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雷軍:小米手機已跑通大模型,将投入 1000 億堅持高端,歡迎閲讀。
在舉辦個人第 4 次年度演講前,小米創始人雷軍在采訪中透露,他的十六型人格測試結果是「e 人」(偏外向型人格)。
這既不符合雷軍對自己的認知,也不符合外界對雷軍的認知。
所以,盡管過往的公開演講經常能引發廣泛傳播,但這位小米的創始人和管理者,還是透露着一股濃濃的工程師和程式員範兒。
8 約 14 日,小米年度新品發布會,在面對現場 3500 位觀眾的時候,他還是會時不時偷瞄一眼提詞器,然後調侃一句:「我是真的有點社恐。」
就像他曾經説過的那樣,「放得開全是被逼的」。過去 13 年裏,很多事都是要為小米而做的。例如在 3 年前第一次年度演講時,雷軍講的那個創業早期的故事:2011 年 3 月,在福島核泄漏發生之後,他和兩位創業夥伴仍然決定前往日本大阪——那時作為智能手機行業的新入局者,他們必須抓住和螢幕供應商,巨頭夏普之間見面的機會。
如今,小米已經成為了全球出貨量前三的智能手機品牌。而今年的個人演講走出了小米科技園,來到國際會議中心。大約有 3500 人來到現場,總共有 107 家平台和機構參與了線上直播。演講過程中,歡呼聲很熱烈,科技圈需要也懷念更多這樣熱鬧的聚會。
雷軍将自己現在做的事定義為「手機和汽車」。其中,智能手機業務走向了高端化的全新戰略階段;而電動汽車還在起步階段。兩者都不容易的事。雷軍在演講中,分享了手機高端化探索過程的痛苦和成長,但他依然堅持高端化對于小米品牌來説「是必由之路,也是生死之戰」。
小米發布 MIX Fold 3 折疊屏手機|小米
小米全新旗艦折疊屏機型小米 MIX Fold 3 是今天新品發布的主角。除了手機外,現場還發布了最新平板電腦 xiaomi Pad6 Max ——一台擁有 14 英寸螢幕的超大「平板」、小米手環 8 Pro。此外,紅米品牌也發布了 Redmi K60 至尊版,全球首台 24GB 内存的手機。
成長還在繼續,并且進入了新的領網域裏。在小米的科技戰略裏,AI 能力被放在了公示的幂指數位置,表明其重要性。據雷軍介紹,目前小米 AI 團隊超過 3000 人,未來将以「輕量化、本地部署」為思路,讓大模型上手機。雷軍表示,目前一款 13 億參數的模型已經在手機端跑通,且在某些場景下,可以媲美 60 億模型在雲端的運算結果。
鐵蛋二代 CyberDog2 更小更智能了|小米
除了 AI,雷軍還帶來一條狗—— CyberDog2 。二代鐵蛋更「狗」了,尺寸更小,這台有 12 個自研伺服電機(CyberGear 微電機)的機器狗,能快走、避障、後空翻,甚至能玩滑板。另外,雷軍在現場提到,機器狗的運動感知「和電動汽車一樣」,同時還展示了和智能控制相關的傳感器和算力數據。所以,盡管今天在現場并沒有更新造車的進展,但是可以看出,小米相關的研發能力正在進展當中。
在準備這場演講時,雷軍單曲循環了民謠歌曲《借我》,并特别提到喜歡「借我笑顏燦爛如春天」這句歌詞。
但也許,那首歌中的另外兩句歌詞更适合描述,雷軍在面臨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時的心境,以及他在成長中的收獲:
要有「説得出口的旦旦誓言」,更要有「生猛與莽撞不問明天」。
以下是 2023 雷軍年度演講内容,由極客公園編輯整理:
AI 已經成為小米長期投入之一|小米
小米手機跑通 AI「大模型」
我們會始終堅持小米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的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其次,我們将始終堅持技術為本的鐵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這是過去這些年裏面,我們每一年的研發經費的情況,在這些年裏面增速非常快。我還記得 2017 年時,我們每一年投 32 億,去年我們的投入 160 億,預計今年将超過 200 億。在截止今年第一季度的時候,我們全球專利的授權數就超過了 32000 件。
所以由此可見,年輕的小米在技術投入和技術積累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時代在變化,小米在成長,我們基于對未來的思考,更新了我們的科技戰略,我們将選擇對人類文明有長期價值的戰略方向,并堅持長期持續的投入。我們不僅要對現在的生活要有幫助,我們也要能對人類社會未來的進步發展創造有貢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構建核心競争力和護城河,才能真正成為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
我們的思路和路徑是怎麼樣的?首先我們要下決心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的投入。我們已經布局了 12 個技術領網域, 99 個細分賽道,而且未來五年我們至少會投 1000 億以上的研發經費。同時軟硬體深度融合, AI 全面賦能。軟硬體深度融合,這是小米的特色,我們認為只有軟硬體深度融合才能為用户提供獨特體驗。
小米 AI 團隊發展史|小米
AI 越來越成為重要的生產力, AI 也是小米長期持續投入的底層賽道,我們把這個戰略寫成了一個公式,這就是我們小米的科技戰略。
我們的科技戰略裏面把 AI 放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談到 AI,我們很早就開始布局。
早在 2016 年我們開始組建團隊,經過 7 年的時間, 6 次的擴展,相關的團隊已經超過了 3000 人,這在行業裏面相當于非常強的一支團隊。我們掌握了 AI 的各種技術能力,也有效地賦能了我們的手機、汽車、機器人等各個業務板塊。
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們進入汽車行業不會那麼快的建立自動駕駛的能力,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們進入機器人領網域也不可能這麼快能夠走到前面,所以這些年對于 AI 的長期持續的投入,給我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目前最火的 AI 技術是大模型,是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小米也必将全面擁抱。
今年 4 月份我們就組建了小米的 AI 大模型的團隊,并且迅速的在我們業務上應用,第一個應用的業務就是,小愛同學——作為一個智能語音助理,目前也是國内應該來説用户量最大的之一,月活躍突破了 1. 1 億人,它馬上将更新大模型的版本,從今天開始已經開啓了邀請測試,如果在座的朋友們有興趣,歡迎大家參與。
談到大模型,我們真正主力突破的方向是什麼呢?是輕量化和本地部署,這和很多互聯網平台公司的思路是不同的,大家都了解大模型需要海量數據,所以很容易涉及到隐私問題,還有需要巨大的算力,用起來成本也很高,我們是一家手機公司,怎麼能把我們的優勢利用起來呢?
我們首先想的是它能不能輕量化,能不能本地部署,這樣我們能不能在手機上就能用,在手機端側就能算,然後在手機上就能用上大模型,我們編出去了一個大膽的構想,所以我們首先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輕量化,我們将全力優化 100 億參數的大模型。
我問了一下團隊進展,這個團隊給我簡單的匯報了一下我們訓練的 60 億參數模型,在兩個主要的排行榜上我們都排在第一名,所以我們的團隊的進展也非常非常的快。當然我跟他們説打榜不是目的,更重要怎麼快速打磨我們的技術,我覺得這才是目的。
小米 AI 在 4 月份建立了大模型團隊|小米
我覺得我們團隊更牛的是,就在前不久, 13 億參數的大模型我們在手機上跑通了,我相信這在全球應該是最早在手機上能跑大模型的,而且我們 13 億的大模型跑出來的效果,可以媲美 60 億的參數在雲端上的結果,這個是更讓人震驚的。
所以我覺得這初步驗證了我們的這條思路是對的,可行的。所以也借這個機會給大家匯報一下,在大模型這個賽道上,小米也必将全力擁抱,然後按我們的思路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這就是小米的科技戰略,我們堅持不斷的巨額的研發投入,我們在高端進展上也取得了一些進展。
我在内部的慶功會上我説這説明小米有能力做好高端,而且我們有能力持續做好高端。我覺得做好高端一兩款不難的,是每一次都把它能做好,這就需要,這就説明我們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的體系能力,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三大運營商的今年年初發布了他們的年度報告,對我們去年的高端產品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所以我覺得小米在高端上我們在穩步推進,一步一步往前走。
小米衝刺高端背後
我給大家講講,小米的高端探索,是從小米 10 開始的,剛開始我們開局不錯,但緊接着小米 11 遭遇了重大挫折,我們大家憋了一口氣,又花了很大的力氣做了小米 12,但仍然不達預期。大家完全沒有想到做高端這麼難,而且做高端投入這麼大,沮喪的情緒在公司裏彌漫開來。
我找大家聊了很長很長時間,有的同事的觀點非常的尖鋭,讓我異常的意外。有的人説做高端太難了,我們能不能不做了,把中低端做好就挺好的,我們幹嘛要做高端?還有人説,小米的品牌形象已經很固定了,我們要不換個品牌,用小米品牌做高端真的是太難了。
這就是去年春節放假前,我一直以為所有的人我們都萬眾一心,一定要把高端做成,但是我真的沒有想到大家有這麼大的分歧。聊完以後我心情非常非常的沉重,整個春節的假期都沒有過好。
過完春節的第一天,我就召開了一個緊急的戰略讨論會,這是小米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略讨論會,全集團所有的總經理都參加了,我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想説什麼説什麼。
可能是因為剛剛春節放假上班的第一天,看看氣氛都還挺融洽的,但是讨論的問題特别特别的激烈,我們從下午一直吵到晚上,我在反復的説服大家,我説我們的創業的夢想就是把小米當成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無論多難,我們咬着牙也要用小米品牌做高端,還有我們這個行業特别難。
各位想一想,有蘋果,有三星,有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競争極其激烈。面對這麼強大的同行,我覺得我們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我們在技術上尋求突破,才能為我們的未來赢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做高端不是我們想做還是不想做的問題,做高端是什麼呢?是我們小米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戰。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有任何的動搖,必須死磕到底。所以我們就把高端化定為了集團戰略,而且大家達成了高度的共識。
高端≠影像,兩次拒絕徕卡
之前,友商在發布會上,總是公布 DxO 分數,我們就要在 DxO 的評測上跟友商一決高低,争取 DxO 的全球第一。當這個目标定下來後,意味着衝鋒号吹響,我們整個研發團隊群情激昂,我們下了很大的功夫,迅速殺入了全球前三,接着幹到了全球第二,捷者費了很大勁幹到了并列第一。但是要做到全球第一的确還是挺難的。
我們用了兩年時間的準備,專門定制了傳感器,所有配置全線拉滿,團隊全部鋪上,然後在調教上下了巨大的功夫。我們準備的這款產品就是小米 11 Ultra,看看我們的定位,巅峰影像,安卓之光。
下了巨大的功夫,在我們這款產品發布前的最後一天,我們終于收到了 DxO 的評測報告,就是我們的影像全球第一,當時我們整個相機部都沸騰了,這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巨大的成功,你都沒法想象到有多激動,連發布會都等不及了,提前一天就辦了這麼大規模的慶祝會,特别大家特别激動,整個公司都彌漫着一種非常歡樂的氣氛。
誰也沒有想到小米 11 Ultra,上市的第一天就被用户瘋狂的吐槽,我們一下子全蒙了,這麼牛的影像, DxO 全球第一,配置全部拉滿,參數到頂,為啥用還不滿意呢?
我們經過了非常深刻的反思,我覺得我們小米有個優點,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是首先反思我們有什麼問題,我們到底哪裏錯了?經過極為痛苦的反思,我們徹底明白了,參數拉滿, DxO 第一不代表拍照好,更不代表用户滿意,但是怎麼能拍出用户滿意的好照片呢?
大學時候的經驗幫助我找個懂攝影的人問問, 有人提了一個大膽的建議,我們能不能找徕卡聊一聊?當我這個主意提出來以後,團隊告訴我説徕卡找過我們,被我們拒絕了,而且還被我們不同的團隊拒絕了兩次,我説拒絕了,還拒絕了兩次,我真的愣住了。
我就仔細去了解了一下,我覺得不是我們的團隊狂妄,于是我們特别擔心跟徕卡的合作,因為徕卡跟友商合作了 5 年,做的也挺好的。我們跟徕卡合作能不能超越?如果不能超越的話,不就是行業笑話嗎?所以我們當時壓力挺大的。我的觀點不同,我説只要徕卡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用心學,我們的能力就一定會成長,我覺得成長比什麼東西都重要。
雷軍透露小米和徕卡合作背後的故事|小米
所以我親自打電話問了幾個攝影師的朋友,他們都異口同聲的告訴我,徕卡是影像圈的傳奇,徕卡的實力和影響力都是頂級的,這樣呢,我們就下定決心跟徕卡籤約了,跟徕卡合作對小米來説還是一個天大的事情。合作以後,我們就迫不及待辦了件大事。
這個大事你肯定想不到,這個大事是什麼呢?是辦攝影培訓班。因為我深知只有懂攝影,愛攝影才能做好攝影,所以我們正式邀請徕卡來小米科技園辦攝影培訓班。
我們内部就組織了各種各樣的培訓,舉辦了各種各樣的員工影展,大家的熱情都特别高,我們整個公司對攝影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同時我們還下了決心,一定要在手機上做出原汁原味的徕卡飲料,其實徕卡在手機上挺難做的,為什麼呢?因為今天手機上的主流攝影顏色都特别鮮豔,其實你拿過來一看就很假,他是扛不住消費者喜歡。
如果我們要做徕卡,的确拍得很好,的确很人文,他説萬一大眾用户不喜歡怎麼辦?我們不能做一款手機,最後只有專業攝影師用,所以我們特别的焦慮,跟徕卡反復商量的很多輪,大家一致找不到辦法,其實大家知道是吧?那個徕卡标以前從來沒有在手機上出現過,怎麼辦?
我們出了一個主意,我們説要不這樣,我們兩家辛苦點,我們在做好了經典的徕卡影像之後,再為大眾用户設計一套徕卡,手動來滿足大眾用户的需求,可不可以?我們當時還特擔心,沒想到徕卡非常驚訝,他們完全沒想到小米願意花兩倍的錢來做好一部手機的調教,他們接受了。
就這樣徕卡雙畫質就誕生了,徕卡雙畫質就是我們推動徕卡我們兩家一起合作的作品,這個徕卡雙畫質發布以後效果特别好,首款搭載徕卡雙畫質的產品就是小米 13 Ultra,它不僅受到了大眾用户喜歡,也深受攝影師的喜歡,也是我們整個高端戰略的一個轉捩點。
談到攝影的這個故事特别的多,因為特别復雜,我再講一個簡單的小故事,這個大家知道嗎?專業攝影套裝,就是在手機上一「卡」就特别像相機,就這麼一個小產品,特别的火,這個我們在首發優惠價定在 799 元,在有一段時間被網上的黃牛炒到了 1400 多。
就是這麼火的一個產品,你們知道嗎?這個產品在逆向的時候曾經被我 Pass 了兩次,知道為什麼嗎?我也是學了攝影之後,一步一步深入的了解了攝影愛好者的喜好之後,我終于懂了為什麼,所以當第三次立項的時候,我毫不猶豫支持,于是這個很火的產品就誕生了。
各位想一想,同一個創意,同一個產品,當你改變認知以後,決策就完全不同。在這裏的話,我要感謝我們小米產品團隊,然後連續堅持了三次,事實證明你們是對的,以後繼續堅持。
就這樣我們 12S 、13 Ultra 連續的成功,小米影像就一步一步在大眾用户和專業攝影師都建立了非常好的口碑,所以我們的攝影的能力也在一步一步建立,拍出的片子也越來越好,這樣的探索與改變正發生在小米的方方面面。
不僅僅是影像,我們對高端的理解也越來越深,高端產品的口碑和表現也越來越好。
小米 13,體驗優先
我説小米 13 的故事,小米 13 無論是銷量和口碑表現都不錯,就是這麼好的一款產品,在我們研發過程中也是兩次差點夭折,第一次是在立項的時候,當時小米 12 不達預期,虧損嚴重。
小米 13 要不要繼續做小屏?大家争論很激烈,一半以上人都反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做小屏的全能旗艦特别的難,要在這麼小的尺寸裏面,要做到無短板無閹割的全能,期間的所有的功能還要做到同樣的體驗,是個巨大的挑戰,這對研發能力要求巨特别的高,很難幹。
所以大家經常看到一些説小尺寸旗艦其實是閹割版,或者是一堆的吐槽點,這個特别難,所以國内現在很少有同行做小尺寸的全能旗艦,或者就沒有。
因為什麼呢?因為小屏手機顯然就不如大屏手機好賣,顯值錢,大家同意嗎?所以我特别理解大家的糾結,但是我依然認為手感是最重要的客户體驗,雖然不在參數表上,你也很難説得清楚好在哪裏,但是用户只要一上手,立刻就知道誰好誰不好。這樣我們的立項勉強通過,我們研發團隊背水一戰,迸發了巨大的戰鬥力。
在去年疫情期間,為了不耽誤進度,大家主動到小米科技園進行封閉研發。果然不負眾望,小米 13 產品做得極其的出色,不謙虛的講,很多地方的體驗大幅度的超越了 iPhone,所以這個產品做的是相當的好。
這麼好的產品,大家應該信心很足吧?不是的,第二次折磨,就是在上市前夕的訂貨會上,大家信心不足,強烈建議砍掉。我覺得氣氛比立項會還要壓抑,反對的人還要更多。在這個時候,雖然我是老板,我也不能瞎拍板,反正弄得我壓力巨大,我就反復跟大家交流,連續開了幾次會,一步一步把大家的擔心搞清楚了。
首先我們小米 12,小米 12S 不達預期,虧損嚴重,假如小米 13 又輸了,一虧就是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可能大家完全不知道做高端旗艦虧損起來有多吓人,壓力巨大。我們的同志們都虧怕了,這些年裏面,我們在高端手機投了将近 100 個億,壓力巨大無比。
其次同志們也擔心説在這個價位,我們所有的同行都是做的大屏,他們的參數一個看起來比一個猛,我們的手機打得過嗎?所以這麼嚴峻的問題擺在眼前,我只能耐心的一個一個的説服。
我跟大家説,做高端一定要有耐心,用户的認同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長,至少要幹三代。而且友商都不做,我們做,説明什麼呀?説明我們的產品是獨特的,因為今天的競争都是同質化競争,我覺得我們就是要做獨特的產品,做不一樣的產品,做更好的產品。
這一次大家看在我的堅持下,終于同意上市了,就這樣,命運多舛的小米 13 終于面世了,這個時候還有米粉跟我開玩笑,説小米旗艦買雙不買單,他們要死等小米 14 堅決不買小米 13。還有我的小心髒又吓了一大跳,我脆弱的神經差點崩潰。當時我們誰也沒想到,又是誰也沒想到,小米 13 一上市,口碑和銷量雙豐收一份,朋友們誇這叫小米的 13 香。
雷軍介紹小米新的產品哲學|小米
就這樣,我們連續幹了三代的小屏全能旗艦,然後巨大的決心,巨大的投入,巨大的耐心,終于收獲了今天小米 13 的成功。雖然這個成功可能也不大,但來之不易,在我們内部也具備極為重大的意義,因為它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做到了從參數領先到體驗優先的代表作。
它看起來參數沒有那麼猛,但是它成本很高,體驗和體驗特别的好,所以小米 13 的成功在我們内部堅定了一個很重要的共識,叫體驗優先。
同時我們過去三年總結的高端的設計的三原則也被大家接受了,就是做高端首先要無短板,首先要補短板,同時在參數和體驗有衝突的時候要堅定的站在體驗這一邊。還有軟硬體一定要深度融合,完全拉通,只有這樣才能對體驗的全過程有一個徹底的保證。
所以我認為有這樣的認知,有這樣的共識,我相信小米未來的產品一定會越來越好。
通過三年時間,上百億的投入,幾萬人的努力,跌宕起伏,終于迎來了階段性的突破。在這場高端化的戰役裏面,任何微小的一點點的成功都來之不易,背後都需要認知的改變和認知的突破,所以只有認知的突破,才會有真正的成長。
這就是我近十年來最大的收獲,這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我在過去 30 多年生涯裏面幾次關鍵的成長,在武大求學期間建立了一生的夢想,還學會了拆解目标。
在金山創業的過程之中,完成了從程式員到管理者的蜕變。創辦小米,一個改變中國制造業的願景,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我的夢想開始逐步的走入了現實,每一段經歷,每一次蜕變,都是一次認知的突破,更是一次關鍵的成長。
最近幾年,不少人都特别的焦慮,特别特别的迷茫。很多人問我,在時代變遷的洪流中,怎麼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靜呢?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成長。
只有腳踏實地的成長,才有足夠的自信、勇氣與決心去迎接所有未知的挑戰。也只有腳踏實地的成長,才能讓内心的充實,眼裏有光,時時刻刻充滿力量。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意識的成敗得失都不那麼重要,所有的人生難題都将在成長中找到答案。
人因夢想而偉大,又因堅持夢想而成長。朋友們,願你歷經歲月洗禮,夢想依舊熠熠生輝。
朋友們,不管你的夢想是什麼,我都真誠的祝福你,祝你夢想成真,祝你擁有一個快樂而充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