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工信部:油車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利潤大跌,產能過剩!,歡迎閲讀。
油車,電車,如同死敵一般,結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出意外的話,2025 年,油車、電車将徹底平分江山,甚至的,随着時間的推移,電車将會爬到油車的頭上。就在近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之上,工信部原副部長表示:當前我國進入油電轉換進入重大轉折期,推動燃油車資源充分利用迫在眉睫!
利潤大跌,產能過剩
" 未來兩三年,仍将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期,也是油電轉換的陣痛期," 工信部原副部長表示," 中國汽車行業将進入新能源汽車主導市場發展的新階段。"
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提升這一塊,他很有信心。但與此同時,他強調了需要擔憂的部分:" 目前至少 3000 多萬輛產能的燃油車和已經建成的 2000 多萬輛產能的新能源汽車,油電轉換僅消化了二三百萬輛的油車產能,而新能源汽車產能大多是新建。目前,燃油車產銷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產能大量放空,面臨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機,有一些企業已經停產或者倒閉。"
這段話的重要信息,在于 " 利潤大跌 " 和 " 產能過剩 "。的确如此,油車以合資品牌作為主要,過去在較高溢價的情況下,幫助中國車企賺得盆滿缽滿,但而今受到新能源汽車的衝擊,不得不大搞 " 一口價 " 政策,保證市場份額,不過份額保證的同時,利潤難免受損。
甚至的,有的極度依賴合資品牌的大廠,過去一年輕松賺幾百億元,如今一年賺 10 幾億元,也是困難。
產能過剩的情況更早顯現,尤其是如廣汽菲克、廣汽三菱等等的合資品牌退出中國市場後,產能就已經出現過剩,當下,油車難賣,產能過剩的情況則是愈演愈烈。
油車、電車," 同權 " 遙遙無期
油車電車同權,是一直被拿來讨論的話題,但時間來到 2025 年,同權仍舊遙遙無期。
那麼,就算同權之後,油車還能重現往日的輝煌嗎?筆者認為,大概率不會。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同權的意義在當下已是不大。
相較于同權,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工信部原副部長提到," 在大力推進燃油車企加快電動化轉型的同時,支持新能源汽車新增產能主要通過對燃油車企的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資產收購等方式來實現,不再大規模征地新建,減少繼續并行發展可能造成的更大的資源浪費 ",如此,或許才不會時常冒出 " 爆雷 " 事件。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推進,已是不可後退,況且,新能源汽車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家的生活成本。只是市場繁華之下,還有些手尾要收拾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