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背對舞台的保安,也想聽五月天,歡迎閲讀。
過去兩個月,我看過的電影比過去一年都要多。
從 4 月 1 日的《宇宙探索編輯部》算起,到 5 月 14 号的《銀河護衞隊 3》為止,一共看了 13 部電影。除了一部《俄羅斯方塊》是網絡電影,其他全都是走進院線影院或者電影節的場館裏觀看的。
平均每周都要去一趟影院的觀影頻率,對于我來説已經非常高,特别是當我翻閲記錄時,發現這已經超過了我過去兩年來,屈指可數的進影院次數。
更讓我驚訝的是,已經習慣了在家等着網絡資源看免費電影的我,又在不知不覺間重新養成了去電影院的習慣,一種似乎真的變成了非必要的習慣。
這兩個月我去電影院,并不是抱着什麼支持電影行業的宏圖偉願,只是單純因為上映的那幾部電影我想看,吸引我的只是電影的内容本身。原來并不是這幾年下來,去影院這個行為喪失了它的必要性,而是影院失去了它的電影。
據我所知,像《宇宙探索編輯部》和《不止不休》這兩部電影,都因為疫情原因一直積壓了很久,才在今年情況有所轉變後得以重見天日。海外市場幾乎同步開放,各種類型的引進片陸續跟進,質量不能説全都很高但能看的起碼不少,電影市場才終于有了點欣欣向榮的樣子。
電影上線視頻網站後,我又二刷了這部電影
除了影院,還有線下的戲劇、脱口秀、Live 和演唱會等形式的娛樂活動——當然脱口秀我們可能暫時見不到了——但其他形式裏,近兩個月我也明顯感覺到可以選擇的類目增多,身邊朋友想去線下活動的熱情也高漲了不少。
五月底的五月天北京演唱會,正是一次最好的例證。幾場演唱會幾十萬張票秒沒的盛況,社交媒體上轟轟烈烈聲讨黃牛的場面,都讓我有些恍惚,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五月天的歌迷啊。
我朋友也被拉進了一個搶票群,雖説最後全軍覆沒就是了
後來問了問寥寥幾個搶到票的朋友,才知道他們其實并不是五迷,只是 " 老聽他們的歌,難得有一次演唱會就想湊熱鬧去看看 "。如果我朋友的這個情況不是個例,那就算換成其他任意一個差不多知名度的歌手,火爆的場面也并不會發生變化。
他們只是想聽場熱鬧的演唱會。
而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在第一場演唱會結束後,我在小紅書上刷到的第一個關于這場演唱會的主題,竟然是演唱會上的保安。
保安小哥因為工作要求,必須時刻面對觀眾背對舞台,但這不耽誤他全程跟着背後響起的音樂高聲合唱。完全不用看提詞機,小哥就可以跟着音樂唱出所有歌詞,獲得了五迷們認證的 " 十年老歌迷 ",還有現場的觀眾送給了他一根據説很貴的熒光棒。
這讓我想到了不久前,泰勒 · 斯威夫特的演唱會上,也有一名背對舞台的鐵杆粉絲。他為了确保能進到偶像演唱會的場内,決定用些特殊的方法保底,于是應聘成為了當地承辦體育場的保安。他也和鳥巢裏的這名保安一樣,面對人群跟唱完了整場。
演唱會後,這名外國歌迷小哥被許多歌迷拍攝視頻上傳到社交媒體上,在他的事迹被媒體更廣泛地傳播後,還因為不錯的顏值意外出圈,成了一名推特小網紅。
而五月天演唱會的保安小哥,顯然沒有追尋這位同行腳步,成為網紅的運氣和打算。可能一個星期後,他的長相就會模糊在我們對每個基層工作者的平均印象裏。
但他跟着這麼多人站在一起合唱的場面,一定會有不少人記上很久,起碼我會。不管身處哪個平凡的位置,他們也想高聲唱出來,不管是逆着歌聲,還是背向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