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繁花》裏他們的派頭、噱頭與準頭,歡迎閲讀。
"腔調與市井,富貴與貧窮,下墜與上升,極端的對比在這裏時時發生着。"
撰稿:蘆葦
熱度破三萬,開分 8.1,線下套餐被賣爆,引起一波滬劇狂潮,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都印證着劇集《繁花》成為爆款的事實。
與眾多人期待的《繁花》不同,如果説金宇澄的《繁花》裏講述的是上海 " 飲食男女 " 的情欲與人間煙火,那麼王家衞的《繁花》展現的就是九十年代上海的蓬勃與浮華,時代的機遇讓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都有一種向上的力量,他們鬥志昂揚又意氣風發,他們享受此刻更相信未來。
《繁花》采用了幾乎全是上海本地人的演員配置,連劇集本身都有單獨的滬語選項,試圖去展現原汁原味的上海風貌。在三年的拍攝時間裏,每一個演員都經過了王家衞式冰與火的淬煉,直到共同完成這樣一部作品。
慧眼識人的王家衞,把每一個演員都放在了應該放在的位置上,透過他們,觀眾或許能看到自己,也或許能看到自己喜歡或者讨厭的那個人,無論如何,他們都共同生活在《繁花》裏的時間,生活在王家衞所塑造的九十年代的上海。
上海 " 腔調 "
腔調,一個與上海這片土地共生的詞匯,而《繁花》中的他們,則處處體現着 " 腔調 "。
曾經的阿寶,今日的寶總,劇集《繁花》中絕對的主角。原著裏的其他兩位重要男性角色滬生和小毛被舍棄,只留下了與蓬勃的九十年代一樣激蕩着野心的寶總。最開始的一二集,他就像是給劇集定調的角色,西裝背頭、和平飯店英國套房是他的派頭,黃河路上所到之處人人敬仰一句 " 寶總 ",他舉起酒杯俨然上海蓋茨比,帶領觀眾去做一場紙醉金迷的夢。
但随着故事逐漸展開,他仍然是 " 寶總 ",卻有了温度。爺叔對他的評價是 " 被人情套牢了 ",而寶總确實成也人情,敗也人情。故事開頭的那場車禍,他既知道是因誰而起,又知道是由誰而結,但他不想計較,因為那是算不清的人情債。罪魁禍首蔡司令讓他背黑鍋,但是他是帶阿寶成為大户的人;制造這起車禍的是阿四,可是那是與自己在股市中拼殺過來的發根的兒子,發根一夜傾家蕩產是自己沒有做好領航,所以他不僅不計較,還要補償阿四。
男女感情更是阿寶走不出的人情網,玲子在東京借他氣運,他在上海給她開店。汪小姐與他識于微末,他也想送她上青雲。她被人算計,他就與算計她的人劃清界限,即便是挨耳光或是斷一條後路。李李,兩個人一開始各不相讓,卻也漸漸惺惺相惜,她提醒他不能讓高仿擋了三羊的路,他就為她鋪好轉型之路,即便是以得罪其他老板娘為代價。
這不是一個好演的角色,從八十年代的阿寶到九十年代的寶總,既要演出他的野心,有敢于一搏振臂高呼的勇氣,也要演出他的自若,無論面對什麼驚濤駭浪都沉得下氣。多一份則油膩,少一分則壓不住戲。想要演好這個角色,就不能依靠表演技巧,而是真正與角色契合,從年齡、資歷、氣質、與上海的緣分來講,胡歌都稱得上是最适合這個角色的演員。導演王晶也評價,從胡歌的寶總看到了全盛時期的周潤發。
但這個角色最動人的還是在人情裏的沉溺與無奈。就像是他對爺叔的回應 " 人總要被什麼套牢 ",看似與誰都保持着距離,卻也心甘情願被人情所牽動。而這正是胡歌的舒适區。就像他飾演過的那些角色一樣,這種表面運籌帷幄但總有舍不下情義的人物,自持中的一瞬失神,精明中的一絲糊塗,已經成為他熟悉的表演内容。所以沒有赴汪小姐的約,失魂落魄的是他,從夜東京退股,恍惚的也是他,看似他是靠山,其實掌控權都不在他身上。
辛芷蕾飾演的李李則是另一個為劇情定下商戰基調的角色。與最近觀眾印象中《花兒與少年》愛丢手機的東北大姐不同的是,劇中作為 " 至真園 " 的老板娘,她像一個殺伐果斷的女将軍或者女俠客,作為外地人入局黃河路,一來就使盡渾身解數找寶總撐場子。面對其他老板娘的挑釁,即使心裏如搗蒜,面上氣勢也絕不輸。
儀态是李李身上記憶點比較強的一面,雖然她性格上雷厲風行,但是對外形象卻是長袖善舞的,尤其是儀态上的顧盼生姿,一舉一動與上海這座城市的風情并不違和。而這就多虧辛芷蕾在拍《繁花》的前兩年,對拉丁、探戈等各種舞蹈的學習。這個角色也被融入屬于的辛芷蕾本人的底色,對借 500 元之名來學習的玲子的坦蕩,對落魄汪小姐的留座,不涉及到利益交換,都是表面冷漠下的温情。
不過這兩個角色為了奠定劇情整體的商戰基調,從人設上來講略有懸浮,雖然目前看來種種行為做法都有迹可循,但是後續人物的走向能否説服觀眾還要留待來日可觀。
而《繁花》全劇最有腔調的人當屬遊本昌飾演的 " 爺叔 ",他出場即出獄,歷經風雨而面不改色,一看就曾為上海灘的風雲人物,劇中稱這類人是 " 老法師 "。爺叔是阿寶的貴人,試煉他、栽培他,最終讓阿寶成為叱咤黃河路的 " 寶總 "。
爺叔的腔調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對人性的洞察和淡然。與印象裏遊本昌塑造過的 " 濟公 " 不同,那個角色看似出世卻入世,而這個角色看似入世卻出世,他總是緩緩地説出幾句箴言,講阿寶太重人情,講沒有人能夠在商場上不吃虧。這個角色與遊本昌仿佛融會貫通又天人合一,那種感覺不是在 " 演繹 ",而是遊本昌對于後輩們,也是爺叔對于阿寶等人,真真正正的提點,從他們身上他回望曾經,也看着他們走向未來。
市井味道
《繁花》之所以成為經典的文學作品,就是因為他生動地描寫出了屬于上海這座城市的市井味道,而王家衞改編下的《繁花》與原著基調不同,更多是有一種 " 富貴迷人眼 " 的味道,而真正熟悉的市井味道,則還要看 " 夜東京 " 小分隊。
馬伊琍飾演的 " 玲子 " 是 " 夜東京 " 老板娘,與阿寶相識于東京,兩人是朋友也是合作關系。作為三位女主角之一,劇集對 " 玲子 " 這個角色着墨頗多,首先突出的就是她将金錢視作生命的市儈,黃河路上的老板娘們别苗頭争地盤,她既能做看客還能大撈一筆。其次就是 " 義氣 ",她不聲不響地就給朋友菱紅的店面交房租,劇集開篇寶總遭遇車禍,她替他一力承擔爛賬,前前後後給足朋友們安全感。
至于玲子和寶總的關系,表面上,兩人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無論是 " 夜東京 " 溢價的成本,還是 " 兩萬六 " 的耳環,她仗着自己對寶總的恩情占他金錢上的便宜,寶總也對她予取予求。而實際上,她對寶總有着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但她又知道對方只能做朋友不會做戀人,這份愛戀既然不能用愛填補,就只能用錢來慰藉,所以她在寶總面前的種種 " 自家人 " 态度,不過是對于這份難以言表的沒有安全感的感情,一種體面的平衡。
馬伊琍确實是氣質與演技上都符合這個角色的演員,一則她一向精明幹練又有生活感的氣質符合觀眾對于 " 夜東京老板娘 " 身份的想象,二則角色身上復雜的性格也能在她的演繹之下逐步顯現出來,外在的市儈,一個得意的狡黠的眼神就能到位,而内在的體面,也能在她頗具松弛感的一張一弛之間維持與寶總的這份距離感。
陳龍飾演的陶陶是 " 寶總 " 的兄弟,最初的阿寶學做生意時,是陶陶頂着老婆的壓力掏了全部家底借給他。阿寶成為 " 寶總 " 之後,賣魚的他也跟着一起發達,走到哪裏手裏都捧着大哥大。原著中 " 陶陶 " 這個角色啰嗦八卦相當不讨喜,而在劇中,這個角色融入了原著中重要角色 " 小毛 " 的性格,并且做了巨大改編,面對阿寶他是仗義的,面對老婆芳妹他像逃不出如來佛掌心的孫悟空,面對 " 夜東京 " 的其他朋友,他遊走在靠譜不靠譜之間。
小分隊裏剩下的兩個人,一個是菱紅,精品店老板娘,和玲子是好朋友。一個是葛老師,夜東京的房東,一個對玲子有意思的鳏夫。這兩位演員,一個是雖然演戲不多但是一張嘴就能融入角色的 papi 醬,一個是老滬劇演員陳國慶,他們的出場往往是作為 " 夜東京 " 裏一起打牌吃飯聊八卦的搭子,但也給略微遠離普通人生活的劇情增添了屬于市井的滋味。
十三集的吵架堪稱《繁花》名場面,一張進貨單,四個人出了洋相。最後在其他三個人的互相揭底中,玲子發現所有人都對她對寶總的心思心知肚明,但也都覺得寶總不會看上她,彼此最深的傷疤被揭開,四個人的關系就在 " 話趕話 " 之間分崩離析。
但友誼之所以是友誼就是因為彼此了解彼此的缺點,還是願意繼續相處。玲子在這場矛盾之後不留音訊地遠走,卻讓其他的三個人為了守住她的店拼盡全力,當菱紅等人邊累到吐血邊吐槽玲子但還是咬牙堅持,這份友誼被升華到了最高點。這也是《繁花》這部劇集最有市井味道的一幕,矛盾、吵鬧、快樂、回憶,都在升騰的煙火中凝結成煙火氣,組成這座城市的最本真的市井味道。
" 明珠 " 閃亮
雖然《繁花》是以男人的視角為主線看九十年代上海這座城市的富貴榮華與激情澎湃,但其中的女性角色的成長仍舊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尤其是唐嫣飾演的 " 汪小姐 ",是這部劇集中大放光彩的所在。
原著裏和劇集裏的汪小姐大相徑庭,原著裏的汪小姐世俗又可憐,而劇集中的汪小姐卻充滿着生命力。她家境好,學歷高,性格優,在精神物質都富足的環境下長大,即使成為白領也有種橫衝直撞的學生氣,一出場的她一直在講自己是公職人員不走後門不吃回扣,後面寶總範總談生意卻又比誰都着急。
最能夠體現性格的一幕是,寶總單槍匹馬去諸暨會面 " 地頭蛇 " 們,汪小姐擔心他有危險,一路猛開汽車到諸暨去,還差點撞上車丢了命,當她終于見到寶總邊大哭邊擁抱他,不知道是後怕自己開車太猛死在路上,還是為寶總能夠全身而退而慶幸,但這份真心與性情就是汪小姐身上最打動人的地方。
相比于原著,能夠看出人設上的改編有多麼偏愛 " 汪小姐 ",這個角色的成長線幾乎僅次于寶總,她因為職場裏的勾心鬥角受到傷害,不僅離科長一步之遙的美夢破碎,還被下放到工廠裏接受教育。在爺叔等人的點撥下,以及她自己對于環境的适應下,汪小姐還是那個有生命力的汪小姐,在大家都認為養尊處優的汪小姐不會靜下心來接受這一切的時候,她卻比誰都有幹勁。
而她在與寶總關系的處理上也越來越成熟,前幾集的汪小姐還在給自己與寶總的關系找個落點,如果得到寶總的回應就心甘情願為他辭職。而後面經受過一眾人物的冷眼對待,她也終于意識到一直以來都是靠寶總才在黃河路有了位置,而一旦離開寶總自己連一個座位都訂不到。所以她要自己努力走到與寶總平等的位置,這時候的辭職不是為了寶總,而是為了自己。
唐嫣與胡歌的對戲能夠看到兩人五搭的默契,與之前有過蕩氣回腸愛情的寧珂、宇文拓不同,汪小姐和 " 寶總 " 這種近似于愛情的感情是流淌進生活裏的,是沁入到五年來一頓又一頓排骨年糕的滋味裏的,又因為兩個角色與演員本身氣質的契合,最終呈現的效果給到觀眾的感覺就是默契又 " 好嗑 " 的。
一句 " 我是我自己的碼頭 ",一句 " 虹口小汪 ",實現了汪小姐這個角色的蜕變,她也終于像自己名字 " 汪明珠 " 一樣用自己的力量閃閃發光。而説到演員與角色的關系,這個角色本身就有着唐嫣本人的性格色彩,胡歌也曾經提到過這個角色就是唐嫣。
如果説其他角色需要演員自身靠近角色,那麼這個角色就是靠近演員自身,在改編之後,那些屬于唐嫣或者汪小姐身上的生命力被全部激發出來,從而彼此成就。無論是辦公室裏貼郵票鍛煉耐心的汪小姐,還是和魏總在一起争鋒相對的她,抑或是和 " 寶總 " 説起 " 新年快樂 " 的她,在黃河路上受挫的她,都是一個既能夠沉得下去,也能飛揚起來的真正有落點、有成長的角色。
唐嫣在這部劇集裏的表現是令人驚喜的,作為產後復出的第一部戲,她沉澱三年,最長的一條戲拍了整整兩天,翻來覆去拍了 86 遍,在王家衞的高要求下反復 " 修煉 ",最終呈現了 " 汪小姐 " 這樣鮮活的、綻放光芒的女性角色。而她在這部劇集裏給到觀眾的印象,跳出了或 " 御姐 " 或 " 傻白甜 " 的認知,讓觀眾對她重新拾回信心,期待她诠釋更多時代洪流下的活躍着的女性角色,這也是她為自己事業上開拓的新道路。
結語
除了濃墨重彩的寶總以及他身邊的人,黃河路上還有表面上潑辣實際上一直拼命支撐着家庭和事業的盧美琳,有從 " 解開扣子 " 到真正蜕變的 " 敏敏 ",有 " 氣氛擔當 " 又看似 " 扮豬吃老虎 " 的範總,有不甘于人後要在上海立足的小江西 …… 而演員們也将他們對角色的理解,對上海這座城市記憶融入到角色中去。
腔調與市井,富貴與貧窮,下墜與上升,極端的對比在這樣一片土地時時發生着,時代下的每一個人也在自己的人生向前努力着。演員演繹着角色,而觀眾透過角色看到的仿佛是自己,在他們的演繹下,有驚喜,有觸動,有繁花似錦也有歲月褶皺,浪漫與寫實中構成了不斷前進的時代。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