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2年被家暴16次”的案子判了!面對家暴威脅該怎麼辦?,歡迎閲讀。
一次都不縱容
" 武侯法院 " 微信公眾号公開内容顯示,2024 年 12 月 27 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賀某陽故意傷害、虐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一案,對被告人賀某陽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年十個月,以虐待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一年,支持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謝某梅訴訟請求共計人民币 379819.26 元。
廣受關注的 " 女子 2 年被家暴 16 次 " 案件終于一審宣判。
在生活中如遭到家暴威脅,應該怎麼辦?
認定為故意傷害罪和虐待罪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賀某陽在與被害人謝某梅婚姻存續期間,多次對謝某梅實施辱罵、毆打等家庭暴力行為。2023 年 4 月 25 日,賀某陽采用拳打腳踢的方式毆打謝某梅,造成其腹、胸、腰等多處損傷,經鑑定構成多處重傷、輕傷,傷殘等級為七級至十級不等。
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賀某陽故意傷害謝某梅致其受重傷,其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罪。賀某陽長期多次虐待妻子謝某梅,情節惡劣,其行為已構成虐待罪。賀某陽一人犯數罪,應依法并罰。賀某陽所犯故意傷害罪具有自首情節,但綜合其犯罪性質、情節、後果及悔罪态度,不足以從輕處罰。同時,賀某陽依法應承擔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民事賠償責任。
賀某陽的家暴行為,法院認定故意傷害罪和虐待罪兩個罪名。
《刑法》研究專家、北京市冠衡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肖怡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 虐待 " 是指經常以打罵、凍餓、捆綁、強迫超體力勞動、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各種方法,從肉體、精神上迫害、折磨、摧殘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行為。
如果根據具體情節,比如行為人家暴中有某次的傷害行為極其嚴重,造成被害人重傷甚至死亡,并通過證據能證明施害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或者重傷的主觀故意,那該行為就應該構成的是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與行為人實施的長期虐待行為構成虐待罪和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數罪并罰。
判了十一年
法院公開内容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特别殘忍手段故意傷害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依據相關鑑定标準,六級以上殘疾視為 " 嚴重殘疾 "。
經鑑定,謝某梅的殘疾程度最高達到七級不屬于 " 嚴重殘疾 ",對賀某陽依法應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法院對賀某陽故意傷害罪的量刑是九年十個月。
肖怡表示,虐待罪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構成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對賀某陽虐待罪一年六個月的量刑,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之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
這意味着,在數罪并罰時,并不是簡單地将各個罪的刑罰進行累加,而是要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悔罪表現等因素,酌情決定一個相對合理的執行刑期。
面對家暴威脅怎麼辦?
從法院公開内容中發現,謝某梅稱自己 "2 年被家暴 16 次 ",而法院認定證據确鑿的只有四次虐待和一次故意傷害。這并非代表着受害人所言有虛,而更多是提醒我們在面對家庭暴力威脅的時候,要了解包括如何取證等正确處置方式。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刑辯律師邱躍在接受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規定,家庭暴力不僅包括對身體的侵害,還包括對精神的侵害,如經常性謾罵、恐吓、侮辱、诽謗、威脅、跟蹤、騷擾等。
至于處置方式,邱躍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注意取證。受害人在報案時,應詳細描述施暴者的威脅内容、言語等行為的危險性。如果施暴者有類似行為或暴力史,也應告知警方。此外,受害人應收集如威脅的信息、錄音、錄像等相關證據;
第二,可以申請保護令。2016 年至 2023 年,各級人民法院共籤發人身安全保護令 1.5 萬餘份,籤發率由 2016 年的 52.0% 提升至 2022 年的 77.6%。對于保護令中列明的禁止事項,如命令被申請人搬離共同住所并禁止其接近申請人、禁止其進入申請人所在的地網域範圍,更不用説跟蹤、騷擾等。一旦違反,司法機關可以警告、訓誡甚至以拒不執行法院裁定罪等給予刑事處罰;
第三,及時報警。當發現個人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第一時間報警永遠是處置此類問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另外,邱躍提醒,以他多年工作經驗來看,受害人從第一次起,就應該表現出非常堅決的态度,不要有任何顧慮,嚴格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否則施害人很容易變本加厲,最終導致悲劇發生,這是在很多家暴引起惡性傷害案件中總結出來的血淋淋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