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每日優鮮找來2億救命錢,歡迎閲讀。
被資本市場遺忘的 " 沒落公司 " 每日優鮮,8 月 4 日突然遭到了爆炒,股價多次熔斷,最高飙漲 368%,最終報收 1.98 美元 / 每股,上漲 284.54%。這與其官宣找來了 2 億救命錢息息相關,讓市場看到了信心。但實際上從每日優鮮的債務窟窿看,這筆錢無異于杯水車薪。
作者 | 李丹 陳暢
編輯 | 陳芳
運營 | 劉珊
再次等來 " 白衣騎士 "
爆雷一年後,每日優鮮突然迎來 " 生機 "。
美東時間 8 月 3 日,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稱已引入投資。具體來看,公司分别與兩家投資機構籤訂了兩份股份購買協定,兩者将認購總計 54 億股每日優鮮 B 類普通股,耗資 2700 萬美元(約合人民币約 1.94 億元)。
放在每日優鮮巅峰時期,近 2 億元算不上大手筆。畢竟,這家曾經的 " 明星企業 ",從成立到上市共拿到 114 億元融資,市值最高達 200 億元。但對于如今瀕臨退市,股價長期低于 1 美元 / 股的每日優鮮而言,2 億元着實不少。
受消息影響,美東時間 8 月 4 日,每日優鮮美股收盤大漲逾 284%,盤中一度大漲 368%。由于漲幅劇烈,盤中多次觸及熔斷。
▲(每日優鮮今年以來股價走勢。圖源 / 同花順)
根據公告,兩家投資者認購的 54 億股,占每日優鮮發行股票總數的 88.1%。
投資者一個名為 "Vigorous Global Capital Inc.",購買價格為每股 B 類普通股 0.005 美元,總計 1200 萬美元,不遲于協定籤署之日後 45 個工作日交割結算。另一個投資者名為 "HF ( China ) Business Management Co., Limited",購買價格為每股 B 類普通股 0.005 美元,總計 1500 萬美元,不遲于協定籤署之日後 2 個工作日交割結算。雙方鎖定期均為股票發行之日後 12 個月。
公開資料顯示,"HF ( China ) Business Management Co., Limited" 中文名為 " 皓峰(中國)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于 2020 年 12 月在中國香港成立,由潘曉峰 100% 持股,曾對外投資 3 家企業。至于另一位金主 "Vigorous Global Capital Inc.",注冊于英屬維京群島,目前鮮少有相關信息。
與此同時,盡管掏了真金白銀,兩大金主也不打算行使權利,反倒是同意将股票相應的投票權全部委托給每日優鮮掌舵人徐正,在員工口中 " 他是中科大天才班出來的徐老板 "。
這不是每日優鮮第一次尋找 " 白衣騎士 "。2022 年 7 月,每日優鮮曾發公告稱,即将收獲山西東輝集團 2 億元股權投資,但錢款最終沒到賬。
剛敲定投資,每日優鮮就轉頭花掉近一半,以 1200 萬美元(約合 8605 萬元人民币)的價格收購了一家數字營銷公司—— Mejoy Infinite Limited(下稱 "Mejoy")。公開資料顯示,Mejoy 于 2018 年在中國香港成立,主要提供推廣方案、買量投放、數據服務等 " 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 "。
相較于之前的山西東輝集團,每日優鮮當下找來的兩位金主,還算不上财大氣粗。再加上每日優鮮轉手就投了另一家公司,一來二去之間,輿論場圍繞每日優鮮眾説紛纭。有猜測存在 " 借殼 " 可能的,也有認為徐正在下一盤大棋," 先盡力救每日優鮮,救不活再借殼讓 Mejoy 上市 " 的。
" 一來,每日優鮮還有一些前置倉;二來,每日優鮮有殼資源,美股當前流動性較為充沛,對有故事的中概股,華爾街也比較慷慨。" 對于每日優鮮迎來 " 白衣騎士 " 一事,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如是向「市界」分析。
暫不論兩位投資人為何注資每日優鮮,也不讨論拿到錢的每日優鮮能走多遠,目前能肯定的一點是,徐正當下的一步棋,是推動公司數字化新業務,重走當年的起家路。畢竟,失去主營業務之後的每日優鮮,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北京時間 8 月 4 日,每日優鮮還公布了姗姗來遲的 2022 年财報,數據顯示,每日優鮮 2022 年營收同比下降 60.3% 至 27.6 億元。一年前,該數據為 69.5 億元。2023 年,每日優鮮進一步調整戰略,在關停智能生鮮市場等業務的同時,推出自有品牌零售業務。與此同時," 數字營銷解決方案服務 " 被寄予了厚望。
▲(圖源 / 視覺中國)
在公告裏,徐正有提到一句話," 收購(Mejoy)能充分發揮每日優鮮在網絡營銷和電子商務行業的豐富市場知識 "。最新發布的 2022 年财報裏,每日優鮮也表示,未來,自有品牌產品零售業務和數字營銷解決方案服務将是新的發力點。
" 每日優鮮是做數據起家的,有數據分析師做業務支持。" 曾供職于每日優鮮零售雲部門的林沛告訴「市界」,看起來,每日優鮮是想重新復刻當年的發展路徑,先做數字化服務,再拓展出其他業務。
盤和林則表示,考慮到當前數字營銷領網域市場競争較為激烈,對于每日優鮮而言,要在同質化中做出差異化,難度不小。" 至于數字化服務能否拉動業績,還得看具體業務落地情況。"
一個細節是,雖然選定了數字化服務賽道,但 2023 年 3 月,每日優鮮剛關停智能生鮮市場業務和零售雲業務。其中,零售雲做的就是數字化服務業務。林沛告訴「市界」,零售雲部門主要是幫助大型線下實體商超轉型," 比如幫商家做線上系統、服務、運營 "。
據林沛介紹,對于被服務的商家而言,平台前期派發給用户的補貼都得一并承擔," 對每日優鮮來説,這個業務是賺錢的 "。至于為何要關停零售雲部門、重新開始,林沛分析,主要是之前零售雲業務的核心人員走了不少," 數據系統的技術人員都得重招,但比維護老系統的成本低 "。
2 億能救每日優鮮嗎?
2022 年 11 月," 每日優鮮全職員工僅剩 55 人 " 的消息引起輿論關注,截至當年年底,财報上顯示的員工總數為 57 人。其中業務人員 13 人、法務财務 10 人、人力資源和公共關系 5 人、管理人員 1 人、其他 28 人。
要知道,2021 年年底,公司員工規模尚有 1925 人。這一強烈反差将這家明星企業最窘迫的一面暴露于公眾面前。
天眼查顯示,每日優鮮主體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有 20 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額為 2220.0149 萬元,有 92 條限制消費令。
2021 年上市當年,每日優鮮就因拖欠供應商貸款被多家企業訴至法庭。海底撈、藍月亮、三只松鼠等知名企業都向其追讨過貨款。進入 2023 年,每日優鮮被判支付蒙牛 1261 萬,及給付元氣森林、北海牧場數百萬貨款。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每日優鮮的應付賬款為人民币 13.047 億元(1.892 億美元)。每日優鮮于财報中表示目前正計劃進行債務重組,但目前無法保證潛在的債務重組是否或何時可以完成。
有用户告訴「市界」,其在每日優鮮上還有 900 多元餘額," 退不了,每次投訴都是拒絕調解。"
▲(圖源 / 視覺中國)
員工方面,多位員工向「市界」表達的态度是 " 已經不怎麼指望拿到欠薪了。也不關心每日優鮮後續退市與否,有沒有新融資等。"
據一位員工回憶,自從每日優鮮出事後,一直沒有發放工資,也沒有補償。" 沒有任何人關心我們這些員工,甚至連社保也沒有補齊。"
他們當中一部分人選擇仲裁,一部分人籤了調解協定," 説是執行了一部分錢先發給他們,也聽説也就發了一兩千的,且還沒發到手上。" 該員工稱,還有一部分人則為了生計,去了外地,根本沒法跟進這事。
至于欠薪的具體數據,有員工估計," 北京地區有 800 多人,欠薪保守估計 5000 萬。不過北京員工的薪資都很高,當時大部分是 16 薪。"
由此統計,算上未知的用户餘額,每日優鮮的應付賬款加上員工欠薪,至少為 13.5 億元。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每日優鮮所持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限制性現金為 4895.6 萬元。如果每日優鮮将收購剩下的 1500 萬美元(約 1.07 億人民币)全部用來還債,手上總共的現金加起來是 1.55 億元,遠抵不上債務窟窿。
市場只能寄希望于每日優鮮轉型的數字化新業務。
▲(2021 年,上海,每日優鮮。圖源 / 視覺中國)
除資金危機外,擺在每日優鮮面前更緊要的是退市危機。
自去年 12 月至今,因為股價低于納斯達克最低标準、未能及時提交業績報表等原因,每日優鮮曾多次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發出的警告函。
今年 6 月,每日優鮮收到納斯達克的上市資格部門通知,通知中稱已決定将每日優鮮的美國存托股從納斯達克退市,除非公司及時要求納斯達克聽證會小組舉行聽證會。此後,每日優鮮尋求聽證會保留了上市地位。
8 月 4 日,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稱已經向納斯達克提交了其 2022 年年度業績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前市值跌的只剩幾百萬美元,此次大漲後每日優鮮市值也只有 1612.32 萬美元。
" 每日優鮮股價飙漲是暫時的,本次重組也是為了避免退市而做的自救,但融資最終都要落地到每日優鮮的經營端。" 盤和林認為。
瀕臨退市這一年
過去一年來,外界幾乎看不到每日優鮮好轉的迹象,其社交平台賬号暫停更新已經超過一年,App 也已經在蘋果 App Store 下架。可以説每日優鮮已經沒有實際業務在運營,也就是沒有了收入來源。
在此期間,每日優鮮有一條清晰的大撤退時間線—— 2022 年 7 月,每日優鮮被曝陷入經營危機,緊接着關閉了營收占比 90% 的即時達業務,上千人團隊就地解散;8 月,每日優鮮旗下便利購被三千萬收購,這筆款項并沒有給每日優鮮帶來實質性變化;9 月,每日優鮮 App 清空商品信息與用户餘額。
風雨飄搖之時,公司創始人徐正陷入 " 跑路 " 傳言,他通過《中國企業家》向外回應稱," 我一直在國内,這種謠言太惡毒了吧。"
最新的财報顯示,徐正依然是每日優鮮的大股東。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徐正持有每日優鮮 6889 萬股普通股,持股比例 9.4%;其次是騰訊,持股 7.6%;青島國資委全資子公司通過廈門每日優鮮持股持股 7.5%。
每日優鮮幾位負責人透露,徐正一直在跟投資人接觸,找新的投資,也在試圖尋找買家。甚至在過去一段時間,他表示内部談過很多合作和融資,已經在很努力地找出路了。
據媒體報道,2022 年 7 月 14 日,每日優鮮曾宣布與山西東輝集團籤訂戰略投資協定,獲得 2 億元的股權投資。但随後一段網絡上流傳的會議錄音透露,該融資至今沒有交付,投資款也沒有如期到賬,而這或許是壓垮 " 每日優鮮 " 的最後一根稻草。
除股權融資外,每日優鮮還從多家中國商業銀行獲得了總額為 15.10 億元人民币(2.189 億美元)的循環信貸額度。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每日優鮮所持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限制性現金為 4895.6 萬元,較 2021 年底的 10.97 億元大幅減少。
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公司高管并沒有陪徐正堅守在每日優鮮。據每日優鮮員工向「市界」透露,公司過去的一些核心人物已各有去向。其中,王成(運營老大)、李漾(極速達老大)、李霜(客服老大)三個算是徐正的嫡系。李漾和李霜從每日解散就沒任何消息,王成自己成立了一個咨詢公司。
另外," 去年 11 月從領導那裏聽聞,每日優鮮前上海大區區總何偉,嘗試去東南亞復刻每日優鮮模式了。" 該員工稱。
每日優鮮敗走生鮮,連帶着讓市場對整個生鮮電商賽道都失去信心。畢竟,與每日優鮮相似,其他生鮮電商前置倉玩家們也仍困在泥淖中。
▲(圖源 / 視覺中國)
叮咚買菜市值跌的只剩 6 億多美元,并且退出了虧損的市場、大力布局預制菜等自救。另一家前置倉選手樸樸超市也保持着謹慎的擴張速度,只在福建、廣東、四川、湖北四個省份布局,尚未進入北京、上海兩大超級城市。有巨頭背景的美團買菜目前也只開通了 8 個城市。
眾所周知,生鮮電商是個彎腰撿鋼镚的生意。
據國金證券顯示,我國生鮮及日用品零售額規模超十萬億元,生鮮電商滲透率 12.8% 仍處于低位,主要原因為生鮮是高頻低毛利品類,SKU 多且易損耗,導致品控難、倉配成本高、時效要求高,加大了平台盈利的難度。
▲(圖源 / 視覺中國)
另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統計,近年來,生鮮電商 4000 多家入局者中,4% 盈虧平衡,88% 虧損,7% 巨額虧損,最終只有 1% 實現了盈利。
早在 2021 年 6 月,每日優鮮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時,外界就對其前置倉的模式發出過質疑。招股書顯示,2018-2020 年,每日優鮮履約費用 3 年累計超 45 億元,銷售和營銷費用占比也較高,最高一年超過 22.4%。财報顯示,自 2018 年至 2022 年的五年間,每日優鮮一共虧掉了 121.64 億元。
此次轉型數字化業務,意味着每日優鮮從生鮮電商前置倉的首創者身份,轉變為第一個撞上南牆的失敗者和放棄者。
(文中除盤和林外,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