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小鵬要來搶生意,廣汽埃安更難了,歡迎閲讀。
最近,車圈集中發布财報,不同于行業頭部的增長,老牌車企廣汽走出了一條下滑的曲線。
2024 年上半年,廣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 458.08 億元,同比下降了 25.6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 -3.38 億元,同比下滑 112.51%。
集團稱,業績變動主要是受國内汽車行業 " 價格戰 " 影響。殘酷的是,來不及為過去而惋惜,新的挑戰又來了。
為了活下去,何小鵬掀桌子了,推出小鵬 MONA M03 向低端市場要銷量,廣汽埃安這下 " 躺槍 " 了。
小鵬 MONA M03 上市 48 小時大定突破 3 萬台,小鵬借此緩了一口氣,但一家歡喜一家愁,埃安還陷在泥淖裏苦苦掙扎,低端車型困于網約車牢籠,而衝高端的昊鉑,唯一聲量就是把周鴻祎的手夾痛了。
如今面臨小鵬搶地盤,埃安更難了。
低端争奪戰
之所以稱為掀桌子,是因為小鵬 MONA M03 最終 11.98 萬元的起售價,直接刷新了小鵬車型的價格下限,并且搭載其擅長的智能駕駛技術。
中低配車型(11.98 萬 -12.98 萬元)擁有 L2 級智駕能力,能夠實現智能巡航、自動泊車等功能;Max 版本(15.58 萬元)則具備城市高階智駕能力,不限城市與路線,将延後交付。
小鵬将 M03 定位為 " 年輕人喜愛的第一台智能純電掀背轎跑 ",把性價比拉到滿,意圖向低端市場要增量。
據何小鵬介紹,小鵬 MONA M03 研發耗時四年,投入高達 40 億元,全面對标 20 萬以上車型展開研發,在外造型、内飾、智駕、智艙等方面均實現同級最優。
A 級車市場最暢銷的純電轎車是比亞迪秦。知情人士稱,MONA 的低配版對标比亞迪秦 EV 開發,力求做到 " 同價質更高、同質價更低 ",高配版則希望能夠到特斯拉 Model 3 的市場。
不過,表面上看,此次的小鵬 MONA M03 是在比亞迪面前虎口奪食,但純電和混動路線所面對的客户群并不十分重合,而且憑借強悍降成本能力和當前遙遙領先的銷量,比亞迪并不懼怕競争,真正躺槍的是埃安。
低端市場,有一個重要的部分是網約車市場。
小鵬 MONA M03 早先剛亮相時,何小鵬就 " 辟謠 " 説,M03 沒有專門的網約車版本,極力撇清網約車标籤,但綜合來看,M03 可太适合做網約車了。
△小鵬 MONA M03(上)和埃安 S MAX(下)
從該車起源看,三年前,新造車的風口正盛,國内網約車龍頭滴滴也想分一杯羹," 達文西 " 造車計劃的產物就是 M03 的前身。2023 年滴滴退場之時,将造車業務出售給了略顯掉隊的小鵬,并換來在小鵬汽車的 3.31% 股份。也就是説,M03 的基礎設計,就充分考慮了 B 端市場的需求。
從具體配置看,為了降低成本和節省空間,使用了扭力梁懸架,最終實現了較低的總價,純電路線進一步降低用車成本,論壇中已經有潛在客户咨詢營運車輛的質保問題了。
埃安在 2023 年雖榮登 " 新勢力銷冠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隐憂是——公司過于依賴網約車市場。2023 年,埃安在網約車市場的銷量占自身銷量的 45.8%,市場份額超 25%,高于比亞迪。
過于依賴網約車市場的弱點,也影響了埃安的 IPO 進程。其原計劃在 2023 年登陸科創板,衝擊 " 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估值一度達到千億,随着競争環境的變化,目前已轉向了港股,但具體進展并未有太多消息。
埃安總經理古惠南稱:" 埃安并不缺錢,IPO 不是為了去融一筆錢,核心是要解決體制機制的問題。"
無論如何,埃安面前仍有多重困境亟待解決。
網約車牢籠
對埃安來説,當下外部不是好時機,内部也不是好狀态。
在新能源浪潮發展早期,B 端需求較為穩定,大力發展網約車市場是一條擠上牌桌的捷徑。
幾年前 AION S 發布之時,不到十五萬就能買到兼具大空間和長續航,并且造型頗為前衞的純電轎車,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但面對後續的市場競争,埃安為求銷量,将一部分 AION S 投放到了網約車、出租車市場。
埃安也确實嘗到了甜頭。2020 年至 2022 年,其銷量分别為 5.59 萬輛、12.02 萬輛和 27.12 萬輛。2023 年頂峰,全年銷量達到 48 萬輛,同比增長了 77.02%,在新能源銷量排行榜中,僅次于比亞迪和特斯拉中國。
輝煌卻如一時煙火,今年一來疲态盡顯,還一度被曝出采取了一系列降本措施,雖然埃安極力否認福利收縮,但下滑的數據卻無可辯駁。
8 月,埃安的銷量為 3.1 萬輛,同比下降 29.44%;1 — 8 月累計銷量為 18.6 萬輛,同比下滑 7.74%,兩個維度都是集團内下滑幅度最大的品牌。埃安已連續 7 個月出現銷量下滑,而 2024 年的銷量目标為 70 萬輛,目前僅完成了目标的 27%,下半年壓力不小。
埃安已然明顯後勁不足,究其原因,走捷徑并非長久之計,終歸要回到正上市場競争上來。
但埃安的困境顯得有些積重難返,一方面,網約車市場天花板已現;另一方面,旗下車型本身沒有太強的競争力搶奪 C 端市場。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網約車用户規模為 5.28 億人,增幅約為 44.7%,但同時期的網約車司機規模增加了 127.3%。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有多地發出運力飽和預警," 網約車市場飽和 "" 訂單下滑 " 的消息多次登上熱搜。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 年全國網約車市場共銷售 84.8 萬輛新車,其中新能源網約車有 23% 的增長,滲透率已達 90%。
埃安的網約車标籤已經深入人心,為避免被細分市場限制增長上限,埃安早已采取措施想要掙脱 " 網約車牢籠 ",可惜收效甚微。比如其為 AION S 推出的 AION S Plus、AION S Max 等車型,也沒能赢得廣大 C 端用户的青睐。
營銷宣傳上,埃安很急切得想展示自身的技術實力,但往往顯得用力過猛。例如,其宣傳的石墨烯電池等技術,離真正大規模落地還有不短的距離,難免讓人覺得有自我吹擂的嫌疑。
技術之外,一款車型熱賣的因素,如品牌力的加持、高階智駕的護城河、極致的性價比等,埃安同樣沒有多少籌碼。
7 月 23 日,埃安第二代 AION V(霸王龍)上市,定位為 " 新硬派智駕 SUV",瞄準了 A 級純電 13-19 萬之間的市場,銷量目标是要做到細分市場前二,力圖掙脱網約車市場的牢籠。
而在這個市場,對手眾多,如零跑、哪吒等都在加速猛衝,埃安能否突出重圍,還需要時間來觀察。
新能源轉型的陣痛
埃安的低迷,反映出了廣汽在新能源時代轉型的困境。
在新能源轉型浪潮席卷下,近年來合資車在中國市場的處境步履維艱,自主品牌的競争也日漸激烈,廣汽集團同樣倍感壓力。
财報數據顯示,1-6 月,旗下合資品牌中廣汽本田銷量為 20.79 萬輛,同比下滑 28.28%;廣汽豐田為 33.60 萬輛,同比下滑 25.80%。兩個品牌的日子并沒比埃安好過多少,以致于廣汽整體在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和淨利雙雙下滑。
廣汽集團解釋稱主要是受國内汽車行業 " 價格戰 " 影響以及商政投入增大所致。但刨除外部因素,其自身產品競争力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實。
為了擺脱 " 網約車标籤 ",2022 年 9 月,廣汽埃安發布了豪華純電品牌昊鉑,試圖向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展開衝擊。其首款產品純電動超跑昊鉑 SSR 預售價格達到 128.6 萬元,後續還有純電轎車昊鉑 GT 和純電 SUV 昊鉑 HT,處于 20 萬價位段。
△昊鉑 HT 來源:昊鉑官網
但昊鉑始終難以在市場上掀起浪花,2023 年總銷量僅為 8087 輛,今年上半年銷量也只有 6000 輛出頭,不足友商一個月的銷量。
而且時至今日,昊鉑品牌的知名度仍舊十分有限,兩次出圈還是由負面事件帶來的。一次是今年 6 月,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球隊廣東宏遠隊隊員周琦,公開稱贊助商昊鉑沒有履行送車的承諾,後以昊鉑發布履行承諾公告結束;一次是今年 7 月,360 集團創始人周鴻祎以手測試昊鉑 HT 鷗翼門防夾功能,意外被車門夾痛手指,引發了外界對于昊鉑品牌技術能力的質疑。
究其原因,埃安對市場變化的判斷有些遲鈍,錯失了插混機遇,最終導致產品力的缺失。
廣汽在埃安身上注重發展純電路線,而市場需求增長較快的插混路線,主要在廣汽傳祺等品牌個别車型上進行試水。
而作為高端品牌的昊鉑,不僅沒能跟進行業前沿技術,還要面臨行業 " 價格戰 " 的突襲,要完成開拓高端市場,拉升埃安品牌形象的重任,還需找到更有效的突圍道路。
古惠南曾對後續規劃有所透露,他稱去年昊鉑旗下新車上市時間均不超過半年,随着後續品牌獨立運營、工廠竣工投產、M25 超級電驅等技術落地,昊鉑會進入全速發展階段。同時,埃安會考慮補齊增程、插混的產品線,具體車型或将在明年上市。
面對友商插混車型的不斷進攻,廣汽自身并沒有足夠強大的插混產品予以回擊,以目前的規劃,廣汽發力期在明年,到時市場會有何種變化還未可知,無論如何,廣汽需要加快腳步了。
結語
今年 6 月的會議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痛批價格戰," 企業目的是盈利,為國家做貢獻。我們應該有大局格局,長期主義,而不是眼前去‘卷’。"
但競争是始終存在的,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行業頭部在快速擴張市場,推進規模化戰略的同時,前沿技術也在快速迭代。
而廣汽在混動技術上的發展起步教早,卻由于對市場行情判斷得不夠精準,導致一步慢步步慢。要想進一步赢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 " 船票 ",廣汽不僅需要躬身入局 " 價格戰 ",還要加緊技術迭代的腳步。
時間已經不等人了。