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美軍新型護衞艦被嘲諷,美專家:難怪美國落後于中國,歡迎閲讀。
被美軍寄予厚望的 " 星座 " 号護衞艦遭公開批評,美專家直言:看這艘軍艦,就知道為何中國領先了," 星座 " 号護衞艦為何淪為了美軍軟肋?為什麼説這艘軍艦上濃縮了美國海軍現代化的所有問題?
據美國媒體報道," 星座 " 号護衞艦原計劃 2026 年下水,但随着美軍高層不斷提出調整要求,該艦不僅服役時間遙遙無期,就連成本也已經從 13 億上漲到 19 億美元。
【美國 " 星座号 " 護衞艦概念圖】
中美海軍拉開了巨大差距
與之對比,中國的 054B 護衞艦于 2023 年 8 月下水,2024 年 1 月首航,今年 1 月正式入列,滿打滿算不過三年時間。
而美軍 " 星座 " 号護衞艦于 2022 年開始建造,至今只完成了預期進度的 10%, 足以看出美國海軍到底有多 " 拉胯 " 了。
分析 " 星座 " 号護衞艦建設進度緩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建造軍艦這麼大的事情,美軍高層卻事先沒有任何靠譜的規劃," 星座 " 級護衞艦在建造過程中不斷調整設計方案,包括船身加長加固、槳葉修改等,這種反復修改不僅拖延了工期,還導致成本大幅增加,最終影響了項目效率。
其次,美國造船業的衰落已經是不争的事實,再加上缺乏商業造船產業的支持,美國軍艦建造無法共享供應鏈和資源,進一步推高了成本,勞動力短缺特别是高技能工種的匮乏,也制約了生產效率。
最後,美國國防部在這個過程中添了不少亂,其提出的在保持全球影響力的同時,在亞太地區和中國海軍 " 一較高下 "的戰略,或許才是美國軍艦項目一再延期的罪魁禍首。
【中國 054B 護衞艦首艦 " 漯河 " 艦】
美軍艦延期是為了 " 避戰 "
從前文中提到的 054B 和 " 星座号 " 的對比中,不難看出中美海軍在軍艦制造速度上存在的客觀差距。
實際上,根據美國人的統計,在過去的 10 年間,中國海軍有足足 157 艘艦艇下水,而美軍只有 67 艘,且這個差距還在不斷擴大中。
可以看出,面對近年來中國海軍的快速現代化和大規模擴張,美國海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面對壓力,美國選擇了一種拖延戰略,例如," 星座 " 号護衞艦的不斷修改,可能是為了應對中國海軍的技術優勢,但這也暴露了美國在心理上對潛在對手的畏懼。
這反映出美國海軍在過去幾十年中習慣了技術領先的地位,但在面對中國的崛起時,卻顯得措手不及,低效的軍艦建造和拖延的項目進度,可能是通過延長開發時間來避免直接衝突,同時争取更多時間評估威脅。
而這種現象,使得美國在軍艦建造上的資源進一步浪費,間接表明美國對其能否在與中國海軍的對抗中 " 取勝 " 缺乏信心。
【美國海軍的優勢越來越小】
美國深陷冷戰之中無法自拔
可以説,美國海軍現有的優勢,都建立在當年冷戰時期積攢的深厚資本上,但這也導致美國深陷冷戰思維中,意識不到時代已經改變。
與此同時,中國海軍采取了非對稱作戰策略,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技術手段(如無人機、導彈系統)彌補傳統劣勢,而美國依然沿用傳統的大型艦艇建造模式,未能适應新時代的戰争需求。
【美軍深陷霸權思維中無法自拔】
此外,美國軍艦建造中的低效很大程度上源于官僚主義和復雜的決策流程。,角大樓對設計的頻繁幹預、國會預算審批的拖延等,都顯示了美國政府在面對快速變化的國際環境時反應遲緩。
可以説,只要美國的戰略還是所謂的" 在全球任何一場戰鬥中獲得勝利 ",美國海軍所面臨的困境就不會解決,長此以往,其結局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