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京東VS美團:同一家同款漢堡套餐,京東便宜5.1元,歡迎閲讀。
京東 VS 美團在外賣領網域的 " 戰局 " 引起多方圍觀。
4 月 23 日下午,大象新聞記者通過 " 美團外賣 " 與 " 京東秒送 " 兩個平台,體驗同時間下單同一家的同樣套餐發現,京東比美團便宜 5.1 元,此外,美團騎手提成 4 元左右,京東的騎手提成 8 塊多。
不可否認,京東強勢補貼動作吸引了諸多用户。
鄭州消費者趙女士此前每月在美團訂外賣花費在千元左右,坦言體驗京東後暫時解除安裝了美團," 目前京東補貼 10 元很誘人,且還免運費,平常一杯 17 元的奶茶僅需付 7 元。" 不過,她對于之後到底用哪個 APP 持觀望态度," 京東補貼活動結束後,還是要看哪家的服務好。"
記者采訪發現,消費者、騎手、業内人士對于這場 " 戰局 " 持不同态度。有業内人士坦言,電商競争對于市場規範和消費者權益而言,無疑是積極的。
記者體驗:同一家同款漢堡套餐,京東便宜 5.1 元
為避開送餐高峰時段可能引發的意外狀況,大象新聞記者選在當天下午 3 點 54 分的用餐空檔期,同時下單了位于河南鄭州中原區汝河路上的一家漢堡店。
預訂的同款 " 一個人吃飽 " 套餐,包含一個香辣雞腿漢堡、一份雞翅、一份薯條、一份中杯可樂。京東的價格為 16.8 元,可直接下單。而美團在使用優惠券後,價格為 21.9 元,比京東貴了 5.1 元,平台同時顯示低于 20 元不送餐。
該漢堡店距離記者所在地 1 公裏左右,下單後,兩家平台均顯示送餐預計抵達時間為 16 點 21 分。記者于是猜想送餐者會不會是身兼兩職的同一位外賣小哥。
下午 4 點 15 分,首先敲門的是一位身穿花色 T 恤的大哥,自稱姓吳,50 多歲,以前在順豐做快遞員,10 多天前入行京東做外賣小哥。
聊了沒兩句,一位穿着标志性黃色 T 恤的美團外賣小哥也到了,看樣子有 30 多歲,姓肖。
兩位外賣員前後腳趕到,相視一笑。
記者問美團小哥為何同款套餐,京東會比他們便宜 5 塊錢,相當于八折還多。
肖先生坦言:" 京東活動力度大!"
騎手説法:16.8 元的外賣單,京東騎手提成 8 塊
記者有意約他倆進屋細談,美團的肖先生稱還有單子,耽誤不得,急匆匆走了。記者追上去,説京東已經放話未來三個月再招 10 萬名全職騎手,而且還上五險一金,問他有沒有跳槽意向。
" 還得看看再説," 肖先生腳步匆匆,説眼下正值京東搞活動拉人頭的造勢高潮期,但究竟能持續多久,還得等落潮了再説。
又問他這一單的提成,肖先生撂下一句 " 沒多少,4 塊錢左右吧。" 騎着小電驢一溜煙沒影了。
留下來的騎手吳先生稱,自己開的有一家糧油店,做外賣只是副業,而且自己年齡也大了,有意不接太多的單," 平均一天掙 100 塊錢左右吧 "。
問及提成,他説 16.8 元的這一單,他能提 8 塊多," 美團‘抽’得比較厲害。"
"20 多塊錢的餐還能便宜 5 塊多,説明京東現在是在賠本賺吆喝。京東給做餐的商家、買餐的你們,還有跑腿的我們,都有補貼。可賠本的事兒,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吳先生坦言,眼下自己也是先跑着看看。
同一商家同一客户的訂餐,為何不能由一個騎手來送,以節約人力成本。
吳先生説,他只能接京東平台的訂單,美團的騎手也只能接美團平台的訂單,不同平台的騎手各幹各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普遍心态:部分騎手怕折騰所以觀望
問及為啥還沒換上京東的紅色工裝。騎手吳先生説京東外賣剛鋪開,紅色 T 恤衫他已經訂過了,28 塊錢一件,貨還沒到。估計要不了多久,美團黃、餓了麼藍、京東紅就要在街頭 " 五彩斑斓 " 了。
當天下午 5 點多,大象新聞記者通過訂單信息回撥了美團外賣小哥肖先生的電話。
" 在美團工作多年,平均每天能掙 200 元左右,已經非常習慣這種工作狀态。" 肖先生説,這次京東對美團的衝擊确實挺大的,自己也有同事跳槽,但他之所以還在觀望,主要還是擔心京東的造勢活動一旦過了風口期,一番折騰之後,最終各平台抽成還會回歸大差不差的境地。
當記者告知當天的同單訂餐吳先生提成了 8 塊,比他整整高了一倍時,電話裏的肖先生多少還是有點吃驚:" 不會吧?這麼多!"
業内分析:京東為何要入局外賣市場?
" 百億補貼 "" 超時免單 ""0 傭金 "" 二選一之争 "…… 京東與美團 4 月份開打的這場外賣大戰,吸引了太多眼球。
一個依托全品類傳統電商優勢,要向高時效本土化即時零售滲透;一個憑借傳統餐飲配送規模效應,也要向全品類深入。殊途同歸的競争目标,可謂不可避免。
如此白熱化的競争結果如何,業内人士如何看待?
" 最終結果難料,但個人還是覺得美團的勝算稍大。" 有着多年電商從業經驗的李先生告訴記者,餐飲外賣本身的利潤已經很薄,京東切入餐飲外賣的目的,也不是再從中分走一杯羹,而是要将自己的基本盤由 " 次日達 " 進化成 " 即時配 "。而 " 即時配 " 本身就是美團的最大優勢,且已苦心經營多年,在物流與算法上難以撼動,此前美團已經開始布局進軍 3C 數碼等即時送達領網域。京東這次 " 燒錢大戰 " 打反擊,自然會形成轟動效應," 但補貼‘燒’完之後呢,畢竟靠‘燒錢’打不起持久戰。"
李先生説,此前,餓了麼和其他平台也都試圖在這方面尋求占比突破,但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
無論京東 VS 美團結果如何,李先生認為,如此電商競争的盛景已經多年不見,其意義對于市場規範和消費者權益而言,無疑是積極的。
來源:大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