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達達“起火”,京東即時零售走向何方?,歡迎閲讀。
文 | 一刻商業,作者 | 李玥,編輯 | 以安
2020 年 6 月 5 日,達達創始人蒯佳祺與現場嘉賓一起大聲倒數着,敲響了達達上市的鍾聲。
登陸資本市場,達達的一舉一動,尤其是财務狀況都被市場拿着放大鏡審視。參照瑞幸當年被做空的事件,真實的财務狀況對一家上市企業至關重要。
如今,令外界意外的是,達達選擇自己 " 做空 " 自己。
1 月 8 日,達達發布公告稱," 在例行内部審計過程中,發現了某些可疑行為,可能會導致公司 2023 年在線廣告和營銷服務的某些收入存在疑問。"
具體而言,約 5 億元的在線廣告營銷服務收入和 5 億元的運營及支持成本可能被誇大,此前提供的 2023 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收入指引也不可再作為參考。
圖 / 達達快送官方微博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達達涉嫌财務造假,給其背後的京東來了個措手不及。當天,京東集團也發布了公告證實該事件。消息公布當日,達達股價暴跌 45.87%,次日再跌去 6.16%;京東港股在兩個交易日裏跌去近 7%。
至此,第三方機構對達達開啓了長達兩個月的審查。3 月 6 日,達達發布公告稱,獨立第三方機構審查結果表明,此次财務風波公司管理層沒有參與策劃,為個别員工所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外界沒有把目光聚焦到達達此次财務風波本身,而是更關注達達是否真正盈利。
究其原因,是因為 2023 年第二季度财報顯示,達達宣布實現盈利。從統計周期來看,此次财務風波覆蓋了其盈利的周期,最終是否真正盈利需要打一個問号。
作為 " 即時零售第一股 ",自 2020 年上市後,達達一直掙扎在虧損的泥潭中,盈利就像懸在達達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原本的扭虧為盈來之不易,不僅被看作是裏程碑事件,也給即時零售行業注入信心。
可如今,一切要重新審視。
更重要的是,子公司的前景不明朗,也讓京東即時零售的未來迷霧重重。最終,達達能否扛起京東即時零售的大旗,為京東在這個有增量,但競争大的市場謀尋求新突破,考驗着達達和京東。
01 達達内審,問題在哪?
長達兩個月的達達财務内審,有了結果。
3 月 6 日,達達集團發布公告稱,針對此前内審主動發現的個别存疑業務的審查結果已明确,獨立第三方機構審查結果表明,公司管理層沒有參與策劃,為個别員工所為。
目前已對相關員工進行處理,公司後續将進一步規範企業治理和内部流程,嚴格遵照相關法規進行透明、及時的信息披露。
公告中提到的 " 個别存疑業務審查 ",涵蓋了達達 2023 年以及 2022 年第四季度的交易。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 1 月 8 日,彼時,達達發布公告表示内部存在财務造假行為。
外界關注的焦點在于,達達的财務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裏。達達在提交的 SEC 檔案中提到:" 公司目前估計,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在線廣告和營銷服務的收入約為 5 億元人民币,運營和支持成本約為 5 億多元人民币,可能被誇大了。"
具體而言,公司的淨收入在 2022 年第四季度被誇大了約 6900 萬元,在 2023 年第一季度被誇大約 4000 萬元,在 2023 年第二季度被誇大 2.14 億元,在 2023 年三季度被誇大 2.45 億元。
公司的運營和支持成本方面,在 2022 年第四季度被誇大了約 7000 萬元人民币、2023 年第一季度被誇大 4200 萬元人民币,2023 年第二季度被誇大 2.14 億元人民币,2023 年三季度被誇大 2.5 億元人民币。
從達達的财報可以看到,達達的成本和費用分為運營與支持,銷售和營銷,一般和行政,研究與開發等。
一般而言,公司增加收入需要投入真金白銀的成本和費用,但如果在成本費用端營造一種交易假象,通過誇大成本和費用來誇大收入,就會造成達達這類事件發生。
達達也在審查公告中證實," 獨立審查确定了審查期内的某些在線廣告和營銷服務交易,這些交易主要是為了實現收入目标。這些交易涉及某些上遊客户的付款和向某些下遊供應商支付的現金資金,金額幾乎相同,缺乏任何明顯的商業實質,沒有可信的檔案、商業記錄或其他證據支持,在某些情況下,涉及有未公開披露關系的客户和供應商。"
簡言之,就是為了業務收入增長和業績表現,達達内部人員營造了交易的假象。
多年來,達達集團作為 " 即時零售第一股 " 一直沒有擺脱虧損魔咒,對亮眼業績的急迫追求,或許間接促成了此次财務造假事件的爆發。
盡管獨立審查沒有發現任何直接證據表明公司管理層高管(包括總裁和前首席财務官)策劃了上述交易,但公司内部出了财務問題,高管們難辭其咎。
在澄清内審結果的同日,達達集團宣布了管理層的變動。前任公司總裁兼董事的何輝劍将在獨立審查基本完成後辭職,目前領導公司 Dada Now 業務的傅兵将擔任公司臨時總裁,并在董事會的指導下監督公司的業務運營。
" 公司正在修訂之前發布的 2023 财年前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财務信息,并最終确定第四季度和 2023 财年未經審計精簡合并财務報表。" 達達在 SEC 檔案中表示。
不容忽視的是,對母公司京東來説,财務報表并表後,子公司達達财務出現問題,京東無法獨善其身。此前,花旗指出,可能被誇大的 5 億元網上推廣服務收入,相當于達達去年首三季總收入約 6.1%,至于 5 億元成本則相當于總營運及支援成本的 9.8%。在母公司京東層面,分别相當于首三季總收入的 0.064% 及成本的 0.075%。
圖 / 京東 官方微博
如今,達達财務疑雲塵埃落定,對達達自身和京東來説都是不小的動蕩。尤其是達達,損害了自身名譽同時,前景也更加不明朗。
02 達達的前景,挑戰重重
讨論達達的前景之前,不妨先來看看達達的過去。
2014 年,蒯佳祺在漢庭酒店的三間經濟房裏推出了達達的第一個服務網頁,正式入局即時配送市場,提供 " 最後三公裏 " 眾包物流服務,達達也因此成為國内最早開始做眾包物流的平台之一。
随着外賣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親自下場,試圖分得一杯羹。2015 年巨頭集中做起了外賣、配送的生意。4 月,美團上線美團專送;5 月,京東到家上線眾包物流業務;6 月,餓了麼推出了蜂鳥配送;7 月,百度外賣上線百度騎士。
有資源、有财力的巨頭下場,達達的紅利很快就沒有了,苦苦支撐了一年後,每送一單,達達就要補貼騎手 8 到 10 元,四處尋找後,達達抱住了京東的大腿,并獲得了沃爾瑪的投資。
隐患也在這時被埋下。與京東到家合并後,達達确定了兩條腿走路的路線: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
盡管雞蛋不被放在同一籃子裏,達達還是患上了京東依賴症。從這幾年達達财報可以看到,京東到家貢獻了大部分收入,達達快送的營收能力備受質疑。
據 2023 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達達集團收入為 28.7 億元,其中京東到家以 15.6% 的增長率實現了 17.8 億元的收入,占比達到了 62.02%。
更致命的是,背靠京東并沒有改變達達虧損的命運,達達盈利狀況卻乏善可陳。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2017 年至 2023 年前三季度,達達淨利潤分别虧損 14.5 億元,18.8 億元,16.7 億元,17.1 億元、24.7 億元、20.1 億元和 6.75 億元。
2023 年第二季度,達達宣布首次扭虧為盈,歸屬于達達集團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 840 萬元,實現了經調整後的首次季度盈利,但進入第三季度又重回虧損軌道。加之此次的财務風波,達達 2023 年第二季度是否盈利,也是個未知數。
抛開此次達達員工 " 以身試險 " 損害達達信譽,高層頻繁變動加劇了達達的不穩定性。
去年以來,達達高層就開始頻繁變動。去年 7 月,達達集團聯合創始人兼 CTO 楊駿離職;去年 12 月,達達集團董事會主席辛利軍因個人原因辭職,由京東集團首席财務官單甦接任。與此同時,陳兆明也辭去達達集團 CFO 一職,由任京東物流投資者關系主管的茆俊接任。
此前,花旗銀行則猜測财務風波可能與之前的管理層離任有部分關聯。1 月 9 日,花旗發研報指出,事件可能與上月達達管理層離任有部分關聯,除了影響業務夥夥及用户的信心外,未來業務增長前景亦不确定,因此将達達去年第四季及今明兩年的預測下調,目标價由 6 美元大削至 1.8 美元,評級由 " 買入 " 一舉降至 " 沽售 "。
從京東與達達的 " 聯姻 " 到上市增持,京東持續投入超 15.46 億美元。但截至發稿,達達市值僅有 6.73 億美元,還不到京東投入現金的一半。
當初,巨頭競争下,外賣配送市場競争激烈,達達找到了更有實力的依附平台,京東到家找到了可靠的末端配送能力,看似是個雙赢的生意,可如今的發展難免有些事與願違。
03 達達,還能幫京東打好即時零售之戰嗎?
當下的互聯網,諸多業務增長難尋,尤其是電商平台線上零售業務越來越難做,線下即時零售是個難得的流量富礦。
據艾瑞咨詢測算,随着消費端用户對購物便利要求的提升,供給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及倉配履約能力逐漸成熟,加之數字化水平的提升,預計到 2025 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達 11940 億元。
商務部 9 月底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 年即時零售訂單超過 400 億單,市場規模達到 5042.86 億元,預計 2025 年後者将再增兩倍。
萬億市場初具雛形,巨大的想象空間吸引了包括京東、美團、阿裏、抖音等互聯網大廠們激烈争搶。尤其是 2023 年,眾多玩家持續加碼,行業競争上升到新台階。
圖 / 美團官網
對于京東而言,即時零售市場更加重要。這不僅是因為即時零售是京東電商業務外的增長引擎,更重要的是即時零售對京東的威脅最大,直接對标京東的核心競争力京東物流。
所謂即時零售,顧名思義就是用外賣的方式送萬物,致力于更快、更省錢。
沒人能拒絕小時達的吸引力,正如當年沒人能拒絕半日達的京東物流。即時零售的出現正在瓦解京東物流的時效和配送優勢,京東别無他法,只能用進攻來防守。
從與達達合并以來,京東就十分重視即時零售的發展,京東到家即時零售平台,與達達的即時物流配送能力共同組成了京東即時零售。
2023 年,即時零售被京東零售看作是必赢之戰之一。京東不僅在京東 APP 首頁開辟小時達的獨立頻道,更明确了 " 京東 APP + 京東到家 APP" 雙端運營策略;2023 年 10 月,京東還公布了即時零售并在雙 11 前夕正式發布京東即時零售 " 幸福三公裏 " 模式。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的 12 個月裏,京東到家的 GMV 超過了 730 億元,增速達 24%,達達前三季度的營收增速也超過了 23%,均遠超京東零售同期收入增速。
但即便如此,京東到家距離美團閃購仍有距離。36 氪報道,2023 年閃購的 GTV 很可能将超過 2000 億,大概相當于京東到家的 2.5 倍。
随着即時零售的發展,幾乎每一個線下實體店都是一個倉庫,距離消費者更近,時效性更強。這決定了即時零售競争的核心是履約能力和本地商家資源,誰拿到更多商家和資源,并更快地送到消費者手中,誰就更有優勢。
截至 2023 年三季度美團閃購業務訂單達到 700 萬單,同比增速約 44%,而旗下閃電倉于第三季度也超過了 5000 家,據美團披露,其閃購規模于 2023 年将超過 2000 億,2026 年将超 4000 億。
這一數字,明顯大于達達集團的規模,同時給京東整體即時零售業務帶來壓力。
一方面,京東到家的本地生活服務,正在面臨美團閃購、餓了麼、抖音本地生活服務等平台的蠶食;另一方面,在同城即時配送賽道,達達也要面臨順豐同城、美團跑腿等玩家的競争。
圖 / 餓了麼官方微博
可以預見的是,即時零售必有一戰,最終的赢家是誰,還不确定。可以确定的是,京東想赢得這場戰役,而達達作為重要一環,能給京東帶來多少助力,至關重要。
如果説當時的京東需要的是一個有能力配送的幫手,而現在的京東業績承壓、增長難尋,需要的是一個在即時零售市場極具戰鬥力的推手,而這對達達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能不能承擔起這個重任,決定了以後會更受重視,還是成為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