所謂的 " 四川概念股 "。
現在怎麼樣了?是不是高位被套了十幾個點?
是不是平時省吃儉用存下的錢,一夜之間就化為烏有?
03
現在很多炒股機構也很聰明了,他們利用大數據,對短視頻平台、社交媒體進行輿情監測,收集與特定股票相關的評論、點贊和分享等數據。
從而預判韭菜會買什麼,他們又怎麼收割。
2015 年的牛市,有學者統計過,當年真正從股市裏賺到錢的投資者只有 0.5%,而 85%的散户都虧錢了。
關于股市能不能賺錢,我想引用過去的一個上交所的大數據:
從 2016 年 1 月到 2019 年 6 月這 3 年半的時間,從 10 萬以下的小散户到 1000 萬以上的大散户、機構投資者,絕大多數都是沒有盈利的。
同時,我也想給到一個側面印證:
在股市近期大漲的環境下,我們的飛天茅台市場實際價格已經掉到了 2000 元,和高位的 3000 元的價格比,折掉了 30%。
所以,到底有多少人在開香槟呢?
作為一名金融消費者,要時刻考慮好自己的消費承受能力。
投資股市,支持企業發展,是好事。
但盲目進入,對普通人來説,卻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很大概率,是要付出代價的。
尤其是在今天,在各種劣質信息狂轟濫炸的環境下,市場環境逐步走向非理性化,一定要小心 " 下周一漲到你頭暈目眩 "、" 炒股兩周賺 110 萬 " 這樣的毒雞湯。
因為你一旦真的幹了這碗湯,人生很可能就會堕入無邊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