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食堂大交換,金融打工人開始流行“互換便當”,歡迎閲讀。
午休是一天的中場休息。
也是很多打工人到工位之後的第一次起身。
食堂午飯不僅解決了能量補給,也影響着一整天的心情和工作效率。
" 工作辛苦,吃點好的 ",成了所有人的共同期望。
可食堂飯菜再好吃,也禁不住連吃很多年的反復咀嚼。
可當你在一家公司待太久,每天的菜譜都可以熟練背誦。
看到食堂就能聯想到接下來吃進嘴裏的味道。
久而久之,人就沒了剛工作時對 " 放飯了 " 的滿臉期待。
街上金錢流動的背面,金融打工人開始嘗試在公司周圍互換食堂便當。
" 比吃自家食堂更讓人惦記的,永遠是隔壁公司食堂。"
01
金融打工人的食堂,有多好吃
通常情況下,人們只會在入職前關注公司食堂。
但随着業務熟悉,午飯的選擇也可能瞄向馬路對面。
在午休時間,我看看你公司吃啥,你嘗嘗我食堂,成了一種新樂趣。
圖/小紅書用户 @今天認真搬磚了
在交換食堂飯的微信群裏,每天都會有人在群裏曬出自己食堂的午飯并尋找搭子。
從銀行食堂到證券公司餐吧,都能找到對應的食堂便當互換對象。
在小紅書,有人創建了名為 " 金融街互相吃食堂 " 的群組,兩天新增了三百多名新成員。
我們聯系到群組織者麥冬,她向我們分享了自己組建群的初衷。
" 我們部門的夥食水平中上,但連續吃到第二年就有些膩了,我經常在網上刷到大家吐槽公司食堂的帖子,意外發現周圍公司有很多人都想吃别家食堂的午飯。"
随着後來加入者增多,除了互換便當的内容,還出現周邊租房、尋飯後散步搭子等信息。
附近公司的食堂要求各不相同,有的需要員工帶領,有的需要訪客登記,對于管理嚴格的公司,大家通常使用交換便當的方式完成交換。
" 身邊金融從業者大多樂于社交,日常也喜歡嘗試新事物,也許因為大家都是金融人,交換食堂飯也可以看作一種價值交換和社交行為。"
這周麥冬已經和群友互換兩次午飯,每次都能了解到不同行業動态,交換之後大家也會聊聊職業現狀和未來規劃。
此外,食堂菜品也能窺見一些職業特點,國企多見四菜一湯,券商私企可能會附帶輕食自助餐。
食堂水平更像一種招聘軟廣般的存在,飯菜好吃的含金量還在不斷上升。
02
"交換午飯 ",不只因為饞
" 吃膩了 " 只是表象,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可能在于,大家希望趁午休時間短暫走出辦公樓透透氣。
午餐時間換食堂吃飯不僅能收獲驚喜,還能暫時躲避一下工作的社交壓力。
有人把換飯,當作一種打卡,集齊周圍五家公司就去小紅書發點評。
随着加入群組的人數變多,這也成為很多金融打工人接觸新朋友的方式。
有人把換飯,看成午休 1 小時的價值重構,變成一種很新的社交投資。
其實換飯并不算新鮮事,最早出現在高校雲集的大學城附近。
很多臨近院校的學生都會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校園的食堂。
有些地區甚至開始嘗試開放食堂,如:北京良鄉大學城食堂率先對外開放。
如今,類似現象重新回到更年輕的一批金融人身上。
一些企業的食堂原本就對遊客開放,在本地生活平台上接受大眾嘗鮮。
另一些食堂則相對神秘,沒有店名,掩藏在小巷深處,外部人員鮮有機會品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支持堂食品嘗的公司數量不多,能進入品嘗的都是允許親朋好友、訪客登記進入的。
吃了一周其他公司食堂的午飯後,麥冬向我們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濾鏡,我羨慕别人公司自助餐菜品多,他們誇我部門口味正宗。"
" 平平淡淡才是真,吃了一圈别人家公司的食堂後,問才發現自己部門的飯好像還湊合。"
TIPS:
請務必遵守公司規定,在遵守規章制度前提下進行交換。
希望各大公司食堂積極探索,保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