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騰訊雲越過山丘,歡迎閲讀。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CEO 湯道生
作者 | 黃昱
編輯 | 周智宇
過去兩年多來,騰訊雲逆天改命,找到了自己的 " 取經路 ",如今離上岸已經越來越近了。
9 月 5 日,2024 騰訊全球數字生态大會現場,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CEO 湯道生對華爾街見聞透露,對過去兩年來的變革結果整體比較滿意,今年騰訊雲比去年明顯減虧,距離盈利目标不會太遠。
砍掉大包大攬做集成這一包袱,持續聚焦自研,推動被集成,騰訊雲刀鋒向内的改革已打開了新局面。
在盈利時刻越來越近的同時,騰訊雲也為未來的增長找到了三條新賽道:AI、出海、融合創新。這三條新賽道之所以能成為騰訊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在于能為產業發展提供新增長引擎。
去年以來,各行各業面臨 " 内卷式 " 競争、大模型焦慮,在湯道生看來,如果蛋糕不增長,結果就是零和遊戲,大家都會很痛苦。
站在成立第二個十年的起點,騰訊布局多年的 ToB 業務,在 AI、出海等浪潮的加持下,來到一個發展的重要視窗期,有望更多吃到產業互聯網的紅利。
不過,作為馬化騰口中特别難的業務,騰訊雲早已不希望自己再被規模、排名所裹挾,在如今越發激烈的雲市場競争中,它更看重能否在自己的優勢賽道裏做到第一。
雲服務行業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只有努力求變,跳脱出零和遊戲的人,才可能成為下半場的赢家。
蜕變
騰訊雲的這一輪變革開始于 2022 年。這一年,在内外部挑戰下,感受到危機的騰訊集團,整體啓動了以降本增效、收斂聚焦為核心的改革,騰訊雲則被叫停其大包大攬的發展模式,改走自研產品、被集成的戰略路線。
騰訊内部認為,騰訊雲不應該被外界關于排名落後其它雲廠商,掉隊的聲音所裹挾,丢掉自身獨有的優勢。
到今年初,騰訊集團再次要求除了特别重要的戰略性產品和基礎性投入,騰訊雲很多產品必須盡快上岸。在此背景下,騰訊雲内部今年也提出要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标。
因為涉及到商業模式上的巨大調整,騰訊雲的變革過程無疑是充滿挑戰的。騰訊雲要從大量衝在台前的總集總包類項目中抽身,退居到產品公司角色,這也是國内雲計算行業從野蠻生長進入到理性發展階段後,騰訊雲必須做出的轉變。
作為騰訊雲的掌門人,湯道生對這兩年的變革結果是滿意的。他認為,變革讓騰訊雲業務更聚焦了,同時也讓團隊對自己產品更了解了,知道自己的短板,往更重要的地方提升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騰訊雲的發展路徑也越來越清晰,更了解客户哪些問題可以通過騰訊雲的產品去解決,可以選擇哪些合作夥伴一起去服務。
湯道生指出,騰訊雲會持續沿着過去的定下來的戰略走下去,堅持自研、被集成。
反映在業績上,騰訊雲的戰略轉型已有了不錯的成績。
據騰訊财報,今年二季度,騰訊實現營收 1611.2 億元,同比增長 8%,高于前兩個季度的增速;Non-IFRS 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 53% 至 573.1 億元,超出市場預期。企業服務貢獻收入已實現雙位數增長,成為騰訊實現業績企穩、盈利大幅提升的重要助力。
就備受關注的盈利情況而言,湯道生對華爾街見聞表示:" 我們有比較嚴謹的管理業務的财務模型。在很多地方,我們都給自己團隊提出了在行業裏更高的要求。我覺得盈虧平衡就是一個時間問題,我們離那個點不遠,總辦也有蠻多期待。"
此外,騰訊雲甩出了一份成績單,三年間,收入過百萬合作夥伴數量增長了 150%;兩年間,騰訊會議夥伴收入增長 355%;近一年來,AIGC 相關產品夥伴收入增長 550%,SaaS 夥伴收入同比增長 100%;今年以來,夥伴公有雲收入增速高于市場平均增速 1.5 倍。
過去三年,騰訊雲加強渠道生态對其自研產品的售賣、推動產品被集成。騰訊曾表示,未來合作夥伴貢獻的收入将占到大盤的 50%,成為與直銷團隊并列的銷售通路。
走過了艱難的轉型期,騰訊雲将借力合作夥伴的力量,迎接難得的機遇期。
未來
時間回到 2013 年,彼時,風頭正盛的騰訊提出希望收起鋒芒,回歸到自己最擅長的通訊與社交上來,推出 " 互聯網 +" 與 " 連接一切 " 戰略。在此背景下,積累了豐富雲經驗的騰訊雲正式全面向社會開放,成為騰訊要 " 連接一切 " 的土壤。
随着中國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騰訊在 2018 年罕見地進行了組織架構大調整,toB 成為此次變革的關鍵詞,致力于 " 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 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CSIG)也随之成立。
騰訊雲被寄予厚望。湯道生曾表示,如果説,過去 20 年,互聯網的重要進步集中在 ToC 領網域;那麼未來 20 年,互聯網的重要發展将來自于 ToB 領網域。互聯網與產業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騰訊決心集全公司之力,迎接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然後,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後,近年來,國内雲服務市場存量見頂、雲服務廠商競争激烈,騰訊雲增速也有所減緩,但仍維持在國内第一梯隊。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大數據平台整體市場規模達 179.3 億元,相比 2022 年增長 24.6%。華為以 24.7% 的市場份額占據整體第一;阿裏巴巴以 19.5% 的市場份額占據整體第二;騰訊位居第三。
作為騰訊的重要戰略業務,騰訊雲必須要找到更光明的未來。在努力實現盈虧平衡的同時,如何找到新增長空間,是騰訊雲近年來的重要任務。
經過過去一段時間的探索,騰訊雲現在明确提出三條增長的主航道,那就是 AI、出海、融合創新。
AI 大模型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是有目共睹的,各行各業都參與到了這場浪潮中。在馬化騰口中,AI 大模型更是幾百年不遇的、類似發明電的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
去年 9 月,騰訊也推出了自己的混元大模型。在 AI 大模型底層技術仍在不斷迭代,C 端商業化路徑尚不明朗的背景下,騰訊選擇做 " 離產業最近的 AI",先服務騰訊自身業務,再通過騰訊雲對產業開放大模型能力。
據悉,目前,混元大模型已經落地到騰訊 700 多個業務場景中,同時努力在千行百業中扎根。
在這輪 AI 熱潮中,騰訊雲的相關收入已有所提升,但湯道生稱具體數據還很難量化,不過,可以明确的是,客户對算力的需求是非常顯著的。
出海如今和 AI 的熱度一樣高,已經成為大多數中企的共識。企業在出海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的同時,也帶來雲服務需求的增量。
據悉,騰訊雲可以為出海企業提供包括音視頻、邊緣加速、雲原生產品、大數據與數據庫、安全與合規、AI 等技術產品能力。目前,騰訊雲已經成功服務 10000 多家海外客户。
近年來,中國在大力推進融合創新發展,政府央國企越來越多有國產化、自主化的要求,這同樣給雲廠商帶來了新機遇。
湯道生透露,騰訊雲打造了全棧自主創新的國產企業級軟體,供給能力在融合創新廠商中,位居最前列。
雖然提出了未來發展三條重要賽道,但湯道生卻再次強調不在意市場排名," 從管理的角度,我給團隊的要求更多的是怎麼做到賽道第一。因為各個廠商提供的數據口徑不一樣,我們在重要的產品賽道比拼,可能更準确,更有意義。"
在湯道生看來,騰訊雲在各個層面,都有能拿得出手的 " 拳頭產品 ",比如 IaaS 層的高性能計算、星脈網絡;PaaS 層的數據庫、音視頻、安全等產品;以及 SaaS 層的騰訊會議等連接類軟體,這些都是騰訊雲的優勢賽道。
新的市場機遇下,所有雲服務廠商都虎視眈眈。面對機會和挑戰,騰訊雲必須要拿出更有競争力的產品和生态策略,才能讓自己更進一步,成為騰訊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甚至實現其 " 連接一切 " 的野心。
這一次,騰訊雲必須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