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國產手機打響“太空戰”,歡迎閲讀。
上大模型不如上衞星。
與 AI 大模型一樣,衞星通信已經成了高端智能手機的标配。
2023 年底,OPPO、榮耀同日宣布将發布支持衞星通話的新款旗艦手機,追趕華為王者歸來的步伐。六個月前,華為未發先售的 Mate 60 Pro 成為全球首款衞星語音通話智能手機。
緊随其後,2024 年 1 月 vivo、小米、魅族等品牌,均先後宣布旗下高端機型将推出首款衞星通信手機。這一曾被華為的餘承東稱為 " 捅破天 " 的技術,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要完成全行業的普及。
此前,世界知名的衞星電話通信服務商 Thuraya 推出過一種 " 座套 " 產品,為人們使用現有的智能手機提供衞星通信服務。Thuraya 官網上寫着 "SatSleeve+ 是将手機轉變為衞星智能手機的最快方式。"
不過對于中國手機廠商來説,相比上述假手他人的服務方式,在現有終端智能手機的機型上,進行更新迭代推出更超大杯的版本,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事。
01 從補位到标配的衞星通信
" 時隔兩年後,Mate 手機又回來了。"2022 年 9 月華為 Mate 50 系列的產品發布會上,餘承東很是激動。作為華為的高端旗艦手機,Mate 系列的回歸也宣告将和蘋果再次開啓一場硬仗。
經歷了多重供應鏈困境的華為,在 Mate 50 系列上帶來了全新的華為影像 XMAGE、更抗摔的昆侖玻璃,以及全面自研的鴻蒙系統。可以説,不管是在硬體層面還是軟體體驗,均向外界展示了國產化的最新成果。
不過在無法搭載 5G 芯片的情況下,Mate 50 系列的回歸并不算完美。即使在眾多方面擁有着 "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 的優勢,華為手機在 5G 功能上的缺失,依然使其在高端市場的產品力受到不少質疑。
在 Mate 50 系列發布前,華為采取的策略是曲線救國。2022 年 6 月上線了 5G 通信手機殼,率先實現了對華為 P50 系列的產品适配。因此,Mate50 系列搭載的北鬥衞星短信能力,也被外界認為是在缺失 5G 生态的限制下,華為在高端市場另起爐灶的技術補位。
這個 " 向上捅破天 " 的技術,結合 Mate 50 系列多項國產化的產品力,成為華為國内手機市場銷量以及份額的轉捩點。在整體手機市場銷量低迷的情況下逆勢上揚,實現 15% 的銷量漲幅,國内市場份額占比從 7% 增長到 9.5%。
市場分析認為,主要增量來自華為 Mate Xs 2、Pocket S 兩款折疊屏機型和 Mate 50 系列多款高端新機的發布。經過一年成功的市場驗證,華為去年發布的 Mate 60 則在上一代的基礎上,進一步更新為衞星通信智能手機,成功兑現 " 遙遙領先 " 的宣言。
華為 Mate 60 系列一機難求的市場盛況,間接推動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 2023 年第四季度迎來久違的復蘇,結束了連續 10 個季度的同比下滑。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報告,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在 2023 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長 6.6%,達到了 1.05 億部。
其中,華為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長高達 71.1%,市場份額 15.2%,重新奪回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蘋果則在第四季度同比下降 9%,雖然以 20.2% 的市場份額保住了第一的位置,但是拐點向下的态勢明顯。
IDC 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2022 年第四季度市場基礎比較低,2023 年 8 月華為回歸把消費者重新拉回手機市場,疊加換機周期,這些因素導致第四季度出現拐點。
當華為 Mate60 憑借 5G 芯片、麒麟 9000 以及衞星通信三大自研高端技術,和蘋果打了一場完美的翻身仗後,也進一步催化衞星通信成為全行業高端機型的產品标配。
根據市場公開的信息顯示,除了已經發布的榮耀 Magic 6Pro 之外,接下來即将亮相的小米 14 Ultra、vivo X100 Pro+、OPPO Find X7 Ultra、魅族 21 pro 等新機均将支持衞星通信功能,開啓國產超大杯旗艦全面 " 捅破天 " 的元年。
02 比大模型更好用的技術牌
中國智能手機廠商過去十年的發展史,也可以説是一部技術洗牌史。
華為在 4G 時代,依靠自研核心處理器麒麟系列,成為能夠和蘋果硬剛高端市場的自主品牌,在國内形成雙巨頭格局;5G 時代被迫退場後,米 OV 等國產手機品牌先後以自研影像芯片、折疊屏,亦或是小屏全能旗艦等細分賽道,多次在 4000 元價位段打出爆款。
但這種產品上的創新還無法短期内凝聚成像蘋果那樣的高端品牌影響力。
雖然最終借力 4G 到 5G 的換代更新,國產手機的平均售價從 2019 年的 2658 元,提高到 2023 年的 3480 元,四年時間上漲近 800 元。不過作為對比,蘋果手機的平均售價也從 2018 年末的 793 美元上漲到 2023 年的 900 美元,五年時間漲幅同樣近 800 元。
從這個角度看,在國内手機市場整體平均售價水漲船高的情況下,很難説當下衝入 4000 元價位段的米 OV 們,就已然站穩了高端市場。反倒是回歸後的華為,依然以有限的技術牌在 6000 元價位段和蘋果打得有來有回,從側面證明了品牌高端化的深入人心。
因此,衞星通信作為華為打出的第一張高端技術牌,其他友商能否緊跟腳步打響蘋果圍剿戰,也給國產手機高端市場重新洗牌 6000 元價位段創造了可能。
另外,衞星通信技術的獨占性和稀缺性,也是其能夠作為高端技術牌打出的關鍵。
AI 大模型入駐手機,原理是通過更小數量級的數據量,在不同的硬體基礎上突破硬體層面的限制,中低端機型也可以實現。
而衞星通信技術的落地,則來自于硬體層面的提升,一定周期内将是高端機型的專屬。而且從用户側使用成本、場景等方面來看,該技術目前也不具備在中端市場内卷的價值。
既有營銷宣傳點上的稀缺性,又有小眾用户群體的實際使用價值,決定了衞星通信與高端機型的天作之合。
03 兩條路線的衞星革命
衞星通信在高端市場的價值,蘋果和三星也看得到。
和華為 Mate 50 系列同步,蘋果 2022 年發布的 iPhone 14 就具備了衞星急救功能,三星更是從 S23 系列就開始傳出将要搭載衞星通信功能。
不過和國内手機廠商的跟進相比,蘋果和三星相關產品功能在中國市場的落地方面均進展緩慢。
iPhone 14 系列產品上推出衞星急救功能後,iPhone 15 系列首批支持歐洲地區衞星通信,不過蘋果的衞星通信與美國私人衞星公司合作,因此國内用户無法使用。三星的衞星通信則是在今年最新的旗艦系列 S24 產品上才得以實現,尚不确定國内該功能的落地情況。
蘋果和三星的進展緩慢,源于國内外實現衞星通信技術路徑的不同。
在海外,馬斯克的 SpaceX 公司發送新衞星的 " 新星舊機 " 模式,是衞星大眾化的主流路線,即借用運營商現有頻段實現衞星收發信号。2023 年 10 月,SpaceX 宣布推出直連手機業務,适用于市場上現有手機,預計在 2024 年實現短信發送,2025 年實現語音通話和上網。
這個模式下,衞星發射企業是主要推動者,直連手機業務是其衞星商業化收益的一項。本質是 " 衞星 + 互聯網 " 商業模式下誕生的創業熱潮,代表有 SpaceX 的星鏈(Starlink)、英國企業 OneWeb 等。
相比通過搭建全新的衞星通信網絡,再推動消費普及,華為采用的依托現有高軌衞星等成熟衞星系統的 " 舊星新機 " 模式,則快速投入市場。
" 手機 + 衞星 " 模式下華為、榮耀等當前已推出或即将推出的衞星通話手機均采用了該商業路線。
這種模式下,手機等終端智能產品廠商是主要推動者,核心邏輯是通過技術更新縮短換機周期,實現從存量到增量的再洗牌,而衞星企業只是輔助性的配角。
" 新星舊機 " 模式走的是躍遷路線,前期投資周期長,風險高。好處是搭建完成後,後期替換成本低。" 舊星新機 " 模式是小步快跑,快速試錯迭代,風險低、靈活性高,可以快速進入市場化運轉。
兩種不同模式的路線,終點卻是相同的。
根據咨詢公司 Euroconsult 發布的《太空經濟報告》顯示,2022 年全球太空經濟市場規模為 4240 億美元,同比增長 8%。在規模約 3800 億美元的下遊市場中,衞星通信占比達到 38%,是第二大應用領網域。
那麼在終點,誰能搶到更多的市場份額,也将最終決出勝負。更關鍵的是,在未來的 6G 融合通信時代,衞星通信也将是實現無縫通信的關鍵一環。從這個角度來説,可以推進終端換機速度的 " 舊星新機 " 模式,也為 6G 的推進埋下加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