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他怎麼變成這樣了?完全認不出來了!,歡迎閲讀。
今年春節檔大戰開啓的第二天,在一眾熱門新片和熟悉的陣容面前,一些新面孔就格外吸引關注,但也會讓觀眾保持謹慎觀望态度。
看了一下票房情況,目前靠後的是電影《我們一起搖太陽》。
這倒是不難理解,畢竟看簡介,大部分觀眾都會擔心是生命議題,在喜慶熱鬧的春節檔可能不太讨喜;而且從導演韓延到主演彭昱暢和李庚希都是第一次征戰春節檔,在陣容上也沒辦法達到同期競争對手那樣的國民度。
不過,作為看過韓延 " 生命三部曲 " 中前兩部的觀眾,對這個系列的最終章還是充滿了好奇,所以八八還是第一時間去電影院看了,速來送上觀影報告!
放心,它并不嚴肅和沉重,雖然是重症病人的故事,但 " 苦難 " 部分的呈現點到即止,影片基調輕快歡樂,結局圓滿幸福,反而是一部治愈佳作。
最重要的是,看完後才懂為什麼這部電影會選擇在春節檔。
因為在開啓新篇章的時刻,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無視過去的痛苦,而是要從痛苦中獲得力量,人生本來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啊。而人與人之間最真摯又樸素的感情,能照亮這沿路上的一切黑暗。
——我是搖啊搖太陽的分割線——
《我們一起搖太陽》的兩個主角,都是重症病人。
一個是李庚希扮演的,身心俱疲的尿毒症患者凌敏;
一個是彭昱暢扮演的,幾乎已經放棄治療的腦腫瘤患者呂途。
光從扮相上,就能精準感受到兩位的 " 病人 " 狀态。
因為尿毒症患者常年做透析,所以皮膚會比較黯淡,膚色也會偏黑。再加上會對飲水量有比較嚴格的控制,所以嘴唇會長時間處于幹裂狀态。
正是這些細節,讓李庚希飾演的 " 凌敏 ",從一開始就立住了。
電影裏讓人看着揪心的一個情節,是呂途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捏住了凌敏的小臂,意外破壞了她做透析時造的瘘管。
在去醫院讓醫生檢查瘘管時,凌敏疼到發白的臉頰、疼出一身冷汗把頭發絲都汗濕的畫面,真實到讓人隔着螢幕都能感受到那份痛楚。
李庚希已經足夠颠覆形象,而彭昱暢是差點沒認出來。
據導演韓延説,拍攝的時候有很多路人拿手機在圍觀拍攝,一邊拍還一邊説 " 聽説這個電影有彭昱暢,但是怎麼沒看到他 ",而此時彭昱暢明明就坐在旁邊。
他瘦了很多,又胡子拉碴,因為在電影中的角色是已經做過一次腦組織切除手術又復發的病人,所以腦袋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疤,頭發也亂糟糟,是真的跟大家印象裏判若兩人。
電影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湖南,彭彭還需要講一口塑普方言,他提前一個月來到長沙體驗當地生活,電影裏呂途俨然是地道的湖南伢子。
當然,演員們能交出高分答卷,整個團隊一定也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
導演韓延説,從他要拍這個電影到開始動筆寫劇本,中間有一年的時間。他花一年在網上關注很多普通病人記錄生活的點滴,再把這些生活化的細節記錄到電影中去。
為了力求真實,劇組自己搭建了一個透析室,甚至請了一些真的尿毒症患者來演透析的病人,所以在觀影過程中,作為觀眾,代入感非常強烈。
不過,雖説是跟重症病人相關的故事,造景方面也頗為還原,但整體的觀影感受,仍然是歡樂且笑中帶淚的。
這個故事部分取材自紀實報道《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動情的永恒約定》。
凌敏和呂途通過 " 征婚啓事 " 意外相識,一開始這對 " 歡喜冤家 " 都以為彼此是 " 走腎不走心 ",可在病友之間惺惺相惜的相處裏,他們最終熬過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也收獲了真摯的愛情。
前期呂途被誤認為是瘋癫的傻子,自己明明也是個腦袋開過一刀的重症患者,卻東跑西颠對凌敏進行全方位的調查,确保她不是個騙子。
呂途确認凌敏的身份,是看着她一個人嚴格控制飲食,一個人去醫院透析;而凌敏确認呂途的身份,是看到了他交出的病歷。
明明是兩個二十多歲正值青春的年輕人,日常也像其他人一樣嬉笑打鬧玩遊戲刷視頻,但因為命運的無常,他們有了不同時空裏共同的生命體驗。
這其中,最讓八八淚點爆發的情節,是凌敏得知自己能有匹配的腎源進行移植手術,呂途暴雨中陪她一起趕去醫院。
凌敏在手術室前佯裝堅強地擦眼淚,而另一位同樣等待着這個腎源的患者,在痛苦地哭嚎:" 我等不到了,我等不到了!"
不止是對重症患者,其實對每一個普通人而言,最痛苦的時刻不是失去,而是生活曾給你美好的希望後,又親手把這份希望狠狠在你面前摔碎。
但《我們一起搖太陽》讓人感動的是,在面對這些破碎時,他們不知疲倦地仍然向着下一次希望的光芒去伸出手,哪怕伸出的手臂上已經布滿了針孔,哪怕只是小小曙光,依然苦追不放。
——我是動人情感的分割線——
所有涉及到 " 生老病死 " 的影片即使再以歡樂為基調,似乎都難免避免一些讓人心情有點 down 的時刻,畢竟它是貫穿每個人一生的命題。
而在面對生命的無常時,沒有人有資格去責怪那些選擇逃避的人,因為真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去直面傷口。
可正因如此,看見凌敏和呂途,各自選擇以充滿生命力的狀态去披荊斬棘,才會更讓人動容。
電影的台詞裏,有一句讓人印象深刻:" 如果我的人生沒有下一頁呢?"" 你不去翻怎麼知道。"
凌敏選擇主動去翻頁,而呂途則是重新拿筆書寫下一頁。
25 歲年輕的女生,在面對尿毒症突然到來時,一個人默默承擔一切。
她規律地控制好飲食,吃過的肉要先焯水,飲水量和尿量做詳細記錄,踩着點分秒不差地服藥。
與此同時還努力工作賺錢,在父母面前當一個懂事的小孩,不止起居細節都把自己照顧好,也從不向本就為她擔心的父母傳遞負面情緒。
而越是懂事,越會讓人心疼。
在凌敏租住的房子遭遇房東毀約、被迫需要搬家時,她去小區中介大鬧了一通,那是她在忍無可忍後終于情緒爆發的時刻。
而這個爆發,是因為這個小區離她排隊等待腎源的三家醫院都在五公裏以内,只要一有合适的腎源,她都能立刻趕到現場。
她哭着向中介説:" 生病有錯嗎,又不是我想生病的 ……" 李庚希的表演,把這份委屈和不甘演繹得淋漓盡致,她已經在努力去翻開人生的下一頁,很勇敢,但這勇敢的背後,是用無數個心碎的時刻造就的。
對凌敏來説,呂途是跟她完全不同的人。
面對腦瘤的復發,他像個沒頭腦的人,用最樂觀的态度去隐藏起自己的真實恐懼。在腦瘤惡化前,他像個正常人一樣能吃能喝能跑能睡,大口吃着肉對凌敏説:" 你看我被切了一塊腦子,不一樣活得蠻好。"
他相信外星人,相信一些奇奇怪怪的理論,被凌敏又罵又趕也完全不為所動,繼續做自己堅持的事。
媽媽騙他自己戒酒了,喝的是酒精味的飲料,媽媽以為呂途傻呵呵地信了,實際他什麼都知道,只是沒有拆穿。
這兩個懂事的小孩,遇見彼此,是彼此生命裏的救贖。對堅強的凌敏來説,呂途給了她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對用樂天去掩蓋恐懼的呂途來説,凌敏給了他直面病情去鬥争的勇氣。
在惶恐歲月裏,飄飄蕩蕩的兩人像是海嘯時互相抓住的浮床,以彼此體温為濕漉漉的對方烘幹,相擁着去面對生活動蕩掀起的巨浪。
每逢春節倍催婚,好像整個社會都在宣揚着快餐式戀愛,甚至情感博主們也都在強調用套路得人心,所以,在《我們一起搖太陽》裏,看着凌敏和呂途一起面對生死時一點點產生的愛情,有一種質樸的真誠。
甚至,電影本身從頭到尾沒有一句 " 我愛你 ",但是這句 " 我不想替你活着,我想和你一起活着 ",已經是最動人的告白。
人生的樂趣在于只能向前,且一切未知。但一旦生了重病,好像面前就會突然開始挂着一個時鍾。但這個時鍾的意義不是生命的計時,而是時刻在提醒所有人,要格外珍惜每一個能夠明媚活着、明媚去愛的時刻。
這也是《我們一起搖太陽》片名的意義,有太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紀念。而當太陽沒有時,也要有勇氣,去把太陽搖上來。
明天的苦再説吧,今天這一刻,就讓我們肆意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