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只有華為才能救萬科,歡迎閲讀。
杭州,科創小龍取代小籠包成為新名片,阿裏巴巴攜雲王者歸來,股價連續大漲,然後發生的,竟然是:
一些持有公司股票的阿裏員工因為身價大漲,信心倍增,又開始看房,甚至直接看豪宅了;一些被阿裏帶漲的,認為杭州科創還會繼續帶漲的,也開始跟着看房了 ……
出一堆房地產救市政策,還不如阿裏股價大漲幾天,這也好理解,你不能口袋空空跑到售樓處跟人説,我這有一堆政策,請給我一套房吧。
但股票漲了,有錢了,就不同了。
市場的事情,還是用錢説話,好使。
消費就更不在話下,不需要什麼政策,只要足夠有錢,哪怕是足夠有能賺到錢的信心,大家騷包起來,你都是摁都摁不住的。
怎麼讓大家在短期内就更有錢,更有能賺到錢的信心呢?看來看去,想來想去,最靠譜,也最應該靠譜的,也就是股市了。
股市好壞,直接影響着幾億人、家庭的财富,尤其是财富信心的增減。
股市,1602 年的荷蘭人,就已經對它實實在在的價值和好處想得很明白,但很多人到現在還覺得它是虛的,虛的就是無用的,説什麼實體才創造财富,股市不創造财富。全球產業資本浪潮下,這種小農時代的思維,也就只能在國際國内分工幹苦力還只能吃苦,窮但窮得實在了。
現在,什麼是虛的,什麼是實的,你説得清楚嗎?你有 1 萬股股票,它每股漲 10 塊,你就多出 10 萬塊,虛的還是實的?多出 10 萬塊,是不是給你創造了财富?你有一座工廠,生產的東西一個賣不掉,天天消耗你,直到拖死你,虛的,還是實的?實的就一定給你創造财富?
把你變成一個家庭,一個地區,一個國家,道理不也一樣嗎?
如果非要實,還實得樸實無華,吃飽肚子凍不死就行了,要什麼手表自行車?現代的經濟發展,财富的創造與積累,早就是虛實結合的脱實向虛了,如果非要用泡沫來形容,它早就是吹泡泡的遊戲了。
而股市,就是最合适虛實結合把泡泡吹大,還最能吹成閉環和良性循環的市場。股市好了,既可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創造财富,也能放大實體經濟的财富效應,增加社會财富,然後反過來讓實體經濟更活泛繁榮,而且它不像其他市場那樣容易飽和,過剩,泡泡也能一直往下吹。
當然了,股市也不能憑空創造财富,股市也要有實在的東西可以去虛實結合,可以去吹泡泡。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現代經濟裏,這個實在東西最好就是可以一直有空間去吹的科創。
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經濟快速復蘇的最厲害之處,就是用科創打頭持續在股市吹泡泡,一浪接一浪,一浪高過一浪,以 10 多年的長牛,吸币機一樣吞噬着全世界的錢,印鈔機一般地給美國和美國人發錢。
2008 年底,美股總市值 11 萬億美元;現在,蘋果、英偉達、微軟、谷歌加起來就已經超過 11 萬億美元,整個美股總市值超過 70 萬億美元。其中,2024 一年,市值增加近 10 萬億美元。
這也是錢啊,這些錢背後,可以拉動多少消費,帶來多少繁榮?人家又發鈔票,又發股票,可不就有窟窿也窟窿更容易填上。
與之相反,大家想象一下,假若美股這些年像 A 股一樣,非但不增加 10 萬億财富,反倒還每年消滅你 10 萬億财富,這美國人的日子會怎麼過?現在是不是真正走出次貸危機,恐怕都難説。
所以,我一直覺得,中國要真正走出房地產傷痛,包括房地產走出身的危機,恐怕也只能如此,最好如此:做強股市,讓股市放大财富泡泡。
而做強股市,要有科創支撐。
華為的任總前些年曾對房地產搞太猛,房價太高,影響企業創新發展表達過憂慮,但現在,如果華為代表科創,萬科代表地產,也就 :
只有華為才能救萬科。
只有用科創 + 股市放杠杠,帶動财富集體擴表,才能修復好房地產放出的杠杠窟窿,走進下一輪繁榮的泡泡。
從 2025 年開春的一系列科創逆襲,以及股市表現看,我們現在是有這個機會的,甚至已經走在了機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