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這遊戲逼玩家硬學五門語言,居然還能拿到98%好評?,歡迎閲讀。
怪物馬戲團 | 文
今天我們從零開始學習一門語言,首先第一個詞:abandon。
9 月目前評價最高的獨立遊戲,應該就是《巴别塔聖歌》了,這遊戲目前 Steam 好評率 98%,雖然打分人數不多,但説明其已是小眾佳作的水平。
遊戲是解密類,解密模式有點特别。之前我們介紹過一個和鬼談戀愛,破譯鬼語言的遊戲《文字化化》,它的玩法就類似這遊戲。
遊戲中,你扮演一個外鄉人醒來,身處完全陌生的國度,雖然被各種 NPC 環繞,但無法理解他們的語言。好在你身邊全是各種帶有文字的雕像和機關,而且可以和 NPC 們對話,他們總是重復一樣的句子,所以依靠這些互動,你能慢慢破譯大家的文字。
比如,一個小孩和你捉迷藏,會在開始和結束時,分别對你説兩句由三個象形文字組成的話,只有中間一個不同;這時你就能推斷出,這幾個字是 " 你找我 " 和 " 你找到我 " 的意思。
而如果你在雕塑上看到一群人在崇拜某個角色,就能判斷那個角色下的文字,應該是 " 神官 " 或 " 神 " 的意思。
依靠這種方式,你能慢慢摸索出所有人説的話,只要你把翻譯後的字記錄在筆記裏,下次有人説話時,就會自動翻譯出來。
但《巴别塔聖歌》這個名字可能讓你猜到了,這遊戲裏不止有一種語言。巴别塔的傳説,是聖經裏最知名的故事之一,大概是説人想建造通往天堂的巨塔,卻被神懲罰,擊垮巨塔,并懲罰建造者們,将他們的語言擊碎,讓他們無法溝通,于是分崩離析。
快樂的跑題時間:這幅最出名的《巴别塔》是勃魯蓋爾畫的,他是我最喜歡的非近代 / 現代畫家之一,有些作品突出一個群魔亂舞、天馬行空,比如下面這個。
在《巴别塔聖歌》裏,一共有五種語言,分别對應五個種族,位于巴别塔的不同層中。每一層,都是不同的美術風格,雖然這美術風格總體是一脈相承的,都有點極簡主義粗野主義大色塊大石塊,配合莫比斯那個年代的藝術向歐漫風格的感覺,非常出色。
有莫比斯這個時期作品的神韻
這些種族因為語言不通,互相處于敵對狀态,有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你要做的,就是破譯五種語言,一路通向塔頂,成為那個預言中,打破隔閡,将所有人團結起來的先知。
别看 " 學語言 " 這東西聽着很無聊,其實遊戲玩起來很有意思,是我覺得近年來最出色的解密類型之一,因為它真能讓你有種四下尋找線索,然後一步步推理,最後得到答案的快樂。而傳統解謎遊戲發展到現在,其實只要玩得多,大多數套路都已經見過了,很難有推理的感覺在裏面。
而且《巴别塔聖歌》除了文字謎題,還有傳統解密,大多數時候這兩者結合得很好,有時你得靠謎題獲取破譯文字的線索,有時需要破譯文字才能看懂謎題。不過也有沒做好的部分,比如潛行玩法。
遊戲雖然有五種語言,其實全都是建立在印歐語系上的,而且沒有復雜的語法,又僅限于書寫語,所以破譯起來内核都一樣,而且用英文做筆記,比用中文更簡單。雖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可玩性,不過也讓難度合理了很多。
巴别塔是個文藝創作裏很常見的寓言,這個古老的故事确實藏着深刻又基礎的反思,那就是:衝突和對立的根源之一,其實不是理念上的分歧,而是溝通的失敗。也許人類的各種分化,很大程度上是交流系統失敗後,造成的各種表層病症,并因為時間流逝而加重。
在語言學裏,這是個被研究已久的議題,語言學巨匠喬姆斯基認為人天生是有一種 " 共用語言 " 的,我們所謂的母語,已經是大腦翻譯後的結果。這理論放在我們分裂的世界觀下看,可能很離譜,但想一下其他動物溝通的方式,會發現它可能沒那麼天方夜譚。
所以不難猜到,喬姆斯基同時是個社會主義者、國際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基本上是搞學術的約翰 · 列侬。
創作出 " 元宇宙 " 這泡沫觸發詞的科幻作《雪崩》,内核就是喬姆斯基的這套理論,書裏人們靠虛拟世界發現了人類的共用語言,甚至出現了針對這個語言的電腦病毒,直攻大腦。在前幾年超高分的美劇《冰血暴:第二季》裏,也有一位角色,思考一生後認為人類的衝突,大多數都是失敗的溝通造就的,于是他試圖創造一種共有的語言——這同時也是對劇中殘酷的黑幫警察亂戰的反思。
溝通與隔閡的關系,向來是人類深思的議題,《巴别塔聖歌》用一種淺顯卻輕盈的方式,去觸碰了這個議題,用一個代表溝通的外鄉人,戳穿了關于宗教和對立、階級的淺層隔閡。這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淺薄構想,不過依然有種振奮人心的浪漫,配合其出色的美術風格,許多人已經将其推薦為年度最佳獨立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