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盤點“網紅們”的2023:從蹿紅到墜落,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石震方 在過去的 2023 年,社交平台見證了許多 " 網紅 " 的大起大落。
從年初因為 " 挖呀挖 " 走紅的桃子老師、黃瓊到年末刷屏朋友圈的聞會軍,和過去不同,這些人身上的 " 素人 " 屬性更強。幼教老師、駕訓班校長……我們能夠在身邊人中找到同樣的身份坐标,甚至當于文亮蹿火的時候就打上了 " 普通人 " 的标籤。
" 素人 " 成為了 2023 年 " 網紅 " 行業的關鍵詞。
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看來,打造 " 素人網紅 " 與社交平台的定位轉變和網紅經濟的發展脱不開幹系,通過打造 " 素人網紅 " 能夠拉近普通人和平台的關系,從而加速平台向 " 基礎設施 " 轉變,延長平台的壽命。而作為短視頻行業的超級平台,抖音掌握着流量的決定權,調節着流量的走向。
安迪 · 沃霍爾曾經提出一個預言:" 在未來,每個人都可能在 15 分鍾内出名,每個人都能當 15 分鍾的名人。" 互聯網讓這個預言成為了現實,短視頻的流量則讓 " 網紅 " 成名的時間遠遠超越了 "15 分鍾 " 的預言。
不過,對于大部分人來説,快速蹿紅、急速墜落依舊是他們逃不過的命運。
" 素人 " 爆紅
2023 年 5 月,一個叫做《花園種花》的視頻突然在互聯網廣泛流傳,伴随着那句 " 在小小的花園裏面挖呀挖呀挖 ",創作者桃子老師被大家記住了。桃子老師是一個在杭州工作的幼教老師,視頻記錄的是她上課教小朋友兒歌的日常。
視頻走紅後的一周,桃子老師的抖音粉絲增長了超過一百萬粉絲,她的名字也開始頻繁出現在微博熱搜上。在桃子老師之後,武漢的音樂老師黃瓊同樣因為這首兒歌走紅。
除了像桃子老師和黃瓊這樣因為某個片段或某段經歷而爆火的 " 網紅 " 外,還有一些 " 素人 " 的走紅伴随着争議。在 B 站等平台,二次創作者将其視作惡搞的對象,比如馬保國和完顏慧德。随着惡搞内容的傳播,也帶來了馬保國和完顏慧德等人人氣的蹿升。
針對完顏慧德的争議集中在她的學歷和心理咨詢師的身份上,她自稱通過自考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專業、擁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執照。但許多觀眾并不認可完顏慧德的身份,一位觀看過完顏慧德直播的觀眾覺得 " 她在解釋問題的時候常常邏輯混亂 "。特别是一次在回答粉絲關于 " 父母離婚後,母親不再理睬自己 " 的提問時,完顏慧德回答道:" 因為你是媽媽的拖油瓶。" 這一言論引起了争議,也成為了觀眾質疑完顏慧德身份的證據之一。
完顏慧德走紅更多因為她的口音和長相,因為生在甘肅農村,完顏慧德經常分不清前後鼻音、普通話不标準。在 B 站,完顏慧德的發言被制作成了鬼畜視頻(一種通過高度同步、快速重復的素材配合背景音樂的節奏產生喜感效果的搞怪視頻),在傳播的過程中,完顏慧德成為了被取笑的對象。
2023 年 12 月,完顏慧德在抖音發了一條視頻,希望二次創作者可以不要再用她的直播内容制作 " 諧音梗 "。但這依舊沒有停止二次創作者的 " 狂歡 ",大多數時候,完顏慧德每日直播間拉黑數量都會達到上限。
董晨宇認同學界将 " 網紅 " 抽成三類的觀點:原本就是名人的 " 精英網紅 "、有唱跳技能的 " 創意網紅 " 和極具親近感的 " 社交網紅 "。大部分的 " 素人 " 都屬于 " 社交網紅 "," 主要向觀眾出售一種熟悉感和親近感 "。但恰恰如此," 社交網紅 " 的天花板也遠高于前兩種、數量也大大增多," 因為社會精英、有創意和才能的人本身就不多,但是能成為你家人的人就太多了 "。
每次 " 素人 " 蹿紅,人們都不免產生一個疑問:" 為什麼是他們?" 董晨宇将 " 網紅 " 走紅的因素總結為他們身上的符号。對于兩位老師來説,這些符号包括幼兒教師的職業身份和單純、善良的性别化符号。在完顏慧德身上這個符号是 " 堅持 ",在于文亮身上這個符号是 " 普通 "。這些符号就是 " 網紅 " 身上的記憶點和傳播點,加上平台的流量推送,讓他們迅速火遍了互聯網。
國内頭部的 MCN 機構(服務和管理内容創作者的内容創作機構)無憂傳媒則将 " 符号 " 理解為 " 人設 "," 人設是短視頻内容的靈魂 "。
生命周期
董晨宇将 " 網紅 " 的生命周期總結為四個階段:" 紅黑勸涼 "。意料之外的紅之後,往往跟随着輿論的攻擊和粉絲的維護,最後熱度很快像風一樣消逝了。
2023 年 12 月 17 日,一張中年男人的照片在很多人的朋友圈刷屏。随着照片,很多人會配上一句:" 我這一生如履薄冰。" 這位名叫聞會軍的駕訓班校長同樣是短視頻創作者,憑借着三個賬号的 " 矩陣式運營 ",聞會軍塑造了三種人設,與工作相關的 " 利安聞會軍駕駛員服務部 ",以舞蹈、搞笑和直播為主的 " 聞神 ",以及深夜獨自憂傷的 " 聞會軍 "。
爆火後,聞會軍的熱度只維持了三天。在 12 月 18 日到 21 日,聞會軍一共開了六場直播,前五場觀看人數都在兩千萬以上,21 日的直播觀眾則下滑到了八百萬。在此之後,聞會軍暫停了直播活動。
這也是大多數 " 素人網紅 " 都會經歷的過程,盡管出名已經不止 "15 分鍾 ",但依然很難讓自己的名字長久的存在于網絡之中。
兒歌視頻火了之後不久,争議也随之而來。首先,關于歌曲版權的問題,有觀眾質疑桃子老師和黃瓊抄襲,并找出了 2021 年發布于抖音平台的原作者視頻。随後,當二人開始直播帶貨的時候,輿論的攻擊開始變得更加猛烈,觀眾攻擊二人借着爆火的機會 " 撈金 "。網絡上開始有人質疑二人并不是普通的創作者,而是由機構作推手。随後,二人的熱度也在不斷下降。
對大多數 " 素人 " 來説,他們既不知道自己的熱度從何而來,也不知道如何留下熱度,大多數人的選擇像黃瓊和桃子老師一樣,開通直播、帶貨,快速變現。在這樣的角色轉變之中,輿論的攻擊往往也來的更加猛烈。
但也有口碑發生反轉的。12 月 11 日,抖音官方發布了一則完顏慧德的微紀錄片,講述她本人的成長和工作經歷。與二創作品中被嘲弄的完顏慧德不同的是,微紀錄片講述了完顏慧德從甘肅農村考上大學、自考北京大學成人教育和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執照。這則微紀錄片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完顏慧德的輿論。
董晨宇将平台的行為定義為 " 制造平凡性 "。" 素人網紅 " 出現的頻率增多,正是抖音向用户傳遞 " 你也可以爆紅 " 心理的一種體現。董晨宇認為 " 平台需要制造平凡人,成為短視頻行業的創作者 ",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留住用户。
但無論口碑如何反轉,都不能改變流量快速下滑的現實。
2018 年是網紅經濟發展的一個轉捩點。"2018 年之前的抖音在做的是網紅批發市場,但是這個東西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個新的平台出現把網紅帶走,那批發市場本身是沒有價值的 "。董晨宇説。
職業 " 網紅 "
" 網紅 " 和直播塑造了新的 " 致富神話 ",表面的光鮮和高收入是很多年輕人對于成為 " 網紅 " 趨之若鹜的原因。
根據《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截至 2022 年末,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賬号累計開通超 1.5 億個,其中日均新增主播峰值為 4.3 萬人。據中演協報告顯示,2022 年的直播從業者中,18 歲— 29 歲年齡段主播最多,占全部主播的 64.2%;30 歲— 39 歲的占比為 20.9%。有行業人士提到,自己所在直播帶貨公司主播年齡上限是 30 歲。
不過,這是一個收入高度不平均的職業。在這些主播中,以直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主播中,95.2% 月收入為 5000 元以下,僅 0.4% 主播月收入 10 萬元以上。
在董晨宇的調研中,大多數想以網紅為生的年輕人,都堅持不過兩個月。董晨宇把這個行業比喻成 " 彩票和商品 ",很多人期待着一個爆火的機會,但這樣的機會畢竟太少了。大多數人像平台提供的商品一樣,匆匆消失在觀眾視野裏,被另一位 " 網紅 " 替代。
董晨宇認為 " 網紅只是一種狀态,内容創作者才是一種職業 ",他相信随着網紅經濟的發展和 MCN 機構的成熟,未來内容創作将逐步走向職業化。在這過程中,MCN 機構需要通過自身的職業化承擔起推動行業的職業化的作用。
一直以來,依托總結出的方法論,無憂傳媒孵化出了大批的 " 素人網紅 "。其中,跟 " 多餘和毛毛姐 " 一起直播的保潔阿姨籤約無憂傳媒後,一個月的收入超過了之前一年的收入。無憂傳媒市場公關副總裁郭嘉認為," 新媒體成就了普通人的神話,也讓我們有機會觸摸到更多普通人的温度。"
無憂傳媒判斷,現如今内容創作行業進入了用户存量時代和内容存量市場階段。短視頻時代的競争已經從單純追求用户增長轉向用户粘性增加,平台内容生态更新,用户對優質内容的需求變高,内容創作者的成長着力點也越來越從流量轉向口碑。郭嘉認為," 未來,内容創作不僅需要創意,更需要價值,在垂類精細化耕作的基礎上,湧現更多有趣、有用、有性格的内容 "。
平台與 MCN
2018 年,抖音把品牌口号改成了 " 記錄美好生活 ",開始鼓勵 " 人人都成為創作者 "、維持用户。" 你可以挖走我的網紅,但是也沒有辦法把我的用户全帶走 ",董晨宇説," 社交媒體的未來一定是通向基礎設施的,它們不想做時髦的玩意,他們想成為沒有存在感、但離不開的東西,就像電燈一樣。"
不只是抖音,小紅書、B 站、快手都将 " 普通人 " 和 " 普通人的生活 " 寫進了品牌口号當中。" 小紅書成了搜索引擎、抖音通過本地生活成了購買優惠券的平台。" 而所有社交平台中最成功的莫過于微信," 如果一個人沒有下載微信,那一定是讓人驚訝的 "。董晨宇時常被問及 " 流量是否有迹可循 "?他很難給出具體的答案,在他看來," 算法是市場和平台共同塑造的產物,而不是平台肆意妄為的權力。" 網紅的爆火首先是市場在流量池裏做出了反應。只不過,當流量池積累到一定量級後,平台就可以摸清流量的流向。作為短視頻行業的超級平台,抖音毫無疑問擁有更大的決定權。
無憂傳媒旗下籤約達人超過十萬,覆蓋了不同内容類型、不同商業賽道、不同人設标籤。作為 MCN 機構,無憂傳媒也感受到了市場環境的變化。
郭嘉覺得," 素人網紅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是行業發展趨勢的外顯,當前,内容形态正由泛娛樂粗放型轉變為生活化、真實化的精耕細作型。具體到機構,這也影響到了自身的戰略布局。"
即便是 MCN 機構也很難完全按摸清流量的走向," 爆款往往出現在不可預料的時機,現象級 IP 的出現,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不過,随着機構和市場的成熟,無憂傳媒總結出一套方法論:切小圈層,做大影響。郭嘉解釋為," 以紅人真實的人設标籤為背書,通過能引發強共鳴的内容觸達垂類圈層,輔以營銷話題加持熱度出圈 ",借此來打造爆款。
與此同時,平台流量推送機制就像一個定制助手,能幫助機構和内容創作者及時感知到平台風向和内容偏好,并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對當下的市場保持靈活性和前瞻性。
此外,在無憂傳媒内部,采用一種金字塔式的孵化結構。根據粉絲體量、變現能力、社會影響力等緯度将達人劃分為金字塔的不同等級,并根據不同等級匹配相應資源,實現金字塔創作者生态。在這個過程中,金字塔的更迭是動态的,并非一成不變。
從董晨宇接觸 MCN 機構的經驗看來,他認為這是一種保險的方式," 雖然頭部的誕生是可遇不可求的,但腰部的培養具有方法論的 "。相較于頭部主播培養腰部主播成本會更低,腰部主播具備着成為頭部主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