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M4 MacBook Air評測:硬體「降級」,體驗「更新」,歡迎閲讀。
2021 年,小雷把 2018 年款 MacBook Pro 更新成了 16 英寸的 M1 Pro MacBook Pro,開啓了帶着兩公斤筆記本出差寫稿修圖的日子。在不考慮重量的情況下,16 寸螢幕的體驗确實相當驚豔。但随着這幾年出差頻率的提高,16 寸 MacBook Pro 的重量确實有些難以接受,将其換掉的想法也逐漸成形。
終于,搭載 M4 芯片的 MacBook Air 正式發布,為了給未來蘋果 AI 鋪路,蘋果「大發慈悲」給 MacBook Air 标配了 16GB 内存,四舍五入我「薅」了蘋果 1500 塊的黃金内存。為了給出差時的自己「減負」,小雷決定給自己來一次「消費降級」,從 M1 Pro MacBook Pro 16 換成了 M4 MacBook Air 13。
圖片來源:雷科技
那麼這場「消費降級」的體驗,究竟值不值得呢?
盡管賬面上只差了不到 900 克,但從 2.1 公斤的 MacBook Pro 16 換成 1.24 公斤的 MacBook Air 13,減負效果極為顯著:無論拿在手裏還是放在包裏,MacBook Air 13 都算得上是「輕若無物」,甚至連平時對 Mac 嗤之以鼻的同事,都對 MacBook Air 13 的重量贊賞有加。
要知道因為 MacBook Pro 16 實在太重,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小雷出差時只願意帶 iPad Pro,但就算是 iPad Pro 搭配妙控鍵盤,整套組合的重量也超過了 1.3 公斤;而 MacBook Air 甚至比 iPad Pro 帶鍵盤還要輕,體驗極佳。
當然,在 Windows 陣營裏,與 MacBook Air 13 定位相同但重量更輕的電腦也有不少,比如小雷改用 Mac 之前的首選—— Dell XPS 13,其最新款就只有 1.18 公斤重;2025 年款的 ThinkPad X1 Carbon 更是只有 986 克。但同樣是 32GB+1TB 的配置,無論 XPS 13 還是 X1C,售價都超過了 16000 元(XPS13 更是标價 16999 元),而 MacBook Air「只要」14000 元,相比之下連 MacBook Air 都有了性價比。
除此之外,和 MacBook Pro 16 相比,MacBook Air 13 的機身厚度也薄了不少,整機厚度比 MacBook Pro 的機身(不帶螢幕)都要薄。不要説出差放在雙肩包裏了,就算平時上下班的小包也能完整放下。
另外,因蘋果只有「一款鍵盤」,MacBook Air 13 和 MacBook Pro 16 的鍵盤大小完全一致,不會因機身變小而縮小鍵盤的大小,輸入手感完全不變。但受機身尺寸限制,MacBook Air 13 的觸控板還是明顯小了一圈。
説完外觀的部分,我們來聊聊硬體方面的「降級」:小雷原本的 MacBook Pro 16 采用 M1 Pro 芯片,配備 10 核處理器(8P+2E)、16 核心 GPU 和 16 核心 NPU,搭配 16GB 統一内存和 512GB 固态;而新買的 MacBook Air 采用 M4 芯片,配備 10 核處理器(4P+6E)、10 核心 GPU 和 16 核心 NPU,搭配 24GB 統一内存和 512GB 固态。
我們先説説 CPU 的部分。盡管 M1 Pro 和 M4 在「10 核處理器」的搭配上有所差異,但從測試結果來看,M4 處理器(4E+6P)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弱:在 GeekBench 6 的單核、雙核與 Cinebench 單核心(單線程)測試中,M4 的表現都勝于 M1 Pro。至于這個 CPU 優勢有何意義,我們稍後再説。
但因 GPU 數量上的差距,M1 Pro 在圖形性能方面依舊領先于 M4 芯片。此外,M1 Pro 在 R23 測試中的表現較 M4 也有着 34% 的提升。
這一優勢也體現在了模拟小雷日常工作的 Lightroom 照片導出測試中:以相同預設導出 60 張 RAW,M1 Pro 耗時幾乎只有 M4 芯片的 50%,差距相當明顯。看來 M4 的產品依舊是日常級芯片,對大規模圖片導出這種重度認為,還得用更高級的 M4 Pro。
M1 Pro「遙遙領先」的還有硬碟讀寫性能。在順序讀取測試中,M1 Pro 的速度幾乎是 M4 芯片的 200%,即使寫入速度也拉開了一大截。
不過 M4 也沒有「輸幹淨」。在 GeekBench AI(NPU)測試中,M4 的半精度和量化分數都将 M1 Pro 遠遠甩在身後,其量化分數更是拉開了 220% 的差距。
此外,M4 芯片也有自己的獨占功能—— M4 芯片不僅支持更高效的 AV1 視頻編碼,甚至還支持硬體光線追蹤。
什麼?你説 Mac 的光追沒有用?那就不得不提 Mac 的遊戲表現了。有一説一,在 Mac 上玩遊戲是一個純屬給自己找麻煩,但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在 CSGO 更新為 CS2 之前,小雷就常在出差時用 MacBook Pro 打 CSGO 官匹;macOS 版的 Steam 客户端也有一個 Mac 分區,可以一鍵篩選提供 macOS 版本的遊戲(飢荒、過山車之星、咩咩啓示錄)。
但因 macOS 自身兼容性的問題,即使某個遊戲提供 Mac 版本,也不代表能正常運行,比如火箭聯盟在 macOS 上就會直接閃退。
這裏,小雷選擇用兩款代表性測試來展示 M1 Pro 和 M4 的性能差距——更依賴 CPU 能力的全面戰争模拟器(Steam)和更考驗 GPU 性能的控制終極版(AppStore)。
在全面戰争模拟器中運行 200 VS 200 的沙盒,M1 Pro 在開始時幀率只有 17fps,要快結束時才升上到 25fps;而 M4 在一開始時就有 23fps,快結束時升上擾 28fps。
至于控制終極版,在低預設 1080P 實渲的情況下,M1 Pro 的 GPU 優勢得以體現:遊戲幀率能穩定在 50fps、戰鬥時幀率也能保持在 45fps 以上,和 PS5 的幀率類似。而以 M4 MacBook Air 運行相同的場景,幀率只能穩定在 32fps,戰鬥時更是會降低至 25fps。
如果我們稍微調低渲染分辨率(上采樣),整體表現就好多了:M4 幀率翻倍來到 78fps,M1 Pro 更是超過了 140fps。至于光追,很遺憾,進一步降低渲染分辨率是 M4 MacBook Air「流暢」運行遊戲的唯一可能;而 M1 Pro 更是無緣光追。
為了看看 M4 的光追性能究竟如何,小雷也試着在 5K 顯示器上把畫質和光追效果全部拉滿,畫面效果可以説「相當驚豔」,就是畫面從「28 幀每秒」降低至「5 秒每幀」,成為了真正的「PPT」。
在這裏,我們先總結一下 M4 MacBook Air 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
1. 重量輕;
2. 續航長;
3. 比同定位的 Windows 筆記本更便宜。
缺點:
1. 沒有高刷新率螢幕;
2. 接口少;
3. 不支持 HDR;
4. 不支持後期硬體更新(保内);
5. 内存、固态定制價格極高。
既然性能體驗的降級比更新多,那這是否意味着 M1 MacBook Pro 用户其實根本沒有必要「降級」成 M4 MacBook Air 呢?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要分類讨論。
首先是性能方面的降級。
可以肯定,在蘋果 AI 登場之前,從 M1 Pro 到 M4 是實打實的性能降級:無論 CPU 還是 GPU,在大多數工作、遊戲的實際場景對比中,M4 MacBook Air 的表現都弱于 M1 Pro MacBook Pro,跟不用説兩者相差巨大的 磁碟 讀寫速度了。這其實也意味着,不知何時才能上線的蘋果智能,已成為 M4 芯片 MacBook Air 的最大翻盤機會。
圖片來源:雷科技
其次是體驗方面的降級。從 MacBook Pro 換到 MacBook Air,不僅電腦的散熱能力(或者説性能釋放空間)得到退化,就連最基本的視頻體驗也有了明顯的退步——電腦螢幕從 1600nits 120Hz mini LED 屏變成了普通的 500nits 60Hz LCD 螢幕,甚至連 HDR 都不支持,螢幕邊框也變粗了,就連音響也從 6 單元降級至 4 單元。
除此之外,從 MacBook Pro 降級到 MacBook Air 也意味着電腦接口從原本的 3C+HDMI+SDXC 變成了「精簡」的 2C。
但就像我選擇 Mac 而不是 XPS 13 的原因一樣——購買電子產品本身就是一個取舍的過程,我們要做的并不是「沒 XX 就不買」,而是「為了優點 A,我是否願意忍受缺點 B?」
以此次 M4 MacBook Air 為例,在 Windows 輕薄本需要「省着用也可以堅持 XX 小時」的時候了,我根本不需要考慮怎麼用更省電——反正 MacBook Air 的插電性能和離電性能一樣差,我只要正常用就行,根本不需要留意省電策略。在雷科技内,MacBook Air 從來都是「最佳出差筆記本」,至于螢幕亮度的「降級」,只不過是為了輕薄和續航時間作出的「選擇」。
換一個角度講,Macbook Pro 同樣定制出 M4 芯片(4P+6E)搭配 24GB 統一内存和 512GB 固态的版本,而這個只在螢幕、電池、散熱、接口方面有所更新的版本比同配置的 M4 MacBook Air 要貴 3500 元。如果這些配置對你來説非常重要,那你大可選擇 14 英寸的 MacBook Air,其在重量上只比 MacBook Air 重 360g。
但如果只想要一台足夠輕便,足夠好用、續航足夠長的 MacBook,對性能沒有太強的需求,同時趕上 AI PC 的浪潮,或者已經有一台 M1 或更早的 MacBook Air 想要更新,那 M4 MacBook Air 我覺得依然值得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