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為了短暫而瘋狂的交配季,它們連覺都不睡了!,歡迎閲讀。
歡迎收看自然小喇叭欄目第 52 期,在過去的半個月裏,我們搜羅了以下值得一看的自然新聞和研究:
1)犀牛胚胎移植成功,北白犀有了新希望
2)為了交配,這種小動物都不睡覺了
3)海裏太吵,座頭鲸為了唱歌來回跑
4)因為能吃,海獺拯救了海藻林
5)孤獨的長頸鹿,終于搬新家了
6)這頭悠然自得的美洲獅,不幸死于車禍
犀牛胚胎移植
一頭犀牛通過胚胎移植成功懷孕,瀕臨滅絕的北白犀有了新希望。
成功移植的犀牛胚胎 | Jon Juarez / AP
白犀牛包括南白犀和北白犀 2 個亞種,南白犀現存還有 2 萬頭左右,北白犀卻已經離消失只有一步之遙——全世界只剩下最後 2 頭北白犀了,而且都是雌性。2018 年,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Sudan)去世,科學家冷凍儲存了它和其他 4 頭已去世的雄性北白犀的精液,希望有一天能通過體外受精的方式拯救北白犀。
為防止偷獵,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在肯亞一直受到武裝警衞的保護,直到 2018 年它去世 | Georgina Goodwin
科學家在南白犀身上做了實驗——他們收集了犀牛的卵子和精子,完成體外受精後将胚胎移植到了一頭雌性南白犀體内。雌性南白犀成功懷孕了,但不幸的是,它已經因為感染疾病而去世,成功移植的胚胎是在驗屍時才發現的。
地球上最後兩頭北白犀之一,現年 30 歲的納金 (Najin)| Ben Curtis / AP
這次實驗證明,犀牛可以通過人工胚胎移植懷孕,這給北白犀帶來了一絲新的希望。可惜,對北白犀來説,這個好消息也許已經來得太晚,重建整個北白犀種群的希望仍然渺茫。而現存的犀牛,依然因為犀牛角而遭受盜獵和殺害,保護它們也是當務之急。
忙着交配不睡覺
這種小動物,忙着交配時連睡覺都顧不上了!
時間管理大師!| Catching The Eye / Wikimedia Commons
它來自寬足袋鼩屬,學名為 Antechinus swainsonii,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小型的有袋類動物。每到繁殖的季節,雄性就會全情投入,活動量明顯升高,從早到晚忙着找異性交配,以至于天天都睡眠不足。最近的研究發現,在長達 3 周的繁殖季裏,它們每天都比正常時間少睡 3 小時,有的甚至直接把睡眠時間減半。
老婆我來了!!| jamesbennett / wildinaturalist
但是,這樣的 " 時間管理 " 後果很嚴重。交配季節短暫而激烈,但對雄性來説卻一生只有一次——在交配季結束後,雄性就會死去,就算存活下來也會變得不育。
不過,在座的夜貓子别擔心,雖然科學家還沒搞明白它們為什麼在交配季節後就死去,但至少睡眠不足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有人推測,可能是雄性在繁殖季皮質醇升高導致了死亡;但研究者認為,對于寬足袋鼩來説,皮質醇可能是讓它們保持清醒去交配的适應性優勢,并不是讓它們死去的直接原因。總之,它們的死因至今仍不明确。
研究者放歸了抓到的寬足袋鼩 | Francesca Leonard
和雄性相反,雌性寬足袋鼩在交配季節沒有明顯的睡眠不足,但平均睡眠時間還是比平常短一點。考慮到雄性如此積極,科學家推測,雌性可能是被吵醒的。
座頭鲸的生活
因為海裏太熱鬧,座頭鲸都得錯峰唱歌了。
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裏,科學家通過水下監聽設備,搞明白了毛利島附近 217 頭座頭鲸的生活日常——它們白天在海洋裏唱歌,晚上則遊到近岸的地方唱。
唱着歌的座頭鲸 | Dr. Louis M. Herman / Wikimedia Commons
雄性座頭鲸是海裏數一數二的歌唱家,歌聲也是它們尋找配偶的訊号。在繁殖季節,當地的座頭鲸密度很大,如果都白天都擠在淺水區唱歌,它們的聲音就會重疊在一起,互相幹擾。因此,它們會選擇在海洋裏散開,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彼此一展歌喉的空間。
但是,到了日落時分,雄性座頭鲸們就會回到海邊的淺水區——這回是因為海裏太吵了。每到夜晚,海裏各種各樣的生物都開始發出聲音,座頭鲸只好避開它們,到安靜點的岸邊唱歌了。
它們好吵,影響我發揮,先走一步 | Sylke Rohrlach / Wikimedia Commons
它們每天這麼來回跑,就是為了不讓自己的歌聲被别人的聲音蓋住。現在的很多研究都在關注人類噪音對海洋哺乳動物的影響,卻忽視了海洋中原本的聲音互動。鲸的行為不止受到食物、潮汐和季節的影響,其他海洋生物一起創造的聲音環境,也影響了它們的日常作息。
海獺立大功
獺獺不只會賣萌,我們還是海洋裏的大功臣!
誇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Stan Shebs / Wikimedia Commons
19 世紀,因為被人類觊觎皮毛,加州的海獺被獵殺到幾乎瀕臨滅絕,只有中部海岸有一些海獺幸存下來。後來,随着保護措施的增加,這裏的海獺種群數量慢慢增長。一項新研究發現,正是這些僅存的海獺,拯救了海藻林。
過去 100 年裏,在有海獺的中部海岸,幾乎所有地方的海藻林覆蓋率都增加了,整體增加的比例高達 56%。相反,在沒有了海獺的北部和南部地區,海藻林的冠層分别減少了 63% 和 52%,和有海獺的地方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别。
我只是在保護海藻(真的不是饞了!)| neil fisher / YouTube
海獺保護海藻林的方式是——吃海膽!海膽以海藻為食,如果沒有了天敵,它們就會像蝗蟲一樣把海藻林洗劫一空,造成一片又一片的 " 海膽荒地 "。好在海膽正是海獺最愛吃的食物之一,海獺努力吃吃吃,海藻林就能逃過一劫,借機生長起來。
被海膽吃空的海藻林,變成了 " 海膽荒地 " | Michael Langhans / UC Santa Cruz
對海洋生态和人類來説,健康的海藻林都好處多多。海藻林為小魚創造庇護所,也為螃蟹、鮑魚之類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提供食物,還可以成為漁業苗圃,以及減少風暴對海岸的侵蝕。
健康的海藻林是海洋生物的家園 | Monterey Bay Aquarium
長頸鹿搬家
最近,一頭孤獨的長頸鹿終于搬家,可以交朋友了!
孤獨的貝尼托 | Christian Chavez / AP
它的名字叫貝尼托(Benito),原本獨自住在墨西哥和美國邊境附近的一家動物園裏。當地的氣候條件很極端,它的生活環境也很惡劣——住的圍場裏垃圾遍地,沒有草地和庇護所。
動物保護人士積極為貝尼托發聲,成功説服當地政府為它搬家。它的新家是墨西哥中部的一家非洲野生動物園,環境跟長頸鹿的自然栖息地更相似,而且那裏已經有一個很大的長頸鹿群,貝尼托可以在那裏交到新朋友。
貝尼托的專屬敞篷車廂 | Jose Luis Gonzalez / Reuters
不過,長頸鹿要搬家,普通的車可坐不下!工作人員為貝尼托設計了一個5 米多高的敞篷車廂,貝尼托的頭可以從車廂裏伸出來;并且用防水布遮蓋身體,免得它受到寒冷和風雨的影響。車廂裏備足了稻草、水和蔬菜,還配備了電子設備檢測温度,随行還有專家團隊和警衞,為貝尼托保駕護航。
臨行前貝尼托吃飽喝足 | 參考資料 [ 5 ]
貝尼托的搬家之路有 2000 公裏,一共需要 50 個小時。在踏上旅途之前,喜愛貝尼托的當地居民們一同和它告别,雖然不能再在家門口的動物園看到貝尼托了,但大家都為它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高興。
美洲獅出車禍
一頭大家心愛的美洲獅,最近因為車禍去世了。
一只眼睛渾濁的烏諾,身上戴着用于研究的追蹤項圈 | Mark Girardeau/Orange County Outdoors
它的名字叫烏諾(Uno),是一頭長相和性格都很獨特的雌性美洲獅。因為舊傷,它的一只眼睛是渾濁的,這個特征也讓它特别容易辨認,在當地很出名。
它既不會避開人類,也不會對人類發起攻擊,自帶王者的蔑視——雖然總是遇上徒步旅行的人類,但它總是悠哉遊哉地路過,從不搭理人類;人類在公園入口排隊付錢,它大搖大擺地就走進去了(當然人家确實不需要付錢)。
烏諾常常被人拍到 | California Mountain Lion Project
可是,就在 1 月 18 日,正當烏諾像往常一樣穿過高速公路時,卻被飛馳的車輛撞上了。人們試圖為它治療,但它的頭部和胸部嚴重受傷,沒能接受治療就去世了。更不幸的是,它已經懷孕了,還未出生的小獅子們再也沒有機會見到世界。
烏諾一生中有過 4 個孩子,2 個也被車撞死了,其中一個就死在離烏諾撞車不遠的地方。另外的兩個孩子,一個生病去世,另一個也消失了。烏諾和它的孩子們,就像更多的美洲獅一樣,被人類喜愛卻也死在了人類手中。
公路上死去的美洲獅 | CONCER / Wikimedia Commons
2015 年的研究發現,死亡的美洲獅當中,有 46% 都死于交通事故。而這只是人們發現和記錄下來的事件,在沒有人發現的時候,還有更多動物死在了人類的公路上。
參考文獻
[ 1 ] https://phys.org/news/2024-01-rhino-pregnant-embryo-success-extinct.html
[ 2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0982223017645
[ 3 ]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30279
[ 4 ] https://journals.plos.org/climate/article?id=10.1371/journal.pclm.0000290
[ 5 ] https://phys.org/news/2024-01-lonely-giraffe-mexico-journey-home.html
[ 6 ] https://www.msn.com/en-us/news/world/famous-mountain-lion-with-cloudy-eye-killed-on-road-where-cub-also-died/ar-BB1hjDvI
作者:貓吞
編輯:麥麥
題圖來源:wildinaturalist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轉載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