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丁胖子金牌講師”與美國底層殘酷物語,歡迎閲讀。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黃瓜汽水
編輯 | 渣渣郡
本文首發于虎嗅年輕内容公眾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2023年末,一個無法被定義的奇人在中文互聯網橫空出世。
B站網友評價他開創了一個嶄新的視頻賽道,并且獨自一人在空蕩蕩的賽道上一路狂奔。
他就是"美式要飯"創始人,人稱加州節度使、洛杉矶太守的"丁胖子金牌講師",憑借在洛杉矶做流浪漢要飯要成了網紅。
有人把他當作互聯網樂子與新型電子寵物,也有人把他視作美利堅田野調查的人類學家,還有好事者覺得他是野心家,想在西海岸拉起一支中華丐幫。
而我更願意稱他為中國的托克維爾,他的vlog就是賽博時代的《論美國的民主》。
"金牌講師"可能是第一個一線深入美國底層并且用視頻記錄下來的華人,他的意義對于新聞傳播界不亞于一次小型海嘯。
如果你打開Google搜索"加州牧",彈出來的第一個人,就是"丁胖子金牌講師"。
自從2023年5月底開始,他就保持着日更的節奏,到11月左右,他的視頻在B站屢次突破百萬播放量。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他的視頻更新也停留在2023年12月21日。最後一個視頻裏,他已經擁有了一輛自制"房車",聽説他準備徒步美國。
被稱作"北美要飯仙人"的丁胖子金牌講師,到底是什麼來頭?
根據互聯網群眾們提供的線索,講師本名姓雷,四川泸州人,中專學歷,做過程式員,傳聞中的他因盜竊一輛價值860元和另一輛價值610元的電動車被判入獄6個月。出獄後,講師通過旅遊籤來到美國打黑工。
許多打黑工的華人,在洛杉矶落腳的第一站就是"丁胖子廣場",這是華人聚集區,也是中餐館的聚集地,為初來乍到的華人提供工作崗位。當然,打黑工自然會在薪水上吃虧,這是一直以來的潛規則。
講師由于工作時間太長,薪水太低,一怒之下整頓了黑工行業,舉報了6家華人餐館的老板,導致華人餐館集體拉黑了他。經此一役,雷姓男子得名"丁胖子金牌講師",專門為打黑工的同胞們授業解惑,踏上了短視頻的賽道。
2023年9月中旬,講師開始更新自己在洛杉矶收容所的"要飯視頻",搖身一變"另類美食探店""洛杉矶要飯仙人""北美丐幫總舵主"。每天日更的飛快節奏,趕超了大部分vlog賽道的博主。圍觀群眾們也激情四射,在講師的視頻下面妙語連珠,比上大學專業課還認真。
在講師的鏡頭下,你能看到GTA的實戰畫面:
洛聖都的專屬BGM警笛聲,背景裏不斷閃現救護車和消防車,随時随地一秒入睡的流浪漢,還有快要溢出畫面的垃圾。
講師是真正的明白人,他知道所有人都在看樂子,所以他就把日常拍得像真人遊戲,讓每個人都像帶入遊戲角色一樣帶入他的視頻,因此被稱贊為"R星出品""育碧巨獻""GTA6實機演示"。
視頻的開機畫面,一定在那頂破敗的藍色帳篷裏。映入眼簾的是講師的一雙黑色玉足——
傳説講師三個月不洗澡,才練就了這一身"防爆護甲",小腿和腳趾的每一寸肌膚都被黑泥裹出了石墨烯塗層和碳纖維護板。之所以這麼埋汰,是講師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墨西哥人性騷擾,大智若愚。
再加上腳下那雙"金色傳説"戰靴,恰到好處地露出盔甲的鋒芒,讓同行們退避三舍。
伴随着一聲響亮豪邁的"open the door",講師拉開帳篷拉鏈,露營公園的畫面映入眼簾。
帳篷内外是驚人數量的生活垃圾。玩家可以看到魔芋爽、螺蛳粉、八寶粥或旺旺雪餅的包裝袋,這些物資均由愛看樂子的洛杉矶華人同胞贊助,講師每天把垃圾堆在門口,睹物思人,一定程度上也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地圖加載完畢,玩家跟随講師進入遊戲。
講師活動的主要區網域是洛杉矶市中心downtown,玩過GTA或者在洛杉矶生活過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是全加州最混亂的地區之一,時不時能看到詭異的行人,聽到刺激的槍聲。講師伴随着午後燦爛的陽光,開始了他的要飯打野路線。
講師有自己獨門原創的要飯戰略,提出了"正方形打野"理論戰術,即提高打野嗅覺、增強打野意識、迂回包圍、一頓不落。他凡事追求完美的态度,讓世界上最刻苦的打工人都無地自容。
根據講師研判,政府收容所就是按時開飯的食堂,優點是只要排隊就有飯吃,缺點是飯菜不夠可口。
講師曾經多次評價洛杉矶收容所的雞肉沒有味道,煮不熟,根本體會不到美食的樂趣;米飯大多是夾生飯,講師将其點評為"和珅同款米飯",致敬和大人施粥原理(在災民的粥裏摻石子,這樣可以避免富人來搶粥);收容所的飯菜非常簡陋,但每次都會給一份必須就着胰島素才能下咽的美式甜食,以及一瓶健康的無糖飲料,這是屬于美國人的黑色幽默。
但許多評論區的家人們還是飽含羨慕之情:這頓排隊領來的飯,怎麼看怎麼像今天中午吃的沙縣雞腿飯套餐。
相比收容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便當,沿路的打野才是洛杉矶隐藏的小紅書必吃榜。
講師所在區網域是著名的skid row街區,這裏是著名的流浪漢大本營,社會慈善組織和食物銀行經常會在這裏大辦粥廠。如果碰到了社會人士組織的攤位,那就有機會得到額外的美食獎勵。
在講師的打野過程中,已經集齊了美國市面上的大部分菜系。
慈善御膳房的主菜有烤雞腿、牛肉派,配菜有健康的蔬菜沙拉,甜品有堆成山的蛋糕和餅幹曲奇,飲品有NFC橙汁和美式黑咖啡,還會碰到分發水果的攤位,甚至還能領到一袋子新鮮草莓,主打一個"讓所有流浪漢都過上健康均衡的生活"。
根據廣大網友的觀察,美國發達的食品工業果然名不虛傳,流浪漢收到最多的就是巧克力、糖果、果凍等零食。
肥胖率居高不下并非沒有原因,畢竟在大街上遛個彎,排個隊就能領到免費的一千大卡,流浪一個月,長胖二十斤。
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碰見志願者在街上派發洗漱用品、被褥和換洗衣物,慈善組織擔心流浪漢電解質不均衡,還會給他們派發補劑。據講師描述,其實就是"海之鹽"的味道。
大胡子哈雷機車黨會豪邁地遞給你一塊牛排,熱情的墨西哥人會遞給你現烤的熱乎牛肉派,烤爐上還有新鮮烹饪的酥皮大雞腿。講師品嘗到頂級美食的時候,會激動地大喊"太好吃了",看上去真不像演的。逢年過節,只要資產階級肯發善心,天生确實會掉餡餅。
當然,運氣不好的時候,只能搶到一瓶"挂逼水"(三和大神指定用水),在加州幹燥高温的環境下,不僅會有餓肚子的風險,脱水也會把人折磨夠嗆,一瓶水可以説是生存的底線了。
其實看完講師的大部分視頻,你會發現,打野要飯并非大部分網友想象得那麼舒适,而是一項會随着市場波動的投資行為,風險相當大。行情好了,講師一天最多得到了五份免費美食,行情不好的時候,一整天一粒米都吃不上。
講師無師自通,學會了美食博主的話術:口感彈牙,水嫩多汁,入口即化。由此被譽為北美第一街頭美食博主,開創"講師甄選"頻道,大有趕超劉墉"幹淨又衞生"的趨勢。
感覺下一秒講師就要説出一句經典台詞:"今天,洛杉矶馬路牙子,一個人四個菜,零刀。"
評論區的網友們也紛紛破防:怎麼要飯要得比我學校食堂/公司食堂/工廠食堂吃得都好啊?
更有甚者,説講師的夥食比陸家嘴打工的自己還健康。
講師不僅有策略地要飯,還在人際關系層面達到了外交官的境界。
作為罕見的華人流浪漢馳騁洛杉矶downtown,講師靠三句"美式蓮花落"走遍天下:
God bless you. 上帝保佑你。
Miss, You are gorgeous. 女士,你真漂亮。
Hey sir, can I get it? 先生,我能拿嗎?
講師在美國街頭闖蕩3個月,口語發音也越來越正宗。你笑講師在美國要飯,講師笑你連四級都考不過。
幹一行愛一行,講師的精神面貌一直昂揚向上,和當地的志願者都快處成哥們了。對每一位樂善好施的志願者,講師都大聲表達感謝,美國人大多都會面帶微笑地友好回應他。
講師或許在玩梗,但對面是真信了。
不僅和現實中的美國人談笑風生,講師和國内網友們也心有靈犀。
要到飯的講師,會自動觸發"吉祥話"連招,對着美國志願者們大方感恩。緊接着再對着鏡頭另一邊的觀眾氣勢如虹地大喊一聲"又要到飯了!兄弟們!"
很少有人能真的像講師一樣只身勇闖洛杉矶貧民窟,每天和流浪漢們同住同吃同睡,光憑這一點,講師就能夠在這條賽道上獨霸武林。
但更可怕的是,講師還是個會玩梗的互聯網樂子人,他知道網友愛看什麼,愛聽什麼,給所有人的痛點一頓暴擊:無論你的政治光譜傾向哪一邊,都能在講師的視頻裏心滿意足地笑出聲來。
講師最出圈的台詞是"鐵鐵,我愛説實話",這句名言來自隕落的網紅"阿giao"展亞鵬。對老藝術家作品的挪用,讓講師成為新興的抽象文化代表。
甚至過于豐富均衡的流浪漢免費飲食習慣,把講師的嘴都養刁了。沒想到,最後真讓這小子活成美食家了。
太硬的面包,不吃;太甜的餅幹,不吃;太普通的水果,不吃;太苦的咖啡,不喝;需要烹饪的新鮮蔬菜,懶得做。
于是講師研究了新活兒:把自己看不上的食物,派發給身邊其他的流浪漢。就像遊戲裏的角色一樣,講師通過"日行一善",刷新了路人NPC的好感度,地區聲望+1。網友甚至調侃道,充滿愛心和正義感的講師,下一步應該直接去競選加州州長。
每天打野結束後,講師會迎着夕陽進行自己的"工作日報復盤",比在北上廣深的白領還認真。
講師給自己定下的KPI,是替老佛爺吃垮美國,把老佛爺當年給列強賠款的白銀全都吃回來。一旦當天的打野任務完成得不夠出色,講師都會痛心疾首地復盤:今天對不起老佛爺了,老人家的在天之靈不會原諒我。
甚至不打掃露營帳篷,也是因為老佛爺一百年前已經付過清潔費了。偶爾講師也會透漏一下老佛爺給他的囑咐:前一天晚上老佛爺給他托夢了,希望他第二天要多吃多拿,加快吃垮帝國主義。
網友特封講師為"女王密使""2023年感動慈禧十大人物"。
和其他"潤美電子寵物"的本質區别,是講師的拳拳愛國之心,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免死金牌"。
看到made in China,講師會激情發表演講:沒有我們中國人,美國人能吃上用上物美價廉的商品嗎?
每次在收容所裏,講師會發揮模範力量,帶頭把垃圾倒進垃圾桶,把餐盤還給工作人員,讓美服老玩家見識一下什麼叫"中國素質"。
需要和美國人交流的時候,講師從來都不會輕易透露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害怕給祖國丢面子。所以他總是以韓國人和日本人自居,見到攝像頭對住自己,一句"I'm japanese"脱口而出——誰看了不會潸然淚下?
更絕的是,講師現在連金句都有了。
迎着夕陽,他説:"在這邊待到現在,能讓我抬不起頭的只有太陽。"
一句話的力量,讓講師随即收割了大批忠實粉絲。畢竟和跪舔美國人的其他"高華"比起來,講師要飯要出了東亞人的骨氣,吃得光明正大,拿得鐵骨铮铮,絕不向美國人低頭。
憑借上述三點絕技,講師讓B站網友愛不釋手,一舉将他捧上了抽象文化的鐵王座。
照這樣更新下去,講師成為B站百大Up主指日可待——到時候他就該回國領獎了。
如果説講師最大的貢獻,第一,就是統一了國内復雜的政治光譜,讓兩派人其樂融融,一起坐看樂子人整活兒:
一些人看了,會説美國人民果然水深火熱,滿大街喪屍;另一些人看了,會説美國的福利制度也太強了,在街頭要飯也餓不死。怎麼説都有理。
其次,講師深入一線的零距離洞察,打破了新聞記者的偷窺感。靠一台iPhone手機,用最平實的方式,給大眾呈現了另一種美國:沒有濾鏡的,真實的,甚至是肮髒的美國。
講師的鏡頭對準的是大部分國人最不了解的群體:homeless,沒有家的流浪漢。
這比美食打卡更有深度,也更有新聞意義。
homeless總是盤踞在繁華城市的市中心,其中洛杉矶、舊金山和紐約最為嚴重。美國聯邦政府在2023年12月的報告中稱,2023年美國流浪人口數量激增至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2023年1月,全美共有653104人無家可歸。
肯定有人會問了,美國作為第一超級大國,世界上最先進的發達國家,怎麼會有這麼多人流浪街頭?
講師的視頻就像是一幅美利堅流浪漢浮世繪,如果你看到足夠多的故事,就會明白何以至此。
首先是租房太貴。
以紐約為例。紐約到了冬季天氣寒冷,人們無法在户外流浪,可是一間屋子的價格高得吓人。
房地產網站StreetEasy的一項分析顯示,盡管大部分人的收入通常超過了紐約15美元/時的最低工資,但是要知道,紐約公寓的租金中位數約為2500美元/月,付完房租,口袋基本上也不剩幾塊錢了。于是,流浪漢們要麼擠進了人滿為患的庇護所,要麼就在地鐵裏安家落户。
而加州天氣温暖,户外流動的流浪漢大軍多到難以精确統計。
加州人口占全美人口的12%,其中50%為流浪漢。在講師的視頻裏,他诙諧地将流浪漢的帳篷稱作"大别墅",這是一種明顯的反話。這些帳篷不是中產露營熱愛的snow peak,而是四處漏風,連地釘都被人偷走的破帳篷。
無力支付房租,被房東趕出來的人,在公園、人行道、收容所門口蓋起了自己的"違建别墅"。這個時候你會意識到,"家徒四壁"好歹還有個房子,真正的潦倒,是連一頂擋風的帳篷都沒有。
以天為被,以地為床,一件厚衣服或者一條被子,就是一個人的"房子"。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早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估計,到2025年,加州需要350萬套新房才能緩解長期住房短缺問題,但加州住房建設的步伐并沒有提高。甚至在新冠疫情對建築業造成嚴重破壞之前,加州每年僅建造約10萬套新房,遠低于分析師計算的每年18萬套新房的最低水平。
其次是大病返貧。
生理疾病很好理解。當一個人的身體無法參與社會生產勞動時,他就會被系統無情地甩下車。再加上美國高昂的醫療成本,大病返貧是相當常見的流浪原因。講師就多次把自己化緣的飯菜,送給路邊腿腳不便的殘疾人——就算是免費的飯,他們也沒條件站起來去排隊。
一位YouTube博主曾經采訪過多位流浪街頭的美國人。其中有這樣一位老人,曾在空軍服役八年,患有皮膚癌、黑色素瘤晚期、痛風、風濕性關節炎、哮喘、癫痫、高血壓,第六節脊椎骨和頭骨裏都鑲嵌着彈片。政府每個月給他230美元的傷殘補助,他失去了房子,在街頭就這樣流浪了16年,子女也從不過問。
精神疾病也将他們推入深淵。
2021年8月,一名41歲的流浪漢由于精神疾病惡化,在紐約地鐵站台上用錘子襲擊一名陌生人,致其重傷。流浪漢傷害市民的案件不勝枚舉,也導致了另一種社會問題:對流浪群體的妖魔化和污名化,認為他們都是像"喪屍"一樣恐怖的怪物。
系統無法處理飽和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紐約,收容所對流浪群體的初步評估都是不精确的,有時候要依靠流浪者的自我報告,才能确定對方是否有精神問題。紐約州審計員在2022年的調查中發現,收容所系統中四分之一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沒有被安置在特定的場所内,這就導致了一系列傷害案件的發生。
在講師的視頻裏,你能在背景裏看到各種精神狀态的流浪漢,有人自言自語,有人大聲咆哮,還有人直接搶走講師的物資。
最後是美國幾十年來最難解決的問題:毒瘾和藥物濫用。
按照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統計中心的數據,吸食大麻和使用處方興奮劑經歷的人數占比約為46%,阿片類和甲基苯丙胺的吸食者占比約為36%,處方興奮劑、海洛因和可卡因的吸食者分别占比31%、15%和10%。
流浪群體吸毒的原因有很多:為了忍受病毒,度過飢餓,保持清醒以防他人偷東西,或是克服不健康的精神狀态。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毒品購買起來非常便利。
我曾經在舊金山市中心的Mission區停留過一個禮拜,這裏是美國流浪漢問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街邊坐着許多精神恍惚的流浪漢,他們的裝備就散落在腳邊,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針頭,到了半夜,樓下總是會傳來車窗被打破的聲音。據調查,Mission街區居住着4800名無家可歸者,其中23%有毒瘾,43%患有精神疾病。幽默的是,這裏緊挨着繁華的市中心和藝術區,甚至背靠推特的總部。
講師所在的skid row街區也是著名景點,可以看到各路豪傑共襄盛舉:
有的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像是死了;有的從講師身後經過,半個屁股露在外面;有一個墨西哥老哥用手捏着講師的腦袋喋喋不休,神似丐版的"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講師吐槽他的手比自己三個月沒洗的頭還臭。
還有一個人每天站在收容所門口大聲背書,彈幕調侃他是"風雨哈佛路",但大家看畫面就明白了,這個人要麼患有精神疾病,要麼就是瘾君子。
房價、精神疾病、毒品——這三座大山讓美國的東西海岸的幾個大城市,共同面對無法解決的流浪漢難題。
以至于在最嚴重的街區,上學的兒童從吸毒的流浪漢人群中經過,踩到人體糞便也是家常便飯,可謂是"遍地有黃金"。
如果不是講師的視頻,可能大多數人想象中的美國,永遠不會是這樣的畫面。美國生活不僅是郊區的别墅、中產購物的Costco、便宜大碗的二手汽車,也有可能是救濟中心的便當、蔓延幾條街的帳篷、爆一地裝備的墨西哥老哥。二者都是真實的,甚至可能共處在同一個街區。
這就是一點殘酷的美國震撼。
看講師的視頻,其實看的并不是一身黑泥盔甲的講師本人,而是講師田野調查過程中徐徐展開的美國底層殘酷物語。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當講師抛出三句吉祥話的時候,對面的志願者無不喜笑顏開。
細皮嫩肉的白左志願者們,大多來自慈善機構與宗教教會,講師有一次還偶遇了華人的佛教組織。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女士,或許是一位基督徒,講師對她大喊復制粘貼的吉祥話,只是為了視頻效果,但她卻很認真地對講師回復:
You are wonderful, you are needed, you are loved.
你很棒,你是被需要的,你是被愛的。
這些對着講師露出微笑的人,有白人、黑人、拉美人,他們不知道這是一個拿美國福利制度開涮的網紅,他們不在乎你是否偷過電瓶車,只是本能地表露出來自上層的善意。
流浪漢從不是一個單一的社會問題,它非常復雜,以至于兩個黨派都拿它毫無辦法。
在加州,财政對流浪漢相當慷慨。
負責無家可歸問題的洛杉矶市副市長克裏斯蒂娜·米勒(Christina Miller)説:"我們的無家可歸問題預算為4.62億美元,是2015年的25倍。"在流浪漢聚集的地區,不僅有食物,還有理發、醫療援助、冬季被褥和衣物的發放。
而這種慷慨,變相地收走了他們回歸正常社會的能力。讓流浪漢源源不斷地回流到街頭。洛杉矶縣監事會的馬克·雷德利·托馬斯(Mark Ridley-Thomas)説:"我們每天有效地将133人從街頭趕走,但每天又有150人湧入街頭。"
在YouTube采訪裏,一位洛杉矶流浪漢對主持人説,如果真的找到工作了,就無法再在收容所停留,意味着你将失去免費的飯菜,免費的淋浴,免費的床鋪;而工作產生的收入,根本無法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如此循環,就沒有人願意去工作了。
每次進入收容所,講師就會沉吟一句名言:大家臉上都洋溢着白嫖的喜悦。
收容所的食堂裏可謂是座無虛席,群賢畢至,流觞曲水。由于美國對收容所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所以這裏的每頓飯都必須營養均衡,要保證流浪漢的生活維持在一個舒适的範圍内,這也導致他們的要求變得更高:路邊的垃圾箱裏,經常有流浪漢都不吃的貝果面包,講師也感慨,大家都愛吃味道好的食物,他們只是流浪,又不是傻。
一切畫面給你帶來的感受,不是富人的偽善,就是高福利養懶人的自作自受。一言以蔽之:懶惰是貧窮之源。
然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普利策獎得主馬修·德斯蒙德教授,卻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他尖鋭地指出:"在過去50年裏,我們處理貧困問題的方式是把責任歸于窮人——比如,他們懶惰;比如,社會福利太高了。"
德斯蒙德在他的著作《美國的貧困》中,詳細解釋了美國為什麼無法消滅貧窮。
美國五十年來的扶貧工作幾乎沒有任何進展。1970年,美國有12.6%的人口處于貧困狀态;二十年後,這一比例為13.5%;2010年這個數字為15.1%;2019 年,這個數字為 10.5%。尴尬的是,美國政府在扶貧層面的預算并不吝啬。為低收入人群提供經濟援助的支出,從裏根時期的每人1015美元,到特朗普時期的每人3419美元,增長了237%。
答案就是:美國的福利制度就像一個巨大的漏水桶。
在全美範圍内,以2020年為例,貧困家庭臨時援助 (TANF) 中的每一美元,貧困家庭只能直接獲得22美分。資金在流動過程中,早就被分散到了其他機構的手裏。
他們一直以來都處于被剝削的位置。
第一個失去的是屬于自己的權利。
工會的沒落,讓工人們失去保護自己的工具。據一項估計,如果美國工會的實力保持在1970年代的水平,那麼今天沒有大學學位的非工會男性的工資将高出8% 。在工會發威的時期,工人工資攀升,CEO薪酬受到嚴格控制,美國經歷了現代歷史上經濟最公平的時期。如今,94%的私營公司打工人都沒有工會。
第二個失去的是勞動力的議價權。
如今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的工資低于最低工資,近85%的人沒有加班費。
有趣的是,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2017年擁有高中文憑的工人的收入,比1979年還要減少2.7%,而沒有文憑的工人的收入減少了近10%。随着時間推移,他們再也無法像前幾代人那樣,通過勞動獲取合理的收入,更不用説階級躍升與郊區的大房子。
于是他們只能任憑住房和信貸市場剝削。
在過去二十年裏,美國的住房租金增長了一倍多,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勞動者的收入增長速度。租金中位數從2000年的483美元上漲到2021年的1216美元。
房租并不會因為社區的階級而變動,相反,窮人的錢更好賺。作者曾經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考慮所有成本後,在貧困社區房東獲得的租房利潤,通常是在富裕社區房東的兩倍。
他們也買不了房,因為銀行不願意給他們發放小額抵押貸款。另一邊,公共住房的等候名單已經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于是他們只能繼續租房,把至少一半的收入拿出來支付水電費和房租。
信貸危機也随之到來。貧困的生活意味着拖欠銀行的錢,從而毀掉征信。沒有征信記錄就不可能租到房子、找到工作、買到保險。
房租漲了,工資不漲,征信一塌糊塗,買不起房子,找不到工作:惡性循環導致人們逐漸失去住房,最終只能走向街頭或者停車場。
在書中,馬修寫過這樣一段話:
The American poor have access to cheap, mass-produced goods, as every American does.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y can access what matters most.
美國的窮人可以像其他任何美國人一樣,獲得廉價的、大規模生產的商品。但是他們無法獲得最重要的東西。
就像街頭的流浪漢們可以用得起智能手機,但是無法獲得住房、醫療保障和教育的機會。
當一群螞蟻發現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都無力在龐大系統中獲得微小的勝利時,他們自然會選擇放棄任何行動,因為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根據講師視頻線索,可以用Google地圖定位到他每日打野的區網域
對于知識分子和社會學家而言,美國的流浪漢問題,其實從本質上講,是一場"搶椅子遊戲"。
我們在小時候都玩過這樣的搶椅子遊戲:音樂結束時,較多的人要搶較少的椅子,那些反應慢的、體力差的更容易被淘汰出局。而那些身強體壯、有攻擊性的孩子,更容易留在椅子上。
直到最後一關,最強壯敏捷的人勝出。而那些更内向的、甚至身體有殘疾的人,會在第一輪比賽就失去屬于他的椅子。
歸根結底,是政府沒有制造足夠的椅子的原因。如果10個人參加遊戲,有10把椅子,并且可以幫助殘疾的人也坐到他的椅子上去,那就可以盡快結束這場比賽。當然,這是理想化的社會狀态,很難真正實現。
而在舊金山,占着椅子的人和失去椅子的人,以一種諷刺魔幻的方式共存着。
A面是領先全球的硅谷科技新貴,B面是由糞便垃圾針管組成的街道。你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馬斯克如果走路上班,那他一路上至少碰到10個流浪漢。有人形容過流浪漢在餐館門口大便的情景,20歲的年輕情侶在人行道上直播性生活——這些故事,都讓這座城市逐漸變成一個沒有蝙蝠俠的哥譚。
根據講師視頻線索,可以用Google地圖定位到他每日打野的區網域
如果你去閲讀一些有關流浪漢的專題報道,你會發現美國并不是一把萬能鑰匙,這裏并沒有解決所有問題的答案。比弗利山莊裏的卡戴珊家族為了過聖誕節可以蓋一座滑雪場,市中心帳篷裏的流浪漢可能已經兩個月沒洗澡了。
在無數個停車場裏,住着那些把汽車當作房子的美國底層普通人。汽車内部變成了他們的餐桌、衣櫥、和卧室,這是他們的全部固定财產。常年睡在車裏的人,腿部一直保持着彎曲狀态,很難在短時間内站直。
柏油馬路和人行橫道就是他們的庭院,公共廁所就是他們的浴室。諷刺的是,距離公共廁所6英裏的地方,是比爾·蓋茨和傑夫·貝佐斯居住的高級社區。
其實這些蟄居在車裏的人也是有工作的,只不過他們的工作逐漸無法負擔日益高昂的房租,比如在丹佛,有機構調查過這些蟄居在車内的流浪漢,其中135人的平均月收入為1581美元,而丹佛的一居室平均價格為1655美元。
在講師的流浪視頻裏,他收養了一只同在流浪的小白貓。無論自己的打野戰績如何,小白貓都有貓糧吃,只是這個樂子人的vlog裏,為數不多的温暖瞬間。
白貓是貓群中最容易被霸凌的弱勢群體,他們搶不到飯吃,被主流群體驅逐。
動物世界如此,人類世界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