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董明珠赢了賭約,雷軍赢了市場,而美的赢了一切?,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BT 财經
行業素有戲言 " 格美海大戰 ",赢家是小米。
戲言歸戲言,小米集團在白電行業的市場占有率确實一直在穩步提升。根據小米最新财報數據顯示,小米 AIoT 平台已連接設備數達到 6.18 億台,擁有 5 件及以上 AIoT 產品的用户超過 1230 萬,智能大家電業務收入連續五個季度同比增長,增長幅度超 60%。
反觀曾經的白電之王格力,近期卻陷入了一連串的麻煩。不光卷入了和奧克斯的訴訟風波,還掉出了全球 500 強企業,股價也出現劇烈震蕩。格力股價由 4 月底的 41.62 元 / 股,截至 9 月 6 日收盤價格為 36.69 元 / 股,和 2020 年 12 月 61.79 元的高位相比,跌幅超過 40%。在 8 月 30 日格力發布 2023 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後,格力股價連續 3 日微漲,随後依然是連跌。
董明珠和雷軍 " 十億 " 賭約世人皆知,雖然小米輸了賭約,卻赢了市場,到底是董明珠打敗了雷軍,還是小米打敗了格力?未來格力、美的、海爾和小米的白電行業搏殺中,誰才會笑到最後?
格力喜憂參半的半年報
格力在上半年整體表現值得肯定,财務數據顯示,格力上半年總營收 997.9 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 958.1 億元增長了 4.16%,歸母淨利潤 126.7 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 114.7 億元增長了 10.52%,扣非淨利潤 120.7 億元,同比增長 3.94%。看似不錯的業績或是董明珠不懼格力掉出全球 500 強的底氣。
但是格力業績中不僅有 " 喜 " 還有 " 憂 "。眾所周知,格力的主營業務為空調業務,空調業務的營收占比超過七成,然而以空調起家的格力在上半年空調業務營收同比增速僅為 1.82%,遠低于行業整體增速。要知道今年上半年,高温天氣居多,空調銷量激增。
BT 财經查閲多家行業數據,其中奧維雲網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空調銷量增 18.8%,銷售額增 19.5%。另外一家產業在線數據則顯示,上半年國内家用空調銷售量同比增長 12.72%,零售額同比增長 16%,無論是哪家行業數據,行業整體增幅均超過 10%,若以奧維雲網的數據為參考,格力空調業務的增速甚至不如行業的十分之一。
通過行業對比可以發現,格力在空調業務的增速明顯偏低。美的上半年空調業務營收同比增長 10.54%,海爾上半年空調業務(國内)的增速則高達 25%,格力在空調業務上的增速已經被兩大競争對手甩開了距離。
有業内人士分析認為空調行業的消費降級趨勢明顯,價格成為影響用户需求的關鍵因素,中低端產品更受歡迎。BT 财經從空調安裝工杜金峰處獲悉,現在用户購買的空調多為 2000 元以下的空調,低端化成為消費主流。" 以往裝空調時中高端和低端品牌幾乎各占一半,但現在大部分都是價格相對便宜的品牌,幾年前格力幾乎能占三分之一以上,現在格力這個品牌裝機數量下滑嚴重,反而是價格更有優勢的美的、奧克斯這樣的千元左右的空調裝機數量提升明顯。"
至于市場份額,格力和美的都説自己市場占有率第一。格力的根據是《產業在線》數據,格力空調以 37.4% 的份額排名行業第一。美的的根據是奧維雲網數據,2021 年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在國内線上與線下市場份額均排名行業第一。2022 年的數據則佐證了美的已經完成了對格力市占率的反超,數據顯示,去年美的在線下空調市場的份額占比為 38.19%,而格力為 30.21%;在線上市場,美的的份額占比為 30.34%,格力為 26.31%。不管董明珠承不承認,美的不僅在營收上趕超了格力,在市占率上也反超了格力。
" 美的之所以能夠趕超格力,除了投入大量技術創新之外,其時尚的設計更能吸引年輕消費者,同時美的的售後服務做得比較好,能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一站式服務體驗,加上價格有優勢和節能環保,消費者自然會選擇經濟實惠的產品。影響格力空調的我覺得還是價格,現在消費者對價格極為敏感,哪怕貴 200 塊錢,消費者也不願意買單。" 北京通州區一位不願具名的空調經銷商對 BT 财經表示。
小米輸了賭約赢了市場?
董明珠在格力任職已經長達 39 年,真正掌管格力也已經超過十年,從 2012 年任職格力董事長以來,格力經歷了高速增長的階段。
董明珠任職最開始的三年,格力營收增長分别為 19.8%、19.9% 和 16.63%,2015 年則出現了高達 28.17% 的下滑,2016 年至 2020 年營收增幅波動較大分别為 9.5%、36.24%、33.33%、0.24% 和 -14.97%,2021 年恢復至 11.24%,但 2022 年增幅僅為 0.26%,除了前期三年穩定增長,後面增幅波動極大,2018 年營收突破 2000 億元後,2020 年又跌回 1705 億元。可見董明珠上任之初的前三年才是格力的黃金階段,而正是在這個時候,滿懷信心的董明珠不懼雷軍的 " 十億賭約 "。
2013 年 12 月 12 日,在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董明珠與新興互聯網企業代表人物雷軍展開了激烈的争辯,雷軍與董明珠就發展模式再次展開激辯,董明珠堅信小米沒有核心技術,無法與格力相提并論。雷軍則認為小米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其增長潛力将像格力這樣的傳統老牌企業。雙方誰也説服不了誰,雷軍稱五年内小米營業額将超過格力。如果超過的話,雷軍希望董明珠能賠償自己一元錢。董明珠回應稱如果超過願意賠 10 億,就在頒獎現場定下 10 億元的天價賭局,這個賭局也引起了全國範圍的廣泛關注。
根據格力和小米的年報數據,2018 年格力總營收 2000 億元,小米的總營收則為 1749 億元,格力以 251 億元的優勢擊敗小米,董明珠赢得賭局。董明珠在 2019 博鳌亞洲論壇上表示,自己赢了,但沒有去找雷軍要錢。而就在董明珠赢得賭局的第二年也就是 2019 年,小米以 2058 億元的總營收擊敗了格力的 2005 億元。這一年小米的營收增幅為 18%,格力的營收增幅為 0.24%。
需要注意的是,在董明珠和雷軍進行 " 十億 " 賭約的時候,小米的營收只有 312 億元,而同期的格力營收已經高達 1200 億元,體量上的不對等,對輸家雷軍來説并不公平。即便是輸了比賽,我們也可以發現,小米在五年内營收增長近 5 倍,而格力只增長了 67%。
2022 年,小米的總營收由 2021 年的 3283 億元下滑至 2800 億元,但依然遠勝于格力的 1902 億元。于是在雷軍想再次和董明珠進行第二輪賭約的時候,董明珠再未敢應戰。董明珠或許意識到格力如今的發展速度很難和小米抗衡。尤其是 2022 年,格力跌出了《财富》世界 500 強榜單,而小米則在榜單的第 266 位,自 2019 年首次上榜之後,小米每年排名都在持續上升。一個上升,一個下滑,雷軍有了底氣,董明珠卻沒了底氣。
雷軍在賭局現場時説," 傳統企業的缺點是層層渠道距離用户非常非常遠,渠道過長,庫存全部在路上,有可能造成極大的風險,同時做的事情太多,使企業不能真正專心地把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好。"
雷軍和董明珠不僅是 " 賭友 " 還是競争對手,2018 年小米就進軍空調市場,成為格力直接競争對手。2020 年成立大家電事業部。根據小米集團 2023 年 Q1 的财報數據顯示,小米 AIoT 平台已連接設備數達到 6.18 億台,擁有 5 件及以上 AIoT 產品的用户超過 1230 萬,智能大家電業務收入連續五個季度同比增長,增長數據超 60%。目前小米已經和松下開展多個項目合作,包括已經上市的小米 " 巨省電 " 系列空調,也包含由雙方聯合開發的新風空調產品,格力在空調領網域遇到了新的難纏對手。
在智能小家電上,随着 CyberDog2 的發布,小米智能小家電将從底層的硬體架構到上層的精密算法,保持着超 80% 的開源率,并且還開放了超過 100 個接口。這對本就不太 " 能打 " 的格力小家電來説,很難有應對之力。
" 格美海米大戰 " 格力掉隊?
董明珠一直想讓格力多元化發展,為此試水了格力手機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業務,但均未能成功,而之所以大力發展多元化,是因為市場競争的加劇以及自身業績下滑所致。
《2022 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22 年家電行業國内銷售規模為 7307.2 億元,同比下滑 9.5%,出口規模為 5681.66 億元,同比下降 10.9%。整體市場萎縮導致格力、美的和海爾三大巨頭營收都受到一定的影響。
不同的是格力空調業務為主,占比超過七成,而美的和海爾空調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别為 43% 和 51%,美的和海爾空調業務占比的逐年下滑,説明美的小家電以及海爾智能家居業務占比不斷提升,自身多元化業務取得不俗的成績,而格力空調業務占比始終居高不下,自身多元化業務進展并不如人意,在多元化業務方面,美的和海爾已經大幅領先格力。
海外業務是三家巨頭另外一大戰場,2022 年美的電器新增 3000 餘家海外客户,海外電商營收同比增長 14%,海外營收的占比達 41.48%。目前,海爾也在全球建設了 23 萬個銷售網點,海外市場的營收占總營收的 51.78%,成為第一家海外市場營收大于國内市場的家電上市企業。
2022 年,格力海外市場營收為 232.7 億元,占總營收的 12.31%,同期美的的海外市場營收為 1434 億元,海爾的海外市場營收為 1261 億元,格力海外市場的營收均不及兩大競争對手的零頭。
有業内人士分析稱,格力近幾年有很多心思不是放在業務拓展上,比如和奧克斯之間沒完沒了的官司糾紛," 格力和奧克斯的糾紛沒有勝者,兩強相争,反而讓美的和海爾從中獲利。"
2015 年,格力第一次狀告奧克斯,這一年格力總營收 1106 億元,美的電器營收為 1393 億元,格力在營收上落後美的 287 億元。但奧克斯同樣反訴格力,以格力制造、銷售的 4 款空調侵害其涉案專利權為由向浙江杭州、寧波兩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起 4 起侵權訴訟,2021 年 12 月和 2022 年 8 月,兩地法院判決格力向奧克斯支付賠償金共近 2.2 億元。
在 2022 年,格力營收為 1902 億元,美的電器營收 3457 億元,格力營收已經落後美的 1555 億元。在格力和奧克斯 " 掐架 " 的 7 年間,格力營收增長了 796 億元,而美的的營收則增長了 2064 億元。與之對應的是 2022 年美的電器總市值超過 4000 億元,而格力只有 2000 億元。
同期海爾在 2015 年的營收 898 億元,落後格力 208 億元,而在 2022 年海爾營收 2435 億元,反超格力 532 億元,在這 7 年内,海爾營收增長了 1537 億元,同樣遠超格力在這 7 年内 796 億元的營收增幅。
這七年,格力并沒有變弱,只是美的和海爾兩大競争對手變得更強,因為美的和海爾都沒有分心,而格力正如雷軍所説的 " 同時做的事情太多,不能真正專心地把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好 "。這一點,董明珠是否也應反思?
不是格力變弱,是對手變強了
随着美的、海爾等格力競争對手中報的陸續發布,格力原本優異的成就被減分不少。
今年上半年,美的總營收 1978 億元,同比增長 7.69%,歸母淨利潤 182 億元,同比增長 13.98%。經營性現金流淨額超 298 億元,同比大增 39.22%。多元化業務美的更是取得不俗的成績,美的工業技術營收 136 億元,同比增長 12%,樓宇科技營收 148 億元,同比增長 21%,機器人與自動化營收 152 億元同比增長 24%。
在除空調業務之外,智能家居業務也是格力、美的和海爾另一主要競争業務,上半年,美的智能家居業務持續領先,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據奧維雲網數據,美的系產品在家用空調、台式泛微波、台式烤箱、電暖器等 7 個品類的國内線上與線下市場份額均位列行業第一,線上銷售占比達 48%。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内,美的海外營收占比 40.88%,海外業務毛利率上升 3.3%。
海爾在上半年總營收 1316.27 億元,同比增長 8.21%,歸母淨利潤 89.64 億元,同比增長 12.62%。其中海外市場營收增幅為 8.8%,高出行業平均增幅。
小米在上半年總營收為 1269 億元,盡管營收出現了 11.63% 的下滑,但歸母淨利潤卻同比暴增 885.71%,由去年同期的 7.988 億元增至 78.74 億元。
對比幾家公司的中報,無論是美的、海爾這樣的傳統對手,還是小米這樣的新晉對手,格力在業績上并無明顯優勢,好在格力 12.18% 的淨利率依然大幅領先競争對手。同期,美的的淨利率為 9.41%,海爾的淨利率為 6.87%,小米的淨利率則為 6.21%。
截至 9 月 6 日收盤,格力股價為 36.73 元,總市值 2068 億元;美的股價為 57.18 元,總市值 4016 億元;海爾股價為 24.61 元,總市值 2323 億元;小米股價為 11.76 港元,總市值為 2943 億港元(即時匯率為 2742 億元),在市值方面,格力已處于末位。
如今在競争對手越來越強的情況下,格力的發展卻越來越緩慢,無論是在多元化發展還是海外市場的開拓,格力都被競争對手越甩越遠,僅僅依靠董明珠的名人效應顯然不夠,格力和董明珠是時候作出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