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為了760億美元大單,NBA賭上全明星和東契奇,歡迎閲讀。
155 比 157、170 比 150、160 比 163、184 比 175、211 比 186,這是 2020-2024 年 NBA 全明星周末正賽的比分。
得分不斷刷出新高,不代表比賽受歡迎。
這 5 年間,NBA 全明星周末正賽的 TNT 直播平均收視,從 710 萬跌到 540 萬。其中,2023 年在猶他州鹽湖城舉行的一屆,甚至低至創紀錄的 459 萬。
原因無它,比賽越來越乏味。
得分越來越高,證明比賽沒有防守可言;分差越來越大,證明比賽幾乎沒有懸念。再加上詹姆斯(40 歲)、庫裏(36 歲)、杜蘭特(36 歲)等歷史級球星踏入職業生涯晚期,聯盟正處于造星蓄力期,徹底令這場曾經風靡全球籃球愛好者的賽事淪為雞肋。
其實不止全明星周末,NBA 常規賽也越來越少人看了。數據顯示,2 月 12 日湖人主場對陣爵士的比賽,因為湖人新加盟球星東契奇首秀的緣故,成為 2024-25 賽季關注度領先的一場比賽,ESPN 上平均有 201 萬觀眾觀看,比賽最高收視達到 255 萬。
這樣的數據,不如詹姆斯加盟湖人第二個賽季(2019-20 賽季)時的水平。該賽季常規賽,湖人全國直播比賽平均觀眾數 214 萬。
觀眾少了,NBA 總裁亞當 · 蕭華自然着急。雖然 NBA 在 2024 年已經和 NBC、亞馬遜、ESPN 等轉播商達成了 11 年總價值 760 億美元的轉播合同,但如果效益不及預期,這些資本家有的是方法讓蕭華 " 壓力山大 "。
所以,在籤訂天價合同後的第一個賽季,NBA 變天了。
最復雜的全明星
為了拯救越來越低迷的收視,蕭華今年帶來了一屆史上最復雜的全明星正賽。
圖片來源:NBA 官方宣傳圖
比賽不夠激烈,蕭華将賽制從傳統的兩隊全明星球隊分庭抗禮,改為錦标賽形式,球星被抽成四隊進行單場 40 分的淘汰賽,4 進 2、2 進 1 決出冠軍;球員沒有激情,蕭華安排了 180 萬美元獎池,冠軍球隊每人能獲得 12.5 萬美元。
如此激進的改變,十分冒險。
先将最高約一線球星工資 0.25% 的奪冠獎金有沒有吸引力放在一邊,被改成錦标賽的全明星正賽,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全明星最有價值球員(All Star MVP)何去何從。
全明星最有價值球員,2020 年為紀念意外離世的美國籃球巨星科比 · 布萊恩特,而改名為科比 · 布萊恩特 MVP 獎,是 NBA 從 1953 年就開始評選的一個獎項。雖然含金量比不上常規賽 MVP 和總決賽 MVP,但依然是評判 NBA 球星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榮譽。
在傳統的全明星賽制中,全明星最有價值球員會頒給比賽中綜合表現最好的球星。因此即使過去幾屆全明星正賽整體激烈程度不高,但部份球星為争奪該獎項,會 1 對 1 對飙得分,成為賽事為數不多的精彩戲碼。
如今全明星正賽變為單輪淘汰賽,在對手、比賽場次等全是變量的情況下,如果全明星最有價值球員僅按照決賽勝負及表現評選,與傳統賽制相比的獲獎含金量或受到質疑。
因此,有球星吐槽 " 魔改 " 全明星屬于亂來。
" 我真的恨透了這新賽制!簡直太糟糕了!全明星賽變成這樣,我真的很失望。" 杜蘭特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同樣認為傳統賽制的全明星正賽更好的,還有 NBA 年輕一代球星文班亞馬。" 我認為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傳統的東部 VS 西部模式。" 這位新星直言。
最粗暴的交易
和新賽制全明星一樣令球員和球迷凌亂的,還有交易截止日前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球員交易。尤其是達拉斯獨行俠隊将巨星胚子盧卡 · 東契奇,在回報并不豐厚的前提下,主動送到了洛杉矶湖人隊。
有消息稱,東契奇甚至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交易到湖人的;另一邊,湖人的當家球星詹姆斯、戴維斯,同樣不知情。
今年 26 歲的東契奇是 2018 屆最佳新秀,過去 5 個賽季都入選聯盟最佳陣容第一陣容,并在 2023-24 賽季率隊打入總決賽。東契奇靈動、極具觀賞性的球風,讓其成為 NBA 球迷最多的新生代球星之一。
2 月 10 日,獨行俠現任老板帕特裏克 · 杜蒙特首次在交易後公開發聲,暗示将東契奇送走是因為他不像喬丹、科比等偉大球員一樣努力。" 如果你沒有這些,那你就不應該成為達拉斯獨行俠隊的一員。" 杜蒙特表示。
獨行俠和湖人的這筆交易,動機是否真如杜蒙特所説的那樣不得而知,但至少庫裏等其他球隊的當家球星不理解,諾維斯基等獨行俠名宿不理解,獨行俠甚至全球球迷也不理解。不過從利益的角度看,這筆交易的赢家,除了意外收獲建隊新核心的湖人,還有聯盟。
對于 NBA 和蕭華來説,東契奇在湖人遠比在獨行俠的商業價值高。據英國品牌評估機構 Brand Finance 發布的數據,湖人是 2024 NBA 品牌價值第二高的球隊,僅次于金州勇士。
湖人隊的高商業價值,一方面源于洛杉矶是美國第二大城市,無論是商業資源還是球迷數量,都遠非工業城市達拉斯可比;另一方面,湖人隊一直是 NBA 的門面,是歷史上奪得總冠軍次數第二多(17 次)的傳統豪門,比身後的勇士隊多 10 次。
圖片來源:NBA 官方宣傳圖
考慮到 NBA 另一傳統豪門——波士頓凱爾特人,去年奪得了球隊第 18 次 NBA 總冠軍,聯盟推動湖人快速重建、補強,有利于重新将貫穿 NBA 至今近 80 年歷史的 " 黃綠大戰 "(注:湖人主場球衣以黃色為主色調,凱爾特人則為綠色)。
2010 年,湖人和凱爾特人的總決賽搶七大戰,全美收視率達到 2810 萬,創新世紀新高。這樣的盛況,是 NBA 和蕭華最迫切希望實現的。
中國市場成 X 因素
如今的 NBA,相比熱度巅峰時期,還缺失了一個重要催化劑——中國元素。
在接班大衞 · 斯特恩成為 NBA 總裁後,蕭華就表示 NBA 急需在姚明、易建聯之後,再出現能獲得穩定上場時間的中國球員,以帶動中國市場。可惜之後的周琦、如今的崔永熙,都未能在 NBA 站穩陣腳。
回想姚明以狀元秀身份進入 NBA,并逐步成為一線球星的時期,光是中國市場就已經讓聯盟賺得盆滿缽滿。以電視轉播版權為例,2002 年,姚明初入 NBA 時,央視每年僅轉播約 20 場 NBA 比賽;到 2008 年,已經增加到每周 4 場。
數據顯示,2008 年前後,中國媒體轉播 NBA 需要繳納的版權費用,已經是數千萬美元的級别。
7 年後,騰訊以 5 億美元買下 NBA 5 年獨家轉播權,2019 年續約時金額更飙升至 15 億美元。雖然 2024 年 10 月騰訊官宣續約成功時未透露具體金額,但參考 NBA 與 NBC、亞馬遜、ESPN 達成的 760 億美元大單,騰訊的續播費用大概率有增無減。
和 2015-2019 年率先開啓國内 NBA 數字化轉播時代 " 躺着賺 " 不同,如今騰訊的 NBA 轉播業務更多依賴存量市場,付費會員的增長速度不能與當年相提并論。DeepSeek 預測,若無重大負面事件,騰訊 NBA 會員将維持年均 3%-5% 的速度增長,核心用户穩定在 600 萬 -800 萬。
如果按平均 250 元 / 人的會員價格估算,騰訊的 NBA 會員每年的營收規模或為 15 億 -20 億元人民币,這顯然無法覆蓋折合人民币超 21 億元(每年)的天價轉播版權費。
為了創收,騰訊近年想出的花招不比 NBA 本身少:
在直播 NBA 的過程中,大量植入安全套廣告,已是基本操作;與此同時,平台還開發出 8K、VR 直播等高端觀賽模式;另外,在轉播過程中,見縫插針出現的周邊商品越來越多。
但不管身為轉播商的騰訊如何努力,要想回到當年躺賺的狀态,還得仰仗 NBA 本身變得更精彩。
或者至少,要等 NBA 裏的中國元素重歸 C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