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pple Intellegence維新和革命,歡迎閲讀。
中國沒有 OpenAI 的服務會阻礙 "Apple Intellegence",也就是 " 蘋果智能 " 在中國落地嗎?會影響蘋果 iPhone 16 的發售嗎?
答案是可能不會。
為了進入中國市場,蘋果公司會被迫讓 iPhone16 搭載那幾個莫名其妙的國產大模型嗎?答案也是不會。
在與 Fast Company 的訪談當中,蘋果公司的 AI 負責人,也是外界盛傳的蘋果儲君之一的 Craig Federighi,解釋得異常清楚。
蘋果智能最能突破微信的移動互聯網壟斷
蘋果智能的算法模型主體的技術全部來自蘋果公司,與 OpenAI 的合作被限制在内容生成的很小一部分。按照這個來理解,蘋果公司要想讓 iPhone16 順利上市,要做的有兩件事,一是做好蘋果自有大模型的中國備案,二是,繼續獨立做好 Siri。
繼續這個預測," 蘋果智能 " 會是首個在中國落地的大模型應用,但是,考慮到國產大模型的糟糕體驗,蘋果不必讓 Siri 和百度等廠商合作。
或許,蘋果可以怎麼樣拷貝一個 ChatGPT 的版本,單獨落地中國。OpenAI 停用中國廠商的接口和應用,也許與此相關?
蘋果智能會改變什麼
蘋果智能帶來最大的衝擊是換機。《智物》團隊喜歡的高配版的 iMac,單台價格一度高達 5 萬,有碩大的螢幕,極小的噪音,更新過的内存。
問題是,這種電腦的芯片并非是最新的處理器,它們無法安裝 OpenAI 為 MAC 系統适配的 Chat GPT 單機軟體,它們再也不是最合适、優秀的生產力工具,哪怕它們的螢幕尺寸、顏色多麼優秀,内存多麼驚人。
現實就是,在 ChatGPT 出現之後,所有的 iPhone 在内的智能手機都已經過時了,問題是,蘋果公司不可能現在就讓所有人都換機,這也不符合蘋果的利益。
蘋果智能的做法與國内多數安卓智能手機拉開了距離,他們還在忙着用 AI 來提升拍照效果。蘋果已經将 AI 作為手機系統的最核心的部分來運營,雖然早期,但是能看到的方向是,這是一個用系統來指揮其他系統的創新模式,這是讓手機真正成為生活服務助理的新方向。
《智物》多次提到過,包括 iPhone 在内的智能手機,smartphone 時代的商業邏輯都是建立在競價排名之上的,小米、OV、華為,其本質更像是一家廣告平台公司,絕大多數利潤來自廣告,核心邏輯是競價排名,是 pagerank。
但是,Chat GPT 出現之後,一個超級軟體系統通讀全世界的 Page,然後可以以對話的形式向用户輸出内容,而不是網頁鏈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Page 沒有了,競價排名何以自處?
《智物》過去多年一直重復這個預測,少有人附和。現在庫克真的讓人見人愛的 iPhone 具有了一個超級系統,事情肯定會變得不一樣了。
此刻,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基礎崩塌了,數萬億美元資產的商業核心邏輯過時了。這意味着現在的谷歌、亞馬遜、攜程、百度、天貓、滴滴們,當下模式的終點要到了。值得觀察,會比較有意思的是微信。
張小龍該為蘋果智能擔心嗎
早在 10 年前,華為公司的輪值董事長曾經預測過這樣一個場景,他當時給出了一個更簡潔的結論:以應用來調用應用。他所領導的一場技術試驗的結果,直接衝擊到了騰訊和微信。
微信是移動互聯網的終極效率,自己不承擔硬體的成本,卻獨享移動互聯網的特殊位置。
在一台 AI 手機上,微信、微信小程式何以自處?所在不同,所見也必不相同。微信是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集大成者,也是最合适的終點,它屬于前 AI 時代,本質上解決的問題是鏈接,而不是智能。
現在的蘋果智能,和新版的 Siri 具備了一種可以 " 跨 APP 協調 " 的能力,這種能力聽起來會讓所有的 APP 都變成衣務,變成蘋果智能的小程式。既然如此,還有用户需要翻山越嶺去微信當中找小程式嗎?
當用户在微信當中聊到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約會地點,騰訊會允許 iPhone 16 上的蘋果智能獲取這部分信息,然後直接為用户打車,或者訂餐嗎?
10 年前,華為曾經嘗試過蘋果智能同樣的事情
這一幕在 8 年前,張小龍曾經面對過,當時張小龍和騰訊找到了華為,内外結合,絞殺了那個在當時就可以 " 以應用調用應用 " 的系統。
美國市場的 iPhone 用户可以接受沒有微信的 iPhone,可以接受沒有王者榮耀。騰訊對蘋果似乎沒有必殺技,蘋果智能若能站穩腳跟,安卓陣營必然跟随。
蘋果如果真的讓蘋果智能的能力,去覆蓋微信,尤其是微信小程式當中的種種服務,騰訊等公司似乎并沒有太好的做法應對。歐美社會的移動互聯網生态并不像東方社會這樣畸形繁榮。
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生态,需要重新排布,讓一個公正、簡潔、個性化的超級系統來代替百度、微信、攜程、美團,這些過度商業化的競價排名系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AI 應用在哪裏
一向只做少説的蘋果公司這次一反常态,在蘋果智能發布之後,Craig Federighi 對 Fast company 表示,他認為這會是互聯網以及手機之後的又一波浪潮。蘋果公司所運營的 Apple Intellegence,就是新時代的硬體作業系統的雛形,是幼年、萌芽的《Her》中的主角。
資深記者,也是《Google Plex》的作者,如今身在《連線》的 Steven Levy 不喜歡《Her》的比喻,他覺得 Apple Intelligence 是蘋果式的,用技術來提升產品,而不是追求 AGI 這種超級智能。
他在回答讀者的提問時也強調,如果真的讓作業系統來托管 APP 的情景真實出現,那将會是數字世界的又一次地震,不再需要打開具體的 APP,對智能助手説出請求,然後就可以完成。
" 蘋果可以訪問 Uber 或 Lyft 等汽車服務的内部運作,你在該應用程式中的所有操作都可以由 Siri 完成。你仍然會乘坐 Uber,但應用程式會消失。" 但是,他強調説目前為止,APP 仍然還有很大的生命力。
《金融時報》的一篇評論,标題就很有意思,他們覺得蘋果智能的發布説明,蘋果公司也不知道究竟 AI 能讓手機做什麼。
其實,這説明了之前《智物》一直強調的一個錯配,美國過剩的技術能力,但是移動互聯網并未充分發展,而中國移動互聯網充分發展,但是硬體創新不足。
中國創業者本來有優勢
典型的是 Vision Pro,最好的 MR 產品和最需要 MR 的市場之間并不統一。如今,AI 生活和 AI 應用也是如此。最好的 AI 手機,其本土市場移動互聯網服務豐富程度,似乎并不如中國市場。
蘋果智能需要等待 AI 應用服務的慢慢成長,這和喬布斯當年推出 iPhone 的時代類似,很多移動互聯網服務的雛形都有了,但是爆發卻要等到蘋果 APP store 模式的确立。如今,要解構 APP 時代的時候,蘋果也需要等待各種服務的豐富。
問題是,蘋果未必有那麼願意抛棄 APP。蘋果公司從現有的谷歌搜索合作當中,每年還能收獲 200 億美金的收入,其中絕大部分會變成蘋果的利潤。庫克肯定希望一種平衡,一種平滑的過渡,享受現有利潤的同時,逐漸向 AI 時代進軍,同時等待 AI 應用慢慢起來。
會有新的創業者,利用 AI phone 的機會來重新做手機嗎?Humane 公司的 Ai Pin 并不成功,如今公司即将被賣掉。中國市場上,連這種嘗試者也都還沒有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