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洪灏:經濟暫時疲軟莫慌,信心重構亟待政策強心針,歡迎閲讀。
作者 | 吳婧文
編輯 | 黃繹達
今年以來 A 股的表現無需多言,在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下,投資者目前對進一步的政策刺激有着相當高的期待。這種期待的背後,還是希望經濟能實現明顯的復蘇,支撐市場可以同步好起來。所以,政策要如何助力中國經濟復蘇就成為關鍵。
再看全球市場,經濟周期錯位導致了各國股票市場之間產生了顯著的分化,對于國内的投資者,現階段的港美股都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港股在今年經歷了大幅的震蕩調整,現在估值已經十分便宜;美股表現不俗,根據總量層面的交易邏輯,這一行情似乎還會延續下去。
以上都是投資者在當下最為關注的話題,之所以關注自然是期待從中能夠找到一些投資的線索。
近期,在 36 氪财經《下半年全球市場投資機會》直播中,思睿集團合夥人、首席經濟學家洪灏與思睿集團創始合夥人、首席投資官李富軍暢談全球經濟、解析市場行情,分享對當下資本市場熱點問題的一些看法,以下為對話内容精編。
周期錯位下的短暫疲軟
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時,大家對中國經濟的復蘇有許多期待,期待更多寬松的政策出台、期待疫情後的反彈。一季度的數據也表現很好,但趨勢沒能延續到四五月份,洪灏分析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周期的不同步。
上遊方面,疫情三年中國的出口強勢,但由于海外央行開始收緊貨币政策,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明顯下滑。目前,發達國家股票市場高歌猛進,A 股相對疲軟,也正是周期錯位的體現。
下遊方面,疫情三年對居民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比較大,從而削弱了大家的信心,原本期待能夠接力的消費也表現謹慎。
上、下遊都面臨各自的問題,經濟短期内就顯得有些後繼乏力。但長期來看,洪灏依然相信周期的力量,随時間推移,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國經濟必定會走出谷底。
要有政策刺激,更要積極恢復信心
年初時分,投資者的情緒積極,尤其是主流的觀點都一度認為寒冬過去後,會有密集的财政、貨币政策出台來刺激經濟,但目前看來政策依然保持了很強的定力。
對于近期市場期待政策刺激的問題,洪灏判斷,政策刺激一定會有,只是時間問題,因為現在的中國經濟需要外力重構平衡,但是方向上房地產已經不是首選。
根據歷史經驗,過去一提到政策刺激就想到房地產,考慮到房地產的體量與在宏觀經濟中的地位,這固然會產生強烈的短期脈衝效應,但此後依然要重新面對高昂的房價與經濟泡沫,導致經濟結構的不平衡被進一步加深。
人們總是談論結構性改革,或許直接幫助居民家庭本身而非房地產,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結構性改革。比如财政端發力,通過發放消費券等形式提振消費,香港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但是财政對政府債務有很強的約束,赤字率會卡得比較緊,這一方案還有待商榷。
目前,投資界已經有了共識,誰也不願再回到炒高房價、投資房產的時期了,而是希望政府能夠提振新基建、綠色消費等新方向。洪灏期待下半年的政策發力,尤其是政府對未來的經濟的積極定調,從而逐步恢復居民消費與企業家信心。
波動也是一種交易價值
今年的港股市場波動與争議一直都比較大。
説到港股的波動性,從 18000 點回到 23000 點可能只要兩天時間。所以洪灏認為,正是其波動提供了交易價值,與傳統意義上買一個很便宜的公司後長期持有、共同成長不同,高波動對交易的要求要更高。
投資價值既可以體現在長期持有上,也可以體現在交易過程中,即低買高賣、低吸高抛等形式。從港台這麼多年的特征來看,交易是主流,而且一般來錢也更快。
即便從估值上來看,港股相對便宜,而且市場的參與者也越來越 A 股化,但是傳統價值投資那一套在港股不是主流,也正是因為這麼多年來交易為主的特征,港市提供的交易價值才是它的核心價值。
随之而來的一大挑戰是,香港作為一個金融自由港,資本來去相對自由,即便有大級别的行情,依然會有部分不看好港股的外資選擇減持離開,導致日成交量降低,這對交易的活躍度會產生負面影響。
現在不是美股最好的入場時機
人們原本以為今年美國經濟會出現弱衰退,但美國的失業率、CPI 等關鍵經濟數據超預期,同時一些科技公司的盈利數據都非常亮眼,驅動了美股在今年有不錯的表現。
從基本面上看,銀行信貸收緊、銷售增速下降、工人工資增速下降、渠道存貨上升,這些現象都預示着經濟體的的衰退已經被板上釘釘地寫在歷史上,現在的市場預期是衰退大概率會出現在四季度。
但目前美國的超額儲蓄還有 6000 多億,足夠花到年底。疫情時的居民存款也最高達 2 萬多億,這主要歸因于美聯儲印錢給居民去消費的舉動,其實這也側面印證了通過消費券刺激消費的可行性。
策略方面,即便在目前淺衰退的預期下,洪灏也表示并不看空美股,但現在并不是要最好的入場的時機,他建議投資者在短期内保持耐心。
人民币匯率會水漲船高的
關于匯率,美元又有所回升,與之前市場預期的高位下坡有所不同,人民币依舊處于相對偏弱。
很多人認為人民币的走勢取決于貿易數據,但洪灏認為人民币匯率近期承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一階段的寬松預期。縱觀歷史,預期寬松後經濟復蘇,人民币自然會水漲船高,不必過分擔心。
另外,中國巨大的貿易盈餘,對中國度過困難的疫情三年而言居功至偉。更重要的是,這反映了過去中國在借用全球經濟增長的果實,而現在也我們需要反哺全球的經濟增長,這本質上同樣反映了周期錯位。
總體來説,中國的資源很充足,貨币政策工具也非常豐富,未來政策有許多發揮想象力的空間。關于貨币政策空間,洪灏也提出了一個靈魂拷問:我們是否可以使用 MMT?
MMT 救活的日本市場只是回光返照?
關于上述問題,洪灏并沒有給出直接答案,但是從歷史經驗來看,MMT 聽上去有點荒誕,其實在美國、日本、歐洲都很盛行,尤其還救活了日本市場。
日本推行的所謂 "MMT",主要是通過政府、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尤其是親自下場大量買入國債、ETF 等金融資產,由此慢慢走出困境。
對于日本過去那失去的 30 年,在洪灏眼裏是一個長期的向好過程。這 30 年間,MMT 的确對日本的資產價格回暖有所幫助,同時日本人在這期間布局了很多海外投資,所以随着日元貶值、美元升值,這些海外資產的公允價值提升,使得日本的資產負債表反而變得更好看了。
而且這些年來,日本供應鏈的發展程度不可小觑,目前日本的貿易公司仍是新供應鏈的核心,如果未來全球制造業有兩套供應鏈,一個以中國為核心,另一套很可能以日本和德國為核心。
除了印錢之外,日本在過去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鼓勵婦女參與勞動,不斷提高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温和的通貨膨脹帶動物價上升,大家擔心存款貶值,從而投資增加,市場流動性提高。同時,為了逆轉老齡化趨勢,鼓勵外國人進入日本工作,這些都有助于日本經濟的恢復,也很值得借鑑。
日本老齡化看着嚴重,但失業率卻在下降。近兩年移民政策放松,許多便利店、美妝店裏都能看到其他東南亞人工作的面孔。
中特估本質上就類似一個債券
依照過去的認知,在不少投資者眼裏,今年火熱的中特估不過是低估值、高分紅的股票罷了。但今年開始中特估的外延不斷變多,從傳統的銀行、非銀到一些基建行業,都表現不俗,也説明了國内投資者對中特估的認可。
洪灏在和海外投資者的交流中發現,他們對 " 中特估 " 概念依然持懷疑的态度。他們的觀點簡單粗暴,買股票就是為了高收益,如果是為分紅,那還不如買債券或轉債。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圖對比中特估的走勢與十年國債的走勢,會發現它們的走勢近乎一樣,基于圖形走勢,中特估在某種意義上類似債券。所以,中特估的大熱其實也貼合了目前的經濟預期裏投資者會降低風險偏好去購買債券的心理事實。
五窮六絕七翻身
關于下半年的投資策略與建議,目前的市場會比較擔心宏觀方面的風險,而洪灏認為能看到的風險都不是風險。如果有刺激政策出台,無論長期或短期,都會有一定效果,不必太過悲觀。
對于下半年的市場,洪灏相對樂觀,在他看來即便去年市場整體很差,依然有兩波行情,李富軍也用 " 五窮六絕七翻身 " 表達了自己相對樂觀的市場預期。所以説,投資者不妨對 7 月的否極泰來、煥然新生有所期待。
* 免責聲明:
本文内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