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券業重磅:新董事長正式上任僅八天,中原證券終止70億定增,歡迎閲讀。
證券行業今年以來首份定增終止!
今日(7 月 21 日)晚間,中原證券公告,公司現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并統籌考慮公司實際情況和融資安排等因素,經審慎分析與論證後決定終止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并向上交所申請撤回相關申請檔案。
交易所多次關注融資必要性問題
追溯過往公告可以發現,中原證券首次發布定增預案是在 2022 年 4 月 30 日。經過了 15 個月時間漫長等待,本次定增仍以終止告終。這是今年以來、也是全面注冊制實施以來,證券行業首次定增終止。
今年 3 月 1 日晚間,中原證券按照注冊制要求,根據修訂後的相關規定并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對定增發行方案進行了修訂并發布新的申報稿,募資總額為不超過 70 億元。3 月 6 日晚間,中原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 2023 年 3 月 4 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通知,定增申請已被受理。但短短 4 個月時間,上交所對中原年證券進行了三次問詢,并多次問及融資必要性問題。
在 7 月 7 日的問詢中,上交所要求該公司説明三大問題:一是本次募集資金拟投向業務在報告期内資金使用情況、盈利水平與可比公司的對比情況、行業排名;二是結合股東回報和價值創造能力、自身經營情況、公司主責主業、市場發展戰略、前次募集資金投向及效益實現情況等,説明本次融資的必要性、融資計劃及方式的合理性,是否有利于提升資本運用效率、充分發揮募集資金使用效果;三是結合期末貨币資金的詳細使用計劃及投向金額、募集資金各項投入内容的具體測算依據及過程、資金缺口測算等,説明本次融資規模的合理性,是否存在過度融資。
彼時中原證券表示,将會同中介機構,按照《問詢函》的要求,對《問詢函》中的問題進行逐項落實并提交回復,回復内容将及時披露,并通過上交所發行上市審核業務系統報送相關檔案。但時隔半個月,公司最終做出了終止決定。而這距離新董事長魯智禮正式上任僅僅過去了八天時間。
中原證券稱,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正常,終止定增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與持續發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仍有 11 家券商或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在路上,募資總額超千億
中原證券定增終止引發了證券行業密切關注。根據東方财富 Choice 金融終端數據,目前南京證券、财達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國海證券,天風證券、浙商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華鑫股份、錦龍股份等 11 家上市券商或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提出了再融資方案,募資總額達到 1102.56 億元。
資本市場對于證券行業再融資近年來一直處于謹慎狀态。2022 年 9 月 13 日晚間,中金公司提出不超過 270 億元的配股方案,次日股價出現大跌;9 月 14 日,其 A 股開盤即逼近跌停,并以跌幅超過 9% 收盤,H 股當天盤中一度也跌超 9%。
值得一提的是,國聯證券、南京證券、财達證券等 3 家券商近期對定增方案進行了調整。國聯證券定增拟募資規模由不超過 70 億元縮減至不超過 50 億元;并調整了募資項目投入。南京、财達雖維持定增規模不變,但将募資投向更加細化,并加大了财富管理、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投入。三家券商均提出,調整目的之一是為了響應證監會的倡導。
今年 1 月 3 日,證監會回應 " 上市證券公司再融資行為 ",強調上市證券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要統籌平衡,審慎決策,切實維護各類投資者特别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證券公司 " 必須聚焦主責主業,樹牢合規風控意識,堅持穩健經營,走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 " 的倡導。作為已上市的證券公司,更應該為市場樹立标杆,提高公司治理質效,結合股東回報和價值創造能力、自身經營狀況、市場發展戰略等合理确定融資計劃及方式。
不過,中原證券是今年以來首家終止定增的券商,其是否會帶動其他券商跟進?《每日經濟新聞》将持續關注。
而近年來,券商板塊總體而言箱體震蕩,難以形成長期行情。本次再融資節奏放緩,是否将對板塊構成利好?
東興證券指出,作為連接投資者、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重要橋梁,證券公司業績的外生因素頗多,各項業務均受到宏觀經濟環境、政策、流動性和市場行情的影響。上半年,受内外部多因素影響,國内貨币政策謹慎寬松;同時改革持續推進,全面注冊制落地,資本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轉融通改革等各類監管政策亦打開了證券公司業務空間。預計下半年全方位、持續性且有力度的政策呵護有望對維護市場穩定、提振投資者信心起到重要作用,證券行業經營将受益于政策層面的利好推動。當前具備較高投資價值的标的仍集中于估值在低位的價值個股;此外,證券 ETF 亦是重要的配置選擇。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