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讓李榮浩破防的NFC小卡翻車,背後真正的門檻在哪?,歡迎閲讀。
作者|丁茜雯
編輯|範志輝
" 你知道那種,不得不承認這世界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是什麼心情嗎?"
3 月 21 日,李榮浩發微博如此質問網易雲音樂。他提到,繼今年 1 月新專輯《黑馬》的歌詞漏字問題後,其實體專輯内置的 NFC 卡片鏈接再次出錯,竟出現跳轉至他人專輯的失誤。
李榮浩的公開質疑迅速引爆輿論,迫使平台方網易雲緊急發布致歉聲明。聲明中将問題歸因為供應鏈管控失序:供應商在 NFC 卡片燒錄環節出現鏈接誤植,而質檢流程竟未能捕捉這一重大疏漏。為平息眾怒,平台随即推出三重補救方案——修復數字鏈接、補發實體專輯、贈送 1 個月 SVIP 會員。
随着補償措施的落地,輿情風波逐漸消退。但表面的平息之下,暴露的卻是行業系統性風險:事出烏龍自非平台本意,但從生產到質檢的全鏈條失效,恰恰折射出互聯網公司跨界實體業務時對供應鏈的掌控力薄弱。當 " 補救 " 成為标準操作流程時,這個新興市場正在為粗放增長付出隐性成本。
受傷的不止李榮浩
随着數字化浪潮來臨,實體專輯搭載 NFC 技術愈加成為流行趨勢。但随之而來的翻車事件,也是五花八門。
從全球實踐來看,NFC 音樂卡片的發展正面臨關鍵的品控轉捩點。
以 K-Pop 產業為例,盡管已形成成熟的 NFC 專輯產銷體系,但行業仍普遍受困于兩類典型問題:一是物理層面的 PVC 材質瑕疵(包括劃痕、折痕、凹凸點等),二是技術層面的功能故障(掃碼無反應、數據錄入失敗等)。這些問題的持續存在,暴露出即便在產業化程度較高的市場,NFC 產品的品控标準仍有待建立。
反觀國内市場,在 NFC 技術熱潮推動下,平台方、音樂人與品牌方的跨界合作蔚然成風。從李榮浩到張傑、黃子弘凡、白鹿等藝人,紛紛通過各平台推出 NFC 特典專輯。然而行業狂歡背後,因品相缺陷和技術故障導致的消費者投訴事件頻發,反映出當前市場存在明顯的 " 重營銷輕品控 " 傾向。這種發展模式若不及時糾偏,恐将透支消費者對新興音樂載體的信任基礎。
比如今年 1 月,也發生了一起較為轟動的 NFC 卡片翻車事件。據不少網友投訴,稱其購買的 BLACKPINK 成員 ROSÉ 新專輯《rosie》的數字專輯樂享卡,其中的使用説明卡存在二維碼無法掃出内容的技術問題。針對此事,供應商的 " 咕噜文化 " 發布説明承認存在印刷錯誤,并緊急召回、賠償。
在數字音樂持續蠶食實體市場的寒冬中,NFC 智能專輯本被寄予 " 實體復興 " 的厚望,卻因頻發的質量事故淪為背刺行業的 " 信任刺客 "。當技術噱頭和營銷狂歡掩蓋不了品控失守的殘酷現實時,一個更危險的信号正在浮現:對 " 科技感 " 的過度追捧與對 " 基礎品控 " 的極端漠視,正在形成致命的剪刀差——若任其發展,這把剪刀終将剪斷的不僅是消費者的耐心,更是整個新興業态的生存根基。
對于音樂人來説,其精心打磨的作品變成了 " 開盲盒 ",令音樂人的商業形象、IP 價值受損,乃至專業性遭受質疑,不免出現藝人 " 背鍋 " 的負面評價。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買實體專輯的核心價值本就是提供儀式感和收藏尊嚴,時不時出 bug 的彈性品控,無疑消耗了粉絲群體的情緒價值,甚至還會被诟病為交了 " 智障税 "。
尤其當粉絲滿懷期待地掃碼 NFC 卡片,卻遭遇 " 炫耀時跳出陌生歌手 " 或 " 鏈接失效 " 的荒誕場面時,這種體驗已遠超功能故障,而是對情感的直接踐踏。本應是支持音樂人的暖心舉動,最終卻淪為社交平台上的尴尬笑料。一如李榮浩發聲之後,在社交平台上出現的大量嘲笑消費者 " 人傻錢多 "、" 真好騙 " 等幸災樂禍評論。
相較于對作者心血的辜負和粉絲情感的傷害,NFC 行業生态遭受的衝擊更為致命。當問題頻繁發生時,音樂人與消費者的質疑矛頭必将從個别平台轉向整個行業——即便是積澱深厚的行業老手,此刻也不得不面對來自供需雙方的雙重信任危機。
更為嚴峻的是,作為新興產品的 NFC 卡片,其本就脆弱的行業信任正被品控危機持續侵蝕。這種傷害直接打擊了核心消費群體的興趣消費動機,而持續爆發的 " 翻車 " 事件将形成可怕的惡性循環:當 "NFC" 這個關鍵詞與 " 質量隐患 " 形成強關聯時,市場認知終将滑向 " 避雷警告 " 的深淵。
追根溯源,這場品控危機的本質,仍是互聯網公司以流量思維強攻實體賽道的必然惡果。在布局實體音樂載體的過程中,部分企業暴露出對制造業復雜性的致命誤判——他們似乎忘記了,瑕疵商品無法像線上 BUG 一樣熱修復,一旦粉絲拆封,殘缺的體驗便成為既定事實。即便事後補發補救,藝術作品的完整性早已支離破碎。
這種對物理世界運行法則的輕慢,本質上是一場危險的賭局:企業将市場信任與藝術價值打包,押注在流量變現的輪盤上,卻未意識到——實體產業的容錯率,從來不如數字世界那般慷慨。
可以説,此番李榮浩 NFC 卡片的事故并非偶然,而是行業忽視實體商品生產規律、忽視對于消費者尊重的某種必然。
真正的門檻在哪?
一再翻車現象的背後,也提醒了市場上想試水的玩家,要真正做好 NFC 音樂專輯是有門檻的。
不同于飯卡、門禁卡等 " 貼個芯片寫個鏈接 ",NFC 音樂專輯是數字技術與實體工藝的雙重結合,從外觀設計、NFC 标籤配置到品控标準、客服機制,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疏漏。
首先在外觀方面,NFC 音樂卡片目前普遍以含有藝人、專輯元素相關的主題為設計靈感,這需要設計師充分理解音樂概念來挑選合适的載體,樣式也不局限于單一的三寸小卡,像異形卡、唱片甚至瓷磚等都有成為載體選擇。同時,生產團隊會在裏面嵌入 NFC 标籤。作為内容載體,需要标籤足夠結實、信号穩定,且具防水、防幹擾,确保卡片能夠在各種場景下都能使用。
其次,是 NFC 标籤的内容配置。每一張标籤需要被設定一個唯一的 ID 或 URL 用來連接數字内容,比如音樂、視頻或 NFT 認證。這一步是鏈接實體與數字世界的橋梁,一旦設定錯誤,輕則需要後台重新配置内容,重則卡片全部作廢。
在内容版塊,一方面,音樂人提供的音樂、視頻、圖片等内容需要以數字形式進行轉換制作,同時需要有穩定的後端系統來托管内容并支持更新,确保用户随時拿到最新版本,掃碼後也能夠雲端播放或本地存儲。這一系列絲滑體驗的背後,離不開支持高并發、低延遲的伺服器配置。
在這兩道工序後,音樂内容也得以寫入 NFC 标籤,供應商要在這一步反復測試,确保手機一碰即可絲滑訪問,避免挂鏈、打不開的尴尬。不僅如此,為了保證 NFC 體驗簡單、流暢,不少供應商也會配置開發對應的手機應用(支持 Android 和 iOS)來專門讀取 NFC 标籤并播放内容。這對于供應商、平台方乃至音樂公司都提出了更為精細化的品控和運營要求。
當然,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更嚴格的品控标準和快速響應的客服機制,确保粉絲的收藏體驗不因瑕疵而受損。説到底,NFC 卡片的服務對象是粉絲出于熱愛而買單,如果因為細節問題致使預期落空,這個損失很難彌補。
在數字科技重構音樂消費的浪潮中,NFC 智能專輯要實現真正的產業價值,必須構建 " 硬實力 " 與 " 軟實力 " 的雙重壁壘。
一方面,嚴苛的品控标準和技術穩定性是基礎生存線;另一方面,更需要通過多維創新釋放其獨特魅力。優秀的 NFC 音樂產品應當既是藝術載體——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體介質承載音樂故事性,以開箱儀式感傳遞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又是互動入口——突破基礎聽歌功能,開發 AR 合影等沉浸式互動;更是價值樞紐——構建 "NFC+" 生态,實現演出核銷、周邊兑換、粉絲社群等延伸服務。
在數字音樂時代,NFC 產品正在通過智能數字人實現情感化更新。
當輕觸卡片時,藝術家的數字分身即刻鮮活呈現——這個擁有情感互動能力的智能體,能根據場景變換互動方式,這種設計讓 NFC 卡片真正活了起來。更讓虛拟互動有了真實的驚喜。這不再是一張冰冷的卡片,而是承載着音樂靈魂的情感載體,是連接實體收藏與數字體驗的完美紐帶。當技術被賦予這樣的生命力,NFC 產品才真正完整——它既是音樂的物質化身,更是藝術家與粉絲之間的情感橋梁。
這種從 " 功能實現 " 到 " 體驗創造 " 的躍遷,要求產業鏈各方突破将 NFC 簡單視作 " 高級二維碼 " 的認知局限,共同建立涵蓋柔性供應鏈、IP 運營、數字互動的新型能力矩陣,真正發揮其作為 " 數字物理融合界面 " 的深層價值。當前,唯有将技術創新與藝術表達完美融合,方能在數字音樂時代重塑實體音樂不可替代的情感温度與收藏價值。
以琥珀 APP 與知名娛樂經紀公司 JYP(中國)旗下男團 BOYSTORY 所推出的單曲專輯《Gummy Candy Love》" 音樂 PASS 卡 " 為例,除了可收聽歌曲、觀看 MV 外,該款 NFC 小卡專輯還内置了掃碼即可開啓 AR 趣味互動彩蛋模式、收錄了未公開獨家内容,還有限量周邊、演唱會門票等購買優先權以及粉絲内容定制 DIY 企劃等福利。打破傳統實體專輯内容收錄局限性的同時,為購買者提供了 " 近距離 " 與偶像雙向互動的驚喜體驗,還以豐富、高質的互動增值服務增強了用户粘性。
數據顯示,這張 NFC 智能專輯在預售 5 天内便售出超過 3000 張,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韓國、泰國等世界各地消費者購買。
同時,音樂 PASS 卡還開辟了獨立編号的獨特收藏價值屬性,以唯一的編号打造粉絲專屬 " 愛的号碼牌 " 的功能,這種具有高強唯一性、專屬感的持有人身份設定,也進一步加強了偶像與粉絲之間的情感羁絆。
值得一提的是,音樂 PASS 卡還能通過琥珀 APP 國際版,實現音樂產品全球發行的數字功能,甚至基于地理定位導覽功能,消費者還能在特定地點解鎖獨家内容。此外,不同于其他同類產品,琥珀 APP 發行的音樂 PASS 卡還依靠區塊鏈技術保障,在确保真實性、唯一性、安全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卡片的防偽防盜版技術。這對于目前假卡泛濫的二級市場來説,也能起到很好的規範效果。
根據 IFPI 發布的《全球音樂報告 2025》顯示,全球實體音樂收入下降 3.1%,與 2023 年收入增長 14.5% 形成鮮明對比。相比數字音樂的 " 無形 ",NFC 卡片通過實體觸感、儀式感、個性化和互動感,實現 " 觸碰即共鳴 ",賦予了音樂收藏更深的情感意義,讓粉絲在 " 輕觸 " 中找回對音樂的敬畏與熱愛,為實體唱片的復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比如,New Jeans 發行的 5 版 11 款 NFC 智能專輯,目前已經累計總銷量突破 192 萬張;近期權志龍所發行的新專輯《Übermensch》Mini Jerely(NFC)版本,也曾以超過 11 萬張的銷量位居 k4 周榜第二。
而在國内,近期音樂人太一與琥珀 App 合作推出的太一代号 ·「繭」²2025 全國巡演珍藏紀念卡專,以獨家珍藏内容、黑科技加持、粉絲專屬福利等亮點深受樂迷追捧,預售不過兩周便已全部售罄。
從琥珀 APP 等專業平台及海外成熟案例的成功經驗來看,NFC 音樂產品的競争壁壘已發生本質性躍遷——其核心價值不再局限于物理介質的 " 卡片 " 本身,而在于構建一個融合技術創新與完整體驗的數字音樂實體化解決方案。
對音樂人而言,在選擇音樂發行載體時,平台流量僅是基礎考量,真正決定 NFC 項目成敗的關鍵在于:是否具備嚴苛的品控體系保障產品可靠性,能否通過軟硬體協同創新打造差異化的互動體驗。這既是數字音樂時代實體載體的進化方向,也是 NFC 技術從 " 營銷噱頭 " 蜕變為 " 產業标準 " 的必經之路。
結語
從黑膠唱片的溝槽精度,到流媒體時代的比特洪流,音樂史的本質是技術賦能藝術的進化史。
當技術發展到極致時,其存在感反而越弱。今天的 NFC 智能卡,也正站在這個臨界點——它既需要承載自黑膠時代開始的收聽儀式感,又必須擁有流媒體的可靠與便利,甚至承載如今富媒體時代用户超越聽覺以外的更多感受,這對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句話,NFC 卡片不再只是一張印有偶像照片的手機 APP 啓動器,而是一個多元互動,承載更多音樂人與粉絲溝通方式的入口。
技術本應讓美好更極致,讓藝術更璀璨、奪目。李榮浩在微博上的衝冠一怒,或許有望成為行業的轉機。
*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系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