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學霸逐夢演藝圈:高學歷在内娛是浪費嗎?,歡迎閲讀。
2023 年 12 月 15 日,# 楊迪 娛樂圈裏清華北大的不多 # 的詞條登上熱搜第一,原本只是楊迪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的調侃之語,最終卻吸引了 4000w+的話題閲讀量,熱搜在榜時長 12 個小時。相關的熱門讨論中,有人在安利高學歷藝人,也有人熟稔地對内娛發出嘲諷。
在大眾對于 " 内娛藝人 " 這個标籤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的當下,學霸作為 " 稀缺資源 " 進入娛樂圈似乎并非最優選。高學歷在内娛是浪費嗎?學霸經歷如何深入地影響一個人的選擇和思維方式?TA 們如何看待現在的娛樂圈?
帶着這些問題,我們找到了兩位 " 學霸 " ——
@可愛豬,2017 年從湘西小鎮高分考入復旦大學,高考分數 664,全省排名 33,現就讀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專業,也是一名自媒體博主;
@李丞汐,2013 年考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高考分數 669,全省排名 24,現在是一名逐夢演藝圈的新人演員,剛剛在遼寧殺青完一部新戲。
在與她們的對話當中,上述問題的答案慢慢清晰。
01 她説:" 我後悔當學霸了 "
@可愛豬 的社交平台上置頂着兩條動态,一條是她成功申請到了早稻田大學 80 萬日元的獎學金,照片登上了當地的日本報紙。
17 歲高分考入復旦大學,18 歲挂掉了 9 學分的專業課,20 歲轉專業赴日讀研;21 歲,收到了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社會科學、國際關系四個專業的 offer。她曾在社交平台上這樣概括自己當時的人生:" 重生爽文 "。
另一條置頂動态中,封面圖是上海絲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通知她參加復試的消息。高二時,喜歡女團的 @可愛豬 曾報名 SHN48 的七期生并通過初試,但出于學業的考量,她放棄了這次機會。六年後,早稻田大學碩士畢業在即,@可愛豬 回憶起這次和娛樂圈的擦肩而過,湧上了一種名為 " 後悔 " 的情緒。
@可愛豬 講述人生中兩次最後悔錯過女團面試的時期,第一次是在升入復旦大學之後,作為一路眾星捧月的 " 學霸 " 進入到了一個大家都是學霸的群體裏,突然間有了 " 泯然眾人 " 之感。" 很難接受自己變得平平無奇,會幻想自己要是選了女團會不會成為更特殊的自己,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
第二次則是眼下碩士畢業面臨找工作,她覺得以自己的才能最多也只能找到螺絲釘工作,很難發揮個人獨特的價值,薪水可能也不如很多人想象的豐厚。" 特别是在經濟下行時期,普通打工人的收入确實比不上一些女團成員或者網紅博主。身邊很多同學都説我長得有點好看,審美很好,性格很有趣,不出道或者不當博主浪費了,當然我知道這是他們高情商的説法,但最近壓力大的時候也挺後悔沒有女團出道或者早點當個博主。"
@可愛豬 對于娛樂圈的向往來自于女團,她最喜歡的愛豆是渡邊麻友:一名以 " 正統偶像 " 而聞名的日本藝人,同時也是 AKB48 精神最完美的踐行者:形象正面、高度自律、出道十三年零绯聞。
(渡邊麻友标志性的甜美笑容▲)
當她照着偶像渡邊麻友的樣子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偶像式的 " 優等生 ",最先看到的卻是光環之下的陰影,也漸漸察覺到了 " 偶像 " 和 " 學霸 " 這兩種身份的共通之處——
" 優秀的背後是壓力和汗水,乖巧的背後是對個性的打壓,就算得到了周圍人的欣賞和誇贊,也不敢認為那是「愛」,覺得他們是愛「優秀」、「漂亮」這些可以被量化的符号,并不是愛我這個具體的真實的人。"
看到 @可愛豬 發過來的這段文字時,我腦海裏浮現的是電影《涉過憤怒的海》裏的畫面,日語課老師告訴周依然飾演的娜娜," 愛 " 是要雙方達成共識才可以使用的詞匯,娜娜愣住,神情恍惚又尴尬地思考了片刻後,才艱難地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愛,沒有。"
長大後更深入地了解了偶像文化後,@可愛豬 對 " 愛豆 " 這個身份也有了更全面的認知:
" 現在的我,希望世界上不要有偶像這種職業。日系偶像被要求的「正統」、「元氣」、「戀愛禁止」、「完美外表」,某種意義上來説非常反人性。還有人氣總選排行這種用金錢不加掩飾地量化每個女孩‘偶像價值’的制度,資本對人的工具化在這種遊戲裏演繹得淋漓盡致。"
17 歲錯過的那次女團選秀,更像一個存在于 @可愛豬 記憶深處的、小小的避難所,當她對現實產生焦慮、不安的時候,會短暫地躲避其中,幻想平行時空裏屬于自己的另一種人生。
學歷漂亮的她也同樣畏懼職場,希望自己将來能找到一份人際關系相對簡單,且能實現 work life balance 的工作。在她看來,高學歷只是給一個人提供了更多的價值選擇——
" 從個人價值角度來講,如果高學歷的人都被‘綁架’只能去從事所謂的精英行業,做專業對口的工作,我覺得是一種對人才的埋沒和對人性的束縛;從社會價值角度來説,我覺得行行出狀元,每一種職業選擇都能帶來對應的社會價值。"
至于内娛藝人,@可愛豬 則表示 " 我非常理解因為現在的行業現狀,很多人對娛樂行業從業者存在一些偏見。但是在這個經濟下行、年輕人對未來充滿迷茫,并且傳統行業供給飽和的大背景下,我更期待文化產業出現一些高學歷人才,創造出能夠撫慰這個時代的文化產品。"
02 她説:" 高學歷給我帶來的限制大過便利 "
如果用世俗的标準來看,李丞汐無疑是 " 别人家的孩子 "。
從小就是好學生," 學生幹部、文體活動樣樣搞得風生水起 ";18 歲考入北大元培學院,相當于重點高中的重點班;22 歲,收到了香港一家金融公司的 offer,有一份稱得上 " 體面 " 的工作。
但在 23 歲這年,李丞汐決定辭職轉行,成為一名新人演員;24 歲,她站上了《創造營 2020》的舞台,最先引起網友注意的當然是 " 北大學霸 " 這個耀眼的标籤,有認識她的網友出來爆料,稱她 " 不是學霸是學魔 ",同時又對她出現在選秀節目中表示不解," 我覺得她只是要了解一下這個產業,做 idol 還是太浪費 "。
(李丞汐在《創造營》的初次亮相▲)
28 歲,李丞汐對自己的定位還是 " 新人演員 ",在本次采訪中,她大方表示現在的狀态是 " 沒有代表作 ",調侃 2018 年入行的自己是趕上了 " 寒冬期 " 又度過了 " 冰川期 ",現在剛剛 " 回暖 "。
從北大學霸到金融精英再到娛樂圈新人,在外界眼中,這是一個絕佳的故事範本,也是一種足夠吸睛的追夢叙事,但李丞汐談及這個選擇時,卻用到了 " 現實 " 和 " 殘酷 " 這兩種形容,真的下定決心轉行,反而是在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時期。
" 我當時的心理狀态是,如果我媽媽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的話,我對這個世界是毫無留戀的。但是反而是在那種時候,就會想説我心裏到底想做什麼事情?然後我發現我想演戲的小火苗從來沒有熄滅過,所以那個時候覺得‘我現在還想做這件事情,我為什麼不做’?"
采訪提綱中原本有一個問題是 " 如果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嗎?" 但在對話的過程中,我發覺這個問題有些多餘——
每次談到演戲、談到在片場的經歷,李丞汐的回答總是帶着讓人很難忽視的興奮感。
她講到在冬天的橫店拍一場下水戲,水棚的恒温器壞了,别的演員聽到這個消息後不願意再下水,導演也決定用替身,但李丞汐的第一反應是 " 他們(替身演員)都能下去,我為什麼忍不了?如果我不下去的話,水下的鏡頭不就沒我了嗎?"
(李丞汐正在片場拍戲▲)
2023 年 3 月,李丞汐參加了由吳京和劉天池牽頭攜手打造的動作與表演體系化實戰訓練營,第一期一共 16 名學員,訓練為期 60 天,訓練強度大到她人生中第一次靠吃止痛藥才能捱下來。同期有學員骨裂去了醫院,李丞汐也疼,但沒有跟教練們説,怕説了之後讓她休息,那訓練的兩個月就被 " 浪費 " 掉了。
最後,李丞汐成為了三部結業短片的主角之一,在《怒火 · 芳華》中飾演一名女警。短片采取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開場就有一個她從三十多級台階上滾落的鏡頭,看着都生疼。這支短片被吳京轉發後,演員張譯在下面評論:" 作業都卷成這樣了,影武堂。"
如果説剛入行的興奮值是 100,李丞汐覺得現在這個數字依然是 100," 但是是不一樣的成分,剛入行的那個 100 分是好奇,是躍躍欲試的興奮,現在的 100 分是我覺得自己在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我的那種笃定也變得越來越強。這兩者是不一樣的,那會兒可能會更向上跳一點的興奮感,現在是更往下沉的、更穩定的興奮感。"
在漫長的學生階段,李丞汐追求的是結果導向,考試有沒有拿到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出多少分,成就感來自于成績單上那些通過比較才能得出的數字;但在演戲這件事上,李丞汐享受的是過程本身——
" 這些年如果整體來看的話,或者放在市場上去評價的話,我沒有得到結果,但是我依然很快樂以及很滿足,當然也會有一些階段覺得,等待怎麼這麼漫長啊?這個戲我什麼時候才能試上啊?一定會有這樣慘痛的時候,但整體來説,我還是覺得我很享受這幾年的時間。"
(正在上表演課的李丞汐▲)
談及 " 北大學霸 "" 高考狀元 " 等标籤,李丞汐坦言,高學歷在這個行業給她帶來的限制要大過便利。" 很多人會很自然地覺得,北大畢業的人肯定不會演戲,學霸沒什麼生活經驗、她肯定很會讀書、她過于理性,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大部分上的戲都是我試戲試上的,我得去向别人證明,我才可以得到那個機會。"
前段時間李丞汐聽説有學妹也想進這個行業,經紀公司在跟這位學妹聊的時候,直接説 " 專業不重要 ",李丞汐聽到這話整個人都懵了。" 我覺得那一定是少數人的看法,目前大家應該也能看到,這個行業在慢慢往往好的标準走,而且經過這麼幾年行業情況不好的階段,不是真的愛這個行業、專業也經不住考驗的人已經在慢慢地被篩選掉,從魚龍混雜篩篩篩篩到大浪淘沙。"
高學歷沒有為李丞汐帶來外在的加成,卻内化為她的一種生命經驗。" 在我理解劇本的時候、在我去創作人物的時候、在我去面對一些選擇跟判斷的時候,還有一些審美上的選擇,一定會有一些過去學習的東西的積累來影響我。"
結語
安迪 · 沃霍爾曾説," 在未來,每個人都有 15 分鍾的成名機會 ",本次采訪的最後一問是 " 你覺得屬于自己的 15 分鍾已經過去了嗎?還是尚未到來?"
或許在外界眼中,【學霸】【高考分數】【名校畢業生】曾是命運照拂在她們身上的 "15 分鍾 ",但當我問到這個問題時,這兩個夢想、處境、經歷完全不一樣的女孩給出的答案卻非常接近——
@可愛豬:" 我覺得我現在的狀态是在創造那 15 分鍾。"
@李丞汐:" 沒來,但我覺得它很快就會來了。"
我想,這種自信和笃定不是某種身份、某個标籤能帶來的,它只能來源于人的心——
那些勇敢地握住人生主動權的時刻,那些自己一步步走完的路,比分數、學歷、證書更能滋養我們的人生。
和很多網友一樣,李丞汐去年最喜歡的劇集是《漫長的季節》,裏面最出圈的一句台詞是 " 往前看,别回頭。"
往前看,别回頭。
因為此刻便是未來,你手裏握着的就是那 15 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